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画风景写生及创作,不仅是美术专业学生用来提高自身绘画水平的专业课练习,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记录方式与情感表达。结合油画风景写生及创作学习实践,从油画风景的色彩、技法、构图、工具与材料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立足于油画风景写生及创作实践,由艺术实践体会上升到对美术理论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创作;认识
油画风景写生一直以来都是油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不仅是提升专业绘画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写生并不是画者简单对景物进行直接照搬,而是将面前的景物映射到大脑,然后对所见所思进行重构与再创作。风景写生與创作是不可分割的,写生是对自然风景的客观呈现,创作是写生的进一步升华,是艺术家对风景写生的客观理解与主观积累的瞬间“爆发”,是创作者的最终情感体现。
自然风景作为写生的景观,为我们提供无限的可能,以自然为师,正是对自然界的尊重与学习,而艺术家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最终构成艺术作品的文化品格与格调。画面里的许多元素源于主观想象,与所参照的客观事物应该合理融合,这也是每一位创作者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一幅作品的画面如果完全依赖于客观的展现,那么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就像失去了“灵魂”。如果画面只有自己的主观表达,那么这幅作品也就失去了其对景写生的客观意义。
风景油画的创作者可以在创作中主观、大胆地画出心中所想,抒发个人情感,任绘画思想与美学品格在画面上驰骋纵横。这也是不同时代艺术家们都向往的一种艺术创作状态。
油画风景写生中,不可忽视个人情感以及因为风景所产生的情绪。写生的特殊性在于对风景的瞬间感悟、体会,以及融于其中的物我两忘。在这个过程当中,创作者的情感状态是很关键的。创作者“触景生情”所调动的个人情绪上的变化,会对画面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色彩、构图在视觉上的图示反映,使表现在画面上的笔触更具代表性。笔触的奔放厚重、柔和细腻,都是创作者当时对景写生的情绪变化所引发的视觉痕迹,最终形成了油画风景写生的情绪化表现。
一、关于油画风景写生及创作的色彩
色彩可以给人带来客观的视觉直观感受,也可以给人带来主观的个人情感化的情绪表达。一幅作品的色彩能给观者带来直观的第一印象,画面色彩的冷暖色调和饱和度的处理变化也能间接地表达出创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变化,以及创作者的综合艺术修养和人文立场。暖色调给人带来温暖、积极的感觉,冷色调则给人一种冷峻、严肃的心理感受。所以说观者对一幅作品的第一感受,是由作品创作者所使用的色彩决定的。
油画风景写生的色彩是有季节性的,不同的季节有其代表性的色彩:春天的青绿、夏天的翠绿、秋天的橘黄、冬天的雪白。这些季节性的代表色一出现就会第一时间反映给观者,使观者产生对绘画作品的第一印象。这一点在地域特色极强、四季分明的东北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过程中,笔者有些许思考与心得体会。油画《北方秋日》(图1),画面整体以黄色调为主,描绘了长白山瀑布刚刚入秋的景色。刚入秋的长白山风景色彩十分丰富,不仅有还未褪去绿色的嫩叶、已经变黄的秋叶,还有变红的落叶,打破了人们对以往秋季的视觉记忆,为秋天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也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由高处落下的瀑布变成湍流,因为在画面的最前端,所以刻画要更为精细,颜色也要相对来说更纯、更艳一些。这样才能从画面中突出,吸引观者,与后面的草丛树林拉开距离。河流右侧岩石的颜色也是从画面的最前端逐渐向后变冷、变灰、变虚。河流左侧大部分为还未来得及完全变黄的草丛,近处以暖调的绿色铺入,体现出秋天偏黄的色调,而后则过渡为较冷的色调。这样不仅拉出了草丛的前后关系,也不会让画面的颜色太过单调。画面中部的颜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起着连接画面的作用。
先将熟褐色与环境色相结合,将瀑布后方的树林的重色铺上,然后再加入树叶的颜色,以暖色为主。由于季节的原因,树叶的颜色要相对来说“杂”一些,但也要合理用色。最后是远处天空和高山的颜色,可以适当运用青莲色,给本不需要太过精细绘制的远处景色增加色彩的丰富度,避免视觉感受上“过闷”。
创作者是可以借助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而不同的创作者在绘制同一个景物时,个人的颜色表达也是不一样的。这不仅蕴含着每位创作者不同的情感,也是个体对色彩不同的认知。在写生的过程中,要结合个人经验对客观物象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并且把握好自身所要表达的个人情感,灵活地应用多样化色彩来将画面呈现出来,将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在写生中发现灵感与美感,在创作中升华艺术的情感,获得深层的精神体悟。
二、关于油画风景写生及创作的技法
美术专业学生在创作中首要掌握的就是基础技法。这些专业基础技法也是绘画创作的前提。绘画技法就像人的指纹,虽有相似但各不相同,每一位创作者都有自己喜欢和习惯的技法。这主要是由于绘画流派的传承发展与艺术家自身性格不同。每位创作者的专业技法都受前辈艺术家们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个人对绘画的理解,形成自身对绘画技法的独特见解。
笔者在自己的另一幅作业中对此深有感触,在此梳理一下自己的技法心得。《农家小院》(图2)是笔者在刚刚进入秋季,温度还没有完全降下来的时节,在东北农村体验生活时,以一户农家小院为素材,在写生的基础上所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通过对院子、金属大门和木头围栏的细节刻画,来表现具有东北地域特点的乡村气息。使用较为纯正、艳丽的颜色来绘制大门和木头围栏上蜿蜒丛生的枝叶和花朵,用较厚重的颜料点缀出花草繁多的质感使其更有层次感,将排列有序的木头围栏表现得参差不齐,破坏它的整齐性,使其更为生动,而不是呆板地一条线整齐排列下来。画面中间和左边各分布着一间平房,这是作者所要绘制的画面主要元素。细致刻画中间平房的门窗,通过这些细节增加画面的叙述性与趣味性。运用刮刀画出半下垂的老旧电线和房屋周围摇曳的树枝,使房屋更有年代感。左侧的平房则表现出大的明暗关系,交代出窗户即可。院子里的小土狗也是画面主要元素,不仅丰富了作品,还赋予了画面故事感。画面背景的树木也是要弱化的,虽然要弱化但它也是画面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象征着东北乡村优越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美好的馈赠。整幅画用色单纯,尝试性地将写实色与装饰色并置在一起,天空用几乎平涂的群青色,以此增加东北秋季强光下的温暖诗意。
油画创作技法练习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搬,要认真学习前辈的绘画技法,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东西”,向内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品格,才能使作品的格调得到升华。
三、关于油画风景写生及创作的构图
一幅好的油画风景写生及创作作品,不仅需要色彩和技法的相互作用,它的构图也是极其重要的。画面的构图决定着它会带给观者怎样的观察角度。绘画构图大致可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个视角。当然,这些只是基础的绘画构图视角,许多艺术家会另辟蹊径尝试一些独特的构图来进行绘画创作。构图就是要设计好画面的空间结构,给作品提供一个框架。
一幅好的作品,其构图不是简单的物象排列组合,而是物象和物象之间和谐相融、主次分明的分布配合。一些太过紧凑的构图,比如将所有景物都集中在一起,或是太过分散的构图,都会破坏画面的平衡,同时也会导致画面失去美感。构图和画面色彩的重要性是等同的,它们都可以直接地给观者传达画面的第一信息,提供观察角度、纬度。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也可以从画面的构图大致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产生共鸣。
四、关于风景油画写生及创作的工具与材料
在日常的写生及创作中,绘画工具与材料的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绘画工具与材料表现出的肌理效果各不相同。比如,绘画时常用的工具——刮刀,种类就很多,大致可分为尖头型、圆头型、平头型。这些不同的刮刀在画布上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又如,不同粗细纹路的亚麻布,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平时的写生与创作中,可以尝试运用刮刀来上色,以此增加画面的丰富度和完整度,提升画面质感与增添“画味”。
在颜料使用上,有些创作者会结合创作题材,围绕描绘的物象在颜料里适当地加入一些泥土、沙粒、金箔等,增加画面的质感表现。例如,用加过泥土的颜料,可描绘旷野土地的厚重;用加過沙粒的颜料,可绘制出沙滩的颗粒质感;用加过金箔的颜料,可增加花纹细节的华丽感。这些不同的材料,不仅给整幅作品增添了丰富的画面效果,也给观者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体验。
在进行写生与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艺术语言,传递出内在的精神品质。不同的绘画材料会表达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有效地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油画创作者们应不断创新,通过自己的尝试,实验不同绘画材料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要与时俱进,更多不同材料带来的不同的绘画语言,有待我们去发现、实验、体会、创造。
五、结语
油画风景写生及创作是美术专业学习的必修课,也是画家进行专业创作的一种艺术语言。面对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停下手中的画笔来进行认真梳理、思考、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对于一时无法处理的问题,可以尝试着从其他画家的作品中寻找灵感。
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技法、构图,抑或对绘画材料、工具的使用,都可以增强绘画的细节处理。画面色彩,既是对客观自然的尊重与敬意,也是艺术家全部心血与激情的主观表达。技法是艺术传承物质化的可见轨迹,同时也是创作者精神的向外求索和创作者对美的理解。画面构图,引导观者的观察角度。不同材料、工具的运用是画家的个性化选择,既丰富了画面效果,也有助于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都需要不断体会、感悟、积累、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并寻找学术理论的文化支撑。理论与实践双向探索,在学生阶段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加洛.油画自学大师:印象派风景油画技法[M].周蕾,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
[2]杨建飞.现代风景画的高度:下:综合篇[M].北京:中国书店,2018.
[3]黄贤辉.画由情生:油画风景写生创作思考[J].美术,2022(2):150-151.
作者简介:
刘巽铎,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油画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