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223800)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发生巨大改变,同时也对网络舆情整体形态产生一定影响。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也使传统企业加速调整发展战略。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点,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网络舆论信息,将引发严重社会舆情,所以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要基于新媒体技术特点,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变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网民构建一个积极、和谐的网络环境。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有效地推动着热点新闻以及有趣事件的发展进程,并且在网络新媒体广泛应用下,人们可以快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热点新闻以及有趣事件。在此背景下,人们在短时间内所接收到的热点新闻以及有趣事件数量巨增,相应事件影响力度也同步增大,但同时一些新闻媒体因为看到热点事件所引发的巨大热度,为了博取关注度,会大肆转载事件信息,扩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在此基础上会使新闻事件影响力进一步增加,覆盖面也不断扩大,这将会使网络舆情工作面临巨大压力,舆情导向控制以及方向引导工作承受着巨大挑战。“舆情”即广大民众的看法,也就是在一定社会空间中,基于某社会事件的发生、变化与发展,民众作为主体对事件相关客体的企业、社会管理者、个人或其他组织及其道德、社会及政治等取向所产生并持有的社会态度。近年来,我国民众越来越关注社会舆情,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专家学者,都认为舆情就是听取人们发自内心的声音,不过目前不同学者会立足不同角度看待舆情,选择不同方式分析舆情,并都从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出发来诠释舆情[1]。
舆情属于一个整体集合概念,网络舆情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可使舆情突破时间限制,跨越区域阻隔,将多种态度和观点汇集起来,之后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向民众快速、广泛的传播信息。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不断涌出多种新媒体平台,从而使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巨大改变。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不仅能够短时间的汇聚多种实时信息,还能在同一平台当中使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的网民集聚起来。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具体是指有关工作人员收集、分析、归纳、总结舆情信息等过程,相关信息能为有关部门决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2]。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对本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将新媒体作为网络信息传播媒介,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动态,了解舆情信息变化及发展方向,在“知己知彼”基础上使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能够“百战不殆”。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使信息传递方式和途径发生巨大改变,信息传播主体也逐渐从新闻工作者发展到网站管理者直至目前的广泛网名。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能在网络媒体中自由发言,而言论自由属于我国公民一项基本权利。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出现之后,网络舆情发展受到新媒体的重要影响,甚至新媒体直接决定着整体舆论思维与态度。在信息传播期间,会受到多个传播者加工、转发与评论,所有网民均可在网上发布信息,爆料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并针对相关事件表明个人立场与看法。在新媒体时代下,固定网民不断增多,人们所接触的领域更加广泛,同时其兴趣也出现很大改变。相关网站具有越高影响力,其点击量就越稳定,有序的扩大着信息扩散范围。而因为网络信息传播中缺少各种现实条件束缚,人们也能更直接、便捷的交流,人们可及时针对网络信息展开话题讨论。不同的人在网络媒体当中因为想法、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同,每个人都可通过多种媒体自由的发布信息,并且很多网站都有转发、分享、评论等功能,从而使信息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信息阅读以及传播模式的形成,同时信息传播速度也进一步加快[3]。此时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形成网络舆情,并使相应舆情进一步增加社会影响。经分析,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中,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初期,因为缺乏经验,所以网络传播媒体整体发展速度较慢,信息传播方式相对简单,传播方向比较固定,并且在信息持续传播一定时间之后将自行终止,使得信息传播范围和速度均会受到影响。而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并涌现出大量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比如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当中,广大网民可自主发布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有趣事件和图片、视频等信息,还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推广,使网络信息更加多元化。另外,目前所开发的手机APP也更加多样化,使得信息传播途径和渠道更多,并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时效性与速度,从而更迅速、广泛的对社会舆情造成影响。以往网民所发布信息只有好友能看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但目前人们对自媒体不断提高着认可度,同时各类设备、软件、信息发布平台的衍生,使各个渠道所发布的信息都会对网络舆情产生一定影响[4]。比如网民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当中发布一些自己熟知或了解的信息,信息发布权利不再只局限于传统媒体方。社交网络平台当中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信息发送门槛有所下降,使舆情信息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衍生出多个网络平台,同时利用现代化设备使网络平台具有更多功能,操作也更加便捷,目前各种新媒体平台俨然已成为信息汇集区域,每个阶层、每个领域的人可不受身份、地位、空间、时间的局限,成为信息源,并在各种平台中进行信息交流。
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广大网民能够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快速、自由的发表评论,展开交流,这使舆情系统更加自主,同时也使信息真假甄别难度加大[5]。目前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新媒体用户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新媒体网络用户基数庞大,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发布观点和信息,这使得网络舆情监督者很难实时监督并同步分析舆情信息。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中,对于一般网页可利用搜索引擎完成查找任务,不过要从微博、微信等平台中获取网络音视频、文字等信息样本难度较大。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使信息传播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以往受到传统媒介影响,各大新闻机构在信息获取以及传播中有一定滞后性,而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信息技术能够为信息传播提供支持,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无需新闻工作者携带专业摄像机进行现场采访,在场的网名可直接通过手机拍摄真实的新闻事实,而信息传播者可直接实现实况转播。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广泛,信息传播内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或者是录音,这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明显提升,这也对舆情信息工作提出更高的效率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发散性结构特点,因为新媒体技术使用人数多,并仍保持增加趋势,而巨大的信息量使舆情工作者在分析舆情信息过程中有更大难度。比如在文本信息分析过程中,文本中携带有特殊敏感性词汇,相关工作者才可通过多种方法选择与分析信息,而实际上很多舆情信息传播者会想办法回避敏感词汇,从而逃脱网络监控,以进一步扩大信息传播效果,对于此类问题,很难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功能挖掘出在文本中所隐藏的舆情信息。另外,很多网络社交软件当中都是小圈子内相对熟悉的用户进行信息讨论与交流,陌生人很难突然融入其中,从而使舆情信息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无法全面获得用户所发布相关信息内容。因为网络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速度较快,很容易在舆情信息分析中出现遗漏,也难以针对舆情信息展开深入研究[6]。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难对网络社交媒体进行硬性约束,一些网民总会趁机传播不良言论或者虚假信息,以达到个人目的。在新媒体技术持续更新与发展过程中,使网络舆情形成以及舆情氛围发生巨大改变,而一旦形成网络舆情,并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快速传播舆情信息,并迅速受到社会群体热议,会使舆情信息工作者面临巨大工作压力。在新媒体技术持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社会热点事件会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同时网络舆情不断提高着政治社会效果,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反响,若相关网络舆情事件以及现实活动可能会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产生不良影响,此时容易使不法分子钻空子,趁机对事件煽风点火,严重损害政府形象。若同时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者没有足够重视网络舆情信息以及相关现实事件,且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难以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影响舆情处理效果及效率[7]。
和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相比,传统的政府舆论工作机制较为滞后,急需在新媒体时代下进一步优化舆情工作。因为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着巨大的信息量和繁杂的信息内容,若不加大监管力度,将会使负面舆情信息迅速扩大影响范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以,有关工作机构要关注从以往的舆情主导者发展成舆情引导者,并不断创新舆情信息控制方法。
以往政府部门过于看重解决社会问题,而不够关注解释问题解决方式,容易引发民众的不满情绪。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使政府工作更加顺利、有序的开展,必须尊重民意,以防民众出现不良情绪,从而降低政府公信力。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民众有更多信息传播渠道,政府要积极通过多种新媒体途径倾听人民心声,并完善地建立网络舆情调查以及解决机制,对网络舆情加大监督及管理力度,以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舆论环境,逐步提升政府威信[8]。
目前部分可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的负面消息会经新媒体平台渠道传播,并由此在网络范围内形成不和谐的舆情氛围。对此,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建立宣传部门,广泛收集正能量的社会信息,并利用多种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使网络舆情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社会范围内弘扬正气,使民众更广泛的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民众归属感[9]。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为有效破解新时期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难题,要对网络信息展开动态、全方位的监管。首先,要对舆情信息加强监测与预警,在全面采集舆情信息基础上展开综合分析,从而正确把控整体舆情发展趋势,严格划分舆情等级,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与引导。其次,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小组,结合舆情动态发展趋势,及时落实引导及处理方案,加大信息舆论管控力度,尤其针对网络虚假信息,要及时找出证据解释与辟谣,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10]。最后,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信息预警系统,使舆情处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政府部门在管控谣言等信息时,可结合使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从而正确控制社会舆情走向。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使网络信息迅速膨胀,并由此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造成巨大影响。所以,政府部门要高度关注网络环境、新媒体技术的变化与发展,提高信息敏感性,及时创新管理模式以及技术手段,从而有效控制网络舆情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中要建立完善舆情信息预警系统,高效收集、筛选与分析舆情信息,及时处理问题信息,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在社会范围内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