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蕾
(中致税通(福建)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得到落实,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规模更是取得飞跃式发展,所以在此前提下,企业就需要借助内部控制以及审计工作,实现经营管理效率的合理提升。在工作过程中,内部审计是展现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同时决策层可以根据内部审计结果判断未来企业发展方向是否需要调整,而要想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作用,核心就在于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以及工作水准。
一方面,在预防保护措施建设上积极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将企事业单位管理职责逐渐转向专门的工作岗位,从而确保企业面临的风险能够得到妥善管理,最大程度降低额外损失。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也属于企业较为核心的职能部门,管理决策层可以直接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对单位内部的工作进行分配,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在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上,很多时候都不会设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缺少一个能够联络各职能部门,有效传递上级指令的中枢机构。所以,内审工作水平以及质量也决定了各部门的工作状况,相关部门在会计信息使用方面也极度依赖于内审工作,也能够有效搭建起领导和内部员工沟通的桥梁,从而让审计部门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获得充足地位,为实现后续稳定的财会工作创造优势条件。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的影响,假设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而管理层的决策问题又十分严重,就会导致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直接爆发,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损失。
近些年来,有些企业内部发生了暗箱操作、资金非法挪用的问题,究其原因,其内部的资金管理方式出现了问题。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势必会对企业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并严重损伤员工的工作热情,若是不尽快加以处理,则可能继续引发同类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对此,企业应当对内部的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科学且严格的监督与审查,并借助内部审计监督的工作得到有利于资金管理工作的诸多信息,从而使监督的效果得到提升。
另外,还应当根据获取的现有信息进行审计工作的改进,应当将出现的诸多问题及时与监察部门、审计工作部门进行交流,从而能够尽快对监察资料进行整合,并快速建立相关档案,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成果审查与行为监督。
就企业内部管理而言,内部审计以及内部监督的工作对象皆是企业内的员工,故而应当借助调查得到的信息对其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进行评价,之后再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从而能够在个体层面上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排除,使企业员工能够认识到自身与企业经营间的联系,以及工作过程中的禁忌。
在此情况下,企业内的资金管理乱象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有力保障,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而言有极大的帮助。在此过程中,监察部门与审计部门也能产生非常好的合作关系,进而不断加深两部门间的工作联系,做到对问题的及时快速处理,对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及时进行排查,促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快速予以改进;已经出现的违规等现象能够及时得到根治,维系企业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接受基层员工监督,也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标准执行,以确保最终审计结果能够发挥影响作用。而内审工作人员要确保自身充足的独立性,直接接受董事会领导,同时要确保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假设内审工作人员一旦失去地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就有可能被其他外部因素所侵扰,导致最终报告出现偏差或者错报,乃至于直接谎报。
正常情况下,集团业务内容所涉及的审计环节并不多,绝大多数集团在组织架构和股权架构上会更加复杂,同时这也是整个企业框架的详细内容,只在审计时,工作人员要将控股企业和子公司进行综合对比,尽量避免部分跨区域经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影响,从而保障内审报告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当下绝大多数大型企业都在普及ERP信息管理系统,而这些企业在发展和并购流程中,所使用的数据统计口径和兼容性也存在差异,这就给内审工作开展造成了很大难度。假设企业信息系统在应用标准上各不相同,不需要审计部门在收集过程中严格检查数据准确,从而无法有效防止意外状况发生。
1.必然性
审计风险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一般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与企业的所处环境、资金运作、人员管理和审计活动等各个因素息息相关,是客观存在和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风险防范,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降低审计风险的必然性。
2.不确定性
一般情况下,风险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主观与客观层面。在主观层面上,是由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情况与其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导致的;而在客观层面,则指的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难以进行预测。
3.危害的多重性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定评价,对于企业的安全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如果审计工作上发生风险,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是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在生产经营以及对外形象上都会造成损失。
就理论而言,在企业内部,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非常独立,较难受企业高层及其他部门的影响。故而,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往往能保持高度的自主性与公平性,企业也愿意基于内部审计部门保持独立自主的权力。
然而,现实情况下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很难长期保障自身的自主与独立,甚至其中有部分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而来,其与原成员若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则很容易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另外,若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者与其他部门外人员产生利益关系,则极易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例如,当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亲属关系的人员展开调查审计时,极容易受自身主观思维影响,进而使原本的决策偏离正确方向。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其工作的开展仍离不开与企业管理层的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很难不受到管理者的言行影响。
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范围开始的时候只是着重在财务领域方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转变,财务方面涉及资金的大部分工作依旧是审计的重点侧重对象。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审计的工作大多数是在某项业务或者交易达成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流动或者是货物交换,审计工作才会开始实施,这样的审计工作发生在事后属于在事后的监督审计。而在业务发生之前,审计工作并没有提前判断相关的业务结果情况,也没有预测相关的风险指标,这对于前期风险的管控和预防是缺少相应的防范工作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审计越来越普遍,在信息化的系统中,各种操作也都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风向,这时候,传统的审计范围并不能覆盖所有这些相关的风险点内容,如若不将范围加以拓展,信息系统中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等就会产生偏差,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将审计范围扩大至信息系统审计等方面,能够使得信息系统得出相应的反馈建议,帮助促进审计的发生和实施。
不管身处任何工作岗位,在工作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准则,才能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这一点在内部审计工作上同样适用,尤其是针对质量控制标准的设置,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普及了许多审计标准,而标准内容也难以统一。而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工作又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所以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对具体内容进行设置,从而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平稳展开。
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对于内控制度的规划就不够重视,单纯凭借业务量的多少对相关事务进行处理。审计业务标准模糊,最终导致工作人员也逐渐丧失执行能力,工作积极性遭到严重打击,管理质量和水平都大幅下滑,反而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在实际的工作中,内部审计的参考标准还是有待完善,这也是全面控制审计工作无法落实的关键原因,工作质量和水平失去依托。相关部门在执行环节中也没有足够的法律支撑,很多部门在面对管理时会不服气,并且产生抵抗情绪,给内部质量控制工作开展造成了严重阻碍,最终也很难发挥其实际作用。再者就是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搭配不协调,或者直接没有设置专门的内控机构,全部工作由财务部门兼职。
为改善内部审计工作中因利益关系而出现的不良影响,企业应当增设独立的内部审计岗位,并聘用第三方人员执行相关工作,使其工作能够与企业内的经营业务分离,降低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内人员的交流频率,从而减少裙带关系等不良现象。企业高层可以专门给予内部审计更多的权力,以使得企业内的中低管理层不能用自身的权力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能够直接为企业高层所用,如董事会,进而使得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得到实质保障。
如此,也可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使其真正起到决策参考的作用。同时,企业内还需要建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并专职于风险防控工作。其应当直接受企业最高层指示,并聘任专业性强的人员进行高效、科学的风险防控工作,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够尽快对企业的经营方向进行正确选择,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不断推进,我国很多企业也拥有了一些相对成熟的信息系统,如在烟草企业有专卖管理部门的“专卖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部用得较多的金蝶、用友系统,而审计部门也有专门的“用友金审系统”等,要将这些系统间建立联系、共享,便于各项数据的更新与检验。总体系统的安全性、准确性、效益性如何得到保障,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就需要开展信息系统的审计,确保在信息方面的风险问题等能够被发现和解决。在信息化审计不断拓宽的同时,内部控制审计也要紧跟步伐。内部控制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来说,除了对于已发生的业务进行评价监督,还会更加重视事前的一些风险隐患,着重于事前的风险预防和管控,例如,参与企业经济发展项目论证、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实施前的招标比价、合同经济性法理性的审验等风险识别,在问题发生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就能够很好地避免一些重大过错的产生。
针对内审质量控制,可以通过考核以及评价机制进行优化改良,从而达到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目标。也可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拥有足够的完善性,及时对问题进行发掘,然后给出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但这同时也要求企业打造更加完善科学的内审质量综合考评体制,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记录足够完善。并且积极针对记录内容进行审查,通过总结会议,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落到实处。面对工作表现优良,获得足够工作效果的员工要及时给予奖励,而针对部分偷奸耍滑,工作马虎的员工也要进行敲打和警告。再者就是将这些考核内容纳入员工职位以及薪资评比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要整体提升内部审计团队的专业能力,企业就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当前新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状况和企业生产经营需求进行及时调整,不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一方面通过聘请业内专家到企业进行内训;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开展交流会,安排能力优秀的老员工进行分享。企业要明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审计工作人员足够的地位和待遇,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起完善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除此之外,企业要积极引入外部人才,完善各类招聘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加入进来,这样才能打造一支专业性强有战斗力的审计团队,进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其充分发挥出监督管理作用,并以此协助企业管理者调整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