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涛 (甘肃省静宁县教育局)
游戏教学法是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经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其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贴合幼儿园教育的课程特点,同时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与喜欢,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游戏都适合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对游戏内容与形式进行认真甄选与设计,让游戏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不断优化游戏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法的价值。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与技能。游戏教学法将游戏与幼儿园教育内容相结合,可以让幼儿既快又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游戏教学法具有以下应用价值。
首先,游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需求。幼儿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且处在具体、形象的认知阶段,常规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真正使幼儿听懂、学会。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教学法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游戏本身具有教育价值,寓教于乐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例如,运动类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弹跳能力,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智力类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让幼儿的头脑更加灵活;集体类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社交机会,让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集体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等等。
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易于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易于实现幼儿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遵循其应用原则,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与形式,才能实现让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应用游戏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蕴含其中的教育元素,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游戏是教育的载体,教育是游戏的目的,游戏教学必须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幼儿教师设计的游戏既要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快乐地参与,又要包含教育内容,使幼儿边玩、边学。例如,在教学幼儿“感知颜色”时,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萝卜蹲”的游戏。幼儿教师提前准备好不同颜色的萝卜头饰,让幼儿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白萝卜、红萝卜、绿萝卜、胡萝卜等,幼儿教师每说到一种颜色,戴有相应颜色头饰的幼儿就要做出下蹲的动作。这个游戏可以让全体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并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通过游戏,不仅会增强幼儿对各种颜色的认知,还会锻炼幼儿的应变能力和下肢力量,收到用趣味游戏实现教育目标的效果。
第二,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纲要》的指导下,幼儿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活动应当以幼儿为主体,积极促进幼儿发挥主动性。具体来说,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表现,不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给予幼儿独立的活动区域和充足的游戏时间,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每名幼儿的生活经历、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对游戏内容和种类的偏好也不同。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组织更适合的幼儿游戏。例如,大班幼儿可能比较喜欢玩需要动脑筋的游戏,幼儿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科学实验、益智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动手、动脑,促进思维发展。而小班幼儿可能更喜欢跑跑跳跳的游戏,幼儿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体育游戏,如在终点放置一些数字、颜色等知识卡片,让幼儿跑到终点拿到指定的卡片再跑回来,让幼儿在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知识。当然,在面对全体幼儿组织集体游戏活动时,难免会出现无法顾及每名幼儿的情况,这时幼儿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对游戏内容与形式进行改编,提高其适用性。例如,在组织丢手绢游戏时,由于班里幼儿的运动能力不同,可能出现追的幼儿总是追不上前面跑的幼儿的情况,既浪费游戏时间,又使其他幼儿不能充分参与。此时,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游戏规则进行调整,如两名幼儿之间的追逐不能超过三圈,丢手绢的幼儿必须在三圈内找空位蹲下,这样就可以缩短一次游戏的时间,让更多的幼儿有充分参与游戏的机会,同时会照顾到大多数幼儿的运动水平。
寓教于乐是游戏教学的意义所在,那么应该如何体现游戏教学法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应用原则,让幼儿既被有趣的游戏内容与形式吸引,又能够深刻感知与领悟游戏中蕴含的知识与道理呢?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适宜的游戏环境中增强游戏体验。
首先,幼儿教师要规划好游戏场地,根据游戏内容与形式,选择在室内或室外开展游戏活动。其次,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好游戏所需的材料。除了现有的游戏材料,幼儿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或者让幼儿开动脑筋,在生活中寻找游戏活动中可用的材料,自己动手将其制作成游戏道具。最后,在规划好游戏场地,并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幼儿教师还需要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烘托游戏氛围。例如,在室外进行接力跑体育比赛时,幼儿教师可以播放幼儿比较熟悉的旋律激昂、节奏欢快的音乐,调动幼儿的竞技积极性。又如,在室内进行医生患者角色扮演游戏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医院门诊室中病人就医时的场景图片,同时播放医院宣讲医疗知识的广播,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顺畅地投入扮演的角色之中。
幼儿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游戏教学只有加强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将幼儿教育置于生活氛围之中,才符合幼儿的认知习惯与发展规律,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将游戏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会增强其趣味性,让幼儿更愿意参与进来。而且建立游戏与生活的联系,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性。生活就是一个宏大的教育环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生活既是教育的来源,又是教育的归处。只有在生活中开展幼儿教育,在游戏教学中体现更多的生活元素,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正如前面提到的让幼儿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充当游戏道具、给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及让幼儿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职业等,都属于游戏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在幼儿的生活片段中适当地融入游戏教学。例如,午餐时,幼儿教师会给幼儿发放一些饼干和牛奶,这些饼干有圆形的、长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幼儿教师这时就可以让幼儿看着这些饼干的形状,开动脑筋,想一想从饼干可以联想到什么,玩一玩“联想大比拼”的游戏。一开始,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幼儿教师可以做出引导:“老师觉得这个圆圆的小饼干,很像天上的太阳。”在幼儿教师的带动下,幼儿都开始积极联想。有的幼儿说:“长方形的饼干像自己的小床。”有的幼儿说:“圆形的饼干像盘子。”还有的幼儿轻轻地咬了一口圆形的饼干,说:“你们看,它像弯弯的月亮。幼儿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想象力也会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又如,在午休时间,幼儿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脱衣服,可以给幼儿编一首《我会自己脱衣服》的儿歌:先脱小鞋子,把它放整齐,坐在小床上,千万别心急,抓住领口向上提,双手要使力,接着再脱小裤子,屁股要抬起,裤子尽量往下拽,直到它离去,脱完衣服叠放好,然后美美睡觉去。每次午休时,幼儿教师就带领着全班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幼儿很快就能在儿歌和游戏中学会自己脱衣服的生活技能,实现游戏的教育目的。
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组织游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激发思维、提高能力,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遵循突出幼儿主体地位的原则,让幼儿自己去体验游戏过程,收获游戏感悟。但是,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幼儿教师也要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加强对幼儿的游戏指导,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教师只有在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进行及时地规避、提醒。例如,有些幼儿在垒积木时一味地求高,很可能出现积木倒塌砸到自己的情况。这时幼儿教师要及时地提醒幼儿,以防幼儿被积木砸到。
第二,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做出及时的纠正。例如,在绘画游戏中,有些幼儿用画笔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桌椅。幼儿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行为,使其专注于画纸之上。
第三,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露的疑惑与不解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在“买卖”角色扮演游戏中,商家备货不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面对混乱的商场秩序,商家可能一时不知所措,这时幼儿教师可以向商家提出现场准备货物的建议。听了教师的提醒,幼儿开始积极想办法,如此,游戏便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幼儿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也都可以得到锻炼。
第四,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完成游戏之后及时地对游戏活动进行反思。在组织游戏教学时,不能玩完游戏就结束,必须要让幼儿对游戏过程进行回顾,在回顾与反思中感受游戏所承载的教育内涵,从而实现游戏的教育意义。例如,开展“红灯停、绿灯行”游戏,旨在让幼儿正确认识交通规则,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幼儿教师在前面举绿色的牌子,幼儿纷纷前进。有的幼儿步行往前走,有的幼儿模拟骑车、开车的样子往前走。随后幼儿教师放下绿色的牌子时,改举红色的牌子,幼儿纷纷停下。有的幼儿停得不及时撞上了前面的小朋友,于是发生了交通事故,一时间秩序变得混乱。在结束这次游戏后,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谈一谈如果大家不看交通信号灯随意前行,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幼儿回顾游戏过程,很自然地就会得出“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不会出交通事故,道路才会安全、畅通”的结论,通过游戏实现教会幼儿树立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的目的。
游戏教学法是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如何实现更高效的游戏教学,却需要幼儿教师不断思考与实践的一个课题。幼儿教师需积极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游戏环境,让游戏与教育内容紧密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真正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