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与优化方向 *

2023-03-22 21:38徐碧波裴沁雪祝正洲
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智慧

徐碧波,裴沁雪,陈 卓,祝正洲

(1.湖北大学 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武汉市新河街学校,湖北 武汉 420106)

一、引言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和推进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围绕教育现代化、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动文化教育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1]。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点中,正式提出“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要求,并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改革实践,特别是教学创新的主要突破口。

新冠肺炎疫情为师生的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按下了暂停键,“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使得在线教学异军突起,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教育的形态带来了重大改变。随着现实需要与数字化建设需求的增加,在线教学模式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从新鲜事物变为常态化手段,从数字应用的锦上添花转成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然而疫情背景下的居家在线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授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发现,即使教师对在线课程和作业的设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量,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依旧不尽人意[2]。国外的研究者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这种形式上的在线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来说难以使学生真正受益[3]。

“双减”政策叠加后疫情时代的实际需求,如何立足新时代的特点与实践需求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我们当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022年以来,教育部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子平台,是由教育部指导的智慧教育平台,有丰富的可供师生参考的教学资源,平台设有36个二级栏目,截止2022年9月,已上线66家出版单位的1834册电子版教材[4]。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首页设有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等11个板块,种类繁多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居家学习、教师线上教学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服务。同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出专题教育板块,设置了学习二十大云课堂、心理健康、抗击疫情、科学公开课等内容,积极地调适了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拓展了中小学生的科学视野,在大思政教育方面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从第一批上线的21334条教学资源,到大思政、体美劳育课程、课后服务与专题聚焦等版块的增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为各阶段各学科的师生与社会学习者们提供了国家级的公共资源服务。据统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以来的日均浏览量达到2891万次以上,最高日浏览量达到8997万次[5],有效服务了各地“双减”政策提质增效,有力响应了各地抗击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号召。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的“国家队”,为中小学生带来了精准、普适且均衡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或许权威数字教育平台的出现,可以成为撬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点,推动解决基础教育中“教育何为”的问题。本研究面向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需要,聚焦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维需求,深入剖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并对其未来的提升路径进行讨论。

二、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维需求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提出的数字变革“3D”模式中认为数字化转型是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组织的活动、流程和模式等,重塑其战略发展方向或价值主张[6]。研究者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把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上,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创新与变革,使教育教学由传统的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7]。经过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本研究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教学活动与现代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为教育教学焕发新活力提供新动能,推动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运用数字视频或线上的方式呈现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不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嫁接到教育教学活动上,而是基于现实的多维需求,赋能教学资源、理念和形式实现全方位和深层次的转变,拓宽教育教学的广度,发掘教育教学的深度,从单一、片面和传统的教与学转变为更加个性化、全面化和现代化的教与学,进而加快教育教学创新。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其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目前政府与教育界普遍关注的基础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以及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与个性化三个方面,并且更加重视开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8],提倡教育理念的改革[9]和健全全面育人的体系[10]。以往推行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如通过县管校聘减少中小学教育资源不公平现象,推行“双减”政策转变教师们“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增设生涯教育课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短期效果,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城乡师资力量[11]、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12],然而受到社会文化、地域经济、教育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沉疴未除,其长效机制或许发力有限,施行过程中难免受到阻碍[13]。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现实的教育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依据物理学原理,当一个系统难以从内部打破桎梏的时候,可以也应当借助外力,“里应外合”,获得发展。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基础教育的现实多维需求,或许是我们摆脱基础教育困境,走向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需求

因疫情而迅猛发展的在线教育依旧火热。但在线教育的实现需要良好的网络条件和信息化设备,而部分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因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设备相对落后,网络卡顿、网络延迟和平台崩溃等问题频发,基础教育教学缺乏稳定可靠的网络教学平台,难以获得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使得在线教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常态化在线教学难以实现,导致高质量的在线教育也难以完成。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14],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平、优质、高效的在线教育资源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在线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相对落后的地区缺乏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撑,导致国内各个地区的数字化建设良莠不齐,在线教育的红利对于这一部分地区来说反而扩大了“数字教育鸿沟”,成为了教育公平的阻碍[15]。

另外,教师资源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体现在教师能力这种软实力上,这种差异使得中西部地区的师生更加难以逾越技术的鸿沟。因此,在完善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提倡教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教学[16]。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单一和传输通道局限性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与教师教育核心资源的共享,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的网络分享传播,以及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师同步课堂、远程授课等[17]。为全国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因此,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更好地提供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为教育落后地区提供新型网络联校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二)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需求

传统教育模式成本高、效率低、投入大、收益小,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大量精力花费在课堂准备上,这种教学准备往往费时费力,繁琐重复,并且更多是以知识灌输式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课程资源的成本高、渠道少,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较为困难,对单一的授课形式只能采取被动适应的方式。

现代数字技术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学生在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上的适应能力较强,在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上的需求则更为迫切。因此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依据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的心理需求,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制定适合学习者的最优学习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教学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在传授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平台,引领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学习等方式对新知识进行了解,以同伴分享、集体讨论、实时互动、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便是降低教育成本,满足新时代教师教学要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效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推动学生“自主学”和“主动学”[18]。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为基本理论基础,对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等进行监测分析,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优学习策略,在“教”的方向、内容和深度上更加个性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加注重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和挖掘,根据学生“学”的需要,及时调整“教”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智慧化和个性化地“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智慧教育平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创建了“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开放型学习空间,将“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融入基础教育教学中[19],改变了知识的传输途径[20],赋能了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强和创造力高的智慧型人才[21]。

(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基础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信息化发展迅速,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变化,基础教育的内容也随之多样化。基础教育不再单单以传播学科知识来培养人才,而更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念的需求。同时,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因材施教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内容。传统教育中五育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发展不够全面。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数字化教育背景下,要推动融合育人向高质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真正从实践上落实“五育并举”,从而推动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下,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与优势,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数字化转型之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日益加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全球视野的复合型、综合型、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重点便聚焦于如何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人才上。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关注普遍性的同时,也要注重特殊性。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等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并结合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个性化地制作和推送相应的课程内容资源。教育系统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系统的转型和升级,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全面化和个性化,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搭建的智慧教育平台,更好地带动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播和共享,帮助师生更加便利地获取学习内容,提高数字化教育的实效。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中小学生群体能够进行更高质量和更具个性化的在线学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形式可以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和思维。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当不断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的方法与路径,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培养新时代下可堪大用和能负重任的人才。

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疫情的现实需要,已经出现许多能够为中小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稳定支持的教育平台。然而,这些平台并不能满足国内大量师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亟需寻求新的、更为有力的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重要的支撑平台。基于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以及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与个性化三个方面的现实需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面临的转型困境,同时以数字教育新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弥补了教育内容全面性的不足;以平台教研新模式,促教师素养提升,为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奠定基础;以在线课堂新生态,促教学智慧互动,改善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从学生、教师、课程三方面打造新型教育平台,推动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深层次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一)以数字教育新资源,促学生全面发展

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等特征,在在线教学的发展下数字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使得师生对它的接受度与依赖性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呈现出重视第一课堂,轻视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趋势。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网课资源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学的学科课程范围内,较少存在体音美、校外社会实践课程,并且以面向教师备课学习的课程资源为主,学生能获得的资源类型更为单一。

基于此,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建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教师的研修教改教育以及家长的家庭教育三合一版块,构成了“5+2+1”的家校生全方位的整体格局,真正实现了通过大数据的信息网络构架,促进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向校园汇聚。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多元化的课程选择,选择面更广,自由度更高,学习领域更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在在线学习情境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主体学习效果的一大内部因素,这时的自我效能感不仅涵盖了学业方面的自我效能,还包含了对自身是否有能力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感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导学设计简洁易懂,掌握基本的网络使用能力便能够在平台上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平台可以上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大幅提升了学生们的自我效能感,并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这体现了学生与数字技术的交互,如个性化的优质课程使学生得以自主学习,虚拟社区使得学生能够按需互动交流。信息技术与学生的交互创设了一个随处可用的学习空间,创造了许多随时可学的教育机会[22]。

(二)以平台教研新模式,促教师素养提升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为学校教育带来冲击,同时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如何抓住机会,利用这些技术工具有效地监测教学活动,是教师更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生态环境的有利基础。在师生分离的环境,教师的教学投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较线下传统教学模式来说会有所减弱,这要求教师必须迅速适应新的角色与多样的职能[2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体现了教师与技术的交互,构成了教师“自主—群际研习”与平台“理论—实践引导”相结合的智慧教研新模式,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升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

首先,“自主—群际研习”的教研新模式让教师可以运用平台中的丰富资源进行备课与学习。教育数字化的核心不在于数字技术,而在于使用这项技术的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教师研修板块设立了师德师风、通识研修、学科研修等9个栏目,教师们可以在研修版块中自主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提升专业素养、思政素养、信息素养或是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还开通了教研群功能,利用VR、知识图谱、区块链等数字新技术,通过与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种模式相结合,加强全国各地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使教师们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能力,从而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

其次,“理论—实践引导”的教研新模式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吁与“双减”政策的施行难以改变教师“以教学结果为重心”的教学理念,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各项功能围绕着学习者的需求展开,在教师研修中不仅设立了学科与通识研修版块,助力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还为幼教与特教提供了相应的研习课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的教育理念。此外,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引导教师以数字化的理念审视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在使用平台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不再简单地将线下的教育方式视频化,而是能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作业、答疑、评价、课后服务管理等功能,满足不同场景下学生的数字化学习需求。平台通过直观的教学过程数据,潜移默化中激励教师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其育人理念。

(三)以在线课堂新生态,促教学智慧互动

在线教育以远程获取、反复回看、内容搜索等优势见长[24],但目前的在线教育大多采用“拿来主义”,对线下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并未依据线上教学的特点作出应有的改进,导致在线教育出现了许多弊端。

课堂是我们教与学改革的核心阵地,课堂变革要求我们构建与以往不同的课堂系统[25],从课堂资源、课堂主体与课堂教学三个维度促使课堂更新迭代。当前我们正处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如何利用在线教育的资源优势为课堂教学赋能,提升在线教学乃至于混合教学的效果,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给予了我们答案。

首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建了资源共享的新生态课堂。面对信息孤岛问题,智慧平台分门别类地整合了来自全国各地区的精品资源,并开设“试点省份”,既在各省份平台中共享信息资源,又上线了结合各省份教育实际的开发课程[26]。二者从课堂资料的源头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资源通过技术与技术的碰撞,实现跨领域课堂资源流通交互的智慧成果。

其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建了师生交互的新生态课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在线教学中,师生双主体之间的有效交互是提升学习效果的一大影响因素。智慧平台针对“课堂搬家”现象,推出自主学习、作业活动、答疑辅导、评价体系、课后服务、家校交流等功能,以适配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教学需求。这与以往将课堂内容搬上网络不同,而是将课堂过程智能化,为课堂生态赋予线下教学的生机活力,增强了师生之间利用智慧技术的交互性与互动感。

最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建了主动教学的新生态课堂。为了解决市面上的平台良莠不齐的现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除了整合已有的精品资源外,还在市面上60个专业网站中筛选了有关资源作为补充[27]。与此同时,平台并非让教师只是被动地使用这些资源授课,而是采取激励措施,不断鼓励教师开发新的课程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主动考虑使用什么样的课堂资源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更需要根据学生们的教学反馈,不断思考与改进自己的课堂环节设置,促进课堂中的良性互动。

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化方向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现了教育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理念、新方式、新发展和新挑战。为师生提供优渥的在线教育环境,只是一个起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过程,是由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要素共同作用决定的,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未来道路可以从教育评价、教育数据、教育主体三方面出发,通过构建智慧教育评价体系、打通教育系统数据壁垒、激发师生内部动机等行动举措进一步搭建好教育教学的“智慧立交桥”,落实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

(一)构建智慧教育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持续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指挥棒”,能够将政策与实践相联通,拓宽当前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覆盖面。在大数据视域下,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尝试构建基础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将教育指标量化,对教育现象与教育过程进行定量刻画和质量监测[28]。

首先,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应展开过程性评价[29]。传统教学评价以鉴定与甄别课堂质量为导向,将教师的教学情况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相联系,导致教师重视评价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发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引入过程性评价指标,不仅考察教师的教学成果,还要将师生互动、学生专注力、课堂活跃度等指标进行量化并纳入评价体系,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其次,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关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丰富多元的,除了注重学科成绩的提高之外,还应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将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作为教育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能够在完善评价内容的同时,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立量化的标准,使师生对教育目标的理解更为明晰。

(二)打通教育系统数据壁垒

数字教育资源是实现在线教育模式创新和个性化教学服务供给的关键要素,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优质共享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对于师生来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优化是推进在线教育资源基础建设和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而对于教育研究者们来说,如何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这一海量数据库,获得第一手教学行为的大数据,是目前还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从内外两个层面共同打通教育系统中的数据壁垒。

首先,在教育系统内部,积极发挥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据整合优势,为师生提供教学全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等多维度的数据,一方面帮助师生们更好地掌握在线教与学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师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其次,在教育系统外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或许不仅可以作为一个优质资源共享的平台,也可以逐步为广大教育研究者们共享海量的后台大数据,以便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研究视角,与实践数据相结合,更好地为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把脉”,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未来的前进道路提供新的指导支撑。

(三)激发师生内部动机

我国教育自古以来重视外部动机胜于内部动机。鲤鱼跳龙门也罢,学而优则仕也罢,莫过于此。然而,心理学指出创造性的源泉是内部动机而非外部动机。研究者发现,在线学习的内部动机不仅能直接影响学习绩效,还能通过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的链式中介间接地提升学习绩效[30]。因此,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改进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师生使用平台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打造“教师乐教(愿意用),学生乐学(玩中学)”的开放共享平台,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树立数字平台标杆。

首先,要提升教师利用平台进行教研教学的内部动机。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样也成为了平台的学习者,强制教师们使用智慧教育平台会导致其自主感降低,不利于内部动机的激发,因此要为教师打造体系化的激励系统,吸引教师积极探索平台,从而从内心真正认同平台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

其次,要提升学生使用平台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核心成分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当把培养学生对平台学习的内在兴趣放在首位,让他们在平台学习过程中好学和乐学。当然,如何利用平台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数字化教学背景下,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中小学生的沉浸式学习开发体验性更强的数字教育服务功能和教育游戏板块,寓教于乐,使教学内容更具真实性和生动性,让学习平台更具吸引力,使学生在电子屏幕前能够体验到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探索问题,从而提升学生使用平台学习的内部动机。

五、结语

新一轮数字革命的飞速发展使移动通讯技术与智能信息技术结合得更为紧密,给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了教育生态,改造了人们的学习生活与认知思维方式。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集成了思政德育、课程智育、公共体育、艺术美育、劳动教育等功能,构建了“五育并举”的功能框架,有效服务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改进、农村优质资源共享和家校协同育人,自正式上线以来获得了师生广泛好评。尽管其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上升发展空间,但其着眼于现实需要、对基础教育阶段数字化教学赋能的潜力优势依旧无限,为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立足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路径提供新的支撑。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智慧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数字化制胜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