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鼓楼:场所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03-21 08:36陈奕欣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4期
关键词:侗寨鼓楼侗族

□陈奕欣/文

民族文化的火种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原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1]”侗族鼓楼作为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集中展示侗族人民创造的独特艺术形式、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的文化场域,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记忆。侗族鼓楼因其在地方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所集聚出的场所精神,不仅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诠释,同时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高度契合。本文从侗族鼓楼的历史演变、建筑特点、功能以及在地方社区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侗族鼓楼所具有的场所精神及它对当地社区和文化认同的影响及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1 场所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 场所精神的含义与特征

场所精神(Genius Loci)一词源自古罗马,罗马人将场所精神视作一处地方的守护神灵。此词语概念本身即显示了场所的生命精神[2]。众多学者如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大卫·哈维《正义、自然与差异地理学》、段义孚《恋地情结》等著作中,都曾不同程度地阐述过场所精神作为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情感和意义,不仅与其所处地理位置、物质环境、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同时还与人们对该地方的文化认知、情感认同和主观体验紧密关联。

场所精神产生于当地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认同感,当一个场所与场所内发生的人类活动相匹配且相互联系,场所便有了生命。场所精神涵盖了历史、文化、地理、建筑、社会交往等系列因素,而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塑造出特定地方或场所的独特氛围和精神特征能够促进人与地方的深度交融,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记忆。

现代商业文明和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使得地方民族场域的独特性及其场所精神遭到削弱,导致人们陷入身份认同、情感依附、价值共识、文化自信等诸多方面的迷茫与缺失感。因此,保护和重塑场所精神对于维护地方的独特性与人们对地方的情感与文化认同至关重要。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它强调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同源性与连续性,是让中华儿女命运紧密相连的精神驱动力,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从而建设和谐、自信、开放的现代化中国具有积极作用与重大价值。

1.3 场所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切关联

中国疆域广阔,不同地方独特氛围和文化韵味所散发出来的场所精神,成为传承和展示地域文化的特色符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载体。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生动反映,其中所凝聚出的文化基因共性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所在地方的主观认知,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也深度生发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可见,场所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密切关联。研究场所精神,可以从中找到赓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2 侗族鼓楼与场所精神

2.1 侗族鼓楼的特点与功能

侗族鼓楼是侗族人民生存活动的重要凭依,也是侗文化集中展现的物质场域。侗族鼓楼风格独特,功能多样。侗族鼓楼以木柱为主要构件,采用榫卯结构建构,一般高达三四层,通常建在村子最高处。鼓楼外观常雕刻有精美的花鸟、龙凤等纹饰,顶部有弯曲檐口和歇山式屋顶,呈现出坚固稳定的三角形构造。鼓楼顶层多安置有鼓,敲击时鼓声可传遍村寨以传递信息、号令聚集,鼓楼也因此而得名。同时,高处的优势还使得鼓楼兼具监视和戒备的防御作用。

鼓楼是侗寨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如今,侗族鼓楼在依然保留了部分宗教和政治功能的同时,已经成为地方社区活动的社交中心,承担着祭祀、节日、庆典、赛事、演出等政治、宗教以及文娱功能,承载着侗族的民族记忆和文化认同,在当下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2.2 地理环境对侗族鼓楼场所精神的塑造

地理环境对侗族鼓楼场所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侗族鼓楼选址和用料考究。作为侗寨地标性建筑,鼓楼常建在侗寨中心,具有地势、交通上的优势,其他建筑则以其为中心环绕延展而建,呈现出一种团结互助格局。侗族盛产杉木,其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而成,鳞次栉比的鼓楼群以木建筑样式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使得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相得益彰,塑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的场所精神。

侗寨通常一寨一姓一鼓楼,宗族祭祀、节庆集会、娱乐休闲等大小事务以及不同宗族之间的社交往来均集中在鼓楼。这些于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文化群体集体潜意识会不断汇集成鼓楼的场所精神,形成与地方紧密相连的文化认同。如侗族人喜歌擅舞,在鼓楼里歌者以歌传教、村民以歌会友、年轻人以歌传情、孩童们以歌识史……可以说鼓楼见证了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地方集体记忆,积淀出与地方紧密相连的文化认同,成为侗族文化的灵魂。

2.3 地方社区生活与侗族鼓楼场所精神的关联

地方社区生活与侗族鼓楼场所精神密切关联。

作为侗寨中心,侗族鼓楼承载有文化传承、自治管理、宗教信仰、教育娱乐等多重功能,使侗寨这个地方社区成为一个有机的、凝聚的社会群体。

侗民们会在侗族鼓楼进行祭祀、集会、庆典、表演等各种集体活动,如侗族新年的吹芦笙、踩堂舞、唱侗戏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现出浓厚的侗族民俗风情,传承了独特的侗族文化,促进了侗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所属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增强了地方社区的凝聚力和群众对其的归属感。

更为重要的是,侗族鼓楼不仅是地方社区自治互助的中心场所,也是师者传授知识的教育基地。如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侗民们喜欢围坐在鼓楼里、火塘边,共同参与商议村内事务、解决纠纷、作出决策,并制定村规以维护侗寨的和谐稳定。师者如年长者、歌者等,也在此回顾历史、讲述故事、传递技艺,有效地促进了侗文化的代际交流。

在地方社区生活的经年浸润下,侗族鼓楼集结出包容互助、尚善向美、尊师重道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侗族族群不变的精神信仰与情感归属。可以说,地方社区生活与侗族鼓楼场所精神共同构建了侗族社区的文化和社会基础。

2.4 艺术与文化表达对侗族鼓楼场所精神的影响

艺术与文化表达丰富了侗族鼓楼场所精神的内容。

侗族鼓楼以不用一钉一铆的精湛技艺闻名于世。独特的建筑样式是侗族鼓楼最为典型的艺术特征。从外观上看,鼓楼整体造型脱胎于杉树原型并借鉴了汉族密檐多层佛塔结构,直刺苍穹的姿态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其楼体结构尤为惊艳:楼身以杉木凿榫衔接,楼中梁柱拨地而起,楼顶排枋纵横交错,楼层比例精准而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更为罕见的是独柱鼓楼。如现存于贵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的独柱鼓楼,除第一层为了伸展和装修立有撑柱以外,整个鼓楼只由一根直径50厘米左右的中柱支撑。相传该鼓楼雏形是根据一棵大杉树的树干而修建,俗称“杉树鼓楼”,是侗族地区现存唯一的鼓楼雏形,充分彰显了侗族先民的聪明才智、奇绝的造物智慧与可贵的工匠精神。

绘画与雕刻是侗族鼓楼的突出艺术特色。以广西三江马胖鼓楼为例,其鼓楼的檐面、梁柱等处多以精美的雕刻与彩绘图案装饰,涉及花鸟虫鱼、远古传说、民族图腾与历史故事等题材,涵盖了如日月崇拜、龙蛇图腾、犁田耕种、狩猎纺织等反映侗族历史、宗教信仰与表现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内容。绘画与雕刻通过和谐鲜明的色彩表达和生动有趣的形象塑造不仅展示了侗文化的丰富内涵,传递出侗民与乡亲相生相伴、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观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将侗文化深刻地浸润于人心,被誉为国宝级鼓楼。

侗民尤擅以舞传情、以歌抒怀、以歌为媒。无论传统节日、婚丧嫁娶还是日常休闲,侗族儿女们都会聚集在鼓楼里行歌坐夜、在鼓楼前芦笙踩堂,不仅练就了能歌善舞的绝活,展示出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文化精神,也演绎出乡里和睦的美好图景和情真意切的家园情怀。

侗族人民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创造和文化表达,丰富了鼓楼场所精神的内容,让侗族鼓楼千百年来依然是侗寨充满生命力、凝聚力和象征力的文化场所。

3 侗族鼓楼,场所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侗族鼓楼场所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相关。

首先,侗族鼓楼融合了侗族独特建筑风格和中华传统建筑元素,融汇了团结互助的集体力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理念,彰显出天人合一的场所精神。鼓楼既是侗族文化的典型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倡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互相融合和共享,汉风与侗俗的和谐默契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多元融合、民族与国家文化和谐共生的特点。

其次,侗族鼓楼是开放共享的公共场所,一方面是其丰富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集中体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侗族鼓楼展现出来的强大凝聚力让侗民们建立起紧密的宗亲关系和便利的社交网络,滋生对侗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对历史的认知与尊重,侗族鼓楼及其场所精神所代表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所倡导的历史意识高度呼应,有助于共同构建起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与传承。

另一方面,侗族鼓楼也是不同族群人们往来交流分享、互动体验的社交空间。这种跨族群的关联与交流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尊重,进一步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鼓励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促进和谐与团结的理念高度契合。

第三,作为侗文化的重要承载和传承场所,侗族鼓楼也是侗族精湛建筑、雕刻、彩绘等技艺与音乐、舞蹈、戏剧等丰富艺术形式的展示平台,其强劲的场所精神力量对于侗文化有效传承和弘扬起到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其精神内核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观高度一致,有助于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文化认同。

4 结语

侗族鼓楼及其场所精神凝聚与传承的不仅仅是独特的侗文化,它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侗族鼓楼既能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多样性与跨地域连结,又能有效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交流融通;同时通过鼓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相互理解、共同守护和创新发展各自的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和持续发展。■

引用

[1] 汪晓东,李翔,王洲.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1-8-25(04).

[2] 罗易扉.地方、记忆与艺术:回到地方场所与往昔的历史经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8(2):148-157,231.

猜你喜欢
侗寨鼓楼侗族
鼓楼颂
肇兴侗寨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寨里的斗牛舞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侗寨鼓楼传歌声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