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伟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区域教育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统筹着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那么,新时代的区域教育应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在守正中实现观念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工作者应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守正”即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创新”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立足区域实际和区域优势,锐意改革、大胆实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就很难有到位的教育实践行为。区域教育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研究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人;充分关注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探索运用“友善用脑”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快乐高效的学习者。
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区域教育发展涉及社会、政府、家庭、学校等多元主体,面临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系统推进和系统变革。因此,区域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调动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车组”;要尊重、激发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创造性,用好“自上而下”的大创新和“自下而上”的微创新等手段;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学区管理、校长职级制、学校“两自一包”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用好先进的技术手段。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今,教育信息化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教育样态和组织方式、教育资源和课程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管理和评价带来了诸多改变。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精准服务教育事业、全面服务人才培养,为区域教育特色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一方面,区域教育要研究成人学习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通过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等途径,培育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保障教师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此外,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尊重基层教师的实践创造,提炼、推广根植本土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
坚持课程育人。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育人的重要抓手。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应着力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建设和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改进教育评价体系,从课程的科学性、适切性以及课程对学生成长的价值等方面评价学生和教师,而不是简单地用分数进行教育教学评价;积极发挥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把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
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的社会活动,是奠基人生、面向未来的社会实践。教育发展时不我待,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需要勇担重任,用专业伦理、专业态度和专业实践,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