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

2023-03-22 22:13白晓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政融合

白晓微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新时代,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同时两者的有机融合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两者在相互融合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加大对两者有机融合的研究力度,对两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起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教师需要正确把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促进两者有机融合,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两者的关系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心理辅导咨询的方式,帮助学生有良好的认知,转变学生的反应特征,进而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出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后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能促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两者有机结合,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从而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夯实基础。

(二)高校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能够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进而可以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际进行思政教育时,应要保障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而促使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存在区别,也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两者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通过讲座、课外活动等,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为两者的有效互补与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作用

(一)促使思政教育更为丰富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进而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而思政教育则是使学生拥有一定的思想认知,前者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性,而后者有一定的理论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1]。所以,教师应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做好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生活规划,解决学生成长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使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促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培养良好的社会素质。思政教育则更加注重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对人际交往重视度不足,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交往,还可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明辨是非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思政教育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二)促使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多元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发展。传统思政教育主要是采用疏导、案例等教学方法,其主要是对国家意志进行宣传,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促使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更多元化,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原则和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中,从而促使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推动高校的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拓展思政教育路径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从而促使思政教育路径的增多。当前一些学生存在缺少诚实守信、价值观扭曲等思政问题,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心理健康的有效渗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保障思政教育的预见性。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与实际生活联系也较为密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思政教育向着科学性方向发展。此外,思政教育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形式化较为严重,而心理健康则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进行教育,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保障教育的实践性,更好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进而促使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得到更为完善的发展[2]。

三、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较为注重理论性

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对实践活动重视度并不高;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而道德规范和实际生活案例相对较少;过多重视思想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实际道德行为规范关注度并不高;采取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实际思政教育工作中学生缺少一定的实践机会,继而存在学生思想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思想道德水平却偏低。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过于形式化和理论化,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结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低

高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重点关注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解决学生心理压力负担,而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指导方面不重视,因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较低,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主动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相对较少且教育内容老旧,而高校思政教育主动出击的方式正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要学习的,积极主动咨询学生或团体的发展,将会是未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发展。另外,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现代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一些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便会将自己置于较高位置,固执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未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不仅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单一

经济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改变,而科技的出现加剧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进而促使诸多高校开始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存在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方法缺少多元化发展,诸多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时,通常会采取传统的讲解方式,照本宣读,对学生知识考查时会通过考试成绩进行判断,这样单一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崛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而教育行业也借助网络技术的力量,获得了诸多可喜的成绩。但仍旧有些思想观念老旧、创新意识不足的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安于现状,无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严重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致使学生出现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课堂讲解过程中,照本宣读的方式,既无趣且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而师生互动机会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影响教师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四)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不明确

根据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存在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师在实际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对思政教育课程重视度不足,在讲解时只是长篇大论地讲解空洞的理论知识,无法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不仅无法全面理解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同时也未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被动完成教学任务,无法最大化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改革创新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大多数的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思政教育理念相关知识讲解只是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未能进行深入思考,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不能够感受思政教育散发的魅力,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主要措施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内容丰富和完善的前提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提升[3]。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大致相同,教学任务也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当前高校中普遍较为注重思政理论知识,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时代感,但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吃力。因此,为了有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记住和吃透,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关注理论知识讲解的被动局面,将思政知识与实践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富有多元化且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抑或者线上、线下学习。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党史内容时,可以将革命先辈的故事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促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另外,对政治性较强的思政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走进社会看望退伍老兵、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丰富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是否可以落实到位。若想保障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两者融合,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最大化地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当前学生存在心理压力或者不良情绪,教师需要利用课上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比如,一些学生存在严重的虚荣心理,对个人利益较为重视,因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理念,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一些学生有着很大的网瘾,每天熬夜,白天精神状态不佳,无心上课,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为学生体提供更多实践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敞开心扉,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美好。实际上,为了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教师需要在思政教育中,鼓励学生用心发现事物和学习,大胆尝试与实践,从而拥有健康的心态,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最大化发挥自身作用。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

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根据两者的发展变化规律,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两者要互相汲取对方的正确理论,实现取长补短,有机融合,最大化发挥两者的教育作用,促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保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变化,进而可以实现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也要学会应用思政教育方法,促使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而且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夯实基础。

(四)明确思政教育目标

为了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三全育人”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详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想,对学生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育人方面,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情感培养和能力目标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仅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保障各方面的有效落实,同时还需要促使师生、家校社的协调发展,形成多方联动,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4]。

五、结语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工作和生活指明方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依据。两者均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为了使学生未来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高校需要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力度,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促使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高校应保障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进而促使学生拥有更好的思想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拥有文化、有责任和担当的高素质心理人才,进而推动我国高等级教育事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