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3-03-21 17:23
大众文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艺术

吴 丹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怀化 418000)

一、美育的概念和作用

(一)美育概念

从古至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关于美育概念的解释层出不穷。中国美育思想的由来较为久远,贯穿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诗书礼易到诗词歌赋再到桥梁建筑等,无不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美育的理念也从孔子的仁爱思想、礼乐修养演化为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等理论。我国对美育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古代人们经常以通五经贯六艺来肯定一个人的才学,在六艺中乐赫然位于第二艺,表现了古人对艺术重要性的认知与肯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不少思想家提出过自己对于美育的认识和见解,如孔子提倡诗教、乐教即美育,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人的修养从学《诗》开始,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认为美育对于健康心性的涵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艺术的教育熏陶下更能够培养出高尚的人格,将美育推至至高的地位。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于1973年首次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又名《美育书简》)这本著作中对美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在该书中作者不仅明确了美育的定义和概念,还开创性的系统和全面地提出了美学思想,推动了美育理论的发展。《审美教育书简》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美育思想的著作,是作者席勒美学思想的体现,也标志着美育独立理论体系的建立。在席勒的美学观念中,认为美育使人更完善,成为更完整的人,通过美育可以推动人格的完善发展。他认为美育是一种由形式美培养实质美,由物质美内化为精神美,由具体美升华为心灵美的教育形式。综合各教育家的美育思想,美育的内涵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认知美为基础,进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艺术课程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学校美育活动的直接体现。作为学校美育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校开展美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学校美育教学活动通过艺术课程这个载体,能够积极推动学生高雅审美情趣的养成。艺术课程的美育功能具体体现在: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素养,培养良好品格、激发创造性思维,有益于推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养成[1]。小学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是小学生美育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此类艺术学科的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经验;第二,推动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第三,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传承。

(二)美育的作用

1.丰富校园文化与精神生活

校园文化集中展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美育能够对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润物无声、浸润无痕的教育作用。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着积极向上的催化作用,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个具有浓郁美育氛围的校园不仅可以启心润智、陶冶情操,焕发学生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格,还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从而反哺校园美育,为校园美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和开展具有美育功能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校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2.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美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美育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发挥学生审美创造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基础教育阶段,美育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有效、正确认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与热爱,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与意志。美育首先应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陋。在基于美的正确认知下,逐步加深对美的理解并使学生形成自主的认识,包括爱国、自信、自强、孝顺、勤劳、勇敢、积极乐观等。通过美育,不但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与欣赏美[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审美理念,还要让学生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达到以美化育、教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综合性的教育,美育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只是对学生审美观、创造力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人格、道德品行、社会交往等,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无私奉献、文明礼貌、勤劳敬业等好品质,使他们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3]。对于农村小学来讲,美育的提质改进势在必行。从心理健康发展角度来讲,美育能使孩子们体会真善美的内涵;从生理健康发展角度来讲,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美育活动,不仅能愉悦身心、引起思想以及情感方面的共鸣,还能丰富美育成果。

二、农村小学美育的现存问题

(一)高素质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受经济发展、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尤其是从事美育的师资队伍不仅在数量上明显不足,美育师资的专业化程度也亟待加强,如部分农村学校美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城市美育教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教育主管部门及部分城乡小学的调研了解到,目前小学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专任教师需求缺口较大,农村小学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专任教师在师生比的比例、师班比的比例上都高于国家义务教育的相关标准。据了解,在部分农村小学,教师通常需要一人“身兼数职”,不仅要教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程,还需要兼任思想道德、社会劳动以及美术绘画等素质课程。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由于学校艺术专任教师缺乏,大多数艺术课程多为转岗教师或兼职教师负责授课。农村小学艺术专任教师不足导致的部分艺术课程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是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部分农村学校的美育教师自身的美育素养水平较低,且缺乏系统的美育在职培训与学习,一些农村学校的美育教学及实践活动往往流于表面。虽然有些美育教师期望结合农村本土化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美育教学,但却不能促使民间艺术与学校美育之间的有效融合。例如,有些教师虽然能够发现本地民间竹艺的编织工艺之美,但却受自身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限制,使其不能很好地向学生讲解编织工艺的美之所以然。纵然教师想带领学生畅享这些民间竹器编织工艺品的美,让学生从中领略美,获得美之感悟,达到美育目的,可目前这样的美育效果只能停留在“写感想”的层面。教师不能带领学生参与到这些民间竹器编织品的生产环节,使学生不能以亲自参与之态,感受这些民间竹器编织工艺品从设计到生产的美之理念。假使在该过程中,教师自身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艺,能亲自带领学生体验这些民间竹器的编织生产,那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还能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美的创造力。

(二)实际教学中美育素材较为缺乏

学校美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育资源这一重要载体。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农村小学的美育课程教学仪器、设备等相关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部分农村小学缺乏美育教学设施及美育教室,影响了美育课堂教学的呈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一些教师在开展美育教学活动时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一节课下来教师没有实现美育的目标,学生没有达到美育的效果。这就导致美育无法激发学生对美的想象力,难以提升学生美育认知水平及对美的创造力。长此以往,小学生美育的黄金学习期就会被错过,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抑制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美育体系还需完善

农村学校的美育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备的美育体系。部分农村小学美术课、音乐课等美育课程的授课内容单调,教学形式单一,基本上延续了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课堂上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美育基础知识的普及以及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发展。由于内外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学校美育开展所面临的诸多困境还表现在乡村学校对美育的认知层面。应试教育的刻板思维使得农村学校美育的发展空间在无形之中被挤压,学校、家长对学生的期待是“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就偏离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在部分农村学校,文化主干课程与艺术课程之间的认知偏见仍然存在。如在课程设置上,美育课程的占比较小,且美育课程的授课形式多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强化理论灌注知识,弱化实践操作活动。

三、农村小学美育质量提升对策

(一)提升教师团队综合素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环境及硬件条件均已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小学美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为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推出了很多举措。如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政策等,通过各种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教学。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一批批高素质的教师深入农村教学,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美育的困局。但是,此类教师往往服务期较短,一般服务期满后,异地的教师可能会离开农村学校,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断层的情况。因此,要增强对本地教师的培养,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落脚点,不断地精进教学理论,提升综合素养。如本地教师应在帮扶教师服务期间向他们多请教,学习诸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自身的教学环节中。其次,本地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软件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如国家图书馆开展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精品课程以及各大名校讲师课件等,均可作为教师职后学习的参考。再次,可以开展线上美育师资培训,集合专业美育师资力量并通过视频教育课程的模式,对农村学校美育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指导,如利用远程方式分批次让专业美育师资力量指导教学。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讲座,利用答疑解惑、分类研讨、成果展示等环节全方位、多领域的学习美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实践方法,不断地提升农村美育教师师资水平,持续推进农村小学美育建设。

(二)丰富农村小学美育素材,合理应用教学资源

农村小学美育素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教育资源短缺、经费不足的现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如通过专项资金、爱心工程等方式为农村小学配备适宜美育的教学环境,如建设多媒体教室,配置形式多样、持久耐用的美育器材以及配置丰富的美育图书资料等;购买美育实践活动所需的教学工具;布置适宜进行户外美育的活动场所等。除了美育所需的硬件设施外,美育教师也应该充分的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本土美育教学素材,如当地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包括剪纸、雕刻、绘画、书法、民歌、戏曲等。如美术课程可利用剪纸这一有形的文化活动,赋予其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从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中去推广美的内涵和价值,不仅能起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弥补农村小学美育的短板,增加农村学校美育的丰富性,即是延续乡土艺术文脉与审美文化的需要,也是推进乡村学校美育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艺术教师作为学校艺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增强对区域本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研究,优化本土文化艺术知识结构,提高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等跨文化整合应用能力,不断优化农村地区小学美育教师的地方性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热爱民族文化和认同民族文化的乡土情怀,为农村地区小学打造稳定、高素质的美育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三)开展美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美育认知

美育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去,亲身感受、体验美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感染力。美育源于生活,当美育与生活融为一体时,更能体现人文理念,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热情,这样的美育更接地气,也更具特色。农村小学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艺术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广传播本土优秀的文化艺术。如结合农村小学的环境和乡土艺术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选择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增加戏曲、皮影戏、木偶剧、民间剪纸、泥塑、编织等更多形式,定期邀请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到学校讲课,在开展学校美育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本土优秀文化艺术。此外,地方师范院校可依靠自身在艺术教育师资、人才、科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对口帮扶美育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小学,助力农村学校美育发展。如笔者所在的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以“服务乡村美育、传承本土艺术”为目标,成立以艺术学院教师、学生为主要成员的艺术支教团队。自2021年起在该支教团队每周在荆坪小学、岩头园小学、丰坡小学、中方镇小学开展音乐、舞蹈、美术课程的常态化艺术支教,累计已为四所农村学校提供了200余节艺术课程,有效缓解了农村小学美育师资不足的现实困境。

结语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在大力倡导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的当下,美育在农村小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可以培养孩子们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又培养他们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都是美育的具体要求。为此,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美育教师需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理念,在凝聚美育共识的基础上,整合美育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小学美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艺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