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慧,蔡可迎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根本需求,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所必需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知识储备、价值观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个阶段的学科学习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育部发布了有关青少年德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对高校思政课程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由单一的课程向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为构建全方位的全过程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德育”模式下的“课程思政”观念逐渐清晰,当前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者们更多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定义为“学科德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而近年来,高等教育阶段将其称作“德育”或者“课程思政”。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实践特征(课堂教学)、教育途径(学校教育);区别在于“思政”具有明显的政治素质、道德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德育”是政治渗透以及个人品德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并能灵活地运用[1]。
当前,在大学开展课程思政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战场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其主导性地位已无法改变。同时,要坚持思想政治导向,重视不同阶段的衔接,要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大学生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就业等因素,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加入思政理念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制定自己职业规划,把化学课堂作为一种系列化的教学手段,对于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的教育职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目前,高校和教师对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处在发展和变革的阶段。个别教师觉得,在面对即将择业的年级,没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因为政治课本身就能满足学生的应试要求。教师们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认为考试的结果高于一切,而以考试的结果来衡量,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忽视了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会使其将来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人才的全面培养;如果忽略了对化学核心素质的培养,则会导致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容,从而妨碍后续的化学知识学习,进而影响学科思政的发展[3]。
长期以来,各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课,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只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课,并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由于化学课的思政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致使教师仅关注本专业的知识,而忽略了思想品德、政治教育,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实行课程思政教学会使思政内容占据学科教学,耽误学生专业性知识的学习。
在课程思政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不同层次的学校都把“思政”融入了化学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中却缺少了“格局”,在学科建设中,“思政”与“化学”的联系不密切。教学视野单一,知识零散,缺乏整体性,知识局限于表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思政课的边缘化和孤岛化比较突出,个别思政要素的引入生硬、牵强,往往以思政为目的,而在课程和教学上,与思政教育无关,无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4]。
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工作的关键。网络授课在疫情期间广泛应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已成历史,网络教学方便了师生,让面对面讲课变为了屏幕授课。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发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必须进行改革。学生们觉得现在的教学方法太单一,想要更多的科技手段、更新颖的教学方式,过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由于思政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像化学这种以实验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学科,因此在化学课中引入思政的时候,教师主要是在进行理论上的灌输,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并不多,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学习兴趣,很少使用或者不采纳新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育效果不理想[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从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除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部分,还存在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这就增加了思政育人的工作难度。所以,仅仅依靠政治课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性,对其进行深刻的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的最终价值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切实落实“化学思政”,要在教学中夯实“思政”的根基,要将政治素质与知识传授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6]。
在化学课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教学内容中找到“思政”的切入点,使“思政”与“课堂”有机结合。在化学原理的教学中,经常会有很多著名的化学家,其可能会在一次实验中失败数千次,但正是其敢于探索,敢于坚持,才能让化学快速发展。这样的思想和价值观,也是年轻人必须要学习的东西,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讲化学原理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化学的范围很广,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要进行思政课教学,必须要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并将其融入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拓展思维,把其和教育联系起来。同时,针对课程、学生、教师等不同的情况,反复斟酌,认真思考,力求使思政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需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的原则,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获得更大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备课时要有充足的材料,以提供足够的材料,讲授时不要一味地灌输、强加观点,运用课堂模拟实验软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改进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兴趣出发,按照“盐溶于汤”的理念,把思想政治要素融入思想和行动之中。
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有仁爱之心。教师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鉴于个别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建议教师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利用“学习强国”等软件,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建立起激励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集中的专题备课,让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各取所需,或聘请专业的思政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课程思政”意识,从而提高对“化学”教学的敏感性。通过对教材、对思政、对学生的敏感性,三方面的知识可以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教学评估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其具有引导、激励、监督等作用。教师是否能教授一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知识,这都要通过教学评估来反映。在未来的化学思政工作中,应强化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使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评估,不仅要通过考试,还要把课堂表现、教学活动参与度和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考核范畴,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良好的制度保证,要有好的教育体制,要有目标。各有关部门要对化学学科的资金进行统筹,定期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确保其顺利、有效地开展。
要优化教材内容,构建课程思政的载体,必须把教材作为民族意志、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这一基本要求下,化学教材的编制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充分体现教育理念的优势,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为基础,兼顾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状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造性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注重学生的社会生活,反映科技的发展,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改变以往习题、作业的传统方式,着重关注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展示上,重视化学知识的结构化,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研究和修正教科书中的全部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在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强化观念和体制的统一,这是高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根本。同时,为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主体性,还需要优化课程思政同育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和作用,以及实现对大量信息的全面处理和分析。通过新媒体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各学科的教师和思政者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同时,通过构建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可以及时应对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性特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进行定期的引导,形成协同育人工作平台,也能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带来便利,强化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此外,在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时,还可以将新闻热点、教育科研、图书等内容纳入信息化教育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记录师生任务,也能切实合理地推动协同育人工作健全发展,防止课程创新同育人工作出现流于表面、不长久等一系列问题[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把人才培养与市场环境紧密结合,把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分配,从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平台和环境[8]。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使其更好地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此外,还应运用科技因素推动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和变革,通过互联网实现传统课堂与网上教学的有机结合,多渠道、多途径地进行思想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结合自身的能力,把化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趣的课件。在兴趣因素的影响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微课、慕课、社会实践、理论课等多种途径,系统地教授优秀的思想理论、政治文化,学生可以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并拥有一个坚定的学习目标和理想信念。在“课程与思政”的“协同育人”框架下,大学必须引入当代尖端的教学手段、教学思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符合时代特色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网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应强化思政师资力量,确保学校具有突出的办学优势与实力,全面、扎实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高校要把“课程思政”和“思政”两支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大学应从培养教师的“协同”意识入手,认识到“课程整合”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从根本上改变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引导思政教师主动参加“课程思政”,使其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并能针对实际问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要鼓励承担“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工作的教师自觉打破现有学科的知识、视野和视野的局限,使教学设计与产教融合相结合,具有与“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相结合的能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教育,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储备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把课程思政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学的效果,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教学理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培养,使化学学科的知识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也受到了个性教育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