高建华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毛泽东非常重视青年人的成长和青年运动的发展。1939年5 月4 日,在延安纪念五四运动20 周年大会上,他作了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青年运动的成果和不足,指出了青年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与前进的目标,为当时的青年运动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重温《青年运动的方向》,对于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38 年,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向战略相持阶段,“抗战速胜论”被残酷的现实击破,而国民党政府依旧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战政策,悲观绝望的情绪在青年中蔓延。而此时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集中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赢得了青年的支持。怀着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的满腔赤诚,一大批爱国进步青年不惧艰难险阻,突破重重封锁,奔向陕甘宁边区。他们在延安追求进步,锻炼成长,但是其中一部分人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抗战的形势以及青年运动的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都缺乏正确的认知。为了鼓舞士气,廓清思想的迷雾,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虽然抗战不能速战速决,敌强我弱的现状暂时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中国的革命正在前进着,正在向着胜利前进”,胜利是可以争取来的。但是革命的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面对曲折,青年更需迎难而上。这篇讲话帮助青年统一了革命思想,明晰了前进方向,树立了学习榜样,为其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1.明确青年的历史使命:作为先锋队建设新中国。我们党一经诞生,就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在讲话开篇中,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现在定了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很对的”。五四运动将青年和工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中国革命赋予了新能量。而在总结五四运动以来的青年运动历史经验后,他进一步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呢?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青年的作用为何如此重要?因为他们承担着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中最艰巨的革命任务。他说,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改变中国现在的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全国青年应当为此而努力。只有全国的青年都觉悟起来,都具备这种必胜的决心,都团结起来,才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才能将旧中国改造成新中国。
2.指明青年运动的道路:与工农阶级相结合。中国革命的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作为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方面军”,中国青年只有和主力军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战胜敌人。而对于如何紧密结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毛泽东明确指出,“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同时要以此作为标准来判断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明确反对嘴上讲信仰三民主义,或者马克思主义的,认为这是假三民主义者、假马克思主义者,并希望全国青年不要坠入黑暗的逆流,而要认清工农是自己的朋友,向着光明的前途进军。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特意举例分析了延安青年运动为什么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楷模和方向。一方面,“延安的青年们是团结的,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延安的青年们不但本身团结,而且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一点更加是全国的模范”。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向延安青年学习,自觉与工农群众结合,为改变现阶段中国的面貌而努力。
3.指出青年运动的方法路径:以理论指导实践。一方面,青年要学习革命理论。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毛泽东明确谈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任务等问题,指导青年用科学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来看待革命的发展,指出,“现在的中国革命有和过去不同的特点,它将从失败转变到胜利”,厘清了青年对于中国革命的错误认知。毛泽东要求青年觉悟起来,加强理论学习。在表扬延安青年时,他说,“延安的青年们干了些什么呢?他们在学习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另一方面,青年要进行革命的实践。延安的青年不仅在学习,还在进行生产劳动,他们不仅政治方向正确,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五四运动中青年以火一般的热情,将真理的火种传播到全国各地,“全国的青年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大家都觉悟起来,都具备这种必胜的决心,规定‘五四’为青年节就表示了这一点”。而在抗日的过程中,“到了全国青年和全国人民都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一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的一天”。正是青年对于革命理论的不断追寻,对于革命实践的忘我投入,才谱写出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青年运动的方向》在充分肯定青年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指明了青年运动的发展道路与方法路径。虽然时代各有不同,但青春一脉相承。党的二十大对全党做好青年工作作出了战略性部署,要求“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对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续写青年工作的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
1.强化政治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青年工作始终。政治方向是灵魂,是根基。青年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就是“一股逆流”。我们党在成立初期就强调:“青年运动是共产主义运动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因共产党是这一般共产主义运动的总指挥,青年运动必须在共产党指导之下,是无疑的。”延安的青年运动之所以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首先是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一百多年来,我们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将一代又一代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以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社会现象纷繁复杂,青年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是每个青年都必经的人生过程,但是青年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结合青年的特点,辩证对待青年工作中的“变”与“不变”,在坚守政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顺应青年之“变”,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青年作出正确判断、正确选择,在实践中锻造做中国人的骨气、底气、志气。
2.紧跟时代步伐,引导青年勇担时代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甘当民族的“先锋队”点燃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发愤图强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开风气之先为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勇立潮头为民族复兴贡献着力量。
时代把历史重任赋予青年,青年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紧密联系。加强青年工作需要找准新时代青年运动的方向,帮助青年明确运动的主题,提升青年勇担时代重任的责任意识。青年运动只有当与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契合时,才能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青年运动更需要继承传统、冲锋在前、担当有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3.锤炼过硬本领,提升青年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五四运动以来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广大青年汲取理论精髓,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服务群众,将理论的力量转化为改造现实的力量。新时代,一批批有志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基层,他们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点点滴滴,将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一言一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绝不是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
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继续引导青年提升家国意识,将关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青年必须将自身的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主动在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科技创新等服务人民的事业中,拓展视野、增长本领,磨练意志、成长成熟,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