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内控问题及解决思路

2023-03-21 11:01:10刘舜雄
今日财富 2023年8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企业

刘舜雄

内部控制是民营企业发展和经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内控体系和管理方式应该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民企内控的有关理论,深入研究当前民企内部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解决措施,力求对现代民企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建及其高效运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重大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新时期发展得很快,在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我国的民营企业占总企业数的比重较大,所以如何提高民营企业发展,使其能够紧跟发展脚步是目前的重中之重。民营企业仍面临着很多难以忽视的问题,包括内部控制在内。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部分,在运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为民企的健康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公司投资者、经营者、员工为了达到经营目标而联合进行的活动。内部控制的宗旨是确保公司运营管理合法规范、投资安全、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真实齐全,提升管理质量与效率,推动公司达成经营目标。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结构能够在较大限度上推动公司的健康成长,使公司发展不背离公司的成长目标。

从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大都形成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受益于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这些公司都可以保持平稳良性的运转,效益显著。相比之下,民企在内部制度建立上相对滞后,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也不够强,有的民企甚至缺乏配套的内部制度管理体系,由此可见,民企内部控制的发展中还是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内控意识不强

中国的民企主要是家族式,而这种企业类型也使得民企的实际管理人里面产生了一人独大的局势,许多民企实际控股人管理意识欠缺,极易出现一言堂,在这些情形下 ,尽管能够增加企业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也很难提高企业政策的效率,尤其是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的情形下,很难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这就使得中国民企的实际运营与内部管理越来越艰难。民营职工很难有认同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会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这使得民企的管理能力愈发降低,很难有效发挥其作用。

(二)内部控制体系及结构不合理

家族形式的民营企业由于实际管理人牢牢掌控着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因此很难真正实现二权分离,甚至出现了部门设计不合理、管理职责界定不清楚等问题,即便聘请了专门的职业管理人员,也很难建立规范高效的企业管理架构。这些情形首先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其投资决策倾向于短期收益,而忽略公司长期的发展前景,导致投资决策与公司战略目标的背离。另外,家族企业形态下,民营企业关键部门的领导人通常具有亲戚关系,这就极易对公司内部审计等产生影响,降低内部控制效率。

(三)人才队伍不充足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正常高效运转必须依靠良好的人力资本保障,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拥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而传统管理的民营企业的弊端则在人才管理方面问题十分突出。第一,许多民企在内部人员选拔任用过程中往往任人唯亲,某些关键职位经常缺少专业人才,尤其是财务、审计和监督等岗位,往往没有专职的会计人才来承担公司的内部审核工作,这就造成了公司的人才控制能力不足。第二,与国有企业比较,不少民企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比较弱,导致了缺少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第三,不少民企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一方面,在薪资制度等方面的激励体系并不完善,无法发挥人力资本的功能;另一方面,往往不注重对人员的培训,没有给人员创造成长提升的空间,从而导致了人才流失严重。

(四)企業文化影响力较低

企业文化影响力较低是民企内部控制建设的另一大障碍,由于民企普遍未能建立适应公司具体情况的企业文化,出现文化影响力较低的现象。企业文化的缺失造成员工的认同感弱,会让他们没有组织协作能力,最终造成公司没有向心力,而内部控制系统就很难在企业文化体系匮乏的环境中扎根开花。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公司员工的归属感与团队责任意识,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奠定牢固的思想文化基石,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公司的内部控制地位较高,相关的内部控制才能进行高效的运作。

(五)社会责任体现感不强

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也体现在社会责任承担上,主要有如下三个问题:首先,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防范措施不完善。一些低质量的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甚至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使得民营企业的信誉严重受损,最后使民营企业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其次,还有不少民企仍然维持着高污染、高能耗经营的发展模式,对相应的环境保护投资较少,并不符合政府倡导的绿色经营理念,因此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再次,民企内部普遍存在着漠视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这就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低下,非常不利于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

(六)投资活动的合理性不高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也反映在民营企业融资行为监管中,主要体现为融资项目监管的不严格。投资活动是民企的主要社会活动之一,如果投资活动中存在重大问题,就会给民企带来很大的风险,这就需要对民企进行合理的融资。但是,由于许多民企对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不够严格,在融资之前没有全面评估项目风险,在项目运作中也没有适当的投资风险管理,从而导致民企出现过度融资、盲目扩张等问题,面临很大的风险。

(七)产品研发速度及质量较低

民企在新产品研制和开发等活动上的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有这样的一些方面:首先,由于民企受到了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规模的约束,往往过多关注于企业效益,而没有适时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其次,由于民企很难对产品的研究过程和开发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从而导致做出的产品研究更新决定并没有科学性。再次,尽管民企在产品研究发展的流程中出现了管理不规范而导致产品开发速度严重落后,但对风险抵抗能力相对较弱的民企来说,在产品开发研究环节中所有流程的风险变化,都有可能给公司运营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民企在产品开发研究环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八)与公司长远利益结合程度不高

没有可持续经营理念是影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根本原因。民营企业因为没有可持续经营理念,常常会忽视公司长远效益,这就使得民营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而在此理念下,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很难有效地开展,进而导致公司管理决策短视性严重,管理行为偏离经营策略,违背客观的市场经济法则,从而影响公司的健康成长。

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对策

(一)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

完整合理的企业内部管控体系首先受制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管控的重视程度,而企业实际管理人唯有先提高自身内部管控意识,确认内部管控的重要地位,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形成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正常高效运作,才能建立注重内部控制意识培养的良好企业文化,从而确保内部控制意识真正贯彻于公司生产运营中的各个环节。其次,公司应该加大对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相关培训,引导员工认识内部控制的积极意义,降低抵触情绪,引导职工主动执行内部规章制度。

(二)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结构

内部控制的高效运作应从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开始,这需要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形成标准化的企业管理框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规范化的企业治理体系应该考虑如下两方面:第一,在机构划分上,要重视企业机构划分的科学化,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并按照企业机构的管理职责赋予相应的权力,为内部控制的正常高效运转形成科学的控制框架。第二,在人才选用上,克服以往的任人唯亲或一个人身兼数职的现象,按照不相容人员之间应互相隔离的原则,以避免作弊事件产生。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改善民企没有人力资源保障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着手:第一,民企要注重对员工的筛选与使用,解决任人唯亲的问题,选择技术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承担内部控制运营服务。第二,公司应给员工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力度。同时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

(四)加强企业文化渗透能力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内部控制的开展具有很大作用。一方面,民营企业要着眼公司的长远利益,构建出适应企业现实状况的公司文化,为内部控制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要借助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内在管理的能力,通过建立先进的公司经营理念,达到公司文化和企业战略的深度结合,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能力。另外,要着力于培育适应公司内部控制发展的人文环境。通过形成互惠共赢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合作精神,降低职工对内部控制的抵抗心态,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如此才能把内部控制纳入到公司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五)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

民企在内部控制构建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用之引导民营企业内部制度构建。民企应当意识到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对民企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以共同创建和保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民企内部,承担社会责任要密切关注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明确确定产品责任,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合理评估以及规避投资风险

对民企来说,不当的投入将导致公司资本流动性下降,增加项目投资收回的困难,造成公司资金不充足甚至资金链断裂,增加公司的财政风险,最后出现企业破产。所以,民企更需要严控项目风险,防止由项目引发的财务问题。从加强内部控制的高度,民企必须把内部控制贯彻到项目投入的始末。在建设项目投资初期,一定要对投资的可能性做出慎重判断,防止盲目投资;在投资建设过程中,应及时跟踪投资的有关情况,研究其存在的各项问题,对有关问题及时反映;投资完成后应及时整理有关资料,对回报未达期望的投资,要明确相应的违约责任。

(七)提高产品研发质量及速度

产品研究行为的特殊性需要民企更加注重对其的内在管理。一方面,由于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资金,对民企来说,不合理的产品研究行为将极大增加经营成本。所以,民企需要对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开展内部可行性研究,以评价自身项目研究的有效性,从而防止盲目开发。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产品开发研究过程的始末,因此民企需要强化对产品开发研究与项目开发的内部流程控制,通过实时研究项目开展状况,针对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解决,并开发相应的技术资源来实现研究计划的顺利实现。在技术调研和新开发项目设计完成之后,民营企业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新开发的结果进行验证,以及时发现新产品开发的相关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民企要重视新产品开发的转化率,及时把新的开发结果转换为实际产量,从而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企业也应该重视对新研究成果的维护,以避免因新研究成果流出而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八)结合公司长远发展目标

民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加强内部控制的能力,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高效,就要建立企业可持续经营的管理理念。这需要民企的经营策略必须具备全域性、切实可行和长远性等特点,以减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短视现象。首先,民企应该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考量各种因素,提出适合于民营企业发展实际的战略目标和长期经营目标。其次,民企应该通过确定企业所在地区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公司的经营战略加以细分,在各个历史时期提出具体适宜的经营战略,并将其按行业分配。再次,民企还应该通过企业结构调整、人才调动、财政调整、工资分配等补救措施,以保证并督促公司经营策略的合理贯彻。最后,民营企业必须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民营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适时改变经营策略。

结语:

作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成分,民企在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难以取代的重要角色,民企的健康成长对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全球争夺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已经对民企的成长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民企要想健康稳定发展、达成公司发展战略,就一定要注意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有关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从民企内部控制的实践情况而言,目前民企大多面临着管理观念薄弱、企业内部治理架构不合理以及缺少人力资源保障等问题,使得民企内部在资金管理、創新产品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民企必须从上述问题出发,通过增强管理意识、规范企业管理结构、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公司文化建设、严控企业投资经营风险等途径完善公司管理,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保证管理的正常高效运转,从而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