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明 董 楠 刘 娟 金明慧 李淑梅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作为“农业芯片”,种子事关“中国饭碗”。种子在农业产业链中位于最顶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农业生产上的基本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外种子企业进入中国种子市场,为我国民族种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也使国内种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2022年2月22日,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国内种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1-2]。种子加工与贮藏是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种子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程是主要阐述种子加工和贮藏的理论、技术和设备,以及贮藏期种子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一门应用科学[3]。课程主要分为加工和贮藏两大部分内容。种子加工是指从收获到播种前对种子所采取的各种处理,包括种子清选、精选分级、种子干燥、种子包衣、种子引发和种子包装等一系列工序;种子贮藏是指从入库到出库所采取的各种贮藏管理措施和技术,包括种子入库前的准备、种子仓库的要求、种子堆放的方式、贮藏时期的检查、病虫鼠害的预防和防治、微生物的控制等工序。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种子加工与贮藏的理论与技术,熟悉相关设备,能独立完成各类作物种子的加工与贮藏工作。本文基于种子加工与贮藏基本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对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进行改革,提升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旨在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过硬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种子产业人才。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4]。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提出变革教学模式,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自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5]。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创新活力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大量的信息输入,让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有所领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教学关系,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没有发生,“教”就失去价值和意义。教学改革的中心应该切实转向学,教师启发激励学生,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6]。
“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是:学生本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根据科学原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了解、鼓励、激励、引导,关心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的思想,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4]。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设计出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教学方案[7],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和自主性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确保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互动和充分参与,做到边学边练,培养学生达到自主参与探索的能力[8-9]。因此,在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教学活动中,要采用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和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2.1 整合丰富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整理和归纳国内外最新的种子加工技术和种子贮藏技术,在相应的章节融入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学科前沿知识。丰富教学资源,在智慧树平台建立种子加工与贮藏网络课程,将课程材料进行上传,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分享利用学习通、智慧树和中国大学慕课等线上优秀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学生根据课堂知识掌握程度有计划地进行重复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同时,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应用和创新能力[10]。
2.2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1],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加注重学生“学”的情况,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效分析学生学情,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层次,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课程效率和学习效果[7]。
课前——将课程资源如课件、视频、图片、拓展资料等上传到智慧树平台,并设置趣味讨论话题(如篁岭晒秋知多少),让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参与话题,营造学习环境。采集学生线上学习数据,根据学生话题的参与度、课件阅览情况和拓展材料的学习情况,针对性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课中——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反馈的难点内容,重点讲解并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如讲解影响种子干燥因素内容,播放中央储备粮库收粮的小视频,配合秋收农民晒粮图片,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讨论问题。安排学生按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互问互答中,实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后——在智慧树平台布置作业,巩固课堂内容。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反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利用QQ、微信、智慧树随时与学生答疑指导,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和改善教学效果。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涉及种子加工机械的术语和工作原理内容较多,在讲解抽象概念和理论内容时,面对单一讲解,学生上课缺乏热情,容易昏昏欲睡。为此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认真做好多媒体课件,有效利用视觉语言,将文字内容巧妙地转化成图片和视频,使之更生动形象活泼。同时,注重教学语言艺术,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练就口才,在听觉上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提起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枯燥[12]。授课时,徐徐道来,让学生享受听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精神的高层次种业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13]。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和教学实习组成。课程实验项目设置内容全面,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如种子包装内容课程结束后,对应设置实验项目种子包装设计,每位同学都是设计师,按照种子商品包装要求设计农作物种子包装袋,创立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实习中,有效利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如信阳穗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实境教学模式[14]。在种子加工车间,公司技术人员对种子加工机械的使用和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并现场演示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学习各类种子加工机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够与种子加工技术人员互动交流,实现从上课“听懂”到实操“做对”,提升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4 构建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完善,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考核采用阶段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阶段性考核包括考勤和课堂互动占6%,7次平时测试占14%,5个实验项目占30%。学生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后,有相应的任务考核,检验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综合性考核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占成绩的50%。考试内容覆盖面广,涵盖了种子加工与贮藏中的各个环节,从种子物理特性基本概念,到种子的清选分级、种子干燥过程、引发处理、包装、种子贮藏期间的管理等一系列内容。题型多样,难度适中,搭配合理,各难度层次试题数量比例合适,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考查。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通过种子加工与贮藏能够有效保持和提高种子的种用价值,探索种子的最佳贮藏条件,延长种子寿命。种子加工与贮藏是实现农作物种子标准化、工程化,提高农作物种子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的开设对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5]。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和探索,积极改进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持续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教学体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