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勇
驻马店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常伴有腹部疼痛,若治疗不及时,会加重病情发展,严重影响女性生命安全和健康[1-2]。目前,临床对EMs 患者主要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为主,该术式具有手术创口小,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手术器械及麻醉刺激等原因,加之患者对该疾病认知度较低,易增加患者生理应激,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以生理、心理及社会3个方面为护理重点,护理人员从这3 个方面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康复为目的[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驻马店市中医院就诊的82 例EM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2.50±2.51)岁;病程2~29 个月,平均病程(15.50±3.17)个月;婚姻状况为离异10 例,已婚21 例,未婚10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及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17 例。观察组年龄23~39 岁,平均年龄(31.08±2.45)岁;病程2~28 个月,平均病程(15.12±3.26)个月;婚姻状况为离异11例,已婚22例,未婚8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8 例,高中及大专13 例,本科及以上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确诊,符合《妇产科学》[4]中EMs 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20~45 岁。(3)无感染性疾病。(4)患者均知情且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心脏手术史。(3)神经系统疾病。(4)心、肾、肝功能严重不足。(5)存在精神障碍,认知、沟通异常。(6)存在子宫肌腺瘤或子宫肌瘤。(7)临床资料不完整,无法完成本次研究。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指导其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叮嘱患者放松身心,从容面对疾病;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告知禁食、禁水时间,术后针对患者躯体功能症状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实施“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具体如下:(1)冥想式放松训练。护理人员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病房温度控制在25~26 ℃,湿度在40%~50%;由护理人员开展相应旁白语录,如“盯着眼前这盏射灯,一直注视,感受其散发的光晕,慢慢的,你的眼皮愈发沉重,缓慢闭上双眼。此刻,你已进入梦乡,梦境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世界,你开始用心去感受周围环境,首先用鼻子轻嗅空气中的味道,夹杂着花香、青草香、泥土气息,你用手轻轻触碰青草,感受其散发的魅力,修正自身浮躁心境,然后你开始聆听周围雨声、风声、流水声”。1 次/d,20~30 min/次。(2)认知导向式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持续沟通,以发放疾病宣传手册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对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宣教前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空白记事本及笔,要求其在宣教期间将自身认为重要的信息记录在记事本上,宣教结束后互相阐述掌握的相关信息点,护士用手机记录互相阐述的视频,要求患者于每日入睡前温故。同时告知患者不良心理对疾病改善的不利影响,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态度,使患者认识到改变不良认知及自我情绪调节的重要性。(3)情景式家属参与式交流。由护理人员牵头,患者及其家属在疾病认知基础上,进行手术模拟练习,患者家属进行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扮演,尽最大努力呈现手术中相关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知识了解,护理人员以旁观者身份记录患者、家属行为表现。扮演结束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表现进行评估,增进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三者之间关系,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积极性,促进患者社交能力恢复。护理时间持续3个月。
(1)负性情绪。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HAMA采用1~5级评分法,共14个项目,满分70分,14~28 分为轻度焦虑,29~42 分为中度焦虑,≥43 分为重度焦虑;HAMD采用1~5级评分法,共24个项目,满分120 分,25~50 分为轻度抑郁,51~64 分为中度抑郁,≥65 分为重度抑郁。(2)自我效能感。护理前后采用本院自制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对手术压力缓解能力、做出正确决策能力及对疾病积极态度3个维度,共计30分,分值与自我效能感水平呈正相关。(3)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6]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8 个维度,共计36个条目,各维度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护理满意度。利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服务、技能等多个方面,总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部分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HAMA护理前56.47±3.58 57.38±3.64 1.141 0.257护理后13.63±3.86 19.78±3.69 7.374 0.000 HAMD护理前55.36±6.74 54.23±6.48 0.774 0.441护理后18.76±6.51 26.75±6.72 5.468 0.000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手术压力缓解能力护理前3.62±0.38 3.72±0.82 0.709 0.481护理后8.33±2.54 5.27±0.71 7.429 0.000做出正确决策能力护理前3.91±0.81 3.94±0.75 0.174 0.862护理后8.74±1.53 5.78±0.76 11.094 0.000对疾病积极态度护理前4.17±0.32 4.21±0.46 0.457 0.649护理后8.59±2.61 5.42±0.96 7.299 0.000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量表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量表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值P值躯体疼痛护理前51.32±2.86 52.31±2.58 1.646 0.104心理健康护理前54.43±2.61 54.58±2.25 0.279 0.781护理后75.35±3.51 64.33±3.63 13.974 0.000护理后81.43±4.21 70.76±3.92 11.877 0.000护理后78.23±3.40 67.19±3.37 14.767 0.000护理后78.17±4.13 66.95±3.36 13.494 0.000护理后80.34±3.32 69.20±3.75 14.242 0.000躯体功能护理前57.61±2.50 58.28±2.92 1.116 0.268生命活力护理前54.38±2.36 53.62±2.21 1.505 0.136护理后74.78±3.63 65.13±3.15 12.856 0.000生理职能护理前55.92±2.81 55.28±2.15 1.158 0.250社会功能护理前54.46±2.28 54.37±2.08 0.187 0.852护理后79.86±3.33 68.65±3.42 15.037 0.000情感职能护理前57.59±2.14 57.52±2.15 0.148 0.883总体健康护理前53.66±2.15 52.97±2.82 1.246 0.216护理后75.31±4.84 66.05±3.65 9.781 0.000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EMs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24~45 岁处于生育期的女性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EMs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家庭和谐以及生活质量[7-8]。目前,腹腔镜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但部分患者为未婚女性,对疾病认知度较低,对手术治疗存在抵触、担忧等不良心理,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不利于预后恢复[9-10]。
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侧重疾病治疗本身的相关护理,在改善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病情方面效果良好,但常规护理措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患者在心理、精神及社会功能层面的需求,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在EMs患者中应用“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促进自我效能提高,进而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及生活方面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整体性、综合性护理服务,促使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能够充分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护理需求[12-13]。冥想式放松是一种深度心理放松方法,患者通过冥想,能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最大限度放松身心,使患者内心达到真正宁静状态,减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部分未婚、未育女性对该疾病认知不清,“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加深其疾病认知,能够使患者认识到主动依从护理对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加快患者病情改善;同时,诱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调节,能够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有效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进而获得较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14-15]。“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通过情景式家属参与沟通、交流,能够进一步强化患者、家属的疾病认知,使其对疾病了解更为全面,纠正错误认知,并可拉近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家属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解除患者后顾之忧,增加患者自信心,使患者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战胜疾病中,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护理应用于EMs 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