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里是太行支脉,山体仍然像大峡谷里那样绝地而起,雄浑苍茫,但色泽转艳。山口两座合围的绀红色石壁巨崖,似用一层层方形石块整齐镶砌而成,通体晶莹,竟无一丝杂质,亦无一根草木,偌大的山峰皆如玉雕瓷筑一般,幻化成了人们眼前的巨型盆景,当地人因而称之为“瓷圪廊”。人们忍不住走到石壁近旁,翘首驻足,观赏抚摩,赞叹大自然的造化无极。
沿着山豁罅隙走进去,隙宽丈许,两侧是峭壁千丈,前方有一条上行天然廊道蜿蜒。隙底观天,只见到湛蓝曲折的一线。顺木栈道攀登而上,旁侧伴有水流潺潺。前行不久,当面横出一堵二十米高的绝壁,阻断了廊道。绝壁上挂着飞泻的瀑布,年复一年把瀑底冲成了凹槽,当地人喊它“水窑”。今天的木栈道已经从旁侧绝壁上开出路来,当你喘息着攀上绝壁顶端,才发现来到了另外一重天地,空间豁然开朗,有山有水有树有花,一圈石壁连峰环绕,围住一个洞天秘境。怪不得当年的艰苦岁月里,八路军在这里秘密建起一座兵工厂,成为抗战时期我军的武器基地。(摘自廖奔《行走太行之巅》)
【品读】
这两段描绘了大自然在太行支脉形成的造化无极,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按照由外到内,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看到的景色,首先描写山体的气势和色泽,绀红色石壁巨崖通体晶莹,宛如玉雕瓷筑一般,看来就像一个巨型盆景;接下来作者移步换景,描写进入山豁,攀上栈道看到的景色,廊道蜿蜒,瀑布飞泻,山水树花,石壁环绕,形成了与世隔绝的洞天秘境,正是因为这隐秘的环境,使之成为八路军的兵工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先说这里的“绿”。这里到处树木成林,绿草如茵。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物,或被绿荫掩映,或羞答答“半遮面”。沿园区马路成排的树木自不必说,就连路边的河坡上也种满了花草,从路边一直绵延到水边。处处可见的薰衣草,把河坡、路边染成了紫色;成片的苜蓿,在绿树间、便道旁随风摇摆,散出阵阵清香;一丛丛剪成圆形或条状的灌木,开着各种颜色的小花,像一团花球在你身前身后滚动;便道和马路之间的树下,一簇簇绿色的马兰草顶着一朵朵蓝色的花,像纤细的小手儿,和路人打着招呼,有时还情不自禁地牵动你的裤脚,多么希望你能俯下身来和它低语几句。
有树就有鸟。在林间小路散步,喜鹊、布谷、斑鸠和黄雀等,在枝叶间飞过,悦耳的鸣叫声令人陶醉。一只小鸟在灌木丛中跳跃,不知是觅食还是玩耍,我却叫不出它的名字。“两个黄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古人的诗句,也是大学城里的实景。
再说这里的“水”。这里有三条河流贯串东西,北面一条叫幸福河,岸边芦苇丛生,流水潺潺。中间一条是卫津河,园区内的津沽路和新慧路架有两座桥,站在桥上放眼望去,岸边美景映入河心,风起涟漪,仿若一幅流动的画。南面是流淌一百多年的月牙河,再往南是马厂减河,贴着园区一直流入海河。到了节日晚上,这里更是奇妙无比:河灯亮了,路灯亮了,彩灯也亮了,月牙河顿时成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舞动起来。(摘自高林有《家住海河边》)
【品读】
文章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生活在海河边的无限快乐,这里绿意盎然、水波荡漾、人鸟相亲,宛如人间仙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满眼的喜爱之情和满心的闲适之意。行文中,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绘景写物,如“一簇簇绿色的马兰草顶着一朵朵蓝色的花,像纤细的小手儿,和路人打着招呼,有时还情不自禁地牵动你的裤脚”将比喻和拟人融为一体;另外,作者还调动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表现优美的景物带给自己的感受,将“绿”“鸟”“水”三个字描绘得妙趣横生,美不胜收。
(三)
车子经过一夜的颠簸,终于在黎明时分到达湘西,在同伴不约而同的惊叫声中,魂牵梦绕的凤凰县终于映入眼帘。只见山环水抱中,突兀呈现一座安闲的古城:一江碧水蜿蜒而去,两岸青山相对而立,临江的山体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排列着一片吊脚楼群,每栋都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细脚伶仃地站在江边,仿佛一幅水彩画,透出一种古朴与青幽,显示出一种另类和唯美。只那么一瞥,便被这古色古香的小城给镇住了。
我们匆匆下了车,穿过深窄细长的青石板街巷,来到那湾《边城》里所描写的一篙不能落底,游鱼来去可以计数的沱江。江不宽,深邃畅阔;水不深,清澈见底,犹如黄永玉的水墨画,透着江南水乡的灵秀和丽江溪流的灵动,有一种玲珑剔透的美。
坐在岸边,把脚丫浸润水中,摩挲着光滑的鹅卵石,初秋的燥热霎时全无。不远处,有几位苗家女子在河边浣衣,流散的头发乌黑发亮,娇小的身影楚楚动人,扎绣扣花的衣裙在水中映着光彩,甜甜的笑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一如叫人丢魂的翠翠。一艘艘乌篷船顺江而下,伴随着一江悠扬的山歌,经不住船工的劝让与诱惑,我们在颤颤悠悠中坐上游船,被艄公一竿撑离江岸,荡入江心。坐在船上,沐浴着凉爽的江风,听着此起彼伏的山歌,欣赏绵延的青山和瘦密的竹楼,心中异常快意。(摘自刘永德《凤凰游》)
【品读】
选文先写安闲的凤凰古城:碧水蜿蜒,青山对立,吊脚楼群细脚伶仃,构成了古朴、青幽的水彩画,这一切都突出了古城的古色古香之美。接下来,作者描写了玲珑剔透的沱江,江水深邃畅阔,清澈见底,透露出灵秀与灵动之美;水美人更美,浣衣的苗家女子头发乌黑发亮,身影楚楚动人,衣裙映着光彩,笑声回荡山谷,宛若《边城》中叫人丢魂的翠翠。行文中,作者还在字里行间融入了真情,“魂牵梦绕”“镇住了”“异常快意”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凤凰古城无限的爱恋,读来自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
春天,无名山花开满山,地上匍匐着很多不知名的白色小花,有天蓝色的婆婆纳和牛舌草,有粉色的野芝麻花,低矮的灌木丛上还缠绕着紫色的喇叭花、金黄色的野南瓜花。高高矮矮的树上开着米白色的野枣花、粉白色的苹果花,还有散发着淡淡香甜气味的野梧桐花。进山的人喜欢这些朴素的野花,野花朴素如己。野花之美,不在于富贵,不在于优雅,而在于自由奔放,自然随性。
夏秋之际,无名山香气四溢。无名山的裙角处有庄稼地,地里除了玉米、地瓜、花生等作物之外,还有很多野甜瓜、野西瓜、野黄瓜。走进山中,有蛇莓、桑葚、龙葵等,树上有野酸枣、野核桃、野柿子、野栗子等。进山的人喜欢酸酸的、甜甜的、涩涩的野果,像孩子一样快乐地采摘着。野果之美,不在于鲜亮,不在于甘甜,而在于原始生长,纯天然,很健康。
无名山中无大路,只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小道是喜欢无名山的人,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不过,走着走着,小道就被疯长的野草“淹没”了。向哪个方向长,由野草自己选择。在这里,无名之路,让人果断和勇敢,否则你只能原路返回,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无名山中没有固定的树种,各式各样的树挨挤着生长。各种树不会弱不禁风,也不会肥胖臃肿,棵棵“玉树临风”。因为每棵树都要拼命向上生长,才能看得到阳光,迎接更多的雨露。在无名山里,人们可以看到每棵树的倔强,每棵树都昂首挺胸、气宇轩昂。
无名山中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溪,小溪的源头是一块巨石下的清泉。春夏秋冬,泉水汩汩而涌,顺低矮处向下肆意流淌。溪中虽无鱼虾,但飞鸟、刺猬、田鼠、野兔常在溪边饮水。夏天,蛙声四起,声声入耳;秋天,虫鸣低吟浅唱,鸣声稠密,伸手可捧。(摘自倪西赟《“迷陷”无名山》)
【品读】
无名山,顾名思义,这里没有奇绝的风景,但却充满了野趣之美。在作者的笔下,野花自由奔放,自然随性;野果原始生长,天然健康;羊肠小道,弯弯曲曲;树木昂首挺胸,气宇轩昂;泉水汩汩而涌,肆意流淌……这一切,无不羁绊着行人的脚步,再加上溪边饮水的小动物,声声入耳的蛙声,低吟浅唱的虫鸣,让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五)
时令正值5月,这是新疆花朵初放的季节。最令人怜爱的是绿色草原上那些如米粒般大小的小小黄花。初看它们又小又少,只能用“珍稀”二字来形容。但刚走了两天,它们竟变了,开得如此不羁,犹如下了一场黄金之雨,颗颗金粒撒得遍地都是,绿色的草原变成了一色的金黄。还有来凑热闹的野郁金香呢,它们也开了。热烈的景象,会让观者一时忘了呼吸。而稍加冷静后,任谁都不能不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欢呼!最终,我们都不由自主地、不约而同地一齐躺在开满野花的草原上,享受这如绣锦般醉人的质感。
曾经,在我肤浅的想象里,新疆好像就是风沙、干燥和酷热的代名词,可是来到这里,完全改变了我的偏见。阿尔泰山和天山上消融的雪水,从山上蜿蜒下来,注入一条条掀起白亮浪花的河流或者硕大的湖泊,那些湖水就像大海大洋的弟弟妹妹,一个个好不帅气妩媚。即使那些远离大湖的地方,气候也往往是相当宜人的。燕子时而会掠过我们的身边。在可可托海的一个餐饮广场,随意挑一个遮阳亭,坐在下面就餐,一抬头,就会看见燕子的精致小窝。特别让我们兴奋的是,在别的地方较难见到的彩虹,在这里几乎与我们如影随形,一会儿是单彩虹,一会儿是双彩虹,有时居然会落到山前的草地上,让我们恍惚间仿佛身处童话世界。
新疆是块流蜜的土地。那些蜜,从蜂箱里流出来,从哈密瓜里流出来,从西瓜里流出来,从五彩滩流出来,从沙棘果里流出来,甚至还从白桦树的树干里边流出来。那不掺任何东西、原汁原味的桦树液,比商店里的饮料都要好喝许多。(摘自刘成章《陶醉在草任务情境原湖泊间》)
【品读】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大,不到新疆不知中国美。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新疆的绝美风景:新疆到处是鲜花,无论是开得不羁的小黄花,还是热烈的郁金香,都带来绣锦般醉人的质感;新疆遍地是湖水,帅气妩媚的湖水让新疆变得生态宜居,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新疆是块流蜜的土地,蜂蜜、瓜蜜、树蜜,原汁原味,香醇醉人。
(六)
打开窗户,河流便能洗涤眼睛。站在西岸五楼的窗前,看河中的浪花,看河岸上的人,看流云,看康定城的一年四季。
春天,河岸发新芽的柳树在四季中最美,与奔腾的浪构成一幅刚柔并济的画面。跑马山的落叶林漫上一层轻绿,山脚一层,山腰一层,错落有致,山顶的几棵白杨最后变绿,而松林总是绿得深沉。
夏天,折多河水势汹涌,我的视线总被团浪牵引。岸上游人也一浪接一浪,汽车一辆接一辆,簇拥着盎然的夏日。
秋天,色彩丰富的季节,跑马山的落叶林次第变黄、变红,河岸的柳叶也变黄,城里的建筑由赭红、天蓝、明黄、姜黄、深绿、淡绿、纯白等组成,整个康定城的色彩浓烈鲜明。
冬天,雪来得早,落叶林的叶子还来不及归根,初雪就降临了。有时,跑马山和郭达山的山头雪白了,而山腰和山下仍是浓烈的秋。这时候,植被懂得季节要更替,雪来撵了,纷纷在一夜之间落地归根。深冬时,那些裸露的滚石上盖了雪,岸邊结了冰凌,而涛声依旧。(摘自格尼《折多河的浪花》)
【品读】
选文按照季节变化的顺序,描绘出折多河迷人的风光,让康定城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折多河的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发新芽的柳树与奔腾的浪构成刚柔并济的画面;夏天,河水汹涌,游人和车辆簇拥着盎然的夏日;秋天,树叶五颜六色的,色彩浓烈鲜明;冬天,雪中的折多河更是奇特,岸边结冰,河中涛声依旧。
(七)
坚硬的石头是贺兰山,粗粝的树木是贺兰山,幼嫩的草芽也是贺兰山。龟裂的石缝是山上每一种植物通往土地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裂痕,你叫细碎的草籽如何抓住那些庞大而坚硬的石头?石缝向天,承接着时光,也迎接了雨水和阳光。当种子落进石缝后,它们就会在时光中演绎出眼前的美景。石缝是贺兰山留给生命的通道。一座山的格局,不只是体态的巍峨和高大,而是让所有想留下来的生命能够繁衍生息。
石苔花印刻在石面上,五彩斑斓。那石头开花的光景,仿佛是从我的梦境中来。石苔花是大自然刻在石头上的岩画,而贺兰山岩画则是远古时期的人们种在石头上的石苔花,每一幅画面,都是他们生活、思想、文明的真实记录,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生活盛景,都留在了石头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时光深处的人们,笃定贺兰山就是一块宝地,便定居于此。他们的后裔在山的庇佑和黄河水的浸润下,从山川草木中汲取力量,获得繁盛。
浅草中散布的羊群,像是被山野放牧着的一群石头。夕阳西下,贺兰山用它伟岸的身躯,把山脚的乱草滩遮进暮色中。暮色是一个硕大的羊圈,让每一只在草中隐身的羊儿都在原地休憩。
芸草细小,贴在石头上生长,是贺兰山的“原住民”。草在石头上欣欣向荣,蓬蒿的香味是它倾其所有的热情,让石头不再冰冷、坚硬。真想将它们捧在手中,而我温热的双手却没法将它们养活。山榆的叶脉纤细,伸向叶缘的同时,也伸入了贺兰山深处,经由树叶的指引走进贺兰山,每一枚树叶都染上了贺兰山的四季。(摘自刘汉斌《贺兰山上的草木》)
【品读】
选文以铿锵有力的文字描写游历贺兰山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贺兰山坚硬、斑斓、伟岸、热情的特点,蕴含着对贺兰山的敬仰之情。在作者笔下,贺兰山的石头、石苔花、羊群、芸草仿佛都有了鲜活的生命,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此外,作者在行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大江夺夔门而出,汹涌澎湃地流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造就名扬天下的长江三峡。这巫峡因长江南岸的巫山而得名,自巫山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官渡口,正如唐人杨炯《巫峡》诗中所写:“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巫峡两岸山峰峥嵘奇崛,著名的巫峡十二峰高耸直上云霄,其中的神女峰纤细峻峭,云雾飘绕。传说每年八月十五明月朗照之时,巫峡之间就能传来优雅的乐声,而到了天气晴朗的日子,峡谷上空的白云就似凤凰飞舞,久久不散。
长江流至巴东巫峡口后,或许因一路激流为高山所催促,到了这稍显平坦处便不由放慢流速,江水没有夺路而去,却是舒缓地绕着江北的山峦,鬼斧神工地画出一个弯曲的“几”字,让人联想起九十九道弯的黄河。长江、黄河,这些伟大的河流总是眷顾着大地,总会在率性奔流之间不时回望,将它们的乳汁源源不断地供养大地上的万千生物。那些回绕的“几”字,含有难以言说的美妙,亦含有江河自然无穷的仁慈。
巫峡美至极,但自古以来也贫寒至极。宋代陆游在他的《入蜀记》中曾写到携家人乘舟溯江而上,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那年十月二十一来至巫峡,“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他在对巴东的古树清泉大加赞美之时,也发现此地的贫瘠荒凉。陆游在巴东住了一日,拜谒了曾经在此做过县令的寇准的祠堂。寇准在巴东为县令三年间写了一百二十五首诗,亲编为《巴东集》,其中“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成为千古名句。(摘自叶梅《巴东巫峡口》)
【品读】
选文以洗练的文字写出巫峡的壮美与贫寒,“山峰峥嵘奇崛”“神女峰纤细峻峭,云雾飘绕”“鬼斧神工”,这些词语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祖国大美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读来令人油然而生敬意。行文中,作者旁征博引,从杨炯的《巫峡》诗,到陆游的《入蜀记》,再到寇准的《巴东集》,可见自古以来,巫峡就受到人们的钟爱,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九)
东湖边有一座依湖而建的“长天楼”,楼名取自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楼建于1956年,屋顶和山墙多用绿色琉璃瓦,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楼阁风格。二楼有一个宽敞的大露台,朝向视野开阔的东湖湖面。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站在这个大露台上远望,灯影荡漾的湖面,湖对岸的磨山黛色的轮廓,还有更远处灯火闪烁的珞珈山余脉,尽收眼底。“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闊”“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或许只有沉浸在这样的月夜,凝眸这样的湖水和楼阁,对古人这些词句才能更加体会入心,更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神韵。
在东湖边赏月,长天楼的露台再大,也容纳不下多少人。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中秋夜,不少市民都会早早来到东湖,从长天楼前开阔的湖边,朝着行吟阁方向,沿湖岸排开赏月阵势。有的连小方桌也带到了湖边,摆上月饼、瓜果和茶水,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谈笑,享受亲情怡怡的佳节。明亮的圆月,成全这人间良宵,且给人们送来多少惬意的遐思和美好的梦想。(摘自徐鲁《几人相忆在江楼》)
【品读】
东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牵动着无数游客的遐思。选文先从东湖观光的最佳位置——长天楼露台写起,然后描写中秋之夜赏月的情景,皓月当空,灯影荡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驰神往。如今,东湖赏月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家人团聚,人月相亲,一起感受中秋佳节的良宵氛围,富有浓浓的烟火气息。这样诗意的描写,自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进而散发出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