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阵地建设研究综述

2023-03-22 22:53
继续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阵地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

周 艳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1]阵地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随着互联网的产生与运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工作和学习,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进入网络空间,在网上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寻找朋友、购买商品等,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无限的可能性,既是信息交流的一个大平台,也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2]网络阵地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实体阵地而言,它仅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但是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远、人数之多、覆盖范围之广,是其他阵地所不能及的,这一阵地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现实中的各项工作都可以与它融合,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守好网络阵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恩格斯指出: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3]目前,学术界已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阵地建设开展了各项研究工作,对于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有利于我们认识网络阵地建设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网络阵地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为意识形态工作与网络阵地有机融合提供新思路,推动网络阵地建设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阵地建设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阵地的争夺和建设工作,将阵地这一军事术语借用到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无产阶级政权、意识形态斗争、爱国主义、政治斗争、思想文化、选举工作、报刊工作、商业、教育、学术文化、思想政治、农村、城市、青年团、新闻舆论、理论宣传、网络等领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把敌人与自己争夺的领域都视为自己的阵地,从可以看到的战斗阵地到看不到的思想舆论阵地和网络阵地,都成为研究的对象。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阵地的重要论述,有关阵地建设的思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要想尽一切办法占领阵地、夺取阵地、巩固阵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迅速而坚决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去占领阵地,想尽一切办法巩固自己的阵地、削弱敌人的阵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阵地、不放弃政治阵地,为了守住阵地,每天必须前进一步;在革命中,占据决定性阵地而不迫使敌人进攻以试其身手就把这种阵地丢弃的人,永远应该被视为叛徒。马克思在1859年8月28日给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时代改变了,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党必须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都占领阵地,哪怕是为了不让其他政党去占领它们。马克思在1848年11月上半月给恩格斯的信中强调要坚守阵地,他说:“我被三四起违反出版法的诉讼案所纠缠,每天都可能被捕……但是问题在于,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这个堡垒,不放弃政治阵地。”[4]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关于阵地建设的思想,高度重视阵地的争夺和保护,在其著作中100多次谈到阵地的建设、保护和占领工作。他告诫各级苏维埃和革命组织,要务必保卫每一个阵地,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在与资本家的斗争中,他强调要一步一步地、一天一天地夺取一个又一个阵地。列宁认为,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的人到处占领阵地,要加强自己的阵地和加强自己的思想影响,利用一切重要的战略据点来加固自己的阵地。列宁指出,“必须建立秘密的基地,即秘密的组织和秘密的社会民主党的工作,作为合法活动的补充,同时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合法的阵地”[5],“我们只知道一条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占领敌人的阵地,从经验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会执掌政权”[6]。

2.要辩证地认识占领阵地与发展阵地的关系。阵地的争夺具有客观必然性,有阵地存在必然就有斗争,阵地不是被我们占领就是被敌人占领,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必然会去占领,这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指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7]习近平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8]阵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区域,既可以是有形的山头、国会、农村、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等,也可以是无形的思想、舆论、教育、文化、网络等,根据斗争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阵地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历史阶段重点关注的阵地领域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侧重有形阵地的争夺与保卫,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更多地关注思想理论和网络阵地的占领与保护,尤其是高度重视网络阵地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强调用先进的思想做好网络阵地的统战工作。占领阵地与保护阵地是密不可分,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一方面是在保持自己已经取得的阵地。这是我们的战略出发地,丧失了这个阵地就一切无从说起了。但是主要的目的还在另一方面,这就是为了发展阵地,为了实现‘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积极的目的。”[9]

3.要高度重视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自从1994年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重点关注的领域,尤其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对于网络阵地既要强调主动占领,也要强调加强建设和管理。江泽民认为,要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管理,包括切实加强对报刊特别是小报小刊、图书出版、电视电影、网络以及其他传媒阵地的管理。胡锦涛指出,要主动占领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对热点问题要加强解疑释惑,对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对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要针锋相对地开展舆论斗争。习近平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强调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他认为,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是管好用好互联网;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要用好用活网络平台,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我国网络阵地建设研究的现状

国内直接关于网络阵地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多,截至2021年8月24日,在知网以“网络阵地”为关键词查询找到相关文献728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359篇、学位论文247篇、会议论文集5篇、报纸文章60篇、图书1本;以“网络阵地”为篇名查询找到相关文献678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434篇、硕士论文4篇、会议论文集9篇、报纸文章156篇;以“网上阵地”“互联网阵地”“网络空间阵地”为关键词查到相关文献3篇;以“网上阵地”为篇名查询找到相关文献75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40篇、学位论文3篇、会议论文集2篇、报纸文章24篇;以“互联网阵地”为篇名查询找到相关文献113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77篇、学位论文1篇、会议论文集1篇、报纸文章25篇;以“网络空间阵地”为篇名查询到相关文献13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章9篇、报纸文章3篇。

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文章发现,关于网络阵地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关于抢占网络阵地的研究,如王文生撰写的《因势利导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沈国权和吴东莞撰写的《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阵地的思考》、徐川和唐志文《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 用网络彰显马克思主义之美》等;二是关于网络阵地建设必要性的研究,如王义军撰写的《大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网上宣传》、周晓燕撰写的《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李忠香撰写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抢占网络阵地》等;三是关于网络阵地主要领域的研究,如刘珂珂撰写的《筑牢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熊会撰写的《为青年打造网络团建新阵地 》、赵明炬撰写的《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网络传播阵地建设研究》、卢丽娜撰写的《要创建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席贵俊撰写的《论网上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构建》等;四是关于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研究,如杨静娴和刘路路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沈梁燕撰写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建设路径》、 贺彦凤和王蕊撰写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等;五是关于网络阵地建设对策的研究,如杨静娴撰写的《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的路径选择》、张春静和张国启撰写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网络阵地建设的策略分析》、杨静娴和刘路路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目前,学术界关于网络阵地的研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把网络阵地作为工作平台和载体,强调利用网络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不同领域,例如建设理论宣传、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舆情引导、红色文化、文艺、理论宣传等方面的阵地,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网络阵地的研究占60%以上;二是网络阵地的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具体的案例为载体研究网络阵地建设的路径与对策,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现实性,例如《微矩阵: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新阵地——金昌市建立“五级网络”新媒体矩阵的探索与思考》《试析将SNS打造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以人人网为例的实证研究》《公共图书馆在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的作用和举措——以重庆图书馆为例》等;三是突出斗争性,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对于网络阵地强调要去占领,延续现实中守护阵地的研究思路;四是网络阵地与网络空间的研究相互隔离,二者只是称谓的不同,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个事物,对于网络空间的研究成果,网络阵地建设研究吸收和借鉴并不多。

三、网络阵地建设研究的主要方向

1.关于抢占领网络阵地的研究。学者重点关注用什么占领网络阵地、哪些领域需要占领网络阵地和为什么要占领网络阵地。对于用什么占领网络阵地,学者普遍认为正面声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文化、先进文化、时代主旋律、国防教育、德育工作、意见领袖、思想文化、信息技术等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徐川和唐志文认为,高校作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阵地,应当与时俱进,用青年善于接受的方式,用网络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美,让马克思主义走进网络空间、占领网络阵地[10]。孙晓华和刘书林认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既是阵地又是平台,既是环境又是载体,既是工具又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11]。对于哪些领域需要占领网络阵地,学者认为高校、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台、党报、网络媒体、军营、国防教育等应积极抢占网络阵地。这些领域既是知识群体的汇集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集中地,因此,学者的研究也集中到这些领域,关注到这些领域如何占领网络阵地。黄楚新和吴梦瑶认为,主流媒体应积极建立与用户交流的互动机制,主动加强网络舆论阵地的建设[12]。张继思认为,必须紧贴时代发展,紧贴官兵需求,紧贴使命任务,用先进军事文化产品抢占网络文化生活新阵地[13]。对于为什么要占领网络阵地,学者们普遍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角度展开,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网络阵地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呼吁占领这一阵地的学者也越来越多。金早和寇从俊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网络时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的功能,是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4]。陈毓认为,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抢滩网络,在因特网上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是刻不容缓的任务[15]。

2.关于网络阵地建设必要性的研究。我国学者很早就注意到网络阵地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构建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周勇和邓新民认为,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16]。王义军认为,随着网络新媒体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上宣传也变得尤为重要[17]。周晓燕认为,党校图书馆作为因特网上的一个重要网站,应该积极重视并不断加强网络宣传,利用网络宣传传递快、更新简便、容量大等优势,在因特网上建立一个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报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舆论阵地[18]。宋锦绣认为,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宣传体系,积极抢占网络宣传这一新的重要舆论阵地[19]。杨静娴认为,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其竞争力和辐射力[20]。王文生认为,高校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种现代传播手段,搭建起有效的信息网络,积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高校主阵地,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1]。李忠香认为,如何尽快地抢占网络阵地,让网络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使大学生能够掌握理论思想武器,自觉地抵御各种思潮的不良影响,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22]。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提供更广阔、更便捷的重要平台,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23]。

3.关于网络阵地建设主要领域的研究。网络阵地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现实世界的工作几乎都可以和网络结合,党中央提出了“互联网+”的工作思路,让互联网给各项工作赋能。从阵地建设的角度看,网络又是现实工作的依托,学者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宣传思想工作、党建工作、基层治理、反腐倡廉、共青团工作、统战工作、群众工作、辅导员工作等方面,尤其是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学者更倾向于把网络空间作为阵地去研究,如爱国主义教育网络阵地、理论宣传网络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理论武装网络阵地、思想文化网络阵地、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思想舆论网络阵地、社会主义思想网络阵地、精神文明建设网络阵地等。孟宪平认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离不开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单纯以有形御无形,难以解决虚拟空间的思想问题,而以无形否定有形,也会因脱离实际需要而走偏[24]。李振秋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阵地假设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当前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建设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二是创新不足的问题;三是阵地意识缺乏和协作精神不足的问题;四是开放有余和坚守能力不足的问题[25]。赵明炬认为,高校网络传播阵地可以理解为高校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作为载体,整合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与学生群团活动创办的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分众型媒体形成的传播场所[26]。杨芳认为,党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在互联网上建设好网络阵地,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凸显党校最鲜明的特征、最突出的政治优势、最闪亮的精神气质、最核心的办校经验,使党校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殿堂[27]。

4.关于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这与高校的学生思想活跃、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有关,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集中到了这一领域。沈梁燕认为,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内在要求,是适应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要求[28]。她从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提高网络阵地建设质量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工作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贺彦凤和王蕊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面向的对象是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新时代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仍然固守僵化的形式和陈旧的内容,不能顺势而为进行创新,势必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29]。金德水认为,我们应当牢牢地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讲话精神,这也是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30]。陈梦圆、王勇、冯泽明认为,高校是理论创新的主要场所,也集聚了大量人才,因此必然会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面对新环境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在研究高校意识形态的本质和问题时必须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牢牢守住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块阵地[31]。

5.关于网络阵地建设对策的研究。阵地建设是指在物质或精神方面,建立或充实工作、学习、生活及斗争等的场所的活动。网络阵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物质)方面的支撑,又需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和提供优质的内容,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学者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主要从分析网络阵地的现状、特点、困境、问题等角度入手,提出了建设的路径、策略、对策等研究成果。沈梁燕认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存在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不断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要“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网络阵地建设质量,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加强工作队伍建设”[28]的对策。孟宪平认为,认识和建设网络思想文化阵地,需要规范网民行为,探索加强网络治理和管理的形式;需要关注网民的思想动态,在网络空间树立思想文化地标; 需要寄托良好的发展意愿,充分发挥网民的主观能动性[24]。李文娟和毛瑞康认为,新时代加强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必须科学认识网络阵地建设规律,扎实推进网络阵地建设创新[32]。任立认为,高校党员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应提升系统思维、用户思维、嵌入思维和融合思维模式,及时转变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理念、主动用好网络这个“聚宝盆”、积极应对网络发展带来的挑战、建立党员教育网络民主监督平台[33]。

四、网络阵地研究现状述评

以网络阵地为研究对象突出了网络的意识形态斗争属性,关注的学者多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宣传工作者、高校的学生工作者等;以网络空间为研究对象突出了网络的技术属性,关注的学者涉及的领域较多,既有社会科学的领域,也有自然科学的领域,尤其是网络技术工作人员。

我国学者对网络阵地和网络空间的关注几乎与我国接入互联网同步,但是二者的研究路径却有很大的差异。网络阵地建设领域集中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围绕着关注网络的特点、占领网络阵地、建设网络阵地的思路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动着高校、媒体、企业及时关注网上的思想动向和舆论生态,为网络阵地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网络空间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关注的学者也较多,推出的研究成果也远远多于网络阵地方面,研究的深度、广度也是从事网络阵地研究的学者所不能及的。

网络空间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术语,西方学者最先关注了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关于网络治理的文件主要使用网络空间这一用语,例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网联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网络空间治理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他在不同场合也多次论述网络空间,例如“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等。网络阵地是一个宣传用语,主要在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重要性时使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了网络阵地的重要性,例如“面对信息化不断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等。

相对于网络空间,国内关于网络阵地的研究力量薄弱、深度不够、学术性不强,国内关于网络阵地的研究整体来看还处于宣传的层面,呼吁要抢占网络阵地、用好网络阵地、建设网络阵地,对于网络阵地建设的规律、网络阵地管理的机制、网络阵地的运营机理等没有深入地去研究。我们虽然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提出高度重视网络阵地,但是不影响把网络阵地作为学科去研究,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加,网络阵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如何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网络阵地,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是很难胜任这项工作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张皮的现象,已有的研究文章读起来感觉是一半在说网络、一半在说其他工作,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也为我们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传统工作,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丰富,而且与实际工作结合得很紧密,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再去指导新的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加强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研究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九个“坚持”,全面总结了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把我国的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2002年,赵凤琴在《思想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对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我国学者开始研究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开启了网络宣传思想研究的新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通过梳理已经研究的成果发现,我国学者对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的路径和重点领域的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还是从宣传的角度如何去占领网络阵地,对于网络理论传播规律的研究较少,这方面的研究与我们的事业发展不相适应,是下一步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阵地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