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雪梅,田阿丽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a.交通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b.教务处,北京 102618)
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不但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交通类高等职业院校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人才队伍精良专业、创新奉献[1]。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专业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崇高的使命担当,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交通人才[2]。
新时代的交通人才不仅体现在交通强国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与时俱进,同时还要求具有交通强国的理想信念、使命担当、交通创新思维、价值规范等诸多方面,而这恰恰是课程思政所致力于构建的课程体系应当着力的关键点[3]。课程思政既是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担当的基本要求,也是课程本身服务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对于本课程来说,就是服务于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为首都交通事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交通人才。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对专业课内容、教学方法重新挖掘、梳理和认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汇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因此如何培养适应交通强国建设的交通人才,把握好新时代的交通人才的素质特征,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智能交通技术专业核心课“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坚定的交通强国的理想与信念、责任与担当,强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价值观塑造,是交通强国背景下新时代交通人才素质特征的关键,也是本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目标。
专业课教师要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重新梳理和认识,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设计符合职业教育特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块、教学项目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项目驱动落实思想政治目标。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交叉融合的、集成应用的新领域,代表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基于对智能交通企业和相关行业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研究,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及职业技能标准等要求,对“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智能交通创意方案设计”及“信息分析处理实施报告”两个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从交通信息的“感知”到交通信息的“应用”,从技术创意思维到实践应用。
“智能交通创意方案设计项目”是结合“全国智能交通创意大赛”创新应用“交通信息采集技术”,聚焦“交通强国”价值观的塑造。教学开展符合学生认知,唯物辩证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科学思维的学习过程和运用过程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认同专业价值、积极探索智能交通新思想、新思维,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其掌握精湛的技能,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激发学生树立交通强国的理想与信念、责任与担当。
“信息分析处理实施报告项目”是从典型的职业任务中提炼而出,通过对地面、轨道、民航、高速等采集的交通信息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处理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以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展示出来,为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及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做出数据依据。在设计课程思政时,聚焦工匠精神职业价值观的塑造,通过“企业专家请进来、学生到企业跟岗实践”等形式,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从企业文化、职业精神、大国工匠榜样等方面塑造并践行工匠精神。
两个教学项目完成了从技术创新思维到实际应用的转变,帮助学生树立交通强国建设的理想信念、责任与担当,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价值观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价值观教育,课程思政是非独立设课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4]。专业课程教师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让价值引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如盐在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培养新时代的交通人才,在课程的开展中把建设交通强国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汇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将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5]。
“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创—引—探—拓—用”即“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探究技术—拓展问题—技术创新应用”等教学环节,运用唯物辩证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将科学思维的学习过程和运用过程融为一体,从教学内容、专业价值、精神内涵、职业规范等方面全链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多维度思想政治效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润物无声进行价值塑造。
创新思维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课程思政以“技术创新应用”为主线贯穿课程项目、模块、单元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技术创新应用作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避免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割裂,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完整性。
“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创—引—探—拓—用”教学环节,最后一个环节落脚到技术创新应用,不但强化了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浮动车信息采集技术”过程中,选择学生经常使用的“北京实时公交App”,引导学生对App的功能及不足展开讨论,指导学生运用浮动车信息采集技术创新结合电子地图,为“北京实时公交App”增加路况及等候时间等,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交通信息,方便市民的出行;例如学习基于空间定位的信息采集技术,引导学生对共享单车停放地点进行分析,学生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采集三维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交通信息,创新设计车把指示灯,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等。
在推进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有意识地将时事政治热点结合,引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多维角度的思政元素,拓展补充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维度和广度,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平台、“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热度”,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升认识境界,提高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教学全周期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讲解《基于空间定位的信息采集技术》单元教学内容,通过关注共青团中央官方视频号,有机结合时事要闻,突破时空限制和学生一起观看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的瞬间,激动人心的发射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塑造了科技强国的价值观,同时从“北斗”的命名,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自信。
通过对技能大赛项目分析归纳总结,梳理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转化为实施性教学项目,促进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如“互联网+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等[6]。通过大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思想、新思维、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掌握精湛的技能,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树立理想与信念,实现技术技能提升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例如,学生根据首都机场客流量和天气的关系,设计“首都机场接续运输管理与信息发布系统”,为机场交通运输提供了解决方案;运用智能路线规划、实时导览并与AR实景结合开发设计“停车一‘点’到位”手机App,完成了地上地下汽车导航的无缝连接;通过对共享单车停放地点进行分析,创新设计“车把指示灯”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学生在“全国智能交通创意大赛”中获得银奖一枚、铜奖四枚,“京津冀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得一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技术创新应用选题全部来源于本课程“智能交通创意方案设计项目”课题设计,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采集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技术创新应用解决身边的交通问题,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树立理想和信念,实现价值塑造和技能提升的有机统一。
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即可认为教师和学生。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作为教育者,是否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学生是否达到了教育者的教育目标,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两个主体相互作用,两者都需要考核,通过考核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只有师生共同进步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和推进者,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成功的关键。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教育,教师的政治素质要过硬、业务能力要精湛、育人水平要高超,而这些都离不开对教师的考核。通过考核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更有利于课堂思想政治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对于教师的考核,首先在教师的政治素养、师德师风、严谨笃学的学术态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落实育人价值导向等实践情况进行考核。这里主要列举说明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面的考核:考核从教师育人观念、课堂思想政治设计、思想政治实施方法等综合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考核提高教师对课堂思想政治的思想认识高度,引导教师对课程整体及单元教学设计产生思考,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提升,让价值引领和知识教育协同发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全面提升课程育人水平。
对于学生的考核,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包括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注重课程思政教学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有效性评价,同时关注发展持续性方面的实践维度,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多样化、多形式、多阶段的考核方式,多元主体、可视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效果的立体化评价[7]。全面立体化的考核,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新时代的交通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挖掘梳理,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课程思政引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在“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首先明确新时代交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指引下结合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项目并对接思想政治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全链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主线贯穿,有聚焦有核心,让教学更加有用、有趣、有效,同时积极探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法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