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文
以“七一勋章”“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于2022年6月26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后,迅速受到观众的喜爱与关注。剧作的艺术表现极为突出。
《大山的女儿》以广西百坭村脱贫为切入点,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一腔热血、回报家乡、投身脱贫、勤恳实干、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典型形象,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黄文秀精神内涵,即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扎根基层,不忘初心,拼搏担当,凝心聚力,赢得胜利。《大山的女儿》在塑造黄文秀这个典型形象时,注重人物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第一,作品细致地揭示了黄文秀的“标杆”行为是有着坚实的思想基础的。片子的开头就道出黄文秀的人生理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理想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并服务于他人的,这也是与黄文秀的行为并行一体的。黄文秀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的是思政专业,学校的教育对黄文秀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黄文秀在求学之路上一直受到国家的资助及他人的帮助,所以她有感恩回报之心。加之她关注社会、心系家乡、重视践行,所以在毕业之际,当广西的选调团到校介绍广西迫切需要人才助桂脱贫时,她义不容辞,勇于担当。再者就是每每在她处于人生的关键节点时,开明、善良的父亲的谆谆教诲和引导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革命的实践必须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①正是因为黄文秀有坚实的思想和信念作基础,所以该剧在开篇就将她塑造为一个成熟、有主见、有情怀、有能力的人。她拒绝大城市的诱惑,谢绝男友及同学希望她留在北京的好意,归还了学车及聚餐的钱,义无反顾地返回广西家乡就业。正是因为她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导向清晰、定力极强的人,所以她在之后的脱贫工作中能独当一面,敢于直面种种困难。
第二,该剧较好地表现了黄文秀的成长历程。她一驻村就计划建“度假村”,这样做似乎更能快速脱贫,但这是她未做深入调查而一厢情愿的想法。当她与守护村里山林的老支书三叔交谈后,便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后来,钱经理再次侃侃而谈要建度假村时,黄文秀调侃说:“你这个方案至少要一个亿。”这是她通过实地调研后对之前脱贫思路的修正,也说明了她坚决反对不切实际的虚干,做事一定要务实求真。另外,当听说百干村第一书记韩立明被村民打伤头缝三针的事情后,黄文秀说:“村民野蛮,要抓起来,要给他们一点教训。”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黄文秀看待问题不够成熟,对村民不够了解,工作经验不足。韩立明则显得更成熟,他说:“我们永远记住不要把教育农民变成教训农民,不要把幸福化为抱怨。”韩立明被打事件对她触动极大,也让她深受教育,使她意识到在了解农村、理解农民上要下大功夫。同时,在党建工作上,当范队长问起百坭村的党建工作时,黄文秀表示:“村里的工作多,还没有顾得上。”范队长教导她:“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后来,又经于镇长的提点,她才意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随后,百坭村建立了多个村党小组,这些党小组在引导村民做好脱贫工作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实例说明,该剧没有为了拔高典型形象而刻意将黄文秀完美化和高大全化,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她在扶贫工作中暴露的一些不足,同时也表现了在党的关心指导和大家的帮助下,她得以不断成长。这种让人物回归本真、生活化、接地气的处理,更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该剧不仅塑造了黄文秀这个典型,还较好地展现了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第一书记的群体形象,如范队长、韩立明、郭春福等。观众透过以黄文秀为代表的第一书记们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典型事例,深切地感悟到,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第一书记们满怀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和意志,精锐尽出、全力以赴,才打赢了这场整体脱贫攻坚的硬仗。
剧作聚焦百坭村,为我们呈现了村里各色的农民形象及村里深度的贫困状况。百坭村有着形形色色的农民,如整天沉迷喝酒,导致妻子离开,最终家徒四壁的六叔;因懒惰成性而致贫的黄元军;为了获得低保,四处上访无理取闹的告状专业户龚福洋;守着死去的老婆的坟墓,孤单住在山上破旧老屋不愿意搬迁的岑爷爷;心直口快、能干要强的寡妇兰双应;已先富裕起来,还一心盘算着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枇杷种植规模的村委副主任蒙昌龙;军人出身、性格耿直、知错就改的村支书农战山;爱唱民歌的班小班和歌王班爷爷等。同时,百坭村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比如,龚福洋去县里告状时没有锁门,说小偷看到他家都会哭。唐专家到百坭村给班华元的砂糖橘园提供技术指导,黄文秀希望村民给专家老师们弄点好吃的,结果村里的黄主任只能杀了自家的猪来招待他们。小美沙因伤了脚无钱医治,只能用木条将就绑着,自此成为残障人士。这些情况说明,百坭村生活条件很差,人民非常贫苦。另外,在呈现黄文秀带队入户调查的情节时,剧中的场景多是在一些人家的屋外空场上,如兰双应家、龚福洋家、歌王班爷爷家等。反之,只要是进入相对富裕的人家,拍摄场景均在屋里,比如先富起来的村委副主任蒙昌龙家、种烟大户韦平力家。这也间接说明,百坭村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太好。
这个作品的主题是脱贫,但又不止于脱贫,其更蕴含深远的前瞻思想。剧中表现的内容绝不止是一时的简单的脱贫,而是要让村民摆脱真正意义上的贫困、走向幸福。因此,该剧具体翔实地展现了村民在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脱贫过程。
百坭村物质上的脱贫主要是通过以黄文秀为代表的村委深入调研,真正从根子上解决村里在脱贫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比如,对于贫困户龚福洋家,黄文秀让他种上了烟草,加入种烟合作社,由此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对于黄元军家,黄文秀则通过帮忙洗衣被、打扫屋子而感化了他,使他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后来,黄文秀鼓励黄元军到兰双应的榨油坊工作,使得黄元军的月收入达到5000元。面对整日醉酒的六叔,黄文秀有意唤醒他之前作为升旗手的尊严和荣光,最终六叔也经受住了农战山以酒诱惑的考验,彻底戒了酒,重新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升旗手。后来,他也通过黄文秀牵线,靠养蜂来致富。针对班华元因种植的砂糖橘树不结果而要砍掉改种枇杷,黄文秀千方百计请来唐专家做技术指导,使得他种植的砂糖橘当年就挂果40万斤,那用屯得以脱贫。
该剧用了诸多典型的事例来体现百坭村精神上的脱贫。一是清洁乡村。以往,百坭村的环境是脏乱差的,大多村民也不讲卫生。黄文秀一到百坭村就带头组织大家清扫村委,打造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另外,在给脏乱的黄元军家打扫卫生的同时,黄文秀还亲自为他洗衣被,结果带动起其他村民也自觉搞好家里的卫生。二是人们之间的关爱互助。黄文秀定期看望孤单体弱的韦奶奶,展现出良好和谐的淳朴之情。三是注重对孩子的教育。黄文秀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追回欲辍学外出打工的龚连升,并激励他努力考重点高中,同时,她让“歌王”班爷爷和“民歌小明星”班小班教村里的孩子们唱山歌。黄文秀还接纳大学生进村做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提升村里孩子的思想境界。剧中特别选用了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金凤决心要考大学的转变,以及龚连升积极申请入团来证明重视孩子教育的成效是明显的。四是通过升旗仪式,将升旗与脱贫结合起来。剧中展现了四次升旗现场。冉冉升起的红旗,激昂奋进的国歌,在党员、村民、学生及孩子们心中激起齐力奋进、不断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斗志。五是为村里建起街灯。街灯点亮村里的夜景,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美好。
《大山的女儿》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脱贫工作是极其繁杂的,也是极为不易的。观众通过剧中展现的脱贫攻坚工作,在领会到脱贫的意义和真谛的同时,更真切地感激伟大的党。
第一,在叙事上,作品特别注重呈现黄文秀所面对的各类矛盾:有与不同村民因诉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有与县扶贫工作督察负责人马主任、百坭村村委副主任蒙昌龙、百坭村村支书农战山等人之间的矛盾;有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脱困的矛盾;还有她自身的矛盾,如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另外,她的家庭也深陷贫困,而且她父亲患有重疾,等等。第二,作品让主角人物始终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在第一集中,黄文秀看到村委周边的卫生情况较差,要求大家马上打扫;开村委会时,她规定所有人不能在会议室吸烟;同时,她还要求党员必须佩戴党员徽章。这些要求与之前以农战山为代表的村委干部的要求不同,从而引发黄文秀与农战山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品在强化矛盾冲突的同时,还注重“立中有破”,即前面产生的矛盾,通常在随后得到快速解决。比如,开篇黄文秀跟农战山就产生了矛盾,紧接着村里出了车祸,黄文秀在处理车祸时奋不顾身保护村民,被乱棍打伤。她一心为村民付出的行为让村民和农战山感动。所以处理完车祸后,农战山因担心黄文秀见了死人血腥的场面而害怕,特地留在村委陪她。如此,两人之前的矛盾就大大地缓解了。
同时,作品还着意“破中再立”,即旧有矛盾刚化解,新的矛盾又牵扯出来,从而增强作品戏剧冲突的张力。比如,黄文秀与农战山初见时爆发的矛盾刚得到缓解,就因后面建度假村的事又激发出来。黄文秀打算在村里推行钱经理建度假村的设想,正当她准备用村里的自留林木向银行贷款时,遭到农战山强烈反对。农战山认为这是在赌村集体最后的救命钱,并一把火把建度假村的文案给烧了。这样,两人之间又爆发出更为激烈的冲突。一波才平又掀新澜,使得主要人物始终处于戏剧冲突之中,不断地激发其凝神聚力应对接踵而来的“激励事件”②。这种矛盾的建构自然深深地吸引观众参与进来,一道同频共振。
《大山的女儿》用了很多细节来突显人物和情节,用意很深。比如,黄文秀的办公桌上一直摆着《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并且该书多次在后面的镜头中出现。斯诺写这本书表达的就是“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脱贫奔小康的伟大工程,就是为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所以,该剧借用这本书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勇力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给韦奶奶定期洗头,有好吃的红烧牛肉也记着为韦奶奶带上等,这些细节表明黄文秀对孤寡老人充满关爱之情。黄文秀所戴的眼镜也有所喻指。在读研究生期间,她的眼镜框是白边的,显得时髦,符合年轻人的爱美特点;她驻村工作时,所戴的是黑边的眼镜,体现了她成熟稳重的性格特点。百坭村村委副主任蒙昌龙一直系着壮族腰带,表明他是壮族人。农战山一开始穿着壮族服装,后来多是穿着迷彩服,表明他是军人出身,所以做事果断,执行力强。后来,他拦住村民不让砍掉砂糖橘的场景就显得真实而合理。兰双应特意到黄元军家,给他送去一把“扫把”,这个细节表明她希望黄元军要多些勤快,要扫去他身上的惰性,让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后一集,黄文秀的车行驶的公里数是25000米,喻指新的长征。同时,各村的第一书记坐在一起畅谈当年参加长征的人也正是一批年轻人。通过这个细节,寓意我们正走在新的长征路上,同时激励当代青年要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建新功。
精妙的细节包含丰富的内涵。通过细节的突显放大以及前后情节相互间的关联,观众由表及里,领悟到作品的内在指向和意涵,从而获得深刻的认知与触动。
《大山的女儿》注重突出广西的地域特色。比如,作品不仅较好地展现了广西的独特自然风貌,还展现了广西的民族服饰,比如农战山在剧中始终都穿着壮族服饰,罗姐、三叔、五叔、六叔、班爷爷、岑爷爷日常都穿着本地的民族服装,黄文秀在南宁会展中心推介会上穿着壮族的盛装,村委副主任蒙昌龙在全剧中都系着壮族的五色腰带。另外,剧中采用广西桂柳方言,极具广西味道。同时,该剧也表现了广西的美食和广西的名优品牌,比如广西的米粉、水果、宝骏汽车品牌等。作品还适时插入了广西的山歌,由班小班、黄元军、黄文秀等人分别在不同场景演唱。这些山歌既与情节的推进相贴合,其歌词也将故事与人物的内核和思想揭示出来。剧中广西地域元素和广西韵味的强化,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感知广西独有的魅力人文与风光。
剧中两首主题曲起到了深化作品思想的作用。一首是《秀丽的翅膀》,“天空多空旷/要去飞翔”“奉献那一腔愿望……让小小身体/爆发出力量/跟着那理想/慢慢地成长/咬咬牙挑战/未知的远方/青春的绽放是最美的风光……”这首歌深切地概括了黄文秀奉献家乡,绽放青春的风采。另一首是《留下》,歌词唱道:“脆弱如枝桠,也在撑起一个家。微小如尘沙,也能让种子萌芽。贫瘠的土地上,才会绽放最美丽的花……”“愿是一束火把,一生如盛夏,每分热都是报答……愿是一座灯塔,人间在脚下,每分光都是朝霞……”歌词真切地表现了黄文秀坚韧、奉献、敢于牺牲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两首主题曲旋律优美动人,歌词生动精彩,思想提炼准确,很好地揭示和点明了黄文秀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伟大意义,升华了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全心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
在镜头的表现上,该剧注重运用恰当的镜头语言来推进故事,突出人物。比如,黄文秀与农战山因度假村事件产生激烈矛盾。第二天,黄文秀与农战山去拜访他最敬佩的老支书农三叔。这个片段的重点是农三叔为黄文秀与农战山之间的矛盾作调解。农三叔首先批评农战山不应烧掉度假村规划方案,同时也告诉黄文秀,农战山敬佩她真心为民的精神,他认为黄文秀能与农战山并肩前行。最后,农三叔也讲明了在百坭村办度假村不合时宜的原因。为了表现黄农二人矛盾的缓解,该剧对镜头语言做了精心的设计与调度。在镜头中,黄文秀、农三叔、农战山三个人同在一个画面里。黄文秀与农三叔面对面坐着交流,处在画面的前景,而农战山侧身处于后景,撇着柴火。农战山虽然没有插话进来,但时不时抬头望一下正在交谈的二人。黄文秀与农三叔一直在交谈,而农战山在一旁默默地倾听。三人同在一个景深中,形成交互的信息流通“场”。这种镜头语言的表现,让观众感受到黄农两人的矛盾已被逐渐地消解了。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中的黄文秀自觉将自我的发展与国家的步伐紧紧贴合,牢记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心系百姓脱贫事业,全力以赴,全情投入,深入村屯,细致调研,制定有效的脱贫方案。她不惧风雨,在平凡中完成一件件绝对不凡、感天动地的事情。作品以丰富的脱贫素材,呈现了一个真实感极强的扶贫英雄形象。观众看后,既认可黄文秀这个形象,被她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更觉得这个人物形象是可学可追的,是当代青年见贤思齐的生动榜样。我们的艺术创作就要像《大山的女儿》那样,为时代鼓与呼。要合着时代的节拍,为这个时代中的英雄塑像,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感召和激励每个人,为伟大的新时代奉献光与热,不负时代之托。
注释:
①曾牧野.革命实践必须有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J].广东社会科学,1994(02):12-14.
②[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