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华 张杰峰 陈 蓓 沈田辉 朱展飞
(1大丰区新丰镇农业农村局,江苏盐城 224162;2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陕西宜君 727299;3大丰区植物保护站,江苏盐城 224100)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是新丰镇小麦穗期两大重要的病害,近年来重发频率高,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1-2]。小麦赤霉由禾谷镰孢菌引起,该地区主要侵染穗部,主要症状是穗腐;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该地区5月上旬阴雨天气多,容易造成小麦白粉病流行,如果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且分布均匀,且温度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
2021年,新丰镇小麦种植面积1.01 万hm2,小麦穗期赤霉病、白粉病自然发生程度达大发生。该镇通过科学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应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防控方式,减轻环境污染[3-4],最终除个别漏治严重外,大面积控制住了这两大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1.1 小麦赤霉病
1.1.1 见病期极早 2021年新丰镇小麦赤霉病始见时间极早,于4月17日查见,比2020年早43 d,病情前期发展较慢,5月上中旬降雨后病情上升较快,个别不适期防控田块,病穗率近100%。而正常年份在5月上旬才能查见,其侵入期提早,一方面可以为其积累菌源,另一方面小麦此时也不够粗壮,侵入率较高。2021年5月5—8日,对全镇小麦田进行普查,发现抗病性较强的扬麦25、宁麦13等品种也都感染了小麦赤霉病菌,这几个品种虽然发病较轻,但发病部位普遍都是穗部,这些情况在往年极少发生。
由于狠抓防控工作,系统田最终自然病穗率88.74%,病指56.37;大田病穗率1.51%,病指0.98;病级以一级为主,总体病情重于去年。
1.1.2 未及时防控田块严重发生 某养鸭农户未及时防治,小麦品种为镇麦168,扬花初期为4月21日,面积为0.03 hm2。5月21日调查,病穗率为73.35%,病指为43.67。
1.1.3 及时用药田块,病情较轻,对小麦产量及品质没有影响 某户,按要求适期打2次药,小麦品种为镇麦168,扬花初期4月23日,面积0.05 hm2,防治措施,4月23日施用45%戊唑·咪鲜胺EW 1 125 g/hm2,4月29日用48%氰烯·戊唑醇SC 900 g+25%氰戊·乐果EC 750 g/hm2,5月21日调查病穗率0.78%,病指:0.26。
1.1.4 主栽小麦品种发病差异很明显 2021年在新丰镇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期对不同主栽品种进行调查,发现差异较明显。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小麦品种郑麦9023、西农979、扬麦25号、宁麦13号、淮麦33号平均病穗率分别为37.02%、41.58%、18.34%、13.51%、40.47%。
1.1.5 适期防效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适期内用药次数多的田块病害发生程度明显轻于用药少的田块,并且用药与不用药田间发病差异极大。2021年新丰镇适期防治1次病指防效63.21%,适期防治2次病指防效87.63%;非适期防治1次病指防效23.01%,非适期防治2次病指防效31.85%。
1.2 小麦白粉病自然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发生特点是发病期、高峰期推迟,后期宁麦13等红麦病情上升极快,总体病情重于常年。
系统田:2月25日始见,比2020年早10 d。4月10日前病情上升幅度小,系统田3月15日调查,病株率2.24%,病叶率1.08%。3月15日普查,病田率6.11%,病株率0~5.12%,平均0.12%,病叶率0~1.57%,平均0.04%。系统田3月29日调查,病株率2.53%,病叶率1.22%。3月22日普查,病田率10.18%,病株率0~7.25%,平均0.16%,病叶率0~1.83%,平均0.04%。系统田4月6日调查,病株率3.33%,病叶率1.67%。4月6日普查,病田率15.55%,病株率0~8.23%,平均0.18%,病叶率0~2.58%,平均0.06%。4月中旬病情上升较快,一直持续到5月上旬。系统田4月19日调查,病株率4.17%,病叶率1.96%;当日普查,病田率27.48%,病株率0~45.61%,平均0.35%,病叶率0~5.87%,平均0.11%。系统田5月11日调查,病株率4.96%,病叶率2.77%;5 月10—11 日普查,病田率54.85%,病株率0~72.33%,平均5.11%,病叶率0~18.54%,平均3.92%。最终调查,系统田上3叶病叶率48.15%,病指27.79;大田上3叶病叶率5.68%,病指3.61。
2.1 气候因素①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一是在大面积抽穗扬花期的4月21—22日(降雨量20.7 mm,平均温度16.15 ℃)、4 月25—27 日(降雨量3.7 mm,平均温度16.17 ℃)、4月30日—5月1日(降雨量14.2 mm,平均温度16.2 ℃)、5月4日(降雨量7.8 mm,平均温度17.1 ℃)出现4个降雨过程,降雨天气多,湿度大,温度适宜,与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有利于小麦赤霉病菌全程侵染。二是5月14—20日,降雨6 d,总降雨量达98.3 mm,气温偏高,平均温度18.88 ℃,导致了病菌侵入速度加快、繁殖扩展加快、潜育期缩短、病症表现提早。②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2021年春季温度偏高,白粉病发病早,小麦拔节后温度上升较慢,后期雨水适宜,5月上中旬平均温度18.7 ℃,总降雨107.9 mm,加之田间郁闭,湿度大,发生程度加重,病情上升加快。
2.2 品种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品种抗性差[5-7];2021年新丰镇冬小麦总种植面积1.01 万hm2,宁麦13、镇麦系列、扬麦25、郑麦9023、西农979、淮麦33等大面积感病品种的种植,占该镇小麦种植面积的71.2%,是本年度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加重发生的重要因素。
2.3 栽培因素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查发现,该镇以小麦、水稻为主要种植模式,重茬使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田间菌源量充足,加重了赤霉病、白粉病的发生程度,种植密度高,用肥多,导致小麦病害的重发。
2.4 少数农户主观不重视部分田块错失防治时期,也是导致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重发的因素之一。
3.1 镇村领导重视程度空前新丰镇农业农村局根据田间菌源情况、小麦品种布局、苗情长势、农药抗性特点,结合气候条件、历史资料分析,及早制定、发布最合理的防治方案,分别发布了《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大发生态势十分明显,加强防治刻不容缓》,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4月中下旬分别组织召开全镇农资生产经营人员、种粮大户培训会议,期间专门讲授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防治技术,及时布置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预防任务。新丰镇农业农村局分别于4月15日、4月23日、4月30日召开3次二麦穗期病虫防治和小麦“一喷三防”补助物资发放会议;4月下旬,新丰镇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利用镇电视台“三农在线”节目发表电视讲话,强调了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刻不容缓,号召全镇要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全方位宣传后,全镇迅速掀起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高潮。
3.2 宣传发动、防治措施程度空前新丰镇农业农村局利用媒体平台,狠抓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空前,积极争取补贴物资,满足农民防治需求,强化督促检查程度空前,为防治工作保驾护航。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新丰广播电台通过字幕连续宣传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技术超过20 d;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在防治关键期镇村广泛配合宣传小麦赤霉病科学防治技术,科学防治措施保障到位。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力度空前,种植户防治积极性有所提高,种田大户防治次数近2次,一家一户平均近1.5次。在防治关键时期,新丰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制定实施方案、严明发放纪律等措施,有计划、有秩序地向农民免费发放补贴物资。为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防治工作,大丰区积极向上级申请防治小麦赤霉病补贴物资,达到一次用药全覆盖,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通过会商,选用江苏省植保站推广的氰烯·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戊唑醇与噻霉酮、百菌清、复配剂等高效药剂,确保防治效果。在赤霉病、白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新丰镇农业技术人员利用20 d以上的时间,深入各村、农场督促,指导督促大面积防治工作,对最终大面积控制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3.3 调整防治时间,力争防治工作主动权受全球气候异常以及小麦播种期推迟的影响,新丰镇小麦扬花期比往前推迟5~7 d,导致小麦扬花高度集中的几率明显增多,因而,传统的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小麦扬花10%)在小麦出现边抽穗边扬花时已不能适用。针对这种情况,新丰镇农业农村局在2021年4月18日召开各村负责人会议上对防治时间进行调整,即零星扬花就开始打药,对西农979、淮麦33等感病小麦品种,要求在抽穗始盛期开始用第1次药,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切实可行。新丰镇某农户,小麦品种西农979,抽穗始盛期开始用第1次药,7 d后用第2次药,农药品种为45%戊唑·咪鲜胺,用量900 g/hm2,最终病穗率只有8.71%,而邻居同样是西农979,在扬花期用第1次药,前后用4次药,农药品种、用量与前者相同,间隔期5 d,最终病穗率高达74.31%。
3.4 添加助剂以提高药效,减药降残防治小麦赤霉病时适量加入有机硅、白醋或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助剂,可提高药效、减少药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有机硅,用量150 g/hm2,药种、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可提高防效15%~25%,特别是多雨天气使用,效果更好。据调查,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和种田收入低,对病虫防治重视程度不够,田间用药防治水平较低,用药如同完成任务,普遍用水量不足,防治效果很难保证。试验结果表明,用水量要达到450 kg/hm2,才能达到较高的防治水平。
3.5 适当调整茬口、坚持适期播种为了应对稻茬小麦播种期延迟而引发的赤霉病重发风险,建议2~3年进行1轮有计划的茬口调整,夏熟上可以小麦改种大麦或秋熟上直播稻改机插秧、移栽稻,形成良性循环模式。此外在栽培上同时要加强播种密度、施肥、控旺等方面引导和宣传,推进小麦壮苗的培育,增强小麦的抗逆性以减轻病害的侵染;2010年以前新丰镇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主要以多·酮复配剂为主,近年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补贴品种较多,且通过多年的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基本保证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2次药的交替和轮换使用,可有效延缓抗性的产生。2016—2020年又进行了灌浆中后期施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试验药剂75%戊唑·百菌清WP病指防效为57.5%,25%氰烯菌酯SC病指防效60.46%,试验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灌浆中后期施药仍有较好的控病效果。经过多年的扬花期及灌浆期药效试验,发现扬花期药种以氰烯·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等戊唑醇与氰烯菌酯、噻霉酮、百菌清、复配剂为主,穗期要慎用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杀菌剂,停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剂。
4.1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2021年新丰镇小麦大面积抽穗扬花期与4月25日至5月1日连续降雨高度吻合,田间湿度极大,客观上很难用药,心存侥幸,加之天气预报夜间下雨,大多数群众认为白天用药后造成浪费,主客观原因并存,最终错过最佳防治适期。
4.2 提高广播通响率由于广播通响率普遍不高,宣传经费难落实,加之小麦扬花期正值五一节,虽然植保人员每年都在加班,但镇级工作人员放假,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防治措施的落实,难以做到家喻户晓,建议进一步提高广播通响率,采取农业技术免费宣传等措施。
4.3 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技术培训部分干部群众对小麦赤霉病防治存在侥幸思想,忽视了2021年大发生的防治工作,影响防治覆盖面,等发现病症后已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建议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群众对小麦赤霉病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感知程度。
4.4 提高补贴物资,力争小麦赤霉病2次用药全覆盖广大种植户小麦赤霉病补贴物资不断增加,得到广大种植户称赞,近3年已达到1次用药全覆盖,如果达到2次用药全覆盖,这对推动防控工作将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