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的“破圈”传播

2023-03-22 14:17王兴元周明燕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破圈巴中市巴中

王兴元 魏 敏 周明燕

(作者单位:1.巴中市广播电视台;2.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征程中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它包括革命精神、历史事件、先进典型人物和遗址遗迹遗物等,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树立文化自信,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2年12月—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创建和发展了以四川省巴中市为首府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是“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目前,巴中全市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红军碑林等不可移动红色文物397处511点,可移动革命文物3万余件,被誉为中国的“红色基因库”和“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近年来,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巴中市,更加注重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破圈”传播,深入开展“六个起来”,着力打造“诗意山水 红色巴中”名片,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而不懈奋斗。

1 加强遗址保护,让红色基地“靓起来”

红色基地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保护利用与红色文化的振兴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巴中市采取多项举措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故事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质量。

首先是保护好旧址遗迹“露天博物馆”。巴中市出台和系统编制了多条决定、条例、规划、方案等对红军文物、川陕片区革命文物、巴中红军石刻标语群等进行保护维护,投资10亿多元,保护性修缮21处革命旧址,完成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的提档升级工程[1],让革命文物“红色基因库”恢复“年轻”本色,焕发出亮丽的风采。

其次是建设红色经典“旅游打卡地”,传承红色记忆“革命根脉”。通过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建设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等方式,创建了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的国家AAAA级景区19个,启动陕西延安市、汉中市—四川巴中市、广安市—重庆北碚区—贵州遵义市—广西百色市的红色文旅走廊建设,打造红色研学示范基地。全市6个红色景区景点被列入全国100条精品线路之“奇兵入川·铁血丹心”精品线路,8个红色教育基地纳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研学路线,川陕苏区红色旅游品牌基本形成[2]。与此同时,通过对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维埃政府革命历史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收集整理传唱至今的红军歌谣、整理老红军口述史、编撰英雄英烈事迹丛书等方式,展现川陕苏区首府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夯实红色记忆“革命根脉”。

2 丰富展陈方式,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展览是红色文物与观众见面最直接的方式,既能让红色文物看得见、听得到,又能真正“活”在人民心中。巴中市在突出价值引领、创新展陈方式、强化教育功能上下功夫,丰富红色文物展陈方式,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首先是常态化开展主题展。常态化陈列“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巴山烽火”“川陕记忆·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精神走进新时代”等主题展,常态化开展“流动博物馆‘七进’活动”。同时,线上陈列“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展”,阶段性开展“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主题展”理想照耀中国——革命风雷篇“,系列展览”巴山丰碑”那年那月“红色记忆”[2]……全年展览不断,让文化盛宴惠及公众。

其次是积极参与馆际交流,实施数字化展陈。联合四川博物院推出“川陕奇迹”文物图片展、“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系列主题展览”,引进武汉旧址纪念馆“那些年、那年人、那些事”连环画展,赴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参加主题展……这些馆际交流,提高了藏品展示利用率,让红色文物活起来,提升了巴中红色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除此之外,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等推出线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语音全景展览、网上展馆,以图文、视频展陈红色文物;与人民网“红色云展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武汉中共机关旧址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合作,把巴中红色文物以音视频方式数字化陈列给大众,加大红色文物展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3 挖掘鲜活故事,让红色记忆“响起来”

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传播红色文化,就要通过故事这一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红色文物、革命遗迹、红色人物等红色记忆都活起来、“响起来”、历久弥新,让有内涵、有温度、有共鸣的红色故事凝聚起奋斗的精神和力量。

首先是讲好本土“红色故事汇”。讲好红色故事,有助于传承我党的红色血脉,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3]。立足红色沃土,精选典型的红色故事,充分利用经典、生动、有亮点的红色故事打造吸引力。为此,巴中市采访整理了200多位返乡红军的口述史,挖掘革命先辈鲜活故事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编纂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红色讲述》;采访40多名在乡老红军和12名在京工作生活的红四方面军将帅,统筹部署,用心打造精品选题,拍摄《见证红色巴中》史料专题片;打造“响网巴中”微宣讲平台,将红色故事融入新的传播模式,通过文字、图解、音视频等形式,进行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宣讲,让红色文化通俗易懂,提升红色故事的可读性和可传承性;编写《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的故事》《大美巴中》等本土教材,用多种方式传承和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故事更有生命力,让大众在重温这些故事时仍然备受感动、备受鼓舞,让红色经典故事、人物、精神更加入脑入心,传播范围更广。

其次是聚焦时代“英模榜”。聚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征程中作出贡献的英模,以他们感人的故事为切口,挖掘他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创新创造,苦干实干”的感人事迹,采用特写+纪实的方式,实现价值升华。用影像、文字和图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平凡闪现光芒;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发人们创先争优的热情,红色主题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大大提升。例如,通江县选树的“夫妻小学”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巴州区选树的最美奋斗者周永开、“拐杖支书”杨彬,恩阳区选树的大学生村官张雪梅,南江县选树的巴山红叶王瑛,平昌县选树的第一书记王良成等,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封面新闻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得到中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这些群众可追可及、可学可做的全国时代英模形象及其事迹,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受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4 创新赓续形式,让红色精神“传起来”

巴中市创新赓续形式,让人民群众牢记红色政权从哪里来,培养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赓续和传播红色精神要进行精心策划,最大限度挖掘红色精神中的亮点,让其有深度、有温度、有亮度、有品质。

首先是开设“干部讲习堂”,合作开展主题教育。利用大巴山干部学院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等红色基地,与百色干部学院、长征干部学院等合作共建教育培训基地,开设“川陕苏区的创建及时代价值”“弘扬苏区精神 担当时代责任”等30余门党性教育课程和微党课,采用“线上+线下”体验式教学和“视觉+听觉”沉浸式教学等方式,“走近历史”,邀请周永开、张崇鱼、罗援等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时代英雄、先进典型、优秀基层干部授课,凝聚智慧,共同探寻红色历史,放大红色精神的传播效果,让红色精神内化于心,代代相传,并从中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其次是加强青少年教育。常态化开展“红领巾讲解员”选拔赛,每年从来自北京、成都、重庆及巴中市内中小学生中遴选200名红领巾讲解员,分批轮流到巴中市各红色基地开展讲解和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讲解服务中学习红色文化,在身临其境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精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和“重走红军路”“红歌大合唱”等研学之旅,发自内心地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实现了红色文化育新人的学习目的。

5 创作红色精品,让红色文艺“火起来”

红色文化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也是文艺创作最丰富的源泉。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用好巴中乃至川渝陕片区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创作和传播高地,巴中市用紧贴生活、紧贴群众的艺术语言创作出更多红色题材的精品文艺作品,一些文艺作品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编辑红色文献资料。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了《苦难辉煌》《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穿越时空的相见》《巴山忠魂》《悬崖上的记忆》等有影响力的专题片、纪录片,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4]。编撰出版《川陕革命根据地简史》《刘伯坚》《历史的丰碑》《红军故事AR连环画》等红色文献专著,用好大巴山区党史人物、党史故事资源,生动呈现革命先辈的奋斗事迹、精神风范,以及共产党人的奋斗之艰、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将这些可歌可泣的战斗史诗、红军精神转化为鲜活的“教科书”“营养剂”。

其次是打造红色精品剧目,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出台《巴中市“六个一”文艺精品奖励办法》以及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创作了全国知名的情景曲艺剧《望红台》《周永开》和儿童剧《小军号》、电视剧《十送红军》、电影《红云崖》、歌曲《巴山红军魂》、舞蹈《红韵》、书画展等系列精品剧目,这些主旋律内容真实接地气,生动好看。依托“红色文化+”工程,全力打造王坪村、鹦鸽嘴村、中坝村等红色文化村落,自主开发“刘伯坚纪念系列”“红色记忆纪念章系列”“红色故事剪纸系列”等百余种文化创意产品,并通过加入游戏、演艺等多种互动形式,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性。此外,还组织开展“惠民生、颂党恩、映初心”等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奉上“红色的视听盛宴”,红色主题宣传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6 拓展传播矩阵,让红色文化“热起来”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巴中市加快媒体融合进程,不断拓展传播矩阵,创作推出了一大批高站位、广视角、融媒态的系列红色题材报道,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认同,从历史中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首先是学术研讨会塑魂,主流媒体权威宣推。巴中市组织召开“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研讨会”“纪念红军入川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85周年研讨会”“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基因传承座谈会”等10余次,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匡正祛邪、烛照现实,让更多人信服、传播和传承红色文化。

联合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级主流新闻媒体,推出《周永开:初心如磐永远跟党》《江山石》《娃子,你是谁?》《刘伯坚:生是为中国 死是为中国》等深度报道300余篇(条)。巴中日报社开设“红云崖”等专题,播发稿件400余篇,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开设《红色档案·红星闪耀巴中——100名老红军口述故事展播》《川陕丰碑》《党史人物》等栏目,推出多篇系列报道。这些主流媒体深入挖掘巴中红色资源,精选一系列红色故事,生动讲述川陕苏区史、革命老区的发展故事等,展现老区人民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让经典故事、人物、精神更加入脑入心,让红色文化更加立体、丰满、信服。

其次是新媒体“破圈”传播,活动宣传精彩纷呈。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倾力打造的音频专栏节目《红色故事汇》,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军后代、青少年学生、全国金牌讲解员、行业先锋等组成讲述志愿队,讲述红色文物背后故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等开发推出《川陕苏区土地分配花名册》《共产党人刘伯坚的家国情怀》等10余集微党课,一集一故事,既有线下的纪念馆展示,又有在线上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的宣传,引发不同圈层受众浏览、点赞、转发;共青团巴中市委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推出《红领巾讲红色故事》《青听我说》原创音频栏目,每期邀请一名少先队员、团员青年录制红色故事音频,向青少年讲述一段段真实的巴中老红军故事、革命历史故事、童子团战斗故事,社会反响良好;举办“望巴山红遍”——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巴中慰问演出、“为了新中国”大型文艺演出、“百馆联动”系列文旅嘉年华等精彩纷呈的群体活动,并以视频、图文等形式,通过传统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以及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展示巴中深厚的红色文化和时代风貌,让红色文化“有颜有味”更有形,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了巴中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7 结语

红色文化“破圈”传播,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在红色文化挖掘、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故事传播上下功夫、出实招、用真劲,丰富传播形式,拓宽传播渠道,强化价值引领,让流量变“留量”,让正能量获得大流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破圈巴中市巴中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特约馆员赴巴中市开展文化调研和采风写生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巴中市恩阳区:“四个聚焦”稳住就业基本盘
巴中市:奋力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李旎:B站『破圈』的幕后导演
CCG EXPO 2020|让动漫破圈,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生态巴中的三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