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鹏
(天全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雅安 625599)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产品产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养殖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品质量下降。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化学药物,导致细菌和病毒出现耐药性以及药物的残留。耐药性出现又导致水产养殖的用药量不断增加,而疗效却不断下降。
中草药具有残留少、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发展安全、绿色水产养殖业成为可能。中草药的广泛、廉价易得也为大规模、高密度养殖提供了用药保障。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可以降低养殖中的用药成本,进一步获得养殖的规模效益、环境效益,实现经济和环境的绿色发展。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是发展健康、绿色、生态养殖业的重要趋势和研究热点。本文将对中草药添加剂对水生动物的生长、诱食、免疫作用进行综述,进一步拓展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的应用范围,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意见。
研究表明,当归、血根、苦参、黄连、神曲、麦芽、山楂、香附、元明、陈皮、枳壳、苍术、艾叶、大蒜、槟榔等多味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的生长、免疫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当归多糖可以促进点带石斑鱼生长,提高机体白细胞吞噬活力;米糠多糖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提高机体白细胞吞噬活力;生物碱类的血根碱可以促进中华鳖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小檗碱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王庆奎,2012;陈星,2007;罗来婷等,2019;薛东芳,2015)。
黄连
当归
神曲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水产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弥补水产动物日常饲料中缺失的营养成分。某些中草药还含有未知的促生长因子,可以加速水产动物体内的代谢循环。中草药中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有机酸、生物碱、苷类、多糖等,可以在提高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上发挥重要作用;部分中草药的成分可以加快水产动物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机体健康生长;部分中草药能增加水产动物小肠绒毛膜面积,促进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提高饵料的消化利用率且降低饵料系数,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胡金城等,2016)。
富含维生素的植物性中草药添加剂可以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沙棘果的果肉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单味松针粉中维生素C 可达522 毫克/千克、维生素B13.8 毫克/千克、维生素B217.2 毫克/千克。这些营养成分都能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卢绪峰,2008;徐风彩等,2005)。动物性中草药如蚯蚓粉、河蚌肉、乌贼粉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胡映霞等,2005)。孙克年(2000)的研究表明,在青鱼饲料中加入5%的碎杜仲嫩叶,青鱼的增重率提高8.5%~9.2%,降低饵料系数2.5%。中草药的活性物质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水产养殖上应用广泛。苏永腾(2007)研究发现,在罗氏沼虾饵料中添加0.1%的大黄蒽醌提取物,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15.72%,当添加剂量为0.2%时,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比照组降低23.46%。天然牛至挥发油的添加能降低饵料系数,对斑点叉尾的生长效果明显(Zhang G B等,2009)。郭珺(2015)研究发现,刺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10 克/千克,刺参的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提高了50%。补益类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的生长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邱小中(2002)研究证实,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山楂、麦芽等制作的中草药添加剂(0.5%、1%、2%),饲喂两个月,增重率较空白组分别提高12.0%、23.5%、32.7%,蛋白质的利用率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81.1%、84.4%、87.0%,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效果显著。在鳖的饲料中添加由神曲、艾叶、枳壳等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复方添加剂,经163天饲养后,其增重比前一年未使用复方添加剂组高30%。部分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肠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可使肠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生长机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河蚌多糖添加到罗非鱼日粮中,能改善肠道黏膜形态、肠道菌群及溶菌酶活性。
大黄
(1)中草药的诱食作用。水产动物在摄食过程中,因为其所处的特殊生活环境,主要依靠发达的嗅觉和味觉来摄食。水产动物发达的嗅囊上皮能够感知水体中低浓度挥发物的刺激,其味蕾对饲料中溶出的化学物质感知能力极强,故寻觅和辨别食物的能力极强。部分中草药提取物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能通过气味有效刺激水产动物摄食。部分天然中草药富含香辛物质和挥发油,可以掩盖饲料中的不良气味,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激发水产动物的食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张琳琳等,2008)。
(2)用于促进诱食的中草药。陈皮、艾叶、枫叶、一年蓬、紫苏、麦芽、山楂、大黄、松针粉、辣蓼等可促进水产动物进食。
(3)中草药对水生动物诱食的影响。童圣英等(1998)报道山楂对皱纹盘鲍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可能原因是山楂含有大量有机酸。在日本茶菜、黄柏、芸香、绣球、龙胆、缩砂、瓜拉那泡林藤种子等中草药对平均体长80 毫米的泥鳅、平均体长80毫米的鲫鱼以及平均壳长14毫米的盘鲍幼贝的诱食试验中,瓜拉那泡林藤种子对泥鳅诱食作用较强,龙胆对鲫鱼诱食作用较强,缩砂对盘鲍幼贝诱食较强,在0.01%~5%(质量分数),随浓度升高其作用加强。其诱食的主要原因是瓜拉那泡林藤种子含有咖啡因,缩砂含有龙胆素,黄柏含有黄连素。白冬青等(2009)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对丁的诱食作用随浓度而变化,以6%(质量分数)为最佳。酸枣中的白桦脂酸及黄连中的阿魏酸对斑马鱼有一定诱食效果(郭永军等,2010)。香辛物在水产动物诱食上扮演重要角色,如大蒜、花椒、辣椒等。大蒜能够改善饲料的风味,使之含有特殊的蒜香味,使饲料味道更加柔和,辣椒则能促进胃液的分泌,从而增加水产动物摄食。王洛洋等(2010)研究丁香、陈皮、艾叶、山楂、五味子、杜仲等香辛物质对锦鲤的诱食效果,结果显示,对锦鲤诱食效果显著的主要为陈皮、山楂、杜仲、五味子、丁香。鲈鱼迷宫诱食试验发现,具有行气和胃的陈皮比促进神经兴奋的阿魏诱食效果好。郭永军(2010)等试验发现,对斑马鱼的诱食效果较好主要是具有消食导滞、行气健胃的虎杖、薄荷、黄芪、八角等。
通过现代化验分析得知,中草药提取物能够有效调节、改善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免疫应答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T、B 淋巴细胞及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实现。如淫羊藿苷、甘草苷有促进吞噬细胞功能、淋巴细胞转化、抗体和干扰素产生等作用,桂皮挥发成分有升高血液中白细胞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是鱼类防御疾病的第一道系统,在整个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时,机体抵抗病原的能力较强;当免疫力下降时,机体容易遭受病原的侵袭。人为提高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是减少水产动物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就水产动物而言,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是规避病害发生的重要举措。蔡中华等(1996)在鱼料中加入2%的黄芪、丹皮、野菊花等中草药制剂,发现试验组的头肾重量和血细胞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罗庆华(2002)研究表明,在鲤鱼饲料中加入4%的杜仲叶粉,投喂30 天后能提高白细胞吞噬活力21%,添加4%时能提高20%,并且能提高鲤鱼攻毒后的存活率。艾春汉等(2009)在中草药对鲫鱼的免疫研究中发现,刺五加能够提高鲫鱼白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性和抗病能力。
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在虾、蟹、贝的研究报道也较多。在小龙虾和红螯螯虾饵料中添加1%的大黄和黄连两味中草药添加剂,连续投喂7天,结果表明,投喂大黄和黄连组的小龙虾和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陈孝煊等,2002)。杜爱芳(1997)的研究也证实了在中国对虾饲料中加入0.2%的以大蒜油配加多种中草药提取物的皂苷类活性物质,能显著提高中国对虾的血细胞吞噬指数。曾健等(2009)研究进一步证实黄芪、板蓝根、黄芩能够提高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当饲料中添加0.5~1.5克/千克的荷叶、山楂、薄荷、芦笋混合物时,可以使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皱纹盘鲍饲料中加入1%的山楂和1%的黄芪也能促进皱纹盘鲍的非特异性免疫。
中草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水产养殖的各个领域,在水产动物的生长、诱食、免疫等方面应用较多且效果显著,符合新时期水产养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新时期水产养殖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方向。
目前对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比较完善,复方中草药或多味中草药在养殖中的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中草药的质量和有效成分容易受到产地、种植技术、加工方法、季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药材之间的配伍关系也会对有效成分产生影响。现有报道应用在水产养殖上的中草药添加剂多集中于鱼、虾、贝等种类,应用在蟹类养殖上中草药添加剂报道较少。中草药添加剂在食用鱼上的研究较多,但在观赏鱼的报道较少。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中草药主要为植物性中草药,而动物性和矿物性中草药研究报道较少。
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复方中草药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之间关系的研究,充分利用各有效成分的协同关系,降低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发挥最佳药物效果;加强药材之间配伍关系的研究和运用,进一步指导科学、规范用药;加强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类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健康状态的研究,为水产动物生产提供用药剂量、品种及配伍指导,进一步规范、合理、有效使用添加剂;加快对动物性及矿物性中草药的研究,进一步扩宽中草药品种和范围,最大限度开发利用中草药。观赏鱼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潮,加快中草药在观赏鱼的应用与推广,降低观赏鱼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