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 (山东职业学院图书馆)
讨论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含义,需要从讨论文化的含义开始。到目前为止,关于什么是文化说法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围绕着人类活动这一核心来讨论。文化是相对自然界而言的,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东西的总和,经人类“耕耘”过的一切均为文化。[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讨论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含义不能离开学校文化的含义。[2]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和最高价值在于它能促进学校及师生的发展。[3]学校文化也有一种狭义理解,将学校文化理解为“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代替“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即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3]在当前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文献中,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两个概念互相混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高校是学校中的一个类型,学校文化的含义也适用于高校的校园文化。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建设与服务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价值理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物质设施的整合体,是一种文化的结晶。
高校图书馆文化分哪几个部分或分哪几个层次,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文化主要由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部分组成,也可理解为由四个层次组成。
理念文化,也可称其为精神文化或价值观文化,主要指高校图书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整合、凝练出来的文化,反映图书馆广大员工共同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追求和学术风范,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高校图书馆员工内化于心的文化,体现着高校图书馆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水准,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4]
制度文化,是固化了的价值观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建立的规范,是调节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行为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规章制度。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对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对理念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主要涉及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是介于理念文化与行为文化及物质文化的中间地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行为文化,是在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引导和制约下形成的外化于行的文化。高校图书馆行为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和行为结果的综合体,这种行为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所作所为的具体表现,体现着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制度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文化,也称物态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是外显于形的。物质文化虽然处在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最底层,或是说处在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最表层,但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是其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物质基础。[5]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物质及其组合,表现为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图书馆的外观与建筑、图书馆的物质设施、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图书馆的技术装备等,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及高校师生提供工作生活的物质保障。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图书馆乃至学校的整体形象。
构成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上述四个层面各居其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中,理念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被称为高校图书馆之“魂”;制度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的显性体现,被称为高校图书馆之“范”;行为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在人们行为方式上的反映与表现,被称为高校图书馆之“化”;物质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基础与保障,被称为高校图书馆之“基”。[6]
如前所述,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理念文化建设不够完善。第一,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存在标语化、口号化、碎片化现象,没有形成图书馆的理念文化体系。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醒目位置都会有“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标语,这是表达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服务态度,这无疑是需要的,应该遵循的。但仅有这个标准化口号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理念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理念,比如图书馆的馆训、馆风、办馆目标、办馆特色、管理理念,这些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二,不少高校图书馆对理念文化的引领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对图书馆理念文化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理念文化建设尚停留在表面,对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种深层次探讨不够。管理者仍习惯于经验管理、规范管理,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理念文化驱动下自觉行动的文化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例如,多数人都认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理念,但如何践行这些理念却思考研究不够。应该将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只有管理方式转变,服务方式才能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大多仍然停留在以图书馆为中心、定时开门、等客上门的传统服务方式阶段,以读者为中心,主动联系读者上门的管理服务方式尚未成为常态,图书馆理念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与践行还需进一步努力。第三,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没能成为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致认同并自觉遵守的思想操守,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文化引领目标相差甚远。在不少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心目中,讲理念文化是领导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就行。这种认识恰恰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未能做到深入人心,没能起到理念引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作用,出现了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与图书馆服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践行理念文化就更加困难了。第四,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缺乏创新性。目前高校图书馆无论是馆藏资源的结构,还是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高校图书馆在继续强化其服务性的同时,其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也日益凸显,精准服务替代一般服务将成为常态。面对这些变化,高校图书馆的理念文化并没有适时做出调整,表现出相对滞后的情况,图书馆理念文化缺乏创新与发展,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必然会受到影响。
制度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高效运行的保证,但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首先,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的结构存在着行政性的制度为主,专业性的制度相对缺乏。[7]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图书馆的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把一个业务单位当成机关部门进行管理,而忽略了它的学术性、专业性。专业性制度的缺乏对高校图书馆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行政性制度也过于强调其强制性的特点,命令式、强制性、惩罚性语言过多,人性化的表达较少,对一个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专业化、学术化部门来说不是非常适合,对和谐氛围与凝聚力的形成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其次,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严重滞后,未能及时适应图书馆资源结构与管理服务方式的改变,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质量提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组织结构决定着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定着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如果组织结构不合理、机构设置滞后,就会严重制约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同样,一些落后的机构不撤销,不仅造成人员上的浪费,还会影响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阻碍图书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再次,高校图书馆选人用人制度不健全,影响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不少高校图书馆的进人方式还是传统的指派制,而图书馆本身只有用人的权利而没有选人的权利,造成需要的人没进来,不需要的人硬塞进来,导致人浮于事和人才缺乏的矛盾现象产生。这种用人方式不仅造成图书馆馆员数量不稳定,而且使图书馆馆员质量较低,馆员队伍的结构也很不合理,严重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最后,高校图书馆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广大馆员积极性的提高。不少高校的图书馆尚未建立起对馆员服务工作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些虽然有考核,也只是程序性、总结性的考核,并未进行全员性、过程性的全方位综合考核与评价。也有些高校的图书馆为了考核评价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后没有跟上奖罚措施,干好干坏一个样,使考核评价流于形式。高校图书馆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不健全使高校图书馆馆员缺乏工作压力,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受到较大影响。[8]
高校图书馆行为文化对理念文化具有重要的彰显力量,对制度文化具有重要的执行作用,对图书馆的环境氛围具有营造作用,代表着高校图书馆的精神面貌。但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的行为文化不尽人意,影响了图书馆作用的发挥。第一,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主人翁意识不够强,没有做一名图书馆馆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较强,道德观念上的平均主义较重,无私奉献的精神较为缺乏,这些均会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第二,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竞争、进取意识不强,不少人工作四平八稳、不思进取,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无竞争状态,图书馆人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氛围甚至像一潭死水那样平静,这样的工作氛围好比温水煮青蛙,严重阻碍着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第三,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来看,由于人员相对较多、工作相对轻松,人浮于事现象较为突出,非正式结构现象较为普遍,小团体、小圈子较为盛行,严重淡化了图书馆正式结构的作用,影响了图书馆团队之间的协作,冲击着馆员们的工作热情,滋生了一些不正之风,进而影响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第四,高校图书馆的活动文化不够丰富多彩。高校图书馆是举办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的良好场所,活动文化对提升图书馆的吸引力、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价值、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活动文化不够丰富多彩,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9]
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对图书馆的理念文化具有重要的承载作用,对图书馆的行为文化具有重要的感应作用,对广大师生的人文情操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也是保证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有些高校的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高校图书馆作用的发挥。首先,高校图书馆整体环境的布局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包括功能区的划分是否便利适用,图书馆的装饰装点、绿化配套情况是否科学合理,图书馆的人文性、艺术性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以及整个环境的舒适度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次,高校图书馆物质设施、技术装备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高校对图书馆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再加上资金的限制,有些高校图书馆的物质设施与技术装备相对老化甚至是落后,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作用的发挥,亟待更新和优化。再次,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存在着重数量轻需求、重纸质轻电子的倾向。由于受到评估标准和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高校图书馆在购买图书时采取了图便宜、重数量不顾需求的做法。由于传统的评估标准多以纸质图书为基础,也导致了重纸质轻电子倾向的产生。上述倾向不仅没有满足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反而造成了图书资源的严重浪费。最后,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卫生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包括书刊的防污与消毒、计算机等设备的防污与消毒、空气的防污与消毒,防止读者、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
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作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灵魂,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上层次,必须有科学先进的理念文化引领。第一,强化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建设,凝练出较为完整的图书馆理念文化体系。体系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图书馆发展规律的理念文化体系,才能引领高校图书馆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第二,深层次研究和思考图书馆理念文化的践行问题,研究和思考如何将理念文化植根于图书馆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上,能落实于引领图书馆管理服务方式转变的图书馆理念文化才是富有成效的、有生命力的图书馆理念文化。第三,多措并举,大力强化图书馆理念文化的宣传教育,使广大馆员对理念文化入脑入心,逐步获得认同,不断转化为自觉行为,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不断进步。第四,不断强化高校图书馆理念文化的创新性,引领广大馆员在图书馆的运作流程和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10]
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是约束图书馆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体系,是理念文化的固化形态,对规范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大力加强高校图书馆专业化的制度建设,提高图书馆的专业化、学术化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其次,根据高校图书馆资源结构和服务方式的改变及时调整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从体制上保证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方式转变。再次,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的选人、用人制度,根据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确定进什么人、进多少人,择优录用,以满足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用人需求,促进图书馆服务的不断改进。最后,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的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严格考评,奖勤罚懒,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激发图书馆广大馆员的活力和工作积极性,不断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营造积极向上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氛围,对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形象和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第一,要对广大馆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职业的荣誉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第二,要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广大馆员不断进取,形成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第三,强化组织建设,弱化非正式结构的负面作用,打造团队合作、和谐共济的工作氛围。第四,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活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诸如教育培训、文化教育推广活动、优秀学习成果展、优秀艺术作品展、参观访问、赛事活动。通过活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价值,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而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必须不断建设和完善。首先,进一步改善图书馆整体环境布局,力争打造一个便利适用、绿色环保,富有人文性、艺术性的舒适环境。其次,提高认识,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物质设施与技术装备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再次,改变购书方式,根据学科教学与科研需求采购图书,增加电子图书资料比重,既满足读者需求,又避免资源浪费。最后,加强图书馆的环境卫生与安全工作,给广大读者一个安全又卫生的学习环境,这也是对图书馆环境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