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视域下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的构建*

2023-03-21 16:44移素林
运动精品 2023年10期
关键词:隐性思政素养

移素林

(泰州学院公体部,江苏泰州 225300)

1 体育隐性课程思政的作用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和媒介,对于课程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有多种定义的方法,但就课程的表现形式而言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显性课程,一种是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存在的课程,而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学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文化要素的总和[1]。《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说:“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分组、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科书内容、学生的性别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这些要素在学校课程手册中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它们被看做是一部分隐藏的、无意的甚或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但又经常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2]”。之所以会经常而且有效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是因为隐性课程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渗透在各种活动与环境之中,主要是以渗透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体育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的下位概念,它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如果能与体育显性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发生机制,一定会挖掘出体育课程更多的思政元素,进而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2 隐性课程视域下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的构建

从上面隐性课程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所以作为下位概念的体育隐性课程也是涉及到学校体育的许多方面,如校园体育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环境、体育项目隐含的教育元素、体育教师的人格和教育行为、体育学习氛围等等。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所以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在于构建和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教师的思政素养主要由政治素养和教学素养构成,在体育课程思政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课内外的言行举止等,都是很重要的体育隐性课程要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不过,这种影响作用是双向辩证的,这就对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1 政治素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鉴于他们心理上的不成熟、认知上的不完整、辨别能力的欠缺等原因,再加上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等,使得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可塑性与不稳定性相交错的现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可能会使得一些学生的思想认知与行为方面出现偏差。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是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思想修养、道德水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体现[3]。具备较高政治素养的教师群体是对大学生课程思政的前提与保证,大家群策群力,就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像俄国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等拉车般教育学生,便很难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政治素养并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课堂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清醒认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坚持四个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次,要有真挚的爱国情怀,自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刻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第三,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具有明确的政治态度,能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思维,通过正确的言行影响学生,引领其正确的政治方向;第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国家厚望,以教育好学生为首任,以较深厚的思想修养、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教学素养

所谓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具备的一定素养,主要由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能力构成。其中,教学意识主要由教师内在的教学理念、价值观念、方法论和教学目标、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等组成,能够为教学行为提供理性认知、教学智慧、顺畅逻辑及方案保障;教学行为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能力,对教学意识产生践行、确证和进一步优化的作用[4]。很显然,教学素养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文章仅从体育隐性课程的视角对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构建进行探析。

2.2.1 教育智慧:捕捉教育时机的灵泉

教师是智慧的化身,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拥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田慧生教授认为,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5]。而教育时机是受教育者在内在准备的基础上由外部诱因引发的迫切希求某种教育的时刻[6]。捕捉与把握合适的教育时机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切合合适的教育时机进行教育,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除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外,还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一定情境的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作、表情、眼神等都是他们思维状态的窗口和情绪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时捕捉住出现的教育时机,通过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和反思,可以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地接受某种道德教育。笔者曾就四位男生在2400m 测验中的代跑情况,分别通过当下时机的叫停考试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延迟时机的冷处理教育促使他们进一步地反省、合适时机的“治病救人”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等,不仅对当事的四位同学,也对全班同学做了一次很好的诚信与做人的教育,效果非常好。所以,教学过程中教育时机的捕捉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抓手,教师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时、准确地捕捉住教育时机,挖掘出其中的思政元素,一定会有针对性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2 教学理念: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思想指导的行动就会缺乏高瞻性和实效性。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如素质教育思想、体质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无所谓好与坏或正确与错误,只不过是不同视角的认知而已,如果从繁荣学校体育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非常好,但如果从指导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则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不同教师自身的学识和阅历不一样,对教学思想的理解和侧重也可能不同,所以各自在教学中应用时便会“自选曲目、自弹自唱”,尤其对于新教师,教学思想的多元有时反而会使他们无所适从。教师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不应纠结于哪种教学思想,也不是哪个体育教学思想的具体应用,而是在通晓诸多教学思想基础上提升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的前言中所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是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探求者,激发和引导他们积极实践于教学活动中,师生才能情感交融,交往加深,凝聚力增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行动上产生共振,学生就能体验到学习中的归属感、满足感和快乐感,在体能和技能等得到提高的同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格、意志等也会得到潜移默化地发展。

2.3.3 教学方法: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自身的两种方法,科学讲求理性、客观,是求真的,而艺术追求感性、主观,是创美的,科学教育更注重理性的训练,而艺术教育更注重感性的激发。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能有人会认为是非专业人干专业的事,但如果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科学与艺术即理性与感性的有机融合便会自然而有效。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有针对不同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注重因人而异的艺术性,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注意、观察、思维、操作等心理反应,既融合了兴趣和感情、健身和益智,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教学方法上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可以使本身单调的教学内容迸发出新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如为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中可以科学地选择和艺术地使用游戏、竞赛等具有一定情境性的教学方法,避免传统方法的单调枯燥、严肃呆板,让学生在丰富多样、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增强学习的意愿,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自觉地适应和遵从角色的规范要求,也愿意服从教学集体的相关要求,从而会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提高教学集体的凝聚力。而且,学生会懂得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竞争,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自律意识等,这样在活动中便会受到教育与提高。

2.3.4 师生关系:情感互动的润滑剂

人是有情感的,做任何事情,倾注入积极的情感,做起来便会不断进取、坚持不懈。学习也是如此,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所以“乐”,就是因为注入了积极的情感。学生情感的来源,主要来自于老师,来自于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给予学生强大的心理力量,激励着学生不断自我提高与完善。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容易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移情与共鸣的情感场,学生愿意和希望去体会和感知教师的情感,同时也会在自己的内心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出现教学中的共情与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的构建,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当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个尊重和理解自己的良师益友时,才能消除心理壁垒,相信和信任老师,才能与教师形成交往互动、心理包容的良好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具有尊重与信任、民主与平等、理解与合作等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便会体验教师的情感后给教师以积极的情感回馈,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情感回馈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即由爱教师进而爱上体育,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支撑下,师生便可在心理共鸣、行为共振的美好状态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业的提高、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养成等日臻完善。

2.3.5 积极期待: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经就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盼能收到预期效果,这种现象成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尽管实验后获知所谓的“最有前途者的名单”不过是心理学家们权威性的谎言,但8 个月后,凡是名单上的人不仅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性格开朗、乐于与别人交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师在教学对他们的积极期待,助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一个表扬、说话积极的语气、以及充满期望的眼神等,都会向学生传递自己积极的暗示。学生得到了更多肯定和积极情感体验,便会对教师产生了尊重和信赖感,教师也从学生身上得到积极情绪的反馈,激发出更大的教育热情,久而久之,不仅学生的个性品质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性格待征的基础上,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值,并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肯定会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学习的努力刻苦。当然,学生之间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体能、技能、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等都会因人而异,对这些差异,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它们是影响自己教学的绊脚石,对有的同学也是充满抱怨与不满,教学中厚此薄彼,甚至对他们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其实,这是不应该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解、面对、利用、发展每个学生的差异,差异是动态发展的,它们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一种巨大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他们满怀信心,充满期望,被尊重和期待的学生在收到被尊重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后,反过来也会尊重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师可以收获教学相长与成功,学生也可以得到进步和健康成长,在行为习惯和学习结果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3 结语

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显性课程的补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取决于通过显性课程获得的道德知识的多少,还必须通过隐性课程才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隐性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但教师层面的非常重要,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积极期待、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均隶属于隐性课程范畴,在体育课程思政过程中,应结合教师政治素养的构建来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利用隐性课程的发生机制和学生的向师性,让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政治立场坚定、爱党爱国、刻苦学习、诚实守信等优良的品质。

猜你喜欢
隐性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