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旭,陈 静
(1.中共承德市委党校,河北承德 067000;2.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上还与城市有一些差距。中共十九大中“三农”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饲料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也有许多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进入乡村地区饲料行业进行创业(蒋飞和高华,2021)。然而,当前乡村地区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在内容制定、执行与宣传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亟需优化。
1.1 产业融合扶持政策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地区饲料产业正经历产业融合,各乡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饲料产业创业的政策(杨建海等,2021),如:“饲料+生态”“饲料+电商”“饲料+生态旅游”“饲料+金融”等方面的产业融合政策。通过饲料产品的加工,拉动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拉动农村地区电商经济、旅游经济、配套服力业的发展。实现以饲料产业为突破口,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有的地区在产业融合方面已实现了良性循环,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资金保障扶持政策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我国各地乡村政府也给予饲料产业创业资金的保障提供扶持,各地政府也在协调社会金融力量,协调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建立饲料产业风险基金,从而解决饲料产业创业者融资难的问题,扶持乡村地区农民进入饲料基地创业。有的地方政府还会根据饲料企业的发展情况,给予资金奖励或补助,特别是在生产工艺上有所创新的企业,给予的支持力度更大(焦世奇和张炫,2021)。同时,各地也出台了扶持饲料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保障。
1.3 人才培育扶持政策 为了让饲料产业能得到长远发展,各地政府也在人才培育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很多地方制定了相关的人才扶持计划,也为饲料企业提供优惠人才政策。有的地区建立培训制度,为饲料企业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有的地区对农民提供培训服务,全面提高农民使用饲料产品的能力。还有的地区制定“创业之星”的评选和支持制度,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参与饲料企业的创新与创业(傅承哲等,2021)。
1.4 社会服务保障政策 我国各乡村地区政府为更好地服务于饲料产业创新创业,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大多数建立了商事登记、创业培训、产品推广、法律援助的“社会化链式服务”体系,为乡村地区饲料产业创业提供了社会服务保障。在返乡人才政策服务支持、社保服务支持等方面提供了绿色、便捷的通道,提高了服务效率(骆育芳和武元婧,2020)。
虽然我国各地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乡村地区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在扶持饲料产业创业成效方面仍不够理想。以下主要是基于对我国乡村地区饲料基地部分创业者的调研所得出的目前在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制定、执行、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扶持政策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制定上缺乏针对性。如在饲料基地内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更需要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但此时往往缺乏对饲料产业创业者的需求调查,扶持政策也缺乏针对性,导致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水土不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一般不缺乏对饲料创新技术的理解,他们一般需要对产业发展方向及创新点的培训。但很多地方政府提供的培训都是笼统的,将农民工与大学生放在一起培训,造成很多培训无法满足所有参训者的需求(廖晋饶和张孟雁,2021)。而一些金融方面的饲料产业扶持政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些饲料创业企业需要税收方面的优惠,另一些饲料创业企业需要银行贷款方面的支持,而政策制定的金融扶持政策往往是一揽子政策,造成部分企业在利用政策时效果一般。
2.2 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部分乡村地区对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如一些地区仅有少部分村干部知道政策信息,为谋求私利,仅把饲料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分配给自己的亲戚、朋友,造成部分基层干部的权利悬殊。一些政府部门在对饲料企业提供政策服务时过于随意,对政策适用范围把握不够精准。有些地区甚至存在不该享受相关扶持政策的企业和个人,而一些适用政策的企业和个人却没能得到政策审批的现象(石丹淅和王轶,2021)。
2.3 扶持政策工作人员能力有所欠缺 由于乡村地区饲料基地内大部分都是返乡农民工,他们本身在创业知识和扶持政策的具体执行程序以及落实方面存在困惑,需要政策执行工作人员为其答疑解惑,为他们提供资金保障、技术支持、商事登记、创业培训、饲料营销推广、法律等方面的援助,但许多政策工作人员自身能力和知识就有所欠缺,无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有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仍停留在上传下达,而没有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江盈盈,2020)。此外,乡村政府基层干部工作量大,工作繁忙,往往是一个科室,一个人员兼顾多方面或多项工作。这也是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在饲料创新产业方面深入积累知识和能力的一个原因。
2.4 扶持政策宣传渠道不足 目前我国乡村地区在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方面宣传力度不够,根据调查显示,饲料基地内创业者对大部分扶持政策的知晓来自于工作人员的宣传,宣传渠道较为单一,宣传效果不佳。虽然口口相传、上门宣讲不失是较为直接的方法。但在当前自媒体、公众号等传播方式较为成熟,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上门宣传政策的效率太低(周平,2020)。而一些乡村政府部门没有重视丰富政策宣传渠道的重要性,甚至是坐等企业上门咨询,也使得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效果不好。有些地方政府存在只重视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只在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政策宣传,而不重视手机端的渠道宣传。
3.1 加强饲料产业创业者需求的调查,增强扶持政策内容的针对性 要想让提供的扶持政策真正起到实效,制定出的政策真正解决饲料产业创业者的问题,必须提高政策内容的针对性。在制定政策前必须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和案头准备工作,还要找准饲料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找到饲料产业创业者真正的需求和难处。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饲料基地内创业者需求的调查。这样的调查要具有科学性,调查问卷的制定,调查对象的选定都需要有科学的指导。饲料产业的创新者可能有三类人群,一类是普通的返乡农民,一类是大学生创业者,还有一类是投资商。不同群体调查的角度也有所不同(李义良等,2020)。如返乡农民工要关注他们对饲料创业扶持政策的认知以及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要关注他们饲料创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等问题;对于投资商,要关注他们对融资和税收方面的需求。而在制定具体政策时,也要对不同类型创业者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升政策内容的有效性。
3.2 完善优惠扶持政策执行程序,优化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政策执行偏差、随意,甚至出现权力寻租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优惠扶持政策监督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因此,要从多方面来解决问题。首先,设置第三方监督机制。除了政府内部、党内加强监督外,还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特别是群众力量与媒体力量的监督。要用好检查机关和纪律检查机关,发挥其在作风和效能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正在施行的政策要定期巡查。主动下沉到饲料企业和创业人员中,主动征求他们对政策落实的意见和建议(赵守东和刘明美,2021)。其次,设置信息公示制度。对各项针对于饲料产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公示,让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公开、透明,提升其透明度和公正性。
3.3 加强政策执行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政策执行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效性 政策执行人员自身的素养,政治站位的高度,为民服务意识的高度,专业技能的素养高度都会影响政策的执行。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也是提高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第一,加强政治培训,提高政治站位。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意义与影响纳入对政策执行人员的培训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站位,进而提升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履行好公务人员的职责。第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养。乡村地区政府要注重政策执行工作人员在饲料产业相关的专业培训,引导他们深入创业者内部,了解创业者在饲料企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强资金保障、技术支持、商事登记、创业培训、饲料营销推广、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为创业者及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建议(钟晟和胡菁,2021)。很多政策是系列配套政策体系,涉及工商、税务、市场管理等多个部门,在培训时还要注意政策各个链条之间的沟通,让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能熟悉其他部门的流程和细节,保证政策实施的高效率。
3.4 多元化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渠道,强化政策宣传效果 好政策应让更多的人知晓,加强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面对部分地区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宣传渠道单一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第一,强化传统宣传渠道的作用。对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宣传渠道仍然要加强宣传的力度,特别是官方媒体的宣传。第二,强化新兴媒体宣传作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政府网站、专业网站等新兴媒体要发挥其传递信息快、查询方便、受众面广的特点,在其上投放相关政策的宣传。第三,发挥社交媒体信息传递作用。除了乡村地区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外,乡村政府要重视构建线上和线下多元化的政策宣传渠道。可以在饲料创业基地内部构建群组,设置官方公众号,通过线上发送饲料产业创业扶持政策的相关信息(周平,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