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柳君
“以人为本”素来是我国文艺作品创作的要义。近年来,真人秀、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聚焦医生与护士的作品不断涌现出来。法医兼具医生与执法者的身份,在以医生为主的抗疫背景下于影视作品中较少出现,而《超时空鉴定》丰富了这一题材。《超时空鉴定》是一部以法医为主体的历史纪录片,该片于2022年5月4日开播,在B站获得9.7分的评分,是继2019年11月19日首播的《法医宋慈》后的又一“穿越型”法医微纪录片。该片自开播以来已有超过3000万的播放量。与《法医宋慈》累计920.2万播放量相比,《超时空鉴定》的传播力可见一斑。在内容爆炸、纪录片快餐化生产的时代,要想突破重围获得佳绩,创新是必要的,且考虑受众所需更是在创作环节和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于20世纪被提出,在当时由于过度强调受众的能动性而遭致批评。而在今天这个“用户至上”的媒介环境下,该理论非但没有不合时宜,反而更适用了。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明晰“受众需要什么,如何吸引受众,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什么”是《超时空鉴定》大获成功的原因。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出发,研究受众接触媒介的原因和动机。纪录片创作需要思考目前受众需要怎样的纪录片,简言之,即高效且优质。在以“短平快”为核心特征的新媒体时代,受众向用户转变,媒介的发展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自主权。各视频平台以量化的评分体系、实时的评论反馈机制精确地反映出每部作品的品质。为适应“短平快”的用户需求特点,纪录片不妨“微时长,大制作”。
“微时长”指压缩每集时长。《超时空鉴定》共6集,每集约28分钟,属于微纪录片范畴。微时长纪录片适应了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阅读习惯。新媒体时代,平台众多。相比于会员用户,不少受众会选择短平快的方式获取信息。抖音、快手等平台有诸多以影视剧讲解为主的短视频,这些视频长的超过10分钟,短的则仅2至3分钟。对习惯碎片化地获取信息的受众来说,节省时间无疑是经济便捷的方式。因此,“微”制作在受众接收信息方面考量是有利的。但是“微”不代表过多删除,而是有选择性地省略,精心制作,别出心裁,使重要情节得以突出和放大,在保证故事完整性的同时能够以设置悬念等方式吸引观众。
“大制作”即在于其完整性,虽然视频属“微时长”,但是确保了每一集故事凝练,叙事丰富,且形式饱满,包含片头片尾、“彩蛋”及花絮。《超时空鉴定》常设置悬念,简化正片内容。每集“彩蛋”是该片创新应用的悬念设置环节,如第四集《白色粉末》末尾字幕显示:“孙博行凶真正原因详见官方彩蛋‘细思极恐的画面’”。“彩蛋”往往作为电影末尾的附属品而出现,将其应用于纪录片是创意之举,一来缩短了正片时长,二来促使感兴趣的用户前往官方网站搜索相关信息,提高纪录片的关注度。花絮是另一大制作的表现,在每集片尾职员表于屏幕右侧滚动的同时,屏幕左侧则播放演员花絮。花絮在影视中居于次要的“补白”地位,虽然非片子要播出的主要内容,但是具有增加趣味性的作用。花絮将幕后的拍摄过程移至台前,使观众对拍摄过程、人物塑造有进一步的了解,更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如今,除去少数学习因素,人们看剧多数是出于消遣、放松的目的。从用户需求出发,以演绎替代纪录片原有的过多说教式旁白解说是受众的另一需求,亦是纪录片可创新的制作环节。纪录片常包含知识,知识性、历史性使得纪录片的解说、旁白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在传统纪录片中,解说占据大部分内容。从近几年国内外纪录片的票房与口碑来看,单纯叙述的纪录片已不足以打动受众。纪录片制作者需思忖创新途径,向故事片借鉴,使纪录片拥有自己的故事。①
《超时空鉴定》能成为每集半小时以内的“微纪录片”,得益于解说少,故事情节在演员的精心刻画下生动地重现了出来。演绎的重要性,或许可以从约翰·菲斯克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中找到解释。他认为:“书面文字(尤其是出版物)沿用至今,它具有连贯性、广泛性、抽象性、清晰性、语调的单一性和由因到果演绎故事内容的特点。而影视剧则具有短暂、松散、明确、具体以及风格的戏剧化等特点。影视的‘逻辑’是口头的、视觉的。”②历史纪录片是影视文化的一类,不同于史书的文字记载,其制作往往基于史实加以改编。如纪录片将战国名将白起塑造为两鬓斑白仍志气满满,眼神有杀气、极度沉稳的形象,而真正的将军是何英姿,我们无从知晓。角色塑造成功与否,在于广大观众对片中演绎的个人理解。基于此,即便纪录片呈现的是真实事件,亦要留给观众解读的空间。
《超时空鉴定》的演绎均根据史实,在演绎故事的同时配有字幕以显示古籍原文。如县令在勘觉供词虚假时,即向嫌疑人的亲人展开调查,直至案犯孙女陈述看到祖父与父亲、大伯厮打,令案件有了进展。这一幕配有字幕——“女至,则携入衙,以果食之,好言细问,竟得其情,父子服罪。——《疑狱集》”。如此一来,既达到了纪录片有据可依的“真”,亦给观众留足了品读原著、自主思考的余地。新媒体时代,观众从受众到用户的身份转变充分说明了其主观能动性。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纪录片也要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考虑到用户的需要,或许新闻的要义值得纪录片制作团队去借鉴——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对于新闻而言,事实是第一位的,至于新闻事件的善与恶、喜与悲则留给读者去评论思考。纪录片亦是如此,传统“一讲到底”式的创作对今天的自主性空前高涨的用户来说显得赘余。《超时空鉴定》在表演叙事时适当引导的创作方式无疑是典范之举。
新媒体时代,用户具有空前的自主性,他们对媒介作品不再是传统式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而是手持移动设备“爱则追,厌则弃”的自主选择。文化产业具有事业性质,有观众才有出路。洞悉用户的使用需求,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其需求,还可以为吸引受众提供思路。这种思路就是创意。
《超时空鉴定》的制作丰富了历史纪录片的创意,即历史题材纪录片古今对照的制作思路。其片名即鲜明地表达出“现代法医技术对古代检验方法的佐证和提升”之意。创作团队之所以将此纪录片以“超时空”命名,是因为片子的编排是立足于今天的视角回看古代的案件,展现现代法医的处理手段。《超时空鉴定》的编排与第一季的《法医宋慈》有显著区别。《法医宋慈》第一季以时间纵向对比为架构,即六集安排六起古代案例,并在现代找到六起同类案件,通过古今呼应,比较不同时代法医鉴定的程序和方法。《法医宋慈》第二季则是通过每一集叙述一个古代案件,对比同一案件古今的法医鉴定方法手段的异同。镜头切换处,网友纷纷在弹幕中称赞“创意极好”。古代破案主要凭借视觉、嗅觉等感官。仵作以酒醋蘸于纸上加以熏蒸查看伤痕,根据伤口切面推测作案过程。面对同一起案件,现代法医则可以在创口处通过三维扫描成像查看伤口切面,通过分层解剖查看皮下出血情况,通过扫描电镜将伤口标本的细胞看得清清楚楚。古今对比,让人感慨古代中国法医的智慧,亦为科技的发展进步、学科建设感到自豪。
“超时空”式的穿越创意制作手法区别于近年火爆的“穿越剧”。穿越剧角色转换频繁、情节曲折引人,是历史影视制作的常用题材。较为成功的穿越剧主要有早期成龙、金喜善领衔主演的电影《神话》,以及胡歌、白冰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等。对于历史穿越剧,部分学者对其进行批判,认为其中历史情节凌乱,混淆视听,让人无法直视,影响下一代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和态度。③的确如此,历史不应该被篡改。但是,不将“穿越”作为内容,而是作为创作手法应用于历史纪录片,会起到博古通今,凸显沿袭继承的效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本身是基于大众的角度研究受众的需求。然而,新媒体时代,用户的自主选择性导致大众向“分众”转化。文化作品分类繁杂,与其因众口难调而瞻前顾后,不如满足某一类用户的“味蕾”。那么,去哪里寻找某一类特定的用户投放作品,就凸显出了渠道的重要作用。《超时空鉴定》以B站作为独家播放平台,是其获得超高收视率的又一原因。
首先,基于《超时空鉴定》的良好口碑,B站聚集了等待创作团队推出续集的大批粉丝,而这些粉丝群体均是B站平台的稳定忠实用户。于平台中寻找忠实用户,是该片续集未上映就胸有成竹的基础。
其次,B站的用户准入机制使其获得稳定用户,这些稳定用户提供了纪录片的潜在用户。B站稳定而庞大的用户群体,是保证其在各类视频网站中处于发展领先地位的原因。在纪录片的弹幕中,网友评论“为了发弹幕,我刚答题过来”,诙谐的表达说明了B站对用户的准入要求。相比于其他网站“用户选择平台”的付费VIP制度,B站这一“平台选用户”的准入机制看似将用户拒之门外,实则是在另辟蹊径维护忠实用户。能够进入社群的用户需通过答题,并对社区文化了然于胸。将优质视频置于本就拥有庞大历史爱好者和粉丝群体的平台播放,自然会提高播放量。内容是使作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而信息搭乘最具时代特色的渠道才能实现精准、快速、有效的传播。《超时空鉴定》开播至今,其播放量逾第一季的3倍,其中与“在B站选用户”的思维分不开。
再次,如果说内容是平台取胜的决定因素,那么付费制度为巩固维护这一制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外,为内容付费早已不是新鲜事,如美国的《纽约时报》等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即进行了新闻付费的尝试。在中国,新闻付费、视听付费也在实践,如分答、知乎类知识付费,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音频付费,爱奇艺、乐视等视频付费。④为内容付费不仅是平台获益的途径,亦是保护出品方知识产权、维护正版权益的保证,更是用户获得归属感的来源。B站汇集优质内容,以有效方法加以运营,使其成为稳定高效的视频平台,可为优质内容提供繁荣发展的栖息地。
B站创办于2009年。相比同时期的其他视频网站,B站是发展得最为多元化且成功的。时至今日,B站已成为囊括直播、动漫、影视剧、纪录片以及教育、生活等一系列资源的聚集地。深耕内容,不断扩大内容领域是B站获得广泛关注的要义所在。B站广纳优质内容,近年来,通过平台走红的文化类内容不胜枚举,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历史题材“帝陵”系列的《西汉帝陵》《大唐帝陵》也在B站平台获得颇高收视率。因此,从以往优质纪录片的传播渠道经验来看,历史法医纪录片选择B站作为播放平台无疑是“双赢之举”——平台拥有稳定的用户群体,在播放初期就获得可观的收视率,而独家播放使得优质内容在唯一平台上可吸引更多用户加入社群。
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起到鼓舞人心、弘扬美德、传承历史的作用。2020年5月,于东方卫视首播的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节目收到无数好评。《逆行》《坚信爱会赢》等抗疫歌曲则讴歌医务工作人员凝心聚力、坚定信心的精神。法医纪录片亦是同理,其包含的道德情感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道德情感熏陶的前提是观众认可。新时代纪录片的制作要考虑时代认可什么样的偶像,这为纪录片的选角提供了思路。《超时空鉴定》由演员何冰担任解说,由周亦武教授主演现代法医办案,他们起到为纪录片代言的宣传作用。何冰是权威演员,凭借《后浪》的演讲在B站被广大青年群体称赞,且主演过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参演同题材纪录片会在B站的观众间引发情感共鸣。周亦武教授是现代法医学科的领袖人物,在青年群体中颇受尊敬。如同产品为了畅销会寻觅形象代言人来宣传,权威人士的加盟使得纪录片更容易被关注和认同,道德与情感的传播亦更为深刻。
历史法医纪录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寓说理于演绎之中,寓情感于潜移默化之中。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也是在接受情感的洗礼。“亲夫捉奸,可不告而杀”的法律是旧社会无视女性人权的表现,在这样的法律体制下,多少人枉然丧命。反观现代生活,婚姻法完善,女性权益得到保障。以封建迷信为由罔顾人命的人在今天亦逃不过法网,而封建思想亦不被人接受。古代办案人员在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的加持下仅凭经验推敲查获真凶,在冤案云集的年代里,这些官员严谨办案,其中的努力、能力和责任心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被凸显得分外伟大。看过此片的观众会感慨科技向前发展,今天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来之不易,并对法医、医生群体有更多的理解,进而达到知法、懂法、不犯法的受教育目的。
历史的核心要义是传承,一为实践经验和法理知识的传承,二为意识形态精神文化的传承。历史纪录片的功能之一是传承经典、铭记历史、弘扬精神。纪录片传承历史与文化首要是真实、有据可依,历史典籍为真实事件的记载提供了栖息地。《超时空鉴定》每一集均引用典籍原文,这些引文多出自《洗冤集录》,如《洗冤集录·打勒死假自缢章》《洗冤集录·自缢章》《洗冤集录·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章》。《洗冤集录》系法医宋慈在二十余年的专业工作中检查经验的总结,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法医专著,其中含死伤鉴别、诊断、急救等各方面的记述,时至今日已衍生出法医学诸多分支学科,还被译为荷兰文、德文在国际范围内学习借鉴。⑤
纪录片在古今对照的镜头切换中,将时代传承下技术、法律、思想的进步展现得淋漓尽致。古有宋慈这般洗清冤假错案的清廉官员,今有周亦武教授等一批思维缜密、学术精湛的人才队伍,以及先进的法医科技。历代法医工作者传承技艺,承袭思想,成为司法工作的重要取证力量。此外,纪录片还具有医学知识和经验普及的意义。药剂方面,石灰粉可以用作干燥剂,延缓腐败速度;仪器方面,凭银针颜色判断有毒与否不够准确;经验方面,根据苍蝇的生长周期可作为判断遇害日期的标准,根据苍蝇的种类可以洞悉遇害的地点等。这些医学、科学知识为业外人士了解法医学提供了有力参考。
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的拍摄趋于快餐化,优质的内容、出新的创意、高效的传播渠道是优秀影视作品脱颖而出的关键。总的来说,出品方需要从使用与满足角度出发,真切地明白当今时代受众需要的是有内涵、有情怀、可参与的纪录片,将“主动走向受众”和“品质吸引受众”的制作理念有效结合。《超时空鉴定》通过古今对比的制作创意彰显中国古代法医智慧,传播现代办案科技发展。该片以微纪录片的形式、“非虚构”手法演绎故事情节,还原历史案件,搭乘B站这一新媒体平台传播,收获好评。在平台选择、制作创意、拍摄手法、内涵意义、思想价值的共同作用下,《超时空鉴定》成为新媒体时代历史纪录片短期内大获好评的典型案例。
注释:
①孙天宇.浅析故事性对纪录片创作过程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2(22):184-186.
②曾耀农.菲斯克影视理论及在中国的传播[J].戏文,2004(06):56-58.
③霍林.对当下历史穿越剧的深度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9(07):70-71.
④赵子忠.内容付费的内涵及主要类型[J].青年记者,2022(04):9-11.
⑤张连举.宋慈和他的《洗冤集录》[J].政法学刊,2014(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