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的清晨,我启程踏上一场少年游,登上雄踞于东海之滨、心中向往已久的道教圣地——崂山。
崂山,地处山东半岛,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崂山区,历史上有多次更名,如牢山、劳山、鳌山等。作为一座著名山脉,崂山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可谓实至名归。有幸能够一览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亲睹海上“第一名山”的风采,喜悦激动之情可想而知,毕竟古语曾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果然,刚起步,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就带给我无限的秀美之感,仿佛踏入了流动的画卷。清风轻拂,空气中是海山交织的清新恬淡和旷达豪迈,拂过我的发丝,沁入我的心脾。仰望耸立的山峦,群峰层叠,错落有致,在阳光的辉映中显得庄重而神秘。我仿佛看到了仙风道骨的高士,脚下生风,轻点过每一处山尖,在起伏的山谷中,留下清亮爽朗的长啸。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奇石艺术馆,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每一块石头仿佛都有自己一段日月星辉下、风霜雪雨中的不平凡的经历,涓涓溪水轻声讲述着那一段段古老的故事。真是峰如刀笔,镌刻壮志豪情,傲立天地海山。
我在山腰的一处小亭子里休息,在海面强烈的日光中享受难得的清凉。在舒爽与惬意中,聆听风声、涛声、鸟声、虫鸣声,感受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直觉忘却尘世的一切喧嚣,只有思绪在放飛。
当我终于登顶,伫立海天之间,看脚下“一览众山小”,眺远方千里海浪涌。所有目之所及,交织成一首无言的诗篇,让我为之心旷神怡,为之神清气爽,为之淡泊宁静,为之默然沉思。我终于意识到,人类之于自然,是一场游历;自然之于人类,是一场疗愈。那些现实生活中的所有创伤,在这一刻,痊愈,我已蜕变成一个崭新的自己,以更美丽的姿态,重生在更美丽的新世界。
崂山不愧是道教名山,少年的崂山游,我自有我的领悟。
【升格建议】
初稿以崂山为写作对象,介绍了崂山特殊的文化背景,描写了所见的自然风光,语言较为生动优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风景的神韵,并传递内心感受。但是,初稿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影响最终写作效果。具体来讲,小作者应清晰认识到以下问题,并以合理方式进行升格:
1.崂山之行游踪不够完整,无法完整呈现行进路线。初稿笼统描写崂山的整体景象,虽美但不详,难以体现崂山不同地点的不同风貌,无法体现丰富性、多样性。升格时建议这样思考,崂山是道教名山,享誉海内外,吸引大量游客,按照登山游览线路描述沿途所见风光,定会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故小作者应以明确的游踪,组织材料顺序。
2.移步换景特征不够典型,无法鲜明展现景点特色。因为游踪不清、移步换景地点不明,导致登山过程缺乏层次。升格时,在设置明确的游踪的基础之上,细致观察各部分风貌,准确提取典型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象画面。
经过以上升格,定会实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