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理论视域下表情符号在不同人际关系中的使用研究
——以微信平台为例

2023-03-21 12:45倪慧敏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表情符号前台后台

倪慧敏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在传统的面对面交际中,交流双方可以凭借语言之外的表情、神态、动作等非语言符号获得额外的交流信息,从而建立起情感联系,使交流顺畅有效地进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依靠手机网络的即时通信社交逐渐流行。与面对面交际不同,网络人际传播存在共同在场缺失和表情隐匿等特点[1]。为了弥补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不足,表情符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关于表情符号的概念学界至今没有明确的标准,笔者通过分析表情符号的发展时间和呈现特点将其划分成四类:字符表情(以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表情和日本颜文字为代表)、脸谱表情(各类即时通信软件默认的黄脸表情)、卡通贴图表情(以韩国即时通信软件推出的主题贴图表情为代表)、自制表情包(包括图像表情、动态表情和图文互动表情等)。自制表情包的出现和盛行使得大众正式开启了网络表情的“狂欢”。

1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表情符号流行至今,相关的研究不在少数。语言学视角下,余光武、秦云提出了表情符号在网络交流中的辅助交际作用[2];在传播学角度,李菲、匡文波、邱水梅、刘丽群、刘玺辰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归纳了表情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使用动机,并发现性别、爱好、互动对象、社会文化等均会影响人们使用表情符号的行为[3-5]。

现有的研究虽然归纳了人们使用表情符号的动机及影响因素,但不同的即时通信软件所连接的人际关系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微信用户群体的扩大,微信用户的好友数也不断上升,人们在微信中处理的人际关系开始从熟人社交转变为泛社交,从前的私密性、封闭式微信社交模式逐渐淡化,使得表情符号的受众不再局限于年轻人,使用模式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形态。基于此,本研究重新解构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将人际关系网络以强关系、弱关系进行区分,探讨微信一对一交际与社群交际语境下,人们使用表情符号的行为规律。

结合访谈法,以年龄在20~35岁,不同性别、职业的15人为研究对象,进行20分钟的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2 一对一交际下的表情表演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皆大欢喜》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有上场的时候。”社会学家戈夫曼也将戏剧比拟人生,认为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观众既可以是特定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本身;在日常生活的舞台中,表演者通过样貌、身份、言谈等装备,努力设计前台表演,又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藏匿在私密后台[6]25。

2.1 弱关系的前台表演

前台与后台是拟剧理论最为经典的概念之一,前台指表演者有意(向特定的人群)进行特定表演的地方,后台指在前台被竭力抑制的行为或与表情促成的印象不相一致的行为发生的地方。在微信的一对一交际中,人们在每一个聊天窗口搭建的“舞台”上,努力调整自身的角色进行表演。

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把人际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吕露[7]48指出,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在与家人、好友等具有强关系的对象进行交流时使用表情符号的频率最高,与具有弱关系的对象交流时使用表情符号的频率要低于具有强关系的对象。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不同的语境中,人们使用表情符号的动机也存在差异。

通过访谈发现,在与弱关系对象聊天时,由于网络交际的非临场特性,表演者时常会使用表情符号策略性地进行自我呈现,营造符合观众和自我预期的个人形象。这种通过表情符号的自我呈现就是前台的表演。

2.1.1 表演者的“理想化”

拟剧理论中“理想化”表演表现为当个人在他人面前进行自我呈现时,总是倾向于迎合并得到对方承认的价值,而实际上他的全部行为并不一定具备这种特质。这种表演的“理想化”也同样体现在微信交际中。部分受访者表示,会通过使用表情符号选择性地展现自己想要在他人面前塑造的形象,并掩饰与自己的理想不一致的行为。当面对地位较高的人时,表演者试图使用表情符号展现听从、礼貌的自我形象;面对普通朋友时,则通过使用不同风格的表情来塑造理想的自我形象。例如,通过可爱的卡通表情符号呈现“呆萌”的少女形象,通过有趣搞怪的表情符号打造风趣幽默的个人形象。正如威廉·詹姆士所言,使用者面对每个不同的对象都会表现出自我中某个特殊的“理想化”特征[8]。

2.1.2 观众的“乖巧”

戈夫曼认为观众既可以是特定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本身[6]197。观众的“乖巧”行为是出于对表演者的直接认同,或是出于想避免闹剧,或是出于某种目的而讨好表演者。有受访者表示,与地位较高的人或是想要尊重的人聊天时,会在表情符号的使用风格和方式上使用“乖巧”手段,如采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表情符号实现礼貌需求,或积极使用传递正向情感的表情符号避免误解;与普通朋友聊天时,也会根据对方的表情符号使用情况来调整自己是否使用表情和使用什么风格的表情,从而实现印象管理,例如,选择与表演者所使用的表情相似的表情符号类型,拉近心理距离,提升彼此的亲切感和信任度;使用可爱、调皮的表情符号辅助信息的表达,营造良好的聊天氛围,避免尴尬的局面。

2.2 强关系的后台“狂欢”

拟剧理论下的“剧班”表示在进行表演时相互协同配合的任何一个个体或一组人。在弱关系中,表演者通过使用表情符号来进行前台的表演,以期实现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与之相对,戈夫曼指出,在后台区域最重要的并不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在微信社交中,强关系可以看作是表演者的后台区域,强关系对象间更像是“剧班”伙伴,通过通力合作、共谋秘密来获得后台松弛和“狂欢”。刘丽群和刘玺辰认为,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传递信息是与弱关系使用表情符号的主要动机,而与强关系交流时实现娱乐则为主要动机[5]。吕露进一步提出,情侣关系间使用的表情符号最为多样化,好友间使用的表情符号更个性化,与家人和其他弱关系间使用的表情符号较为单一[7]。由此可见,当表演对象为强关系时,不仅人们表情符号的使用频率会随之加强,使用动机和方式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通过访谈发现,受访者与好友聊天时,除了满足基本的情感表达之外,还会使用彼此熟知的或同款表情符号,实现共谋的默契,或是通过表情分享、“斗图”来实现表情“狂欢”。此外,在前台表演中不允许出现的有可能会冒犯他人的一些举动,在后台区域也常有出现,并会被当作是成员间亲昵的表现。例如,在与好友聊天时常使用一些“恶搞”表情,这在后台被视为是调节气氛、实现娱乐的行为。在与家人的聊天中,表情符号的言语反馈作用则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好的”“是的”“知道了”“我在忙”等聊天反馈语,通过使用表情符号可以最大限度形象生动地还原面对面的会话。但在与弱关系对象聊天时,单独使用表情符号常会被视作态度敷衍、不礼貌。因此,与强关系对象聊天中大量使用表情符号不但增加了聊天的娱乐性和效率化,也体现了剧班成员间的合作和共谋。

2.3 前台与后台的相互转换

在传统的社会交际中,前后台的分界线相对严格。戈夫曼指出,人们有时通过营造一种后台氛围也能够把任何区域变成后台。这种前后台的转换在微信社交中也时有发生。在部分网络人际关系中,使用表情符号的前后台行为会发生转变。

2.3.1 异性间的表演模式切换

戈夫曼指出,无论男女两性成员的关系多么密切,在对方面前都需要维持某种形象。这种两性关系间的交往模式无论是在传统社交还是在网络社交平台都是适用的,尤其体现在强关系的恋人关系中。相比其他关系,恋人之间会有倾向性地使用更多的非语言符号来展示内心情感、维持亲密关系。因此,恋人关系间表情符号的使用也会更频繁和多样化[7]。但通过访谈发现,在两性关系中,无论男女都会避免使用过于恶俗、粗暴的不雅表情;男生会倾向性地使用调皮、可爱的表情符号迎合女生的喜好,避免误会的产生。

2.3.2 局外区域下的表演模式

拟剧理论将既非给定表演的前台又非与之相对应的后台区域定义为“局外区域”。在前台区域中,表演者往往想要给予观众某种印象,或是避免与给予的印象相抵触,也就是说,他们在前台区域扮演的角色是他们最重要的角色,但在局外区域,表演者可以认为这并不是很重要的表演或只是一场预备的演出。

微商、群好友、摇一摇好友等从未谋面的微信好友,人们会很自然地将其定义为弱关系对象。根据以往的理论验证,在弱关系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前台表演策略来进行自我印象的管理。但通过访谈发现,针对局外人群,表演者通常不会有意地进行前台表演,也不会主动发起后台合作实现放松娱乐。

在日本的人际关系中,中根千枝根据关系的亲疏,将人际关系划分为“内、外、他所”[9]。“内”指家人、好友等强关系人群,针对这一人群,一般无须客套且不使用敬语;“外”指同事、熟人等弱关系人群,针对这一人群,需要使用敬语来表示敬意;“他所”指和自己无直接关系的人,针对这一人群,日本人多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不使用敬语。随着微信的泛好友化,网络社交也呈现出与之相似的关系网络。这些无须进行前台表演的微信好友,就近似于日本人际关系中的“他所”。在局外区域的语境下,前台的自我印象管理被忽略,表情符号的主要功能变为表达意图、提高沟通效率,最终达成共识。

3 社群交际下的表情表演

一个人的剧班由于没有其他剧班成员的干扰,表演者能迅速决定应采取何种可行的立场。当由一个人的剧班转向大剧班时,剧班所拥护的现实特点就不同了。微信中的社群就像是一个大剧班,剧班内的每一个成员通过相互合作来维持共同的目的。根据社群构建的目标、社群交际频率和社群成员的不同,表情符号的使用动机和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以强关系搭建的家庭群、好友群等,剧班成员间表情符号的使用倾向于后台区域的“狂欢”。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类型的社群,由于成员人数和成员关系的差异,社群内表情符号表演的前后台界定也会变得十分模糊。例如,以父母和孩子为主的核心家庭群内,表情符号的后台“狂欢”较为明显;以亲戚、亲属为主的大家庭群内,为了避免代际间的理解偏差,晚辈更倾向于使用正向、可爱的表情符号进行前台表演策略。

与强关系构建的社群不同,以同学群、工作群、家长群为代表的弱关系社群内,表情符号的使用功能多呈现出与前台表演相似的策略。在此类社群内表演,要求剧班里的演员有一定的忠诚度,依附于选派的角色,谨慎地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进行表演。例如,地位高的人会直接影响戏剧行为的进程,他们的表情使用偏好会被优先得到满足。此外,成员内部常会保持基本的一致性,对于地位高的人发表的意见、观点,其他剧班成员需要通过使用积极、正向的表情符号表明立场态度,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合群及对担任角色的认知模糊。

4 结语

微信的网络交际模式既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社交又有别于传统的社交模式。本文从表情符号的使用切入,对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明确了在不同的网络人际关系中,表演者通过调整表情符号的使用方式,进行前台和后台的切换,实现了不同的交际目标。在弱关系社交中,人们倾向于通过表情符号进行前台的印象管理;在强关系社交中,人们偏向通过表情符号进行后台的娱乐“狂欢”;但在恋人、非现实好友等特殊关系中,人们使用表情符号的策略也会发生转变。在社群交际中,由于关系结构的复杂性,即使是同类型的社群,由于成员人数和成员关系的差异,社群内表情表演的前后台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本研究的分析和结论仅基于与15位受访者的访谈,样本数据较为单薄,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此外,社群交际呈现出比一对一交际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仅仅基于强弱关系理论尚无法支撑。在社群交际中,由于不同人员关系的交融,促使表情符号的使用呈现出一种集体表演的模式,对社群交际中人际关系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

猜你喜欢
表情符号前台后台
微信表情符号写入判决:你发的每个表情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世界表情符号日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
公路电助力 从幕后走向前台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后台暗恋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个表情符号,你用对了吗
后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