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波年轻人过年回家呆五天已经是和父母“极限拉扯”时,另一波年轻人则一念之转开启了和父母相处的新模式——带父母一起创业。工作和亲情交织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父母成为自己的合伙人或同事是什么体验?
当一波年轻人过年回家呆五天已经是和父母“极限拉扯”时,另一波年轻人则一念之转开启了和父母相处的新模式——带父母一起创业。工作和亲情交织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父母成为自己的合伙人或同事是什么体验?记者采访了4位和父母一起创业的年轻人。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记得我(“95 后”陈昊)上小学时,我妈开了一家服装店“爱爱服饰”,大家都叫她爱姐。看似不温不火的小店,居然奇迹般开到了我大学毕业。我从小在爱姐复古、夸张装扮的熏陶下开始追求小众又个性的审美,变身“潮二代”。初中时,我在时尚杂志上接触到潮流文化,并逐渐有了创立自己品牌的想法。大四那年,为了专心创业,我果断决定休学。
2016 年杭州的古着店还很少见,我和现在的合伙人一拍即合,第一家“美好古着店”就开在了大学城附近。
去年我把爸妈接来杭州安度晚年,可做了半辈子老板娘的爱姐哪里闲得住,我就“聘请”她去我的古着店看店。
这几年疫情对实体店的冲击太大了,古着店能“活下去”还得靠线上售卖,这对于爱姐这样的老年人不太友好。我每天会抽出一点时间,教爱姐使用出入库系统、打印衣服标签、对镜自拍等。
让我有意外之喜的是,爱姐做了几十年服装生意,在销售上是个老手。她靠着闲聊家常拉了一波好感,有些粉丝还特意跑来向我“表扬”爱姐。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和爱姐成为同事,这段经历简直可以用“奇妙”来形容。
作为一个茶三代,我(“95后”姚亲)从记事起就开始和外公喝茶了。外公年近70 岁,兢兢业业做了一辈子茶,在云南经营自己的茶厂。
上大学后,我才发现传统老茶快要被年轻人“抛弃”了。大三那年,我突然有了将自家茶革新的想法。刚好我妈在云南开的传统茶店生意不景气,干脆拉着我妈一起创业。
2021 年9 月,我和我妈搬到了云南玉溪,把店子开了起来。晚上和周末客人比较多,最晚一次11 点半才关店。另外,生普的口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到了瓶颈期就要下架,所以我们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试茶。每天在品茶的过程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和我妈的分工很明确,茶客的接待、线上销售、打包发货、做茶点,由我主要负责;管理仓库里的茶叶、泡茶、打扫卫生,由我妈这个“陈年茶艺师”坐镇后方。
母女合伙开店,吵架拌嘴也是难免的。原本茶店设定为我喜欢的日式风格,但我妈更喜欢偏中式的茶桌,我觉得调性不搭,起初就很排斥,也僵持了很久。后来我们各自退让一步,日式软装我作主,中式茶具靠我妈,店里两种风格矛盾中带着一丝和谐。
我(“00 后”雨冬)的爸爸曾经是一名爆破工,患上尘肺病后就离开了矿山回老家赣州种橙子为生。去年11 月,正值脐橙销售期但家里的橙子大量滞销,正在读大三的我请假回家,和爸妈一起卖橙子。
我们开始尝试直播卖橙子,第一次连续播了7 天,每天都是早上7 点起床把前一天下单的橙子打包,再骑摩托车送到镇上的快递点寄走,下午直播到19 点,吃完饭继续直播到夜里12 点。
最大的难题是怎样留住观众。现在直播带货一种是靠产品的性价比,另一种是靠博主自身的流量。我没有那种天降的流量只能靠产品,那几天我带着爸妈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话术,一字一句教爸爸普通话。直接在镜头前切橙子,近景挤橙汁,这些都尝试过。后来我们把打包的过程也同步直播,带着大家逛果园,上低价福利,想尽了各种办法往直播间拉人。
通过用户的留言反馈,我发现低价福利是最能吸引人留在直播间的手段,而且比起10斤装大家会更喜欢5 斤装,我们就这样不断调整策略,7 天卖了2500 斤橙子。
小时候的我(“00 后”贝贝)并不喜欢湘潭这个四线城市,大学去了渥太华留学。2019 年,寒假刚回国就遇上了疫情,留学变成了网课,“被迫”留在湘潭的两年让我爱上了这个城市,决定留在这里工作。
开书店的想法源自我们家的那个书柜,它占据了客厅一整面墙。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利用这些书开一家书店呢”?当然,在四线城市开书店是一件需要勇气也要面对孤独的工作。
2021 年12 月23 日,我们的书店试营业,来的都是亲朋好友。之后一连几天都没有顾客登门。
钱从哪里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一家人坐下来聊了聊关于书店的经营。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大数据多么精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是它无法替代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在我们的书店感受到情感流动。
于是,我用朋友练毛笔字的纸给书本做了一个包装,用麻绳系一个蝴蝶结,再绑一个小卡片写上书名。精心准备的包装在社交平台上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粉丝量直接涨到了4000,越来越多的人来书店打卡。
开这家书店让我看到了爸爸妈妈的成长。开店这一年多,寄快递、包装书本、打扫卫生都是我们共同完成。爸爸也会骄傲地说:“我还挺细心的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雨冬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