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上海博物馆,上海 200003)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是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开展社会教育、传递情报信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任。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以下简称“图博档”)在早期历史上本就同根同源,如今图博档的馆藏资源虽各有侧重,但因收集对象外延的交叉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合。尤其是公共文化资源中独具特色、价值极高、受实体唯一性限制的特殊馆藏长期分散保存在不同机构中,为研究利用带来不利影响。打破公共文化领域的诸多壁垒、更广泛地整合信息资源,是图博档文化协作背景下需要共同关注的话题。以专题形式整合共建图博档馆际间特藏数字资源,对深度挖掘特藏资源情报价值、消除信息鸿沟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馆藏资源的概念起初源于图书馆学界,是指“图书馆收藏的独具特色并集中呈现的特定学科、专题或形式的文献资料,是在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中占优势或垄断地位的那部分馆藏”。档案与博物馆界尚无特藏资源的提法,但此前有过档案特藏库建设与文物藏品特藏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可见认可特殊馆藏的存在。档案馆特藏资源是指那些具有特殊价值且特别珍贵而需要采取独特保护措施的档案资料。内容包括具有较高档案价值并经过系统整理的特藏专题档案、特藏人物档案、特殊载体档案等。在文博领域,特色馆藏是基于博物馆自身定位,收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自然或文化遗物,凡是能够反映该博物馆、纪念馆特色的馆藏即为特色馆藏,多为特级文物或珍贵文物。综上所述,图博档特藏资源界定为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所收藏的具有特殊价值、采取独特保护措施、在文化资源体系中占优势或垄断地位的馆藏资源。
以图博档特藏数字资源为切入点,一方面是因为特藏资源自身价值高、社会需求度高、社会效益显著;另一方面是因为特藏资源内容关联较为紧密,数字资源建设模式多有相似,相对容易实施。SWOT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态势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把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用矩阵的方式一一列举加以分析,得出带有决策性的结论。
2.1.1 特藏资源质量优势
图博档特色馆藏资源质量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藏资源的价值优势。特藏资源往往是馆藏体系中已筛选出的占据优势或垄断地位的珍贵资源,其自身负载的情报价值能间接创造较高的科学文化财富,对构建社会记忆、民族历史记忆具有深远意义。二是特藏资源的管理质量优势。此类资源实体往往建立特藏室或特藏库单独存放,细致整理,重点管理,已按各自行业管理要求完成对特藏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分类、整理、盘点,信息清晰完整,资源组织较为系统,整理基础优势较为突出。
2.1.2 数字化水平优势
一是特藏资源数字化优势。特藏资源的数字化是特藏数字资源跨图博档共建的第一步。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共文化机构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初见成效,目前龙头馆已经分步骤完成本馆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包括纸质文献数字化、纸质档案数字化、珍贵文物藏品拍摄等,并配有内容可靠的电子目录,其他保存机构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是数字平台技术优势。当前基于关联数据的图博档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构建提倡使用URI复用原则揭示资源内部的关系,并借助RDF链接机制让资源对象间建立语义关联,将结构化数据或文本内容以数据集的形式发布。利用关联数据实现语义融合互操作并构建基于本体语义网检索机制;云存储技术为图博档数字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知识与知识集成以及知识和人的集成。随着技术探索的逐步成熟,势必优化异构资源之间的相互关联,为开发与整合特藏数字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使用户便捷获取渠道得以畅通。
2.1.3 合作成本优势
图博档的馆藏文献、档案、藏品、资料等特藏资源内容关联性强,共建共享符合文化事业未来发展大趋势。馆际合作共建共享使特藏资源情报价值得以挖掘与整合,为社会文化教育功能更好发挥和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资源保障。信息资源深度融合与图书馆开放存取理念一致,与档案馆开放档案的目标一致,与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对于公共文化行业的大融合来说,馆际间图博档合作并非顶层设计,而是一种获批后的小范围联盟间自觉探索。图博档馆际间合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项目遵循自愿原则,优选特藏资源相对丰富、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开发能力强大的机构合作,能为行业间信息资源大融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来,争取实现建设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2.1.4 公益性优势
图博档的性质同属于公共事业机构,自身带有与生俱来的公益性,共享理念在从业者心中扎根。其资源整合与建设的目的并非营利,而是营造“以用为主”的学术环境,把稀缺的一手资料加以整理并公之于众,惠及全民及社会。这将为深入学术探索、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改善学术生态做出贡献,这是其他营利性知识商业机构不可比拟的。
2.2.1 组织与存储标准不一
文献、档案、文物等不同文化资源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分类和组织体系。图书馆信息组织通常按中图法分类,以MARC数据或DC元数据标准著录联机编目信息;档案馆档案资源实体整理先依据档案的形成来源区分全宗,再对全宗内档案进行整理,按EAD著录标准处理档案与手稿资料的元数据;博物馆文物藏品则按文物门类分类,按藏品信息著录规范的标准管理实体,数字博物馆元数据标准则有CIMI、CDWA、VRA Core等。图博档数据资源存储格式各异、著录标准差异是特藏资源数字化整合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
2.2.2 协调工作存在阻力
我国各级各类图博档的上级主管机构有所不同,而馆际间图博档数字资源共建仅依靠松散的馆际协议,实际组织工作存在困难,行政隶属差别使其协调一定程度上缺乏强制力与权威性。且图博档特藏数字资源共建社会效益的体现周期较长,绩效评估与建成效益存在相当程度不确定性,共建项目的实施容易受诸多因素影响而中断。
2.2.3 开发权利尚未明确
图博档特藏资源数字化本身是一种复制行为,受特藏资源的所有权限制,馆藏数字化成果的利用与共享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对尚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确认实体所有权是各国在图博档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共同面对的难题。数字资源在信息资源网络传播权方面也存在同样隐患,用户获取和使用这些信息资源的方式与权利也同样需要明确。
2.3.1 新趋势:数字中国政策支持
数字服务是现代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2017年《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纲要》指出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只有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开发信息资源,才能释放数字红利。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再度强调要“推动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在档案文献资源共享方面加强合作”。国家与行业层面的政策引导为图博档特藏专题数字资源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
2.3.2 新常态:馆际间互动沟通融洽
图博档馆际间的合作与沟通近年来愈加频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图博档行业协作和沟通不断加强。图博档对中华古籍再造计划的参与合作是典型例证。跨行业的馆际之间学术交流和业务往来日趋增多,图博档利用特色馆藏资源举办联合展览的现象逐渐成为新常态。以馆际协议方式进行的图博档特藏资源共建已成为新的合作契机。
2.3.3 新需求: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
需求是促使供给方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对特藏资源进行图博档间更大范围的知识组织、深度开发,采用数字化方式公布成果:一是为用户科学文化的专业研究提供便捷可查的整合资料;二是国家记忆、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当前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通识文化教育需要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途径之一。
2.4.1 开发成本风险
图博档馆藏专题特色资源组织作为自发组织的长线项目,存在一定风险。受制于档案的机密性和博物馆文物藏品安全等因素,以何形式共建共享,后续开发如何进行,各方共建在信息公布和共享方面仍有疑虑。成本投入必须考虑利用效果和社会效益,因此图博档馆藏专题特藏资源从选题、架构、实施到宣传利用方式各个环节需认真论证。
2.4.2 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如今商业性文化机构市场运营已经较为成熟,数据商对文化市场需求的捕捉极为敏锐,竞争利益的驱动使商业文化机构在产品生产、技术支撑、销售服务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在商业思路的运营模式下,企业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把握具有一定的时机性,在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更好满足用户需求上下功夫。
从全球范围来看,公共文化领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时代普遍关注的议题,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均有图博档资源共建项目,从管理角度、实践项目和关键技术上为深层次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具体到馆际图博档特藏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机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由于馆际间的图博档合作模式尚处于自下而上探索阶段,合作形式较为灵活,自愿参与原则是前提。其次,应由各个馆的成员组成平等对话平台,商讨共建情况并做出决策,平等原则是图博档馆际合作的基础。再次,合作应平衡各方权益,遵从互利互惠共享原则。最后,协作精神,参与各方应保持协作,相互信任,提高效率。
专业委员会负责整个共建项目宏观管理,根据需要架构业务模式,对参与各方负责。规则的制定、建设内容的讨论、步骤的实施期限及技术的应用均要通过委员会讨论审核,受专委会监督,对合作目标导向进行阶段性评估,保障建设项目流畅运行。
参与各方应派出业务和管理复合型人才构建管理主体,协调统筹以下问题。一是组织合作各方制定共建政策和计划,具体包括:规定特藏专题数字资源发展与管理相关职责;明确工作责任分工和相互关系;制定预算,解决经费来源和分配。二是制订相关制度与标准,具体包括:书籍和非书资料著录信息、全文数字化规范;实物藏品的款目信息项、3D展示数字化标准、电子资源的储存标准等。三是结合特色馆藏资源实际与潜在用户需求,谨慎审核选题,协调解决信息利用法律风险,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资源共建。四是制定项目实施评价指标,并定期评估与监督项目实施情况。
基于特藏专题资源的组织并非仅仅对特藏资源的简单数字化组合,而是带有研究性质的特藏资源信息组织,内容专家组成员应了解图博档特藏资源保存情况及日常工作流程,具备专题内容整合策划能力。专题数字资源的策划要遵从实用性原则。从操作层面上看,可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线索入手组织资源,专题应最大限度满足信息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涉及载体类型多样、资源内容繁多的部分资源,可打破门类界限而根据机构团体、特殊人物设立专题。类似家谱、善本库、碑帖库、地方文献特藏库、地方出土文物等经过长期积累、原有整理基础好、内容系统性强的特藏资源,设立整合方案时应考虑以优势馆为主体,以其他馆藏特色数字资源为补充。
图博档特藏数字资源技术应用的重点是存储与开发。技术专家组一方面负责设立专题特藏数据库的结构划分与存储标准,应涵盖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音频、古籍、拓片、舆图、地方志、家谱、乐谱、照片、图像等各类型数字文献,实现永久保存;另一方面负责数字资源深度挖掘与开发。特藏数字资源共建要求设置多种检索途径,为资源准确、方便获取提供一站式保障。目前已逐渐成熟的跨图博档数字资源建设项目,如OCLC“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馆藏一站式检索项目”和德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门户(BAMP)等项目技术应用实践值得参考借鉴。
特藏数字资源专题建设基础性业务的内容包括:一是根据数据库架构及著录标准要求(如储存格式、资源大小、清晰度、水印等)进行特藏资源数字化工作。二是对特藏数字资源进行电子著录,以提供内容梗概为目的,客观描述,不加评论与编纂,简明确切。该业务一方面对实体整理结果进行核对,另一方面加强对信息源标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后续开发利用夯实基础。
正如国际档案理事会副主席托马斯·利德曼所说:“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差异会在未来会大大消除,而它们的不同理念、职能和技术则将以目前还不清楚的方式融合到一起,在新的认知架构下重组数字资源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馆际间图博档特藏数字资源共建的前提是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具备明显的规模优势、用户优势、资金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同时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图博档数字资源更大范围共建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未来依然是重要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