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转型
——以移动视频新闻直播为例

2023-03-21 12:45张臻慧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电视新闻主持人

张臻慧

(作者单位: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数字压缩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相互联系和渗透,从而开启了媒介融合时代。特别是近几年,传统电视媒体制作的移动视频新闻直播,其社会影响力已开始超越传统电视新闻直播[1]187。媒介环境和媒介形态的变化,促使电视媒体不断创新作品。特别是在移动端传播的作品,从内容、表达、呈现,到包装、主持、报道方式等,各环节、全流程都要全面创新,以全新样态提升传播效果[2]。这给长期在演播室按稿播读的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带来挑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作为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笔者不仅承担日常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工作,还需奔赴新闻现场,承担手机移动端《直播IN成都》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工作。如果出现突发情况,还需要自己带上手机和流量包,既当主持人又当摄像师,一个人完成移动视频新闻直播。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播报、主持专业能力,还要能“切换赛道”,具备在手机小屏上做出有“网感”的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的实操能力。

1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现状

1.1 传播渠道多元化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单一电视渠道传播不仅难以形成现象级热点,最终还会使自身处于边缘化状态[2]。因此,多媒体、跨平台、立体化传播是电视媒体强化传播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坚守电视大屏传播渠道的同时,利用客户端、微信、微博,入驻头条号、抖音、快手等平台,打造新闻传播新媒体矩阵,“大屏+小屏”多屏推送新闻直播报道,是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传播渠道多元化也对电视新闻主持人提出新要求。换言之,电视新闻主持人不仅要具备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主持、配音、采访能力,还要适应融媒体不同平台的不同要求,熟练掌握全媒体传播报道技巧。以笔者所在节目《直播IN成都》为例,主持人不仅要承担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配音等工作,还要承担新媒体矩阵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工作。主持人必须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不同目标受众的接受习性,去呈现不同的内容产品,如此才能在融媒体时代立足,并提升自身传播影响力[2]。

1.2 传播模式人际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更加实时,交流方式更加多元,这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人际沟通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使得面对面即时互动成为现实。受众与主持人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电视新闻中获取信息和给予信息这样简单的信息交换关系。尽管电视媒体开发出热线电话这样的交互方式,但筛选后呈现的互动结果总是片面且滞后的[1]198。而在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中,传播者与受众间的交互性更强。比如,主持人在直播报道过程中可以实时接收网友评论;网友的评论可以显示在视频下方;网友不仅可以自主讨论,而且能够与主持人交流、讨论;主持人甚至可以根据受众反馈,及时对自己的直播报道作出调整。当然,这都要求主持人提升专业素养,在实时互动的传播交流中,积极发挥传播者的意见主导作用。

1.3 策划直播报道常态化

与团队作战的传统电视新闻直播相比,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更像双人甚至单兵作战。“一位摄像师+一位主持人”就是一个报道团队,甚至有时主持人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一场直播[3]。由于新闻采访报道区域和范围有限,《直播IN成都》的报道选题中,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占比只有两成左右,剩余的都是策划型报道。策划型直播报道相比突发新闻其时效性和关注度较低,这就更需要在报道角度、报道手段和呈现形式上做好策划,推陈出新。这也意味着,在传统电视新闻直播中,由多人完成的策划、组织等工作,在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中,多由主持人一人完成。主持人需要事前踩点,多方联系,查找背景信息,设计直播环节,准备道具,甚至还要提前做好针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不能只停留在主持领域,需要延展新的舞台,根据策划直播常态化要求,学会使用互联网新技术,并兼备主持人、记者、编导、宣推等多工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直播中调控各种要素。

2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主持人转型面临的挑战

2.1 不能适应多媒介平台要求

移动视频新闻直播要求主持人不仅能脱稿直播,还能策划流程、设计环节、即兴发挥、实时互动,并在其中展现自身风格。不少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已经习惯、依赖新闻团队提供的口播文稿和演播室提词器,甚至离开提词器就不会讲话。有些主持人在平时工作中没有主动参与一线新闻采访报道,缺乏新闻直播报道采访、策划、组织和调控能力。显而易见,在融媒体时代,这类电视新闻主持人的业务能力无法适应多媒介平台的复合要求。

2.2 没有新兴网络媒体的传播思维和技能

因传播渠道、传播模式、传播时长和传播受众等不同,传统电视新闻直播和移动视频新闻直播在报道规律和传播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正如腾讯网原总编辑王永治所说:“而我们要做的直播,一定是与传统电视直播截然相反的东西,从对现场的突破,到持续不间断的实时追踪,再到直播交互体验的升级。”[1]189

在移动视频新闻直播中,受众接收信息的场景、观看直播的时长和参与直播的意愿,都与传统电视新闻直播截然不同。不过一些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把传统电视新闻报道手法硬搬到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中。比如,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语言表达不会根据移动直播报道的主题因时因地进行调整和改变,仍然套用演播室稍显呆板甚至端架子的主持状态;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对网友留言和评论漠不关心或者视而不见,不知道如何与网友进行讨论、互动,更不会根据网友的反馈迅速对自己的直播报道作出即时调整;移动视频直播报道没有传统电视直播的精心预演和彩排流程,因此主持人在直播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干扰。比如,采访对象不配合,采访对象的回答出乎设想甚至“不友善”,出现打断直播进程的突发情况等,而主持人完全没有做好应对这些不可控因素的心理和技术准备,在直播中出现失误、卡壳等情况。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播出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经常有网友批评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没有“网感”[4]。

3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主持人转型与能力提升策略

3.1 转变思维、主动融合,体现主持人的价值

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新闻媒体人一直在探索。主持人也必须直面变革与挑战,主动积极改变主持传播的形态、方式、角色、任务等。央视原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李小萌离开央视后,回归公众视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参与腾讯新闻推出的网络大型直播活动《回家的礼物》。拥有近20年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经验的李小萌,在谈及自己的手机小屏首秀体会时直言:“我第一次经历一边的导演说可以了,另一边的导演说,还得等一会,所有的沟通都是在直播中完成的,可以播出去的。”[3]李小萌的这个感受其实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记者转战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中的诸多“不适应”。新科技完全可以取代“念稿型”主持人,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要想摆脱被新媒介淘汰、被“边缘化”的困境,就必须加强学习,对自己固有的传统媒体的传播思维进行重塑。主持人要注重培养不同媒介新闻生产的差异化思维和基于大数据下的用户思维,重视直播时与受众的交互体验,积极拓展自己的创作空间,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更好地发挥主持人在传播中的作用和价值。

3.2 注重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中的“网感”设计

以新生代年轻人为代表的网络受众,其接收信息的模式与以往有很大区别。“网感化”的内容,在融媒体时代才更具传播效果,更能拉近传媒和受众的距离。不少业界人士将“网感”作为衡量互联网时代传播力的一大指标。“网感”,“指的是贴合受众、接地气、吸引眼球而又易于接受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4]。因此,主持人在移动视频新闻直播的各个环节都应注重“网感”设计。比如,报道前期,主持人在踩点踏勘时收集现场照片,便于后方制作直播宣传海报,进行直播预热;策划时尽量选择有丰富、典型场景的现场进行直播报道;设计流程时,增加生动鲜活的体验式报道或互动环节;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时调整传统的播报状态,采用更轻松、更自然、更接地气、更具“网感”的表达语态;主持人使用词汇和语言都要以照顾受众情绪为第一考量,将电视直播中常用的“大家”“你们”等称呼改为“你”“网友们”,来强化与网络受众“一对一”虚拟的“亲密关系”。总之,主持人要在移动视频新闻直播各个环节,尽量冲破单向传播时形成的思维定式,聚焦网络受众的“痛点”“趣点”,从而引发传播“热点”。

3.3 从新闻旁观者向新闻参与者转变

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体量较小,时长以3~5分钟居多。而移动视频新闻直播体量则可加大加长,时长最少都有1小时。新京报的“我们视频”还曾创下107小时的直播时长纪录[1]190。时长的显著差异,使得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以结果型为主,而移动新闻视频直播报道则以过程展示为主。这一差异要求主持人改变传统电视直播报道中新闻旁观者、记录者的身份,转而成为新闻参与者,走进新闻现场,带领受众从传统电视新闻直播的“看现场”转变为“参与现场”。主持人在直播中除客观地报道事实本身外,还要侧重表达自己在现场的主观感受,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可看性。比如,笔者曾经做过一场成都网红花市的移动视频新闻直播,这场直播的难点在于选题没有突发事件的高关注度,直播场景相对静态。如果主持人按照新闻旁观者的传统报道手法进行直播,就会导致节目内容单一,关注度低。对此,笔者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新闻参与者身份,尝试体验花100元可以买到多少数量和品种的鲜花。在直播中,充分利用公屏区的网友留言,调动网友与主持人一起参与砍价行动。正是这种充分参与以及不可预测性带来的悬念和惊喜吸引了大批网友,也让这场直播出人意料地冲上当天抖音热榜。由此可见,“客观观察+主观感受”这种体验式、参与式的直播报道方式更容易被网络受众接受。主持人因势利导,把直播中的不可预测性变为拨动和点燃网络受众情绪的助燃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极高的播放量和关注度。

3.4 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互式传播

相较传统电视媒体,依托于网络的移动新媒体的“新”就新在有更强的互动功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只能单向度传输信息,但在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报道中,主持人可以和网友实时互动交流,让信息由单向度传输变为双向互动,甚至有业界人士提出“无互动、不直播”的口号。对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而言,互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陌生的传播技能,同时也是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双向交互式传播需要主持人一改传统电视新闻直播中无法即时接收受众反馈的“自顾自式报道”,要在移动视频新闻直播中时刻考虑和照顾网络受众情绪。实时在线收看人数和公屏区的讨论,就是主持人当下直播效果的最直接反映,主持人应根据直播效果、互动效果及时调整报道方向、报道角度。主持人在及时回应公屏区受众留言和讨论时,更要将公屏区为我所用,把公屏区作为新的直播信息增量的重要来源[5]。比如,网友关心和讨论的某个新闻点,可以在直播中深入介绍并挖掘,甚至加入主持人更多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化表达,以此来吸引并锁定受众,甚至触动更多受众留言讨论,形成热点,以取得更好的互动直播效果。

4 结语

中国人民大学视听传播系高贵武教授说:“至于播音员或主持人到底能不能被取代,其实并不取决于主持传播的某种形态或形式,而在于这种形态或形式是否真正体现了主持传播的人格化实质和人际性特质,发挥出了人在传播中的意义和价值。”[1]3从这个意义上说,移动视频新闻直播的特性和要求,反而为新闻主持人创造了更大的传播发展空间,使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期盼的“面对面”即时互动交流局面更易实现。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应抓住媒体变革机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适应多平台传播的专业能力,积极发挥主持人的人际交流作用,从容应对融媒体时代的职业挑战。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电视新闻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