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视域下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初探

2023-03-22 05:42种兰林
名师在线 2023年5期
关键词:成长型共同体交流

文/种兰林

引 言

成长型思维理论尊重并彰显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可塑性以及智力发展的能动性,主张借助小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主体能动性,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提质增效、创新发展[1]。因此,教师开始立足成长型思维理论去审视数学学习共同体的融合渠道与建构方法,自觉以成长型思维理论为指导思想打造高品质的数学课堂,深度优化小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成长环境。这样,小学生就会获得良好的思维启迪与方法引导。

一、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解析

学习共同体是教师立足生本理念科学建构的小学生互助探究团体,以教师的智慧设计与科学引导为技术支持,以小学生群体的生命活力与互助能动为发展动力,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为任务导向,努力挖掘小学生的主体能动与互助合力,打造高品质、高能动以及高效率的数学教学[2]。因此,学习共同体能够突出人文思想,以教师智慧挖掘小学生的认知潜能与集体合力,架构高品质、高能动、高整合的主体成长平台,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二、数学学习共同体的设计要点

第一,数学学习共同体要具有突出的生本性与主体性,努力挖掘小学生的主体能力和集体合力,为小学生建构一个开放自由、轻松交互、亲密互助、集群成长的探究乐园[3]。小学生是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主体,是探究实践以及认知实践的真正主人,应在独立思考、互助交流与合力探究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第二,数学学习共同体要具有突出的设计性与策略性,凝聚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活动思路以及育人理念,是教师精心策划下的育人平台。因此,数学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向小学生传递教学指导、认知方法以及探究思路的信息媒介与互动桥梁,指引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预设的探究任务,成为数学课堂的认知主体。

第三,数学学习共同体要具有突出的互助性与交流性。小学生不是单兵作战,而是立足于集体智慧之下的互助交流活动,可将个人能力自觉融入团队合力之中,以此对数学知识进行互助探究。可见,数学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小学生高频率的信息交流与高质量的知识提炼,展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互助交流能力[4]。

第四,数学学习共同体要具有突出的可行性与实效性,集合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小学生的主体能动,科学引导小学生在互助交流中较为独立地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任务,并具有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数学学习共同体能够成为数学课堂上的新型教学模式,立足教师智慧为小学生架构主体实践、互助交流的认知空间。

三、立足成长型思维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

第一,成长型思维理论与数学学习共同体都尊重并挖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实现小学生的个体探究与集体交流,引导小学生在积极思考、集思广益中整合出强大的团队合力。因此,成长型思维理论与数学学习共同体都致力于开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在主体实践中促进小学生的实训认知、互助交流与持续成长[5]。

第二,成长型思维理论与数学学习共同体都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对教学时间以及探究空间的直接占用,为小学生群体预留充足的活动空间与交流机会,建构主体课堂。可见,成长型思维理论与数学学习共同体都鄙弃传统的说教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科学转变,成为数学教学的幕后导演。

第三,成长型思维理论与数学学习共同体都具有突出的拓展性与创新性,教师要积极践行生本理念,科学促进数学教学的拓展转型,切实将人文思想与创新精神融入数学课堂上。这样,成长型思维理论与数学学习共同体都会成为数学课堂上的创新元素,为数学课堂输送更多更好的理念支持与拓展辅助。

四、成长型思维视域下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成长型思维视域下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能够为小学生架构一个有思维启迪、方法引导、主体实践与互助成长的探究乐园,实现小学生的切身参与、积极思考与友好交流,借助集体智慧与集体合力,优化小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可见,在成长型思维视域下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能够充分释放小学生的生命活力与集群潜能,满足小学生的求知热情与表现动机,科学推动小学生成为认知主人。

成长型思维视域下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能够帮助教师积累大量的拓展性教学经验以及创新性教学方法,鄙弃传统理念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认知的落后习惯,为学生的个体探究与集群交流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6]。因此,成长型思维视域下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能够帮助教师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角色定位、活动方法、探究过程等,推动数学教学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

五、成长型思维视域下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方法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性、推理性以及整合性,因而非常适合训练与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并以此提升数学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性、能动性与进阶性。

(一)立足成长型思维,提升学习共同体的独立性

成长型思维理论要求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独立自主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感知,借助个人的聪明才智获得知识与积累信息,为后续主体交流提供物质基础。而且,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够有效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推动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因此,独立认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也是建构学习共同体的信息储备起点,更是教师施展教学智慧的起点。

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中,小学生需要实现由实物认知中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而且这一过程需要小学生慢慢理解与逐渐顿悟。在“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数手指法”慢慢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并以“数手指法”为过渡桥梁,逐渐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7]。学生利用“数手指法”熟练掌握“1~5 的加减法”后,就会慢慢摆脱“数手指”的初级做法,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这样,学生就会在“数手指法”的辅助下慢慢掌握“1~5 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时推动个人思维能力逐渐获得提升。因此,小学生能够在简单易行的“数手指法”的帮助下慢慢训练与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切实促进课程素养的有效发展,也为构建学习共同体夯实知识基础。

(二)立足成长型思维,提升学习共同体的拓展性

成长型思维理论要求学生在主体探究中有所思考、有所拓展、有所收获,并使之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信息交流的必要储备,从而能够向外输出个性化认知成果。诚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探究能力与认知基础,而多样化的层次恰恰为学习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基础,使学习共同体展示整合功能成为可能。因此,学生的积极思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也为建构学习共同体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8]。

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中,本部分的难点内容在于“6~10 加法计算中的满十进一”,也就是说,“十进制”与“数位观念”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以“5 + 7 =?”为例,“5”与“7”都是一位数,二者的和却是一个两位数,因而“12”这个和能够帮助小学生初步感知“十进制”与“数位观念”。这样,随着小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的计算活动以及交流活动的频繁进行,其就会习以为常地对待“十进制”与“数位观念”。而且,小学生熟练掌握“十进制”与“数位观念”以后,就会将个人的计算能力拓展到下一章的数学知识,能够进行“20 以内的加法计算活动”。因此,小学生掌握“十进制”与“数位观念”后就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输出个人的思维活动、计算方法以及探究心得,优化学习共同体的信息基础。

(三)立足成长型思维,提升学习共同体的整合性

成长型思维理论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拓展探究,还要学会互助交流与信息整合,有效启迪个人的主体认知,加速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交流性、互助性与整合性是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体现,能够直接惠及学生的信息获取与知识提炼,并使其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思维方法、探究方式以及认知灵感,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小学生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接受他人的思维灵感和认知成果,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切实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信息整合功能[9]。

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建构一个游戏活动:学生每人获得5 元活动券,然后在一个纸箱中放入若干购物小票,让学生进行自主抽取,然后按照购物小票上的具体数值进行减法计算,完成模拟消费活动。如学生抽到“购买中性笔,消费1 元8角”,就需要计算“5 元”减去“1 元8 角”,即“5 元-1元8 角= 3 元2 角”。在该学生计算的同时,其他学生也进行计算,并扮演评委,进行对错判断。学生如果计算正确,则可以继续抽取购物小票,直至出现错误为止。这样,学生就会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中按照一定次序进行减法计算活动,并能够在以模拟游戏为活动方式的学习共同体中进行良好的思维活动以及信息整合,积极思考与表现自我,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立足成长型思维,提升学习共同体的创新性

成长型思维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拓展探究以及信息整合,还要求学生立足个人智慧并与他人灵感进行思维进阶,探究出思维活动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与新成果。学习共同体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积累、思维碰撞、灵感交汇以及方法沟通的平台,因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高价值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再拓展,实现思维创新。因此,学习共同体是一个高能量的信息集流体,能够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动学生有所创新。

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章“长度单位”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中,学生首先使用直尺测量身边的文具盒、课本、词典、水杯、花盆等小物品,然后使用米尺测量凳子、桌子、黑板、窗户、门等物体。这样,学生就会在互帮互助中进行集体测量,共同强化个人的测量方法以及长度观念,实现共同提高。最后,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三层的教学楼究竟有多高呢?于是,学生就会利用教师提供的米尺测量教室的高度,教室的高度大约为3 米,上面楼板的厚度大约为30 厘米。那么,三层教学楼的高度就大约为9 米90 厘米,即10米左右。因此,学生立足本节课学习的“长度知识”,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三层教学楼的大体高度,实现思维创新与探究拓展,展示学习共同体的实效性。

结 语

成长型思维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方法与育人方向,学习共同体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活动平台与探究方式,因而成长型思维理论与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结合能够为数学课堂提供新型的设计理念与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成长型思维视域下科学构建数学学习共同体,并努力提升学习共同体的独立性、拓展性、整合性与创新性,自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与交流机会,科学引导学生成为认知主人。

猜你喜欢
成长型共同体交流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在创造中生长
——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成长型课程体系初探
从金河水务看成长型企业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