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红色经典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承载了我国革命遗存理念,蕴藏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在课程思政视域之下落实红色经典的育人功能,就是指根据课程知识内容,引入合适的红色经典内容,以红色经典辅助配合知识教学、问题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红色经典思想内涵、精神理念的见解,从而启发学生的红色精神,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
红色经典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与革命遗存。最初,红色经典指文革时期出现的样板戏作品,以红色情怀驱使人们形成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红色经典逐渐泛指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能反映出党的领导的经典型文艺作品,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均可以成为红色经典,其价值取向、基本理念、美学风格与创作范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数十年间,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有《红色娘子军》、《杜鹃山》、《红灯记》(钢琴伴唱版、京剧版)、《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经典小说有《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旗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红色经典影视剧有《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开国大典》等。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兼顾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素养的发展,让大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形成专业素养的同时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运用于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问题的解决中,体会科学观念与方法的应用优势,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融入红色经典,能够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可以实现艺术专业课程内容与高校教育的全面结合,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程,落实教育改革方针。关于课程思政中融入红色经典的育人价值,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方面,在课程思政中运用红色经典有助于传承红色精神。在党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很多感人的红色经典作品,这些经典的形式或是话剧,或是电影,或是歌曲,无一例外均承载着党的伟大精神,蕴藏着丰富的红色精神内涵。红色基因必须代代传递,在高校课程思政中使用红色经典,可以更直接、清晰、具体地将其中的精神品质、优秀内涵传递出来,传承于学生,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可以帮助学生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红色经典作品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可以引领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让学生更加尊重生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传承红色经典,发挥其育人价值,有助于衔接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红色经典作品属于高校思政课固有内容之一,而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发掘专业课程内的思政元素,更需要让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相联动,将思政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等纳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兼顾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发展。若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引入红色经典,则可以从政治层面讲述专业课程知识,从历史角度阐述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感受历史的厚度,促使课程思政更有温度和生命力,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获取更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要想充分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价值,就要具备充足的红色经典资料以及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形成清晰的课程思政育人思路,优化设计红色经典的融入流程,促使其更自然地渗透于艺术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对红色经典的认知与了解,为今后更多、更深入地传承红色经典、传递红色精神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际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材料编写,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应当根据艺术专业的不同课程编写不同的红色经典融合教学材料,比如针对声乐艺术课程,应当广泛搜集国内的红色经典声乐作品,根据原本的声乐艺术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有选择地确定作品,将作品与课程知识体系融合起来,将红色经典作为理论讲解的案例或借鉴。再比如,针对编剧类专业的课程,应当搜集国内经典的影视作品剧本、编剧思路与草稿,按照课程的知识编排合理融入知识体系中,促使红色经典成为课程教学的环节之一。
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应当根据专业课程内容发掘其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促使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相协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践行优秀思想理念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先进思想意识、精神内涵的影响,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红色经典,其主体均是学生,对学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课程思政中融入红色经典,应当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设计依托学生主体的课程思政活动,并且拆解红色经典元素,将其作为活动构成之一。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接触到红色经典内容,一方面学习课程知识,一方面受到红色经典作品的影响,实现素养与观念的发展。
以声乐艺术教学为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本节课的思政育人目标为“让学生领会声乐艺术的社会责任,形成艺术价值观念与爱国情怀”。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引入《唱支山歌给党听》,以钢琴伴奏带领学生演唱,让学生在学习演唱技巧的同时,感受歌曲中的爱国情感,体会党和人民一家亲的理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进一步形成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积极主动向党学习,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功能,就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引入合适的红色经典内容,这需要庞大、充足、多样的红色经典作品与文化资源予以支撑。因此,建议教师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深入发掘课程内容中的红色文化倾向,按照明确方向搜集红色经典资源,构建红色经典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的红色资源隐藏情况,将不同的红色经典内容与每科课程、每章节内容、每小节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与学科课程一一对应的红色经典资源库,支持学科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灵活运用红色经典开展教学活动,支持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利用红色经典资源库内的资源组织开展多样活动,充分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功能。在实践过程中,也可以联动多学科、多课程,打造多方联动的红色经典资源库平台,让声乐艺术、舞蹈课程、影视表演、思想政治等不同课程的教师共享红色经典资源,或者可以组织开展多课程融合的红色经典主题教学活动,多方联动共同落实红色育人功能,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功能,建议教师灵活运用多种不同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的问题思考、任务探索、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深化认知,形成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感受教师引用的红色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落实思政育人功能。
以影视表演课程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引入影片《铁道游击队》,拆解作品中的各个片段,让学生以片段为单位进行模仿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构建法、小组合作法、问题驱动法为学生构建深入体验的情境空间。教师播放影视片段,引起学生的联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每个人物角色的定位是什么?这句台词为什么这样说?达到了什么效果?除了台词的语言起了作用,还有哪些元素起了作用?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将自己带到影片中的红色革命时期,感受特殊时期人们的情感与思想,感受革命先辈的理想和信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既可以掌握表演技巧与方法,理解不同情感的表达方法;也可以深入体会特殊时期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情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爱国情感,充分发挥红色经典育人功能。
教师要想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红色经典的育人功能,就应当深入、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掘红色经典的育人元素。
以声乐艺术教学为例,教师以《红灯记》为素材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旋律与情感思想,引起学生的精神共鸣,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音乐中红色精神理念的认同。之后,教师可以拓展红色经典价值的发掘层次,从创作背景、创新次数、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创作意图等方面进行解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部乐曲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乐曲文化内涵的感受,发挥其育人功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加强对红色经典中浩瀚正气、优秀精神的宣扬,以优美的曲调、旺盛的生命力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红色经典的乐曲作品赏析课中,教师可以灵活整合一系列的作品背景与资料,为学生构建真实、生动的红色经典创作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置身于真实情境之中,感受作品创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主人公的境遇,从而产生切身感受,加强学生对乐曲作品理解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红色教育效果,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红色经典作品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可以启发学生的红色意识,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发展艺术素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与价值观念。在今后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深入发掘课程内容,衔接课程知识点和红色经典,发挥二者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