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数字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2023-03-22 09:45:18○邵
新闻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减出版社政策

○邵 林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的实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双减”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方式的大变革,必将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教育出版业是助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环境密切相关,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考试制度等深度关联,自然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本文基于“双减”政策的影响,重点分析数字教育出版社具有助力“双减”落地的既有优势,着力思考未来发展中如何呼应政策、主动作为,抓住发展机遇,推动数字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

一、“双减”政策对数字教育出版提出新要求

当下,教育出版数字化与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密不可分,落实“双减”对推进数字出版带来了挑战和发展契机。从出版社数字教育产品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和转型方向。

(一)内容以应试为主,素质教育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大

受“双减”政策影响,一方面纸质教辅进校园难,数字产品落地随之也难;另一方面“双减”目标是把学生从机械作业、重复作业、强化训练、题海战术、唯分数中解放出来,因此,教育出版社原有以应试、训练类为主的教育产品、在线教育、融媒出版平台等需要作出调整,提供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行为的资源和产品,开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包括艺术素养类、科学素养类、家庭教育类等融合产品。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29.5 亿元。[1]因此,与政策要求相契合的素质教育类产品,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二)质量良莠不齐,产品需向精品化、个性化发展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教育产品需求激增,各出版社加快数字教育出版进度,多种资源、平台和应用软件纷纷面市争夺用户,但少有千万级数量的产品被推广和应用,市场好评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出版社基本是把纸质教材、教辅通过数字化处理之后以原内容电子版形式迁移线上,内容呈现、功能选择都较为单一,融合出版产品存在资源零散、单向灌输的共性,互动率低、体验感差。真正服务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质资源较为缺乏,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是出版社必须面对的挑战。

(三)同质化重复建设,产品结构需更加多元化

当前,国家或地方出版社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体系,普遍以媒体型、网课型、平台型等教学资源为主,而服务于作业设计、管理与分析的工具型、评价性应用相当匮乏;落实“双减”政策,无论是实施精准教学、分层作业,还是保障课后辅导、提升教学质量推动评价改革,都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育提质增效。市场需要的是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出版需求,又符合“双减”政策要求,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能为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的资源和技术。

二、“双减”政策为数字教育出版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

国家级、省级教育出版单位是教育资源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教育数字化成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的大环境下,“双减”政策的出台实施,为数字教育出版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疫情暴发激发融合出版发展需求。各大出版社相继推进电子教材2.0、微课、空中课堂、在线教育等数字资源和平台,汇集了丰富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有效缓解了疫情对线下教学造成的压力,成为助推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政策主导助力教育出版成为资源开发主力军。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资源达到21334 条,另外还外部链接了60 个专业网站共享有关资源”[2],可以看出,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正在以主导力量推动建设丰富的数字资源。而国家级教研、省级教育出版单位拥有开发教材、教辅的资源能力和质量保证,应当成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课后服务”造就数字教育出版发展新空间。“双减”要求的“课后服务”带来学生在校时间明显延长、课后空余时间增多,对教育生态、教学方式都提出新要求,学校面临师资力量无法满足需要、配套教育教学课程资源欠缺、课后服务资源紧缺且质量不高等诸多难题。课程服务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三、“双减”政策下数字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双减”政策与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对数字教育出版而言是一次扩大教育信息化市场分额、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出版单位要主动盘活各种资源,有效提升教育出版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一)以融合出版为方向,建设高质量数字产品体系

以用户为中心,创新数字产品体系。“双减”背景下,数字教育出版单位首先应研究把握教育政策新理念、新要求,把建设符合“双减”要求的教材、教学、课程一体化产品体系作为未来出版的新方向,系统性加强教材教辅融合出版创新。要增强精准服务意识,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逻辑起点,数字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应凸显以学为中心的特征,为使用者提供适配的产品与服务。

(二)以智能技术为引擎,实现教育精准化、个性化

“减负增效提质”是“双减”政策的关键词和核心目标,政策要求“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实施分层作业”。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供了破局思路——鼓励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个性化分析,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减轻无效作业、题海战术带来的负担。2021 年11 月起,杭州西湖内9 所初中推行五门学科三个年级全覆盖分层作业项目。“分层作业能从源头改善作业质量,变‘题海战术’为靶向作业,实现减负增效。”[3]

传统出版无法实时交互,很难实现精准化、智能化作业设置和个性化学习,而数字教育出版基于智能学习终端实现纸质作业学情数据常态化、过程性动态采集与分析,可以在精准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转型。因此,数字教育出版应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引擎,依托应用智能化工具,实现教学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这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之策。“人工智能+教育出版”的发展模式日渐清晰,技术优先成为国内外教育出版行业的普遍共识。

(三)以多元合作为路径,协同发展获取主动

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在内容、渠道、版权、品牌等方面资源优势显著,但在技术应用研发上同样短板明显。优先采取与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既可以放大教育出版丰富优质的资源和市场渠道集聚效应,又可以发挥科技公司优势,取长补短,通过合作或投资收购等策略,建立战略联盟,快速进入相关领域,获得发展主动。

资源合作,优势互补。智能技术是决定媒体未来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教育出版而言,技术研发实现升级,技术合作显然是更容易实现的方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与科大讯飞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在技术、资源、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全面整合。

资本合作,利益共享。除技术合作以外,教育出版社之间以及教育出版社与其他行业之间,在共赢的基础之上可以开展资本合作,拓展教育出版在社会资源、业务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与新兴媒体,都在持续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与社会经济各行业开展跨行业合作,推动着传媒产业边界的不断扩张。”[4]

结语

“双减”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整顿教育乱象回归教育生态的任务刻不容缓,但更应当看到,随着“互联网+教育”在教育生态体系中的应用和渗透,数字化解决方案正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化已成为助力“双减”落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依托教育信息化提升育人质量、减轻学业负担,与“双减”政策主旨要义完全一致。因此,数字教育出版单位应紧抓发展机遇积极补位,以融合出版为方向,以智能技术为引擎,以多元合作为路径,推动形成数字出版新的教育教学智能化服务供给结构,建设新的教育出版发展业态。

注释:

[1]陈鹏,褚思佳.“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21-09-06.

[2]新校长传媒.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来了,有什么?学校怎么用?[EB/OL].[2022-3-3].https://mp.weixin.qq.com/s/mug4heiAyHzWiGRRrS9FiA.

[3]石依诺.智慧作业:变“题海战术”为靶向作业——大数据技术为“减负”寻找新路径[J].教育家,2021(09):56-57.

[4]韩晓宁,何畅.传媒产业:创新驱动与跨行业合作[J].青年记者,2020(36):17-18.

猜你喜欢
双减出版社政策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