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及优化

2023-03-21 11:04赵雨晨
今日财富 2023年8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体系指标

赵雨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入深刻变革,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是我国政策,也是高校自身的需求。当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工作还存在着对其关注不够、预算绩效评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指标不科学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提出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优化路径,以期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水平,进而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本质上是依据一定的原则,通过合理、完善和科学的方法,对学校的各项资源配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与经费的分配、使用、决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高校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教育经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高等教育总量和平均水平普遍偏低,这就造成了高校经费需求与现有教育资源的矛盾。同时,由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分配水平仍然很低,尤其是在学校内部的资源分配上,高校可以通过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合理分配。

一、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第一,为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计划提供了依据;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高校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一些学校尚未制定出一套长效、合理、完善的发展战略,致使其发展过程中负债累累,严重地制约着学校的正常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对高校的发展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可以科学、准确地判断学校的财政状况,从而有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校经费的制约日益加大,经费和可利用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高校要从现实出发,改进传统的“粗放”预算管理方式,运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全面、深入地分析学校财政发展的现状,厘清重点和难点,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三,促进了高校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校的经费使用效率。财政部门在拨付经费时,可以参考预算绩效指标,合理配置,严格遵守“按需分配”的原则,防止因盲目使用基金而导致负债过高,从而减少学校财务风险。在运用经费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好各项目的经费分配,从而提高经费的利用率。

二、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回顾

从21世纪初,我国就开始了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近几年,学者们结合国内高校的特点,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成果进行简单回顾,从而分析问题及提出建议。总结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来看,这里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简要介绍。

肖广华、侯玉燕,从政府会计体制下进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的探讨,提出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的组织机构,设置定性与定量的全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全面的、全方位的、全覆盖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宫景玉,从当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入手,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文岑(2021)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包括对预算投入、产出和效果的多个层面的评估,以及对预算投入与可持续发展的因果联系的深度思考。王琳,王栋(2021)采用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测算,选取关键指标,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之间的数据相互关联。此外,陈建英,尹思瑞(2021)提出要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与所制定的绩效目标和预算实施程序相结合,并按其重要性来确定相应的指标。

三、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

随着预算工作的开展,很多高校逐渐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便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及时发现不足。但就实际工作而言,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体系构建也处于理论阶段,很难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当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够重视、执行力度不强

高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的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管理工作。受传统经济体制的限制,很多高校的高层领导往往忽视了对预算绩效的评价,认为其仅仅是一种例行的评价,对高校运行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将其纳入考核之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领导层,还是财务人员,都有这种想法,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在我国高校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一种比较严重的“平均主义”的现象,比如,很多高校只考虑到各个部门的人员数量,而忽视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导致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对预算绩效的重视不够,导致高校对资金使用的认识不足,对现行的预算管理工作也不了解,导致了预算管理工作的一个恶性循环。

(二)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够合理

在我国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许多高校仅仅将其作为应付上级部门考核的一种方式,也就不会设立明确的绩效目标和计划,考核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与此同时,许多高校把防止贪污、节约经费作为考核的最终目的,把考核结果与工作目标相混淆。但实际上高校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就需要确定明确、合理、可行的預算绩效指标,并对其进行细化和量化,并且与自身实际情况密切相关;同时要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和履行职责等几个角度,对项目的具体数量、质量、成本等进行量化分析。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很多学校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三)绩效评价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人员大多是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的,但对其他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很难对学校整体工作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而预算绩效评价是通过综合各个部门业绩的评价,因此就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如果只掌握其中一部分的理论,就很难与实际绩效评价工作相结合,将会对高校整体预算和绩效评价产生重大影响。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绩效评价人员。只有在预算执行分析时,各级相关人员才能根据年度预算拨付率、年度预算支出和预算支出的实际情况,对部门预算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但对预算执行的分析太肤浅,不能充分挖掘其实际效果,不能深入挖掘问题,不能实现绩效评价的目的。

(四)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

由于我国高校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的时间不长,许多高校都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够科学。一些高校在预算绩效评价中,往往采用财务指标,以减少考核难度,尽管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学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但是由于缺乏对预算绩效的全面分析,导致了对预算绩效的其他方面缺乏全面的分析;目前,一些高校所选用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大多为定性指标,这使得评价程序简单,但是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难以为下一期的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五)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结构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化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对于绩效目标和计划的设立难以进行有效规划;第二,预算绩效监管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对预算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监督,关于预算绩效评价的效果以及结果应用都很难得到保障;第三,缺乏激励制度,对预算绩效评价的不重视,让很多员工“为考核而考核”,不愿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预算绩效及预算管理工作。

四、高校預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一)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理念和意识

首先,要强化高校领导和员工们对预算绩效评价的认识。高校领导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超前的思维,要与时俱进,将预算绩效评价的理念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对员工来说,他们不仅是执行者的角色,更要在实践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持续的修正改进。因此可以定期开展有关预算绩效评价的讲座,最新的预算绩效评价政策也要公布到官网上,能让各层领导、老师、学生等深入了解预算绩效评价。其次,在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时,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把绩效考核的思想贯穿到预算实施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同时,要强化各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意识,倡导和引导高校预算单位以“重结果、重实效”为出发点,重视投入效益,鼓励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倒逼预算部门制定更加准确的预算绩效评价报告,选取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明确预算绩效目标

高校应制定清晰的预算绩效指标,并将其细化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学院,以指导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编制预算绩效指标时,必须坚持四条基本原则:一是明确的主次关系,明确学校经营目标的优先次序,并以此作为确定预算绩效指标的依据;二是要均衡投入与输出的原则,即大学要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中,合理设置预算绩效指标,使其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三是整体和局部的均衡,高校既有自己的利益,又有各个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利益,在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时,要兼顾整体和局部的利益,以确保教育和研究的正常进行。在制定了明确的预算绩效目标后,要进一步健全绩效评估机制,为各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流程,以提高其客观性、权威性。学校可以组建一个专业的预算绩效评估小组,对各部门的预算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三)加强绩效评价人员专业培训

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核心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预算绩效评价能力将对学校预算管理的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提升核心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绩效评价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沟通效果,乃至传递错误的信息。为此,必须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的专门知识和工作技能,使其具备与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相适应的能力和质量。尤其是院办、审计处、财务处等关键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对新的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详尽的讲解,以确保他们能根据学校的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  高校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指标的可用性和可测量性,又确保所选取的指标能够满足绩效评价的需要。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学校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指标,以适度的指标,确保评估的效果和成本。高校要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综合分析目前的工作状况而选择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基于不同战略采用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分析、绩效棱柱模型、层次分析和专家意见等多种绩效考核方法,建立横向可比、纵向可查、可测量的绩效指标体系。同时,还要体现工作数量、质量、难度、效益、满意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绩效指标。

(五)充分利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首先,要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联系,及时向学校领导、行政部门、财政部门、预算单位进行报告,以便在下一年度的预算目标中,根据预算的实际效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进行调整,使预算目标更加合理、科学;使其提高财务经费的利用效率。其次,绩效考核的效果要与绩效工资、职务晋升等因素相结合,强化绩效考核的约束作用,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后,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依据。对业绩优良的单位,可以按年度计划拨款或提高预算限额;对一些比较差的部门和项目,要做好预算的削减,或者干脆把一些业务和工程的预算都砍掉。强化预算制约,可持续提高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方面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压力,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预算绩效评价方法,才能使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平,从而推动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更多地偏向理论研究,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指标的选择存在主观性。因此,高校在选用绩效评价方法时,尤其是对复杂度较高的评价对象,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以避免或修正单一评价方法的内在缺点和可能产生的评估结果偏差。根据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以增强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推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健全,从而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体系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