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庄 洁
“阅读链接”安排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链接”是与课文相联系的阅读资源,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阅读链接”使课文与其他文本、生活实际相衔接,有助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3—4年级)“梳理与探究”中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学习观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连续观察”,并且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在部编语文教材中,“学习观察”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可见培养学习观察习惯的重要性。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连续观察”,并且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此单元《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它的叶子、脚的形状以及它往上爬的过程等。文章重点描写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这是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燕子窝》,深入学习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
这样借助“阅读链接”展开学习观察,教师指导学生注重课文文本与课后的“阅读链接”相衔接,从而学会观察的方法,学生从中学会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自身观察能力。
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体验到的思想情感。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阅读。学生只有体验到阅读文本中的思想情感,才真正算是把文本读透读懂。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第三单元学习目标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第四单元学习目标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四年级下册《猫》一文,作者通过观察猫的外形、神情,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忠于职守和可爱,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编者为了让学生深入体验这样的情感,在课后设置了“阅读链接”。“阅读链接”共有两个语段,作家虽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个语段选自夏丏尊的《猫》,通过写家里人及邻居对猫的夸赞,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二个语段选自周而复的《猫》,通过对猫外形、神情等的刻画,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对“阅读链接”内容的分析,就可以深入理解在老舍先生的《猫》中所赋予的对猫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在导入部分结合“阅读链接”,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如果你喜欢猫,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学生可以更好进入教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借助“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猫的确是倔强”等语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对猫的情感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的类似语句“当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的盯着我”。课文与“阅读链接”相结合思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不能只抓语句,还应结合整篇体验情感。教师借助“阅读链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理解更加深入。
对比阅读的方法包括归类和对比。归类式阅读是指找到不同文本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整合学习资源,并且方便应用知识。对比式阅读是指找到不同文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借助“阅读链接”组织对比学习,正是将课文与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相衔接,进行对比阅读。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课文记叙主人公欺负强壮的牛,但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把鹅赶走,再也不怕鹅的故事。课文的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不要被固有的思想影响。《牛和鹅》中牛是强壮但忍气吞声的形象,但这不是牛的全部形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牛的写意》,帮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更加全面了解牛的形象。《牛的写意》作者从牛的眼睛、蹄印等方面,赞扬牛善良、诚实、勤恳等。“阅读链接”和课文中都展现了牛的形象,两篇文章中牛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为学生展现了牛的不同形象,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变化过程的前后对比中,使学生学习细致描摹的方法。借助“阅读链接”《燕子窝》,引导学习学以致用。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和课后“阅读链接”的不同关系,进行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章中绝大多数包含着相应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和课后“阅读链接”的不同点,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果能够借助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进一步组织学生在对比中深入分析文本,就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
借助“阅读链接”延伸训练,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延伸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正因为这样,教材的编写者在部分课文后设置“阅读链接”,为学生延伸训练提供了相关联的阅读文本。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作者李大同讲述了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一些事迹:在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让梅兰芳表演,他获悉后通过蓄须、打伤寒预防针等方式来拒绝日本人的要求,这充分显示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通过把握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学完本文把握中心思想的方法后,将这个阅读方法带入课后“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并分析此文。学生运用在《梅兰芳蓄须》中学到的把握中心思想的方法,分析课后“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学生找到本文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主要事件是这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和在学校礼堂里带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从而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到本文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学生在学以致用中,牢固把握中心思想的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文与“阅读链接”相结合思考,引导学生借助“阅读链接”延伸训练,使课文内容和其他文本、生活实际相衔接。
小学语文课后“阅读链接”的运用策略,借助课后“阅读链接”展开学习观察、强化情感体验、组织对比学习、延伸训练。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的特点,把握课文与课后“阅读链接”相衔接的地方,将两者相联系展开对应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后“阅读链接”的作用,学生从中更加深入理解文本,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拓宽,阅读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