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霞
2017 年,笔者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成员的遴选,并成功入选,走上了更大的成长舞台,肩负了更重的领航责任。为充分发挥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了“湖北省万玉霞名校长工作室”。
工作室以学校管理为研究领域,以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为主旋律,以学校特色建设与文化提升为研究方向,发展成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协同进步、融合互通、共享共生的成长共同体。其特征如下。
工作室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培养教育家型校长,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有明晰的培养路径,工作室采取专家引领、理论研读、课题研究、访学集训、问题诊断、同伴互助、教育论坛、反思升华的方式,提升校长领导力和办学质量;有健全的研修制度,包括成员管理、考评、经费管理、研修、发展规划等。
工作室营造了个性张扬、平等自主、同伴互助、团队学习的文化氛围,构建了主持人和成员之间双向平等的互动学习关系,激发了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学员和主持人一样,成为工作室的学习者、资源供给者,并同主持人一道为工作室的发展出谋划策。
工作室各个成员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相互鞭策、相互提醒,实现了学员、导师及所在学校的整体发展,形成了优势教育共同体。
1.理性认识工作室的本质特点
要认识到工作室的本质是一种校长培训的新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发挥名校长的领航作用,营造名校长、中青年骨干校长团队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一大批在基础教育领域能够引领区域乃至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和大先生。
要认识到工作室的五大特点:方向目标上政治性与专业性并重;成员间的指导性与平等性;学员的主体性和合作性;研训内容方式的规范性与差异性;培养成效的共生性与集群性。
要认识到工作室的发展目标是品质品牌化,形成独特的教育主张、研修模式与教育成功,实现自主发展与共同发展的统一,个性成长与共性发展的统一和从“我”到“我们”的统一,在区域甚至全国产生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力和教师追随力。
2.把握好工作室建设的原则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要围绕“为谁培养校长”这一问题,对名校长培养基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的校长队伍。
第二,坚持示范引领原则。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校长”这一问题,立足于校长的生命发展、品格能力培养,精心挑选学员,丰富研训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
第三,坚持系统综合原则。要围绕“怎样培养校长”这一问题,立足于工作室是一个系统,学员是独立、发展、独特的人。对于学员,要实施个性化研训方案,做到一校一案,一人一册,实现“各美其美”,要注重校长的发展性、过程性,坚持共商共建共成长,建立新型研训关系。主持人是主导,学员是主体,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研究者、参与者、学习者,要开展对话式、民主式、开放式研训,实现校长群体的相伴相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名校长工作室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学习共同体,主持人是工作室发展的主导,引领方向,学员是工作室发展的主体,是智慧资源的供给者、分享者。要发挥好主持人的领航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实现“1+1>2”的效果。
1.主持人要坚持“三个站在”,发挥好领航作用
第一,站在政治的清醒、坚定与自觉高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坚定的政治意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二,站在卓越领导力的高度,依托领航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构建基于问题导向、面向真实工作场域、知行合一的研修课程体系。例如,我们围绕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教育行动研究、课程改革、教育法规等问题展开研训,研训方式坚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课题驱动、实践对话、教育论坛、总结提炼相结合,创新“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开展“问题+诊断”的行动学习。
第三,站在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依托领航人的教育情怀,构建“共助”模式,在区域内乃至全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例如,2019—2020年,为响应教育部凉山教育帮扶行动,工作室深入凉山支教帮扶,定点帮扶冕宁县的教育;2021 年至今,工作室积极响应振兴县域教育行动,对接河北保定高新区。
2.选优配强学员,发挥“种子”作用
为了扩大工作室的辐射范围,我们坚持以点带面,构建多级工作室,打造名校长孵化器。每个工作室成员都是签约成员,签约成员根据省教育厅和总工作室要求扎根当地,再吸纳当地的名校长成员,称为访问成员,这样就形成了由各签约成员组成的万玉霞名校长工作室,以及吸纳签约成员当地的访问成员组成的区域工作室,不断辐射引领区域教育发展。每个签约成员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在优质教育的最前线。
1.管理机制:注重制度和文化
工作室成立之初,即制定了《万玉霞名校长工作室实施方案》《万玉霞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管理与考核办法》《万玉霞名校长工作室学员学校诊断调研实施方案》等制度,确保工作室依规运行。同时,注重打造工作室文化,凝练出了工作室的建设理念、研训文化等,如为每位来自省内不同地域的优秀校长专门制定了简介海报,让成员一踏进工作室便倍感亲切、一见如故。
2.运行机制:新、稳、活、清、多、丰、严、全
研训主题要“新”,也就是研究主题要具有前瞻性,体现出教育的新动态、新挑战。研训团队要“稳”,我们组建了由“专家指导团队+成员共修团队+组织保障团队”构成的工作室,其中专家指导团队采取“实践导师+理论导师”双导师制,成员共修团队采用三级遴选制。研训活动要“活”,采取课题研讨式、主题系列式、任务驱动式、送教帮扶式、多元联动式等研修模式。研训路径要“清”,按照“引领—读书—考察—对话—反思”五部曲施行。研训形式要“多”,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自学+指导、课题+探讨、报告+诊断相统一。研训资源要“丰”,通过专家引领、理论研读、课题研究、访学集训、问题诊断、交流共享等方式建设和积累资源。研训制度要“严”,制定完备的制度,保障工作室有效运行。研训考评要“全”,考核方式采取现场“考察、成果展示、现场答辩”等形式,评价方式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统一,注重过程,对学员个人规划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我们注重成员成长的全面性,实行“八个一”,包括一本著作、一项课题研究、一篇期刊论文、一场学术报告、一个优秀团队、一项教育帮扶、一批数字资源、一份专业发展报告。
3.成果机制:建立数字资源库,注重成果转化
注重建立工作室数字资源库,实现共享,同时注重转化,通过教育帮扶、学校托管、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等途径,实现工作室成果转化。同时利用“互联网+”,开通“万玉霞名校长工作室公众号”、QQ 工作群、微信交流群,扩大了工作室各成员校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和各成员在探索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坚持勤奋学习、合作攻关、实践创新,通过高端培训、资源共享、教学引领、辐射带动等措施,完成了素养提升、项目研究、实践体验、思想凝练等研训内容,实现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交融共进,工作室学员有的被评为湖北荆楚教育名家,有的被评为武汉市教育家型校长,有的走向全国,成为发挥辐射作用的基础教育排头兵……
多年来,万玉霞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现了“一支微团队·一批共同体·一群联盟校·一条教育链”的发展。通过会诊反思,我们发现工作室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团队将进一步把稳发展的“创生点”,不断进步。
“创生点”要关注“自生力”。在确定工作室的核心点时,既要有专业标准,设立目标值,确定工作室的指标,又要按规律办事,关注到每位工作室学员自身与其学校文化的特定状态,采取收放自如的动态跟进式指导,关注学员校长真实的研究状态,倡导自主发展。
“创生点”也要关注“研修力”。工作室以需求、解决真实问题的研修方式,撬动了学校发展新的“创生点”,但在推进管理研究与办学实践工作双线并进的过程中缺乏相关课题支撑,尤其是在带领学员校长们研究关注学校发展与变革实践情境中的突出事件、关键问题时,大家有很多创生智慧的应对机智,但还缺乏进一步形成模型化的策略。
5 年的发展,我们的名校长工作室不断向着推动更高质量的教育而努力,未来,工作室将继续不忘初心和使命,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将其打造成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