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恬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纪录片是记录真实生活的影像艺术形式,相较虚构的影视创作更具真实性。不同于以往适应于主流播出平台、以自上而下的视野论述大型题材的电视纪录片、专题片,新时代的纪录片随着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兴起和网络观众群体的扩大,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也逐步朝着多元、开放、日常的方向发展。受众的观看方式、观看偏好和网络群体的社群化特点,都让网络时代的纪录片拥有了更多与观众互动、共鸣的机会。在这一背景下,探讨纪录片的制作策略,对新时代纪录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哔哩哔哩(bilibili,又称“B站”)2022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当前,网站的月活用户达2.94亿,用户的平均年龄在21岁左右,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用户占80%以上[1]。可以说,B站是当前我国年轻群体极为青睐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之一。纪录片是B站视频内容的主要频道。2016年,央视出品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登录B站,大受欢迎。2017年,B站正式发出“bilibili纪录片寻找计划”,由购买播映权到联合出品再到原创出品,B站大举进军纪录片领域。此后,B站出品了《守护解放西》《人生一串》《历史那些事》等知名纪录片,并引起了广泛反响。截至2022年,B站出品制作的纪录片已达100余部,一年的累计观看次数超过1.3亿。B站自制纪录片以年轻群体为主要受众,题材的选择、制作方式和叙事策略都有很强的网感,收获了B站用户的强烈反响和好评。
B站自制纪录片的主要受众就是B站用户。这些年轻群体伴随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而成长,互联网渗透了他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他们乐于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与具有同样喜好的陌生人结成紧密的社群关系,拥有丰富的网络虚拟生活,能够在自由的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娱乐精神。
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具有相同爱好的群体能够聚居在一起,并形成具有强烈身份认同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身份认同的圈层中,他们会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网络语言,并在戏谑和自嘲的娱乐行为中形成狂欢化的体验。B站的“弹幕”文化就是用户表达意识、自我意识和狂欢化特征的集中体现。用户喜欢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发送即时性的“弹幕”来评论视频内容,与其他观众交流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在B站自制纪录片中,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第一季的累计播放量达1.2亿次,“弹幕”总数达144.2万;警务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第一季的累计播放量为1.4亿次,弹幕总量为179.5万。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针对纪录片中的人物、语言、场景等内容,都会用“弹幕”来发表戏谑、深刻或者无意义的语言。年轻的网民群体通过“弹幕”,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感和表达诉求,同时能充分反映他们的兴趣点,形成了具有社群性质的“弹幕文化”和圈层属性。也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基于网络群体的纪录片制作要充分考虑与观众之间的共鸣,开拓创作方式和内容表达形式,从而提高纪录片的传播效果[2]。
自《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现象级的美食纪录片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讨论以后,各类美食纪录片层出不穷。美食纪录片更具平民视角,且能通过饮食体现普通大众的生活。B站自制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在专业影评网站中的评分较高,且播放量和“弹幕”数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同类纪录片,因此,本文以该片为例,阐述B站自制美食纪录片的制作特点。
2.1.1 碎片化的叙事
《人生一串》每季各六集,每集的时长在30分钟左右,在30分钟的内容中,主创人员通过平行交叉的剪辑,同时讲述四五个烧烤摊的故事,而且故事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形成了较强的碎片化叙事特点。碎片化是现代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也是互联网用户接收互联网内容的重要方式。碎片化的内容往往具有直观、信息集中的特点,对年轻群体来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纪录片,且无须担心内容上的衔接和对纪录片内容、情感的理解。
2.1.2 “小屏化”的视听语言
现代年轻群体的上网方式主要是移动智能终端,其中主要的是智能手机。手机屏幕相对电视荧屏和电影银幕来说较小,作为在视频网站播出的纪录片,B站需要根据网络群体的上网观看习惯,进行视听语言的“网络化”改造。在传统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空镜头和长镜头能够更好地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展现真实。但在B站自制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中,近景和特写镜头居多,且非常注重展示美食本身,这适应了手机小屏播放时对拍摄对象细部的展示特征,也能够在对美食烧烤过程、食用过程的展现中强化观众的代入感,带给观众更强的视觉冲击[3]。
同时,“小屏化”的纪录片更注重同期声、音效的听觉设计,营造真实感和生活气息。比如,烧烤时烤肉的“吱吱声”、食客咀嚼的声音、食客对事物的评价等,这些同期声与轻快富有节奏的音乐相配合,让纪录片更有节奏感和生活气息。注重声效的另一大作用是强化个人观看体验。相较传统电视纪录片或纪录电影,小屏作品更重视“内在”声响,善用左右声道的技术效果为观众营造“感同身受”的沉浸感和私人体验,这对面向家庭式观看习惯的大屏作品而言是难以企及的一大亮点。
2.1.3 幽默的解说风格
网络自制纪录片需要通过吸引观众来获得关注,以此提高播放量。因此,在制作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需求。如《人生一串》中有大量第二人称视角的解说词,并用诙谐玩笑的语气呈现出一种与观众更亲近的距离。而且,纪录片中还大量使用网络化语言,比如“请阿不都开始他的表演”“老妹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等,深谙网络调侃之道。商品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以往带有强烈宣传意味的信息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以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戏谑、调侃和娱乐化的网络表达。因此,这种幽默的、带有网络风格的解说风格,进一步增强了对受众的吸引力,加深了受众对纪录片的认同感。
《历史那些事》是B站自制的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相比《人生一串》,这部纪录片的“狂欢化”网络特征更加明显,更能体现其基于网络群体的制作策略。
2.2.1 悬疑手法和穿插式叙事结构
《历史那些事》虽然是历史纪录片,却力求在视角和情节上跌宕起伏,以颠覆性的人物形象,对大众熟知的历史进行解构,把悬念设置在片头,并在片中插入历史小剧场,用以强化悬疑感和叙事娱乐性。比如,在《我在我家偷文物》这一集中,采取侦探式的悬疑手法来讲述故宫文物流失的真相。片中把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庄士敦设置为侦探,利用三幕式结构,完整讲述了一个侦探故事,揭露了溥仪出卖故宫文物的真相。悬疑手法让纪录片更具戏剧效果,能够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众多信息资讯中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2.2 后现代艺术语言的拼贴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后工业社会的形成,商品经济对各个领域文化造成影响,如促进以意义的多元化、艺术间的去边界化为特点的后现代艺术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和基于网络群体的艺术创作,进一步提高了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力和发展速度。在互联网平台上创作的作品也因此充满了拼贴化和去中心化的特点。就《历史那些事》每集的片名来看,本片1~7集的片名都呈现出文化的借用、网络语言的拼贴性特征,如《我在我家偷文物》模仿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名称,《请回答604》借用了韩剧《请回答1988》的剧名,《魏晋奇葩·爱豆嵇康》则把当下对艺人的称呼“爱豆”挪用到历史人物中,《爱发弹幕的乾隆同学》融合了B站的“弹幕文化”和现代网络对他人的称呼。
此外,在B站自制人文历史纪录片中,那些传统的、已经在史书和文化教育中定型的历史人物,被赋予现代化、颠覆性的人物形象,并以后现代的艺术语言进行现代化呈现。比如,《在下东坡,一个吃货》就从美食这一侧面来展现苏轼文学家、艺术家之外的生活形象。苏轼进行美食制作的场景采取了B站常用的美食主播做饭视频的拍摄手法,画面内容也充满直面镜头的独白。又如,《请回答604》的视听语言、解说词等索性直接借鉴了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经典风格,掉帧镜头、后现代化的文艺台词,片尾曲更是采用了国外歌手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Here It Is (《给你》),让纪录片充满了后现代艺术特征。
在其他视听手段方面,《历史那些事》舍弃了传统历史纪录片庄重、深沉的基调色彩,代之以鲜亮明艳的色彩,配乐则用轻快的流行音乐代替厚重悠远的音乐,配音、解说和人物旁白甚至经常采用方言和无厘头式的语言。人物造型方面则是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历史人物造型的刻板印象,比如,庄士敦穿的是福尔摩斯的衣服,但口音却是日式普通话,从而让庄士敦成为福尔摩斯和名侦探柯南的结合体[4]。
尽管B站自制纪录片数量还相对较少,但《人生一串》《守护解放西》《历史那些事》等都产生了强烈的文化效应和观众反响,成为现象级的纪录片精品,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并在满足网络群体欣赏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同时传递了文化价值。这对当下的纪录片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随着播出平台和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也应考虑采用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表现方式,多样化呈现纪录片承载的社会价值。
在纪录片拍摄之前,要根据网站用户画像,确定受众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因素,并在微博、豆瓣、知乎、B站等社群化比较明显的平台上搜集话题、寻找灵感,从而确保内容题材的选择能与受众在情感和认知上产生共鸣,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在价值观传递方面,纪录片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导向。纪录片虽然是对真实生活的记录,但在创作中也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为此,要将纪录片的积极观念传递给受众,提高纪录片传播的精准性,就需要在内容制作、价值观表达上契合网络群体的群体特征和审美习惯,再通过“弹幕”等互动设置,让受众和纪录片制作者之间形成平等沟通的机制。
除题材内容要契合网络群体的兴趣,在进行内容制作时还要充分考虑纪录片文本的趣味性。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群体的欣赏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更具趣味性的内容才能满足受众即时性的视觉快感、碎片化的观看需求。因此,在戏剧性、矛盾设置、悬念性等方面,应调整叙事结构,通过新奇的内容提高娱乐效果,最终实现知识的传递和价值观的输出。
就B站而言,其用户群体的社群特点十分突出,“二次元”文化、“弹幕”文化等不仅强化了B站用户的群体认同,而且让B站中的内容创作充满定制化的形式语言。基于网络群体的纪录片制作要对网络化的表达习惯、社群文化进行充分调研,从而在形式上进行定制化创新,深度融入网络社群文化之中。“二次元”源自日本的ACG(即“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文化,原本是几何学中的术语,随着数字复制技术的不断壮大,“二次元”文化也在不断扩张,以B站为代表的“弹幕”视频网站是“二次元”文化的集中地,其自制纪录片的风格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相差甚远。B站将以架空、虚构、幻想为主要特征的“二次元”文化融入以真实为特征的纪录片,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结构框架,受到了年轻群体的欢迎。
自我国香港电影,特别是王家卫、周星驰的影片向内地逐渐扩展,后现代主义文化深刻影响着年轻群体对艺术创作的认知和艺术欣赏的习惯。古代与现代的交错融合、多元文化的拼贴、对崇高叙事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叙事形式。互联网平台创作的纪录片成为对以往国内纪录片主流样式的一次次突破。基于网络群体的纪录片创作策略为相关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样本:结合年轻群体的艺术认知和欣赏习惯,采取网络化的表达形式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拼贴,同时融合多元文化和表达形式。这些被观众和市场广泛接受的新样态、新形式也将影响大屏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传播思考,对丰富国内纪录片市场,尝试更多样的影像表达方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