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临时展览形式设计案例分析

2023-03-21 03:41
东南文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展品文物形式

张 乐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210016)

内容提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不断激发活力、持续吸引公众的重要内容。南京博物院临时展览的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施工制作均为独立完成,体现出综合性、经济性和实操性的特点。其中,形式设计注重艺术元素、统筹空间布局、协调组合设计、规范照明设计和优化版面设计等,通过打造一系列历史类、艺术类、文物类和数字类等临时展览,力图呈现更具专业性、艺术性和影响力的高质量展览,为观众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加强博物馆临时展览形式设计的综合研究,有助于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接待观众7.79亿人次[1]。我国博物馆在保护传承文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览是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主要内容,是衡量博物馆活力指数的重要标准。“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2]。根据展期长短,博物馆展览主要分为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常设展览多展示地域文明,展品的组合是对该地域的综合表达,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常设展览的形式设计讲究对地域文化独特性的表达和博物馆基本形象的阐释,选用的展示道具讲究稳定性和实用性,其经费保障和团队保障更加充足。临时展览是对常设展览主题的扩展和补充,可以是馆藏文物的专题展,也可以是引自他馆的交流展。与常设展览相比,临时展览具有时间短、展品少、主题多样的特点。临时展览作为博物馆不断激发活力、持续吸引公众的重要内容,深受博物馆重视。

一、南京博物院临时展览形式设计特点

博物馆临时展览形式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临时展览空间多具有小而固定的特点。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常做常新”,打造高品质临时展览,创新的策划理念、准确的信息表达、成熟的展示技术、优秀的视觉设计,都是临时展览形式设计的必要条件。形式设计团队要更加注重专业与艺术、设计与施工的结合:需要秉持积极向上的审美理念,掌握美术学、设计学知识;需要了解观众参观习惯,学习人体工程学、色彩心理学;需要具备基础知识体系,熟悉展览内容和文物知识;需要触类旁通,储备文物保护基本常识;需要积累施工经验,熟悉照明设计、数字设备、材料分类、施工工艺以及成本预算等。

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根据藏品类别多、科研力量综合性强的特点,确定了差异化发展、综合性最强的整体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南博形成“一院六馆”常设展览格局,以及突出特色、注重分众教育的临时展览规划思路,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南博常设展览的形式设计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探索江苏地域文明的基础上,寻找藏品结构与展览主题的关联,赋予每一个展品组合以视觉美感,使展览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相较于常设展览,南博临时展览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针对传统文化当代化展览,将简单质朴的传统生活用品以艺术展现的形式回归当代生活;二是针对创意主题展览,通过展品、场景、故事的艺术化呈现,产生“1+1>2”的展示效果;三是针对文明对比展览,通过文明特征的艺术化呈现,引导观众用已知求未知。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其他博物馆,南博临时展览的内容策划、形式设计、施工制作均为独立完成,在平均每年二十个展览项目的实践中,展览形式设计涵盖历史文化类、中外艺术类、精品文物类等门类,体现出综合性、经济性和实操性的特点。

二、南博临时展览形式设计要点案例分析

临时展览形式设计要点包括艺术元素、空间布局、组合设计、照明设计、版面设计等,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形式设计团队运用以上要素,将美与文化相结合,力图呈现专业性、艺术性和影响力兼具的展览效果。

1.艺术元素

围绕主题、突出特色、提炼元素、烘托氛围是临时展览形式设计的重要内容。重点文物、色彩基调以及具有意义的图案图腾、时代背景所产生的艺术联想等都是临时展览特有的艺术符号。将艺术符号提炼为艺术元素,并对艺术元素加以利用,有助于营造展览氛围,使设计呈现饱满的效果。在观众的参观行为中,艺术元素在视觉中的反复出现具有广告效应,可以加深观众的参观印象。

艺术元素在实际运用中应遵循展览内容,注意统一基调,符合展览特色。艺术元素包括色彩、装饰图案、场景等,广泛应用于展览空间、平面、装置设计中。艺术元素形式可以多样,但不宜过于复杂,避免产生视觉混乱等问题。就色彩运用而言,以南博2017年“帝国盛世——大清与沙俄的黄金时代”(以下简称“帝国盛世”)和2019年“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以下简称“金色阿富汗”)两个巡回展览为例。“帝国盛世”展定位为清朝皇室和沙俄皇室的对比展,展览形式设计强调共性的协调与个性的突出。中俄皇室既有相同的生活诉求,又有各自的审美情趣;集举国之力的艺术造诣既同样登峰造极,又展现出不同文化的显著特点。展览内容分为三大版块:序厅、“皇权”和“生活”。每个版块运用的背景色彩一分为二:“故宫红”代表清朝,“冬宫蓝”代表沙俄,体现各自的审美个性。展柜内统一使用黄色衬底则是对皇权的共性表达(彩插七︰1)。考虑到信息传达的匹配度和舒适性,展柜内前排是密集型、组合式的器物展示;后方展墙对应位置印有展品解说,版式、位置、字体也都有相应的设计。另一色彩运用突出案例是“金色阿富汗”展,这是一个有着10年11国25个巡展地的特殊展览。如何在表达展览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从形式设计上体现新意、呈现特色,是南博策划此展的重点考量之处。展览按照考古遗址主要分为阿伊·哈努姆城址(Ai Khanoum)、蒂拉丘地(Tillya Tepe)、贝格拉姆城址(Begram)三个单元。在展览形式设计上,南博主要根据金器展品和阿富汗传统服饰色彩,提炼出沉稳、厚重、和谐的宝石蓝、紫罗兰和金色三种色彩元素。其中,金色象征高贵辉煌,既表明阿富汗古代文明如金子般醒目,也凸显阿富汗国家的黄金宝藏。三种色彩元素在展览海报、墙面、说明牌等设计中组合搭配,突出“金色”和“阿富汗”两个展览关键词。展览配套海报设计获得2019年度“缪斯慕”全国博物馆海报设计“网络人气奖”。

1.“帝国盛世”展形式设计

2.空间布局

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将特定的展品按照设计的主题、要求和目标,依据一定的逻辑和秩序进行展示和演示设计。展览是空间的艺术,是文物、文本与展示空间的融合。临时展览空间布局设计需要按照内容文本和展品样式统筹规划,讲究整体性和韵律感。空间是展览设计的基础,由墙面、顶部和地面构成,其材质、尺寸、色彩等均属于空间设计范畴。空间设计内容包括单元区域划分、观众参观流线、部题展板定位、辅助场景规划、互动展项分布、文物展品定位、数字展项设计等。展览的空间布局与观众的参观行为紧密关联,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控制展览节奏、引导参观重点。随着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沉浸式数字展项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展览设计,以增强展示空间的感染力。以南博2017年“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以下简称“走进养心殿”)展览为例。展览主要讲述了自雍正皇帝移居养心殿至清末期的八代帝王在养心殿的理政和生活情况,展现了清朝帝王的家国天下。在遵循展览内容的前提下,展览空间分为展厅中央的沉浸式养心殿场景复原以及展厅四周的“造办处”“十全老人”“垂帘听政”等十个叙事空间,分别呈现和解读养心殿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在空间设计上,展厅中央包括前殿、东暖阁、西暖阁、三希堂以及佛堂等空间在内的养心殿沉浸式场景复原是重点。经过测量,南博展厅空间尺寸比养心殿略小,而展品多为养心殿的屏风、匾额、挂屏、坐靠垫等家具原件。如何在展品展示的同时不使展示比例失调,展览设计团队在多次采集原始空间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模拟,最终将展示空间设计为:三希堂、佛堂按照1:1复原,明堂、东暖阁、西暖阁按照1:0.7复原。在确定空间尺寸后,设计团队又对陈设、装饰进行细化。例如,从窗棂、格栅、贴纸到墙纸、地砖等细节设计,设计团队均查阅历史资料,通过手绘和对比老照片等,逐一抠细节,最终呈现出养心殿的最佳复原效果。此外,设计团队还划分出单独空间作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体验区,观众通过VR虚拟体验“走进”养心殿,走近清王朝的权力中枢,感受“惟以一人治天下”历史背景中“养心贵有为”的帝王期许。

3.组合设计

一般而言,以往的文物类展览多将某件文物作为重点展项,以突出文物的考古或艺术价值为设计要点。随着展览阐释手段的丰富和策展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展览内容策划上倾向于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即表达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展览形式设计要点也从展示文物的珍贵性向诠释文物的文化性转变,更多地将文物组合作为重点展项,以更加全面地呈现展览主题。临时展览文物组合设计可以重复、类比、对比,通过艺术元素、技术手段、独立空间、特殊装饰等突出重点展项。组合设计可以传达出超越文物价值的潜在的、生动的文化信息,达到“1+1>2”的效果。以南博2018年“回家过年”展览为例,展览以“家”“年”和“年代感”为关键词,以1949以来的家庭生活状态变迁为轴,通过场景、实物、影像和装置等,将“60后”“80后”“00后”的年味“搬进”展厅。“60后”“80后”的“年味”设计为具象展品的组合,如通过堂屋、小院、涂着绿漆的墙、原木色方格纹地板革的组合来展示当时的生活环境,将带有浓浓时代烙印的“家”呈现在观众面前。关于“00后”的“年味”的呈现,设计团队采用抽象的表达方式,用新中式的设计语言表达“家”的主题,整体风格为极简中蕴含张力。展品组合多带有传统文人精神和审美情趣,如中式家具、红底对联、“喜”字茶杯等展品组合,均围绕“吉祥”“喜庆”的主题,不仅是对现代生活场景的展示,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展览内容的时代特点不同,形式设计团队将具有年代感的“时间通道”作为转换空间衔接,通过“连年有鱼”艺术装置串联三个单元。展品可触摸、可把玩,观众可身临其境重温“家”的味道。

4.照明设计

照明是展览的灵魂,角度适中、光源均衡、避免炫光等是照明设计的要点和难点。一些博物馆在馆舍建设时未充分考虑展览的有效照明需求,导致展览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制定照明设计。在临时展览形式设计中,照明设计是关键一环,光源的选择和布局将直接影响展览的展示效果和观众的观展体验。不同色温的照明可以改变环境和展品的颜色,照明灯具的束光角度也直接影响观众的视线。不佳的照明设计甚至能轻易地破坏设计团队辛苦呈现的设计效果,反之,合适的照明设计可以隐藏和弥补形式设计的弱项。此外,照明设计还需要考虑整体环境,包括展柜玻璃是超白还是低反、装饰材质是哑光还是反光,以及数字展项的位置和呈现方式、文物的体量和形态、文物保护的要求和人的视觉感知原理等。以南博2017年“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以下简称“青藤白阳展”)为例。展览通过73幅书画作品全面展示中国写意花鸟画史的泰山北斗——徐渭和陈淳的书画艺术面貌和发展源流。展品均为书画,尤以长卷为主。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展览的空间色彩以黑、白、灰为主,层次简约;展厅一隅设置诗句投影;瓦片材质的装饰隔断质感淳朴,营造出良好的观展氛围。参照书画展品的照明要求,设计团队特别制作了总长近四百米的平柜,柜内采用双向条形灯带照明(彩插七︰2)。照明设计注重显色性能,避免眩光,使整体照明与局部重点照明相协调以及展品与背景色彩、亮度相协调,凸显了展览艺术灯光的视觉效果。

2.“青藤白阳展”形式设计

5.版面设计

展览形式设计是对内容设计的有意识输出,需要在内容和观众视角间不断转换,以总结有效的传达经验,达到“良好的表达”“更容易理解”等设计目的。展板是展览信息传递的直接载体,规律、清晰和明确的版面设计,结合纹饰、图案、图像等辅助设计以及层次分明、列印有序的呈现方式,通常被认为是最佳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南博2019年“读·万卷——清代内府刻书珍藏”为例,展览汇聚了86部1535册院藏清代康雍乾时期刻印的书籍精品,从内容、版式、用料、刻印、装潢、流通等方面呈现清代内府的刻书成就。朱色、褐色的配色灵感和书架结构分别取材于紫禁城的朱墙和文渊阁的书架。两排琳琅满目的书架共6层6列36格,其中下方4层横向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纵向按照“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至清末”的时间顺序分类(彩插八︰1)。为方便观众参观,展览设计了排架图,将每格对应的书名排入图。展厅设计注重细节,水墨山水纱帘营造朦胧的美感,说明牌的字体、排列顺序、纸质选择、印刷方式处处显精心,营造皇家藏书房的氛围。平面设计上的每个人物都引用自历史文献,并重新描画。展览还设计了“皇帝的书房”,笔墨纸砚、书架案几、器具陈设皆有画中意趣。

1.“读·万卷——清代内府刻书珍藏”展形式设计

三、南博各类型临时展览形式设计案例分析

根据展品类型,南博临时展览主要分为历史类、艺术类、文物类和数字类四大类。各类展览表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具有不同的设计要点。

1.历史类展览形式设计

历史类展览具有时间跨度长、内容维度深的特点,把握宏大的历史氛围、还原特定的艺术风格、讲好生动的历史故事是展览形式设计的要点。历史类展览的形式设计方案往往有多个重点,主线、副线交叠,设计语言讲究大开大合、多变统一,具有风格化、条理化和重点原则的特点。“风格化”指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如提到汉朝,我们就可联想到“红色”和“黑色”两种颜色以及古朴蜿蜒的纹饰线条。若将这种思维联想运用到形式设计中,可以使展览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条理化”指历史类展览由于背景知识构建丰满、输出内容量庞大,其形式设计需要梳理、归纳、提炼,以明确内容框架,使信息条理化,提高知识传达效率。“重点原则”指紧扣展览核心思想,通过文物与单元、单元与主题、文物与主题的关系寻找设计重点。以南博2020年“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以下简称“融·合”)展览为例。展览的历史背景是从春秋到秦汉;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中的多元和包容(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即“融与合”。“融·合”展的形式设计要点为加入秦汉元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式风格,以及作为“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展览的“国际性”定位。结合以上要点,展览序厅视觉主轴线是一组由方圆和山水雕塑组合成的中式景观,喻意江山安定、源远流长。隔墙呈M型排列,增强了展览空间的透视感。隔墙上的三个椭圆形孔内小外大,呈外扩状,既使视觉重叠,又可聚焦主画面。四个展示青铜器皿的巨型灯箱式展柜分立序厅两侧,发光展台照亮青铜器腹部突起的繁复纹饰,顶部的巨幅装饰图案以精美文物细节配合“国际博物馆日”和展览的主题——多元、平等、传统、包容(彩插八︰2)。展览各单元空间以对称的汉代望楼为装饰,既整体通透,又与序厅隔而不挡,使得参观流线清晰。

2.“融·合”展形式设计

2.艺术类展览形式设计

艺术类展览的展品本身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其形式设计主要强调尊重展品、设计简约、直观呈现。通常而言,博物馆虽然建筑风格个性鲜明,但展厅内部空间多高挑开阔,色彩元素多以单一的白色或灰色为主。以南博2018年“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以下简称“世界巨匠”)展览为例。展览展出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及其追随者的油画、雕塑、素描等作品。为突出展品,展览形式设计风格以简约为主。展厅整体空间以弧形线条勾勒,三个半包围的弧形交叠,呈现富有艺术张力的空间美感。序厅两侧的圆弧结构自然地形成了两个独立空间,即视听间与文创区。“世界巨匠”展的形式设计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白墙灰字配合整体环抱式的黑白灰结构,形成高级而静谧的展览氛围,内嵌LED灯带的地台和玻璃隔断同时也发挥了保护展品的作用。

3.文物类展览形式设计

“美”是文物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综合,突出文物之“美”是文物类展览的设计要点。展览元素提炼于文物本身,设计注重细节,结合图文扩展,以解读文物的前世今生。文物类展览是对专业研究成果的展示,其形式设计基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需要通过严谨的逻辑来准确传达文物信息。以南博2019年“不可一日无此君——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展览为例。要在约300平方米的展厅内仅展示一件珍贵文物,就需要全面呈现梅瓶的工艺价值、时代背景、历史故事等知识体系。在形式设计上,设计团队设计了“回”字形的空间,梅瓶位于中间位置,文字说明围绕四周,辅助场景再围绕文字说明。展览背景以从梅瓶上析出的深藕荷色为主基调,没有采用过多的装饰和色彩,营造出纯粹干净的氛围,映衬出梅瓶的雅致高洁。

4.数字类展览形式设计

数字技术带来展览革新。商业展览纷纷将艺术与科技结合,营造出具有科技感、时代感和强烈艺术冲击力的沉浸式展示空间。如2019年上海复兴艺术中心的“匠心妙艺:蒂芙尼180年创新艺术与钻石珍品展”、2020年上海龙美术馆的“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等,都是颇具人气的数字类展览。博物馆数字类展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展览的灵动性,丰富了观众的体验感。“360°玩转镇院之宝”是南博结合“镇院之宝”实体展推出的数字展。以前文提到的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为例,设计团队运用“数字三维+多媒体”技术,将梅瓶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通过滑动屏幕,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梅瓶的多种装饰纹样,将梅瓶放大后,还可清晰地看到它历经岁月留下的细微痕迹;通过点击屏幕,观众可以了解“瓷中贵族”釉里红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他朝代的相关文物;观众还可以用手指“打开”梅瓶顶部的宝珠钮,观察瓶盖内部的圆塞,这在实体文物展示时很少展示。在临时展览中适当运用数字技术来丰富展览的诠释方式,也是南博临时展览形式设计的重要一环。如2019年“暑期动物‘缘’”儿童展将40件文物、17件动物标本与7个多媒体互动体验展项相结合,集知识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引导儿童认识了解水陆空三个空间的动物群。

四、结语

综上,打造高质量的临时展览,有赖于创新的策划理念、准确的信息表达、成熟的展览技术、优秀的视觉设计。得益于展览策划、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南博临时展览形式设计几乎涵盖了当前博物馆界展览设计的所有方面。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临时展览形式设计的提升需要更加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理念、过硬的本领和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需要艺术审美和技术含量的快速提升,需要对专业人才的精心培养和高效利用。理论化、艺术化、专业化、综合化是当前和未来博物馆临时展览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展品文物形式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文物的栖息之地
展品被盗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