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3-22 22:13孙梦函徐永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孙梦函,徐永健

(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以及对人类作出的新贡献。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其思想政治教育与党长期执政实践紧密结合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高校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载体,做好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充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讲道:“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1]未来,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美好生活愿景及复兴中华民族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的中流砥柱,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党的建设事业,并将勇于探索、敢于为先等思想精神,作为实现自身个人理想及政治抱负的信条。所以,高校应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载体,构建多元化思政课教学体系,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引领,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革命发展经验、先进思想理念及汲取党建发展养分,将部分具有时代先进性、前瞻性的政治思想理论运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实践水平,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契合新时代我国高等人才培养需求,充分运用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渗透,深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层次对接,使思政教育工作嵌入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及各个领域。以此,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另外,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根源与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英勇奋斗及持续开展自我革命密不可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并非单一地改变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而是基于由内而外的教育思想,从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思路及教育策略等多个方面,改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线,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实效性,真正意义上将伟大建党精神中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及革命先烈优良品质,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的根本依托。进而,满足新时代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需求。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

(一)思想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大学生荣誉感与民族自豪感等教育层面。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渗透,能促使大学生充分传承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以德为官、以德服民、以德成仁的优良品质,强化大学生对建党精神的深刻理解,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运用和学习能力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能力。进一步帮助大学生从社会主义发展及共产主义建设等层面,对于历史规律和世界局势做出正确判断。其中,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将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程教学理论知识学习,而是从深化教育实践、培养辩证思维、推进大学生思想安全防线构筑等角度,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工作强度及教学内容的衔接紧密性,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结构,提升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指引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有效从思想认识上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引导能力。

(二)教育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学生成才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生导航”,同时,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宝贵教育资源。作为和平时代成长起来的时代新青年,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接触途径相对单一,自媒体的发展使部分大学生对于西方意识形态下的功利主义及享乐主义抱有错误幻想。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将为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革命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想等内容提供有效途径,改变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存在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推进,使高校能从精神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劳动教育等角度,完善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解决思政教育的不足及结构失衡问题。以此,思政教育可以面向更多学科开展教育拓展,充分运用课程思政教育理论,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覆盖及教学渗透。进而,伟大建党精神能在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层面,提供深层次的教育帮助,有效丰富当前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内容,使思政教育能满足高等人才培养的多方面需求[2]。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一)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学习认知有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进步为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最终目的,不断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其中,如何帮助大学生认识并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目标,明确自身思想政治学习问题,则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然而,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来看,部分大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奋斗史缺乏了解,在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内容匮乏及知识边界存在局限的问题,针对伟大建党精神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形成阻碍。另外,部分高校虽然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学习的重要平台,但在教育着力点的设置方面,未能做到多方面的课程教学对接,使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学习流于形式,不利于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有效性与教学影响力。

(二)高校伟大建党精神教育解读存在偏差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回顾历史、以史鉴今,帮助大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品质,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火种得以延续,让大学生能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而,从思想、精神、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及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胜利成果的了解,使大学生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理想的后继者。然而,部分高校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解读,却单方面从理论思想教育方面进行实践,更有甚者将当今的利益关系与革命斗争胜利果实进行绑定,迫使大学生成为思想的奴隶与附庸,无法帮助大学生真正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必须体现革命斗争的艰苦与辛酸,通过强化大学生的学习感受,增强大学生学习感知能力。但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解读,却主要侧重于对阶段性教育成果的拾取,未能基于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影响做好科学布局。从而,使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成为一种单一化的教学形式[3]。

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科学策略及路径

(一)拓展大学生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路径

拓展大学生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路径,是指将伟大建党精神中部分感人故事及人物事迹进行提炼,通过线上课程教学实践的模式,开展系统化的教学实践渗透,将部分伟大建党精神的感人故事、人物事迹与当前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衔接,使学生能通过对建党故事的了解,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并加以学习。该策略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学习认知有限的问题,拓展大学生知识学习边界,使大学生能基于学习比较,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及学习缺失,并在未来学习实践方面,不断进行自我强化与自我提升,增强学生学习危机意识及学习急迫感。以此,让大学生更好地肩负起重要的历史责任。另外,拓展大学生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路径,能丰富大学生知识学习储备,提升大学生对党史及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奋斗史的了解,改变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存在的错误认识,解决大学生存在的部分思想政治问题,使大学生能基于思政学习问题,精准定位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着力点。以此,为高校持续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及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运用能力夯实基础。

(二)强化高校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研究及探索

强化高校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研究、探索,能帮助高校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解读能力,使高校能从加强思想教育渗透的角度,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胜利的原因、革命斗争的过程及革命斗争的发展等内容,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通过提升高校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分析能力,使高校能根据当前思政教育现状,合理地做好对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内容提取,充分提升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牢固性,使高校能基于长远的教育眼光,做好科学的思政教育布局与教育实践。此外,高校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解读,应秉承尊重客观事实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好教育内容的分析,有效掌握伟大建党精神视角下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平衡,使大学生能从更多层面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核,降低大学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难度。随着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学习理解能力的不断加强,高校可运用不同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内容的丰富及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伟大建党精神发挥根本性的教育作用,避免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融合流于形式。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合作

加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合作,主要运用协同育人的教育思想理论,强化对外来教学资源的运用,通过与政府机构、红色文化历史博物馆等机构的合作,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本源,提升高校伟大建党精神视角下的思政教育资源储备,使高校能根据当前教学形式及教学教育的变化,科学地调整各个阶段的思政教育方略。例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理论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路径,帮助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开展课程教学实践,丰富教师思政教学路径及教学视角,改变传统模式下枯燥的思政教学环境,使伟大建党精神能成为碎片化教育的黏合剂。其中,高校应运用弹性策略及柔性教学思想,强化大学生思政知识的学习感悟,提升大学生领悟能力,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建党精神的伟大之处,改变大学生消沉的思想状态,进一步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精神、思想面貌。此外,政府机构针对部分教育政策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应用方面,具有实际的教育发言权,能针对高校存在的思政教育问题给予客观的教学建议,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质量,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推进,能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引导作用[4]。

(四)注重基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氛围营造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升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影响,将伟大建党精神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体现,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活化提炼,强化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教育影响。譬如,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伟大建党精神学习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作为基础地标,并在显眼位置摆放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前,高校教学楼、宿舍楼及食堂的照片。而后再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百年历程,细数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在高校教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种方式能有效运用回望历史的中心思想,唤起大学生深埋于心底的久远记忆,使大学生能将个人经历与建党百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结合,更好地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及经济发展面貌。进而,促使伟大建党精神能直击大学生灵魂深处。另外,营造基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氛围,必须从教育体系、教育策略及教育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变,使大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进而,让伟大建党精神能深深烙印在大学生的脑海之中。

(五)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视角下网络思政教育改革

当前,高校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方面教育实践,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形式,逐渐成为强化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发展延续,也应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改革及教学革新,通过深化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及丰富网络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使伟大建党精神能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譬如,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课程结构的设置可以将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教学基础,通过探究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建党历史及党建的发展成果,分析在伟大建党精神视角下大学生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并以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信念为起点,不断深化基于伟大建党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充分实现网络思政教育与线下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结合,使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衔接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及教育体系的黏合剂。以此,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引领作用,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成为推进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发展延续的重要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将成为未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基于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与解读,调整各个阶段的思政课教学策略,使伟大建党精神能在思政教育实践方面予以体现,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影响力。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