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3-03-21 19:52张忠艳
江苏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博雅青年教师课题

张忠艳

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综合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一个宏大、高远又精微的命题,不仅教育决策者要回答、学校领导要回答,而且教师自己也要回答。

马克思曾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只有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才能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师在教育变革中处于不可动摇的中枢地位,因为他们身上还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与使命。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20 年,学校成立教育集团,现已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拥有311 名教师,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近200 名。为缩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周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基于办学现状和师生发展需求,学校从课堂教学、博雅读写、科研沉潜三个最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维度出发,探索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推进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能导向的教育教学变革,把教师变成解决问题、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跃升。

一、课堂教学:“慧雅生长课堂”的磨炼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教师的稻田,就是课堂。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课堂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课大于天,课堂大于天”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要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教学行动。

为建构新课标下的学习中心课堂,学校以“教研的方式”驱动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慧雅生长”课堂,并展开多轮充分的研讨,进一步明晰和深化对“慧雅生长课堂”内涵的解读。“慧”的本义是聪明、智慧,此处指师生经由学习,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雅”取义规范、典雅、纯正,是个体生命成长中最重要的奠基元素,它引领师生的价值取向,涵育师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即生长”,对学生、教师来说,生长都是一种无限向上的发展样态,有着无限的可能。“慧雅生长课堂”的核心,就是要关注能力进阶,关注品格提升,关注师生的发展。

达成共识之后,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课、观摩课、汇报课,让更多的教师走进课堂,卷入听课评课的过程。有了理念与价值的引领、教研活动平台的搭建与自主发展氛围的营造,教师开始以批判性思维思考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开始关注与追问教学活动的本质、过程、结果和价值,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就这样被唤醒了。课堂改革不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成为每一位教师自己的事情。

为了让“慧雅生长课堂”的精髓主旨渗透于每一节家常课中,学校围绕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新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梳理论证,制定了“慧雅生长课堂”的评价标准。有了评价标准,就能从宏观理念和微观行为帮助教师诊断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引领教师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二、博雅读写:做一个精神明亮的教师

专注于青年教师的“博雅读写”,致力于一群人的思想行走,已然是学校的一项优良传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的“博雅轩”书社已经走过7 年美好时光,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教师的精神成长。

一是深度阅读。教师的读写生活从每学期共读一本书开始。“共读一书”有助于共同价值观的塑造,而共同的活动主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阅读热情。我们每次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分享来促进阅读的深入,提高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并在信息交流和精神理念的传递中,形成精神的共振与共鸣。比如,2021年秋学期,我们举行家校联动式共读《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活动,以学校阅读带动家庭阅读,以教师阅读带动家长阅读,以家长阅读带动孩子阅读。穿插其中的大大小小的主题交流,让校园和家庭都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读书活动宛若一条珠链贯穿于整个学期,带给教师绵密而持久的滋养。

二是写作交往。如果说阅读是让教师对学术、科研领域持有一种探索热情和积极心态,那么,写作就能培育教师的理性思维,使其跨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尝试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和发掘理论内涵,集聚和提升个体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品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将“且行且思”撰写活动与“博雅轩”书社阅读活动有机结合,教科室每月做一次督促式考核,35 周岁以下教师每月完成1 篇教育主题文章,由校长室、教科室及教导处等部门评出优秀稿件,并及时公布。一学期下来,教师撰文接近600 篇,有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德育案例,还有课堂观察、培训小记、生活杂感等。每学期末,“博雅轩”书社的编辑将优秀文稿结集,面向全体教师隆重推出电子版《雅园·博雅轩专刊》。这种专业的写作交往,有利于个体与集体的相互促进,螺旋式发展。活动关注了教师个体的能动性,给教师的教学智慧留有展示交流的空间,尤其是对工作刚刚起步的教师,这是一种有扶有放有温度的帮助和促进;同时,教师在这里可以聆听不同的声音,听到身边其他教师的思想、方法、逻辑和规范,在教研共同体中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而这种小小的生态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有时候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教师的发展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成长共同体,大家思想不同,但目标一致。在“博雅轩”书社,教师相互影响、相互唤醒、相互点亮,这种其乐融融的和雅氛围可能比制度更易启迪和重塑人的心智。

三、科研沉潜:专业精通是一条渐近线

教师的专业成长若要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便绕不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而科研创新的常态就是要有沉潜之心,教师要实现专业的精通与精进,就需要沉潜其中。

为了让教师快速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精髓,学校在做大课题研究时倡导“全员参与”,以此促进整个教师群体科研素养的提升及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比如,在全员推进“小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校本研究”课题时,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会用启发式、鼓励式的语言,给予学生良好的反馈,为学生成长提供动力;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两方面,课题组还设计编写了成长型思维教师用语,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并提出改进的策略。这样,从理论到方法,从思维改造到心灵唤醒,从自我提升到师生共进,课题的价值得以放大,也快速形成了共同发展的教师成长之路。

为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倡导青年教师从校级微型课题做起,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指导,明确课题常规管理要求,并及时做好跟踪指导,手把手地引导教师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2016 年至今,学校一共启动了四轮校级微型课题研究,共计46 项校级课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一百多名青年教师参与其中。他们以问题为导向,深研细小问题、过程问题、操作问题,形成了问题共商、思维共振、资源共创、信息共享、智慧共增、能力共进的集合效应,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

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学校的办学品位日益提升,教师各种获奖获誉呈井喷式发展。三年来,有185 人次在省、市、区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每一位教师都是变革的力量,教师素质不断向高处攀升,不断推动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博雅青年教师课题
王博雅访谈录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