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超额储蓄”话题引发较多讨论。超额储蓄就是相对于往年,2022 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显较多。人们为什么又爱存钱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如何把居民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让人们敢花钱?
近期,“超额储蓄”话题引发较多讨论。超额储蓄,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往年,2022 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显较多。人们为什么又爱存钱了?
2022 年,住户存款,也就是居民存款增加17.84 万亿元。较2021 年 多 增7.94 万 亿 元,较2020 年 多 增6.54 万 亿 元,较2019 年多增8.14 万亿元,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伴随存款的增长,居民贷款却在收缩。2022 年住户贷款,也就是居民贷款增加3.83 万亿元,同比少增4.09 万亿元。
央行2022 年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度增加3.7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5.5%,比上季度减少3.7个百分点。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我国居民长期以来有着较为强烈的储蓄习惯,老百姓爱存钱,储蓄率一直相对较高,居民存款占人民币存款的比例在1995 年第三季度达到最高——60.4%。但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金融产品供给丰富,居民储蓄意愿有所下降。2017 年底,居民存款占人民币存款的比例下降到39.2%。
但近年来,这一趋势有所变化。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2018 年开始逐步上升,到2022 年一季度已经达到45.4%。董希淼认为,这表明居民存款快速增长和占比提高初步呈现长期化趋势。
为何人们更爱存钱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是多因素叠加所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首先,疫情冲击下,居民就业收入受影响,对未来预期不稳,消费行为更加谨慎,主动增加存款。其次,在去年疫情影响下,服务类消费等部分消费场景受阻,客观上限制了居民消费,同样增加存款。再次,2022 年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理财产品波动明显增大,两次出现“破净”潮,居民投资更加谨慎,赎回投资理财产品增加储蓄。最后,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居民购房消费不足,也导致存款增加。
从长期因素看,董希淼认为,人们更爱存钱也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关。他表示,我国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在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全面覆盖的情况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使得居民预防意识和储蓄意愿明显增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把居民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让人们敢花钱?
让人们敢花钱、愿花钱关键在于扭转预期。董希淼认为,应进一步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落实好前期出台的稳经济一系列政策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继续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和实体经济稳步恢复,稳定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应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变居民消费动机不足等问题,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
在业内专家看来,提振居民消费应围绕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等领域重点发力。董希淼表示,从2022 年金融数据看,住户贷款特别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是拖累人民币贷款增长的重要因素,反映出居民住房消费意愿和能力仍然不足。因此,2023 年应着重从需求侧发力,进一步提振居民住房消费意愿和能力。尤其是应全面落实“金融16 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改变居民住房消费预期。
扩大汽车消费也是能够较见效的措施之一,业内专家建议,应继续加大力度支持。董希淼表示,如果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二手车贷款服务,将既有助于进一步满足二手车消费需求、激发汽车消费潜力释放,又与汽车金融公司形成错位服务的格局。在新市民消费信贷方面进行专业化竞争,倒逼从业机构更好地服务和让利客户,成为多方共赢的制度安排。
此外,董希淼还建议,应丰富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地转化为资管市场长期资金。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降低居民后顾之忧进而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