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利蓉,安伟洁,王依然
(1.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共青城 332020;2.秦皇岛开放大学,河北秦皇岛 066000)
继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新的方向性指引,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张帅等,2022)。“双循环”发展格局对于中国饲料进出口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应充分把握“双循环”发展格局对自身发展整体趋势的影响,利用好这一发展格局,优化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提升进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1.1 中国饲料出口贸易增速慢于进口贸易 近些年,受国内农业资源与产量的限制,中国饲料一直以进口贸易为主,进口量与进口额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饲料进口总额为140.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93%;而出口仅为26.68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18%;由以上数据可知,中国对饲料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饲料进口贸易增速明显快于出口速度(赵金鑫等,2016)。究其原因,中国主要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日趋迅猛,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对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近几年畜牧业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且畜牧业生产已从传统家户养殖模式转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大大增加了对商品化饲料产品的需求,而中国饲料产品由于饲料原料供给的限制,已不能满足畜牧业的增长需求。“双循环”发展格局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中国饲料产品出口在长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出口贸易增速仍将慢于进口贸易。
1.2 饲料进口来源和出口市场逐渐多元化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虽然当前中国饲料进口市场主要为美国和日本,能量饲料进口市场主要依托澳大利亚、泰国和美国3个国家,但中国蛋白质饲料进口市场已日趋多元化。以鱼粉为例,中国之前的进口市场主要为秘鲁,如今随着对外贸易政策的不断扩展,美国和智利等国也开始成为鱼粉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谢长城,2016)。蛋白质饲料在中国进口贸易和饲料使用比重逐步增加,这也意味着中国进口贸易开始逐渐多元化。中国海关统计发现,中国的出口市场随着中国饲料种类的发展及贸易政策的变化也呈明显扩展趋势。与前几年相比,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来往的国家或地区明显增加,且进出口饲料贸易不再过分依托某个国家或地区,极大降低了关税、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贸易风险。“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对外贸易正逐步加强,让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有了更多的市场选择,能有效促进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的长远稳定发展。
2.1 进出口贸易逆差较大,对进口饲料原料依赖度高 目前,中国饲料产品进口增长速度较快,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对玉米这一饲料原材料制定了进口调控政策,但国内玉米价格较高且供应链不足以满足饲料市场需求。同时,高粱、DDGS、乳清粉等低价关联产品对玉米有较好的替代性,而这类能量饲料原料国内外价差较大,且种类多样、市场丰富、政策限制较少,中国饲料企业为降低成本,满足饲料生产需求,加大对此类原料的进口(张晴等,2012)。而这种现象也促使国内能量原料更加不受青睐,一部分原料生产商开始纷纷转型。现有的原料生产厂家、企业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饲料生产支撑力不够,进一步加大了中国饲料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2.2 生产设备及工艺较为落后,本土饲料质量较差 目前,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饲料产品较国外具有较大差异,许多国产饲料适用范围有所局限,在畜牧业养殖成果中显现的效果较差。如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欧美等国家的饲料产品有效磷等营养含量较高,而呕吐毒素、霉菌毒素等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饲料与之相比各项数据均有较大差异(佟建明和刘继业,2002)。一方面,由于国内之前大多生产传统饲料,但传统饲料已不能满足当下畜牧业发展需求。而国内对新兴饲料的研究起步晚,大多数饲料企业只建有基础的自动化、ERP和MES生产线,这类生产线只有工程师才可以运营,且出现问题较多(赵明娜,2021);另一方面,中国很多饲料企业在原料收购时把关不严,导致许多饲料产品使用的大多为放置时间较长的陈年粮食,加上中国饲料企业饲料原料及成品贮藏条件差,导致成品质量较差。在国内外饲料产品价格差异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养殖业往往更偏向选择质量较好的进口饲料,国内饲料在贸易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2.3 智能信息化水平较差,行业协调性不足“双循环”发展格局要求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能有更智能化的运输渠道,以及更高质量的物流组织方式。可以说,智能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当下中国饲料企业虽有明显的规模化产业集群趋势,但企业间仍具有信息屏障,各企业间的力量无法集中,不仅分散了饲料企业资源,还阻碍了饲料贸易智能信息化的实施。目前,国内饲料企业虽不断增加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但AI技术、5G技术、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应用良莠不齐,饲料进出口贸易业态与组织模式的数字化转型速度较慢,贸易各环节时间节点存在信息堵点,极大影响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开展(杨剑英,2022)。饲料行业协会和政府建立了促协调的机构平台,但由于信息化水平的限制,导致平台间信息传递出现孤岛现象,限制了中国饲料行业共进协调机制的发展。
2.4 人力资源缺乏,进出口贸易难度大 目前,中国饲料企业对饲料生产人才较为重视,但没有意识到外贸人才对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此外,中国高校是外贸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中国有极少高校会为饲料企业培养专门的外贸交际人才。这也导致现有的外贸人才对饲料贸易与国际饲料的评判标准认识浅薄,极大影响了饲料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同时,中国大型饲料企业的生产聚集地主要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对高层次外贸交际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刘少伯,2001)。而大部分饲料企业提供给外贸交际人才的薪资待遇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吸引力,企业更是没有为外贸交际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致使饲料企业人力资源不足,进出口贸易难度增大。
3.1 降低国内饲料及相关产品流通成本 美国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竞争优势理论,对一个行业竞争力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生产要素、结构与竞争状态、政府是影响一个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段媛媛,2009)。而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把握这3方面对自身的影响,通过降低饲料及相关产品的流程成本来促进国内外贸易的“双循环”发展。要知道饲料产品的价格基本受制于对饲料原材料的支出成本,为此,若想缩小中国饲料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首先要降低原料成本。中国饲料原料多为农产品,但国家为保障农民权益,对农产品收购价格有相关规定,若控制原料成本,就需控制农产品流通物流的产出。通过完善物流系统,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及饲料产品的运输效率,还可以减少农产品及饲料成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流通损耗,显著降低饲料成品的支出成本。
3.2 优化产品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 科技工艺创新是饲料生产及饲料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必备要素,饲料产品若要提高品质与产量,必须优化好产品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第一,饲料企业应加大对饲料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的研发投入,为饲料研发创新建立健全长效的保障机制,从“质”与“量”两个方面双重提升中国饲料的贸易竞争力。第二,饲料企业要认识到饲料生产车间环境对饲料生产的重要程度。事实上,如今诸多国产饲料企业在饲料生产车间建设上并未设置质量保障设备和系统,导致国产饲料的霉菌毒素含量较高。为此,饲料企业应先从饲料生产环境进行整改,提升饲料制品质量(荀晓贤,2022)。第三,饲料企业不仅要推动饲料产业朝集约化、精细化、规模化发展,还要与高校科研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连同高校一起研究饲料产品生产企业遇到的生产难题,改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
3.3 提升进出口贸易智能信息化水平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要求中国饲料企业具备一定的智能信息化水平,通过智能信息平台的建立和智能信息化系统加强贸易往来交流,让企业可以及时应对进出口贸易中的不确定因素。第一,饲料企业应利用数字化技术着手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提高饲料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便捷性,并通过提升信息交互的透明度为交易往来提升安全保障。第二,饲料企业应利用智能信息化系统提升生产与管理效率,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准高效的供需匹配,实现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利用中央控制室让生产者实时调节生产点位(胡文辉,2014)。第三,通过信息技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建立了良好的信息畅通渠道,帮助企业实现行业协同联进。第四,饲料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在饲料产品包装上印上带有自身特质的识别码,通过这一识别码可以让购买者了解饲料产品精确到秒的生产时间,以及产品从生产、包装、运输所经历的各个环节的信息,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可及时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有效追溯(于明立和侯汉平,2017)。
3.4 完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 现如今,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瓶颈问题很大程度来源于外贸人才匮乏。为此,企业应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第一,饲料企业可以淘汰一些能力有限的外贸交易者,提高优秀外贸人才的薪资待遇水平,让企业人才引进形成良性循环。第二,企业需完善外贸人才晋升机制与激励机制,为外贸人才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并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图书室、休息室、健身场所等措施来让人才保持精神愉悦,提高外贸人才的工作效率与企业归属感。第三,饲料企业可以联合高校打造产学研体系,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让人才充分掌握饲料相关知识及外贸交易的相关技能,从而在提升其专业素养的同时具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王婷婷,2021)。第四,中国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来鼓励国外优秀人才到饲料企业工作,这样既可以为外贸易提供人才支撑,又可以通过这些人才了解国际需求及文化差异,能有效避免国际交易中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贸易摩擦。
“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中国未来中长期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趋势。为更好地利用“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升中国饲料进出口贸易竞争力,饲料企业应及时认识到自身问题,通过降低国内饲料及相关产品流通成本,优化产品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提升进出口贸易智能信息化水平,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等措施让饲料企业进出口贸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为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