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青年工作的四重逻辑分析

2023-03-22 23:33:21万资姿张慧慧
求知 2023年1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建党斗争

万资姿 张慧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着重强调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和高度凝练,蕴含着党的青年工作在价值主题、目标使命、理论内容、方法路径四个层面上的基本要求,是引领青年、感召青年的精神之源。

一、价值主题层面: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统筹民族复兴与青年发展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凝炼出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是党的青年工作必须坚持的价值主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青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

历史和实践表明,青年运动只有贯彻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才能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青年紧紧围绕民族复兴这个时代主题,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彻底变革了生产关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彻底激活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路走来,广大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展现出了坚不可摧的青春伟力,在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贡献出激昂澎湃的热血青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重要功勋。青年不仅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也具有自我发展的个体需求。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青年一代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时代使命,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要正确把握民族复兴与青年运动、青年发展之间的一致性,将青年运动置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去,使广大青年怀揣爱国之心、砥砺强国之志、践行报国之行,不断增强青年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让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的荣光。同时也要在充分认识民族复兴与青年发展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基础上,关照青年主体性发展需要,加强民族复兴与青年发展之间的价值构建,使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完成自身价值定位,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实现自身发展,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动力。

二、目标使命层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增强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集中表达,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也是党的青年工作的目标使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同时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一表述,内在地包含了党和国家对青年政治立场和精神面貌的殷切期许,也内在地指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目标使命的根本要求。

对党忠诚是确保党的青年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长盛不衰、代代相传的根本保证。青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是党组织“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青春密码。列宁指出:“在文明国家里,没有一个政党会不了解尽可能广泛地和尽可能牢固地建立起来的学生会和工会的巨大益处,但是任何一个政党都力求在这些团体中扩大自己的影响。”青年是至关重要的政治力量,能否将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能否构建稳定、牢固的党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必须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原则,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政治责任,牢记为党育人这个重大使命,“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引导青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把青年培养成为党的价值观的忠诚守护者和坚定捍卫者,确保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党的青年工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底色,引导青年站稳人民立场是党的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从“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口号,到“三个有利于”的评判标准,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必须把不负人民作为根本立场,教育引导青年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引导青年胸怀爱民之情和忧民之心,带领青年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使广大青年形成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价值品格,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增强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时代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着民族气节,凝结着民族力量,拥有深厚的民族底蕴。从上古神话到古典文学始终蕴含着中国人民心怀苍生、救世济民的朴素愿望,凝聚着中国人民对浩瀚宇宙的深刻思考和对后世的无限期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千年底蕴是当代青年的自信之源、志气之源。“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党带领人民所创立的革命文化展现出了中国青年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精神风貌,锻造了中华儿女傲雪风骨的顽强意志,是增强当代青年骨气的精神力量之源。“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是青年,活跃于志愿服务、奉献社会一线的同样是青年,中国青年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实践中创立并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聚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底气之源。党的青年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精神指引,从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中汲取历史积淀的精神力量,着力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的内在契合性,凝聚共同思想基础,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理论内容层面: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创新话语体系,做到引领生动有力

一百多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一往无前的精神特质,奠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论内容和工作要求。

理论是实践之旗帜,是理想之渊源。一个民族要进步,青年要发展,须臾不能离开真理的指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一切理论创造和科学实践的理论原点,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积累的深邃智慧,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武装青年、引领青年的科学理论。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精神根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争夺青年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先决条件。对青年而言,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总开关”,如果“总开关”有所松动,那么青年在成长之路上就会“脱轨”“偏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蜕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青年一代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接好我们的班,那无数革命先辈换来的成就就可能付之东流!”青年人的理想是否高远、信念是否坚定,攸关国家和民族的前进动力,攸关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

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首先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上,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阐明“信什么”“姓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引导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努力把广大青年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青年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同时,要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青年化“翻译”,把党的最新理论与眼前实践相结合,把现阶段党带领人民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作为现实教材,处理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青年话语的关系,做到思想引领与实践、文化相结合,努力搭建科学理论与现实世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具实践基础、文化底蕴和青春气质,做到引领生动有力。

四、方法路径层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身斗争实践

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本色,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写照,是无数青年用热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必须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斗争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团结带领广大海内外青年投身到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去。

深入百年历史,汲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力量。斗争精神是一个政党保持战斗力、组织力、持久力的动力源泉,传承斗争精神是党的青年工作的历史责任。马克思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没有阶级斗争就没有社会形态的更迭和演变,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创造和发展。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人民坚持武装斗争的基本路线,英勇无畏、前仆后继,与敌对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依靠顽强的斗争精神开创了党和人民事业的新天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密钥所在。考察党的奋斗历史,可以发现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淬炼的红色基因和宝贵经验。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必须从党和人民的百年斗争历程中探析斗争精神的客观性与现实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和弘扬斗争精神这个宝贵精神财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敢于斗争的精神力量。

深入实践,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本领。斗争本领不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先天本领,而是在百年斗争实践中磨砺和造就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广大青年必须在斗争中历练、在斗争中成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上,各种“黑天鹅”“灰犀牛”等重大风险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同时并存,更为复杂、隐蔽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试图腐化中国青年的敌对势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新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带领青年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惊涛骇浪的斗争实践中,增强青年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锤炼青年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培养青年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的使命自觉。

团结广大海内外青年,形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合力。团结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一切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的十年我们经历的“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新征程上,团结青年群众、凝聚青年力量投身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时代所需,也是历史必然。党的青年工作要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青年共识,汇聚青春之力,团结带领广大海内外青年在矛盾中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形成坚不可摧的历史合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的历史征程上,党的青年工作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在价值主题、目标使命、理论内容、方法路径等层面,既自信自强,又守正创新,努力提升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这既是党领导青年工作的历史必然,也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后备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的要求使然。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建党斗争
建党百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建党百年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 03:12:10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8
建党九秩
中国火炬(2011年7期)2011-07-25 10:38:34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军事历史(1993年4期)1993-08-15 08:59:04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
军事历史(1991年1期)1991-08-20 06:44:36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中国青年(1983年4期)1983-08-21 03: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