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
本文以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为例,阐述中国音乐剧中的一些艺术性。由于此剧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神怪题材的作品,具有独特性,对了解、学习和发展中国音乐剧有一定的推动力。
关键词:艺术性;剧本;角色;音乐;表演;舞美
中国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创作取材于清朝蒲松龄的鬼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聂小倩》这一章节,原文对故事的描述本身就很精彩,几个主要的角色各具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联想,回味无穷。再加上小说创作于中国封建时代,有着被封建统治束缚的意味,更让人向往自由的爱情生活、侠肝义胆的武林豪杰、美好安定的社会风气。因此,这个故事被多次演绎、多次改编,使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聊斋流行文化,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在新兴的中国音乐剧里,必须要有它的一席之地。那么,在音乐剧中这个故事有哪些表现,表现中又包含着怎样的艺术性,下面就来谈一谈。
一、精妙的剧本改编
音乐剧团队对原著进行了有机的改编,将浪漫爱情、恐怖悬疑以及人性的探索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剧情紧凑有趣、引人入胜。剧本的改编既保留了原著魅力,又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
1.老故事新起点
原著中故事发生地为一个人烟稀少、殿堂壮丽的兰若寺,在音乐剧中,用虚构的玲珑客栈替代了兰若寺。剧情通过鬼姥姥化身客栈老板娘与宁采臣的歌唱对话,以及鬼姥姥与群鬼一领众和,向观众展现了何为玲珑客栈。玲珑客栈也称玲珑塔,有十三层,虽显高大,但每一层住着的不是魑魅魍魉、贩夫走卒,就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在不是人所能居住的。这一改动,打破了人们对聂小倩故事发生场所的固有观念,对后面的故事展开起到了推动作用,让人们从小说的境界里走出来,从全新的角度去欣赏音乐剧对聂小倩故事的表达。
2.新视角看待聂、宁二人何去何从
第二个改动较大的地方是聂小倩对宁采臣了解之后的所作所为。原著中聂小倩发现宁人品端正,便希望其找到自己的尸骨然后埋葬,宁采臣一口答应下来,将小倩的尸骨埋葬好。随后,小倩便以身相许,一路跟随宁采臣,同时照顾好宁母,消灭了鬼姥姥,最终与宁采臣修成正果。音乐剧中则没有设定圆满结局,小倩被宁采臣感动后,想用一夜之欢来报答,但要付出的代价是下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小倩无怨无悔地做了,而宁采臣虽心爱小倩,但得知要与小倩长相厮守必须自我了断下十八层地狱,就退却了,没有走到一起。观众看到这里,一定会对宁采臣的最终选择、聂小倩的痴心错付有所感触,同时上升为对人性的思考,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3.多个角色走心塑造
首先说一说音乐剧里一个线索般贯穿始终的角色——燕赤霞,剧中对燕赤霞的整体改编俨然让他成为新型主角。剧的开篇,燕赤霞手拿一把折扇吟诵起了清代诗人王士祯所写的《题聊斋志异》,抑扬顿挫的声调搭配一缕白光,加上悠远的背景音乐,就好像燕赤霞在将聂、宁二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到了剧的中场,燕赤霞又手拿起折扇吟诵汉代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关于鬼的片段开启下半场。除此以外,剧中对燕赤霞还有多种的表现,比如在规劝宁采臣不要与女鬼纠缠时,用了大篇幅的唱段结合舞蹈和武术来表现,场面比较震撼;剧中加入了燕赤霞与聂小倩的对话,燕从起初要斩杀小倩,到默默关注后发现小倩心地善良,然后规劝小倩不要因太过痴心而枉送性命,这在原著中是没有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剧情还加入了燕赤霞与鬼姥姥的对话,这又是原著中没有涉及的,其中还有调侃的部分,认为只有老鬼才能看出燕赤霞异于常人;在剧接近尾声时,燕赤霞与鬼姥姥合唱《十八层地狱》,述说地狱种种残酷暴行,将音乐剧推向另一种高潮。看到这里,音乐剧对燕赤霞角色进行了整体的重新构架,从原著中只与宁采臣几面之缘的人,扩展成有层次又具有深刻性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捉鬼法术高强的术士,还是一个饱读诗书、内外兼修、爱憎分明的武林侠客。
剧中第二个出场的是江南书生宁采臣,这个角色前期的塑造基本与原著相符,只是在最后决定生死的一刹那,给了宁不完整的形象,这也是突破了原著的美满结局。或许音乐剧中宁的做法来源于社会上一部分人的经历,又或许只有悲剧往往让人难忘、时常反思,总之这样的改编带来的是意味深长。
聂小倩这个核心角色改动的幅度也是很大的,音乐剧中对小倩的设定要比原著更加坎坷。在与宁采臣提及身世的时候,小倩自述身世的情节增加了很多内容,一口气唱出了十二个男人伤害她的过往,这是导致她失去性命的直接原因,很直观地表现出了在封建时代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极度卑微。音乐剧设置了小倩坎坷的身世,同时又赋予她莫大的勇气,她勇于提出与宁采臣一夜之欢,哪怕用永不超生来换取也不后悔,只为她一时看到的品性纯良的宁采臣。音乐剧对小倩的重新设定,与原著中小倩后期回归正常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给小倩这个生前遭人唾弃、死后被迫害人的女鬼增强了有情有义有骨气的形象,生生让人对善良的小倩感到惋惜。
剧中的鬼姥姥颠覆以往的恶煞形象,多次幻化为人的模样,配有大段的唱词,显得活泼起来。
她先幻化为玲珑客栈的老板,手舞足蹈地诱骗宁采臣,见小倩为爱痴心,又化身为宁母试探宁采臣是否真心,看小倩已一意孤行,将十八层地狱的残酷面目统统告知宁采臣,对宁采臣实行终极考验。剧中的姥姥还多次“关心”小倩,甚至想成全小倩的痴心,这样的改动让人都快忘了姥姥其实是个鬼了,她在剧中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赋予人的行为特征,这些新增给鬼姥姥的桥段,可以说给整部带有悲情色彩的音乐剧一些缓和的氛围。
4.台词文化内涵鲜明
这部音乐剧的用词非常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引用了不少诗词。剧中燕赤霞两段独白引用了清代诗人王士祯所写的《题聊斋志异》和汉代韩婴所著《韩诗外传》片段;宁采臣唱段中“心如明镜,我又何惧妖精;心存菩提,我何处惹尘埃”借鉴了佛教经典《六祖坛经》;小倩魅惑宁采臣时所唱“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蹙;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出自宋代诗人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众鬼化身乡亲考验宁采臣所唱歌词直接选用宋代邵雍《山村咏怀》全诗;音乐剧主题曲《贪念》歌词“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选自李白的《月下独酌》。音乐剧提取中国诗词平仄的押韵、意境的深遠,可以使剧情更深入人心,是一种美的享受。
此外,台词还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比如众鬼所唱“你早晚会看见 看见 见鬼 烟鬼 酒鬼 赌鬼 色鬼 大鬼 小鬼 恶鬼 活鬼 厉鬼 胆小鬼 小气鬼 疑心鬼 淘气鬼 病死鬼 饿死鬼 吊死鬼……”;“人家念经 咱就念经 念的什么经 易经 诗经 孝经 心经 圣经 佛经 真经 爱经 神经 道德经 素女经 山海经 易筋经 养生经……”这些排比的台词,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很具有力量,给这个故事带来新氛围感。
整部音乐剧从原著中提炼出燕赤霞、宁采臣、聂小倩、鬼姥姥四个重要角色,用现代化视角打磨剧本,创作出经得起推敲的台词,还有多个女鬼配角润色,在保留了原著魅力的同时,又注入了新的想法,令这个古老的传说更加接近现代人的审美范围。
二、出色的音乐编排
音乐是整部剧的核心,作曲家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手法巧妙融合,创作出旋律优美、情感真挚的音乐作品。音乐的编排不仅仅是为了伴随剧情,更能够独立展现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将观众带入剧情的世界之中。
1.交融中西方音乐元素
剧中应用的中国乐器非常多,几乎每个场景、唱段都有中国乐器的加入,经常能听到古筝、琵琶、笛子的音色,其中最为亮眼的是“玲珑塔”唱段。这个唱段音乐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歌词借鉴于中国北方西河大鼓中的名段,曲调融合京剧中比较快速的西皮声腔,伴奏中大量使用了京剧的伴奏乐器,其中京胡与锣的声音十分清亮。再加上鬼姥姥与众鬼用京腔一领众和演唱,显得这个玲珑塔非常热闹,减轻了音乐剧沉重的气息。
音乐剧在塑造燕、宁两个男性角色时还添加了爵士乐,使用频率很高。宁采臣多个唱段用的是bebop风格的伴奏,燕赤霞向宁采臣介绍自己的唱段中用的是swing风格的伴奏。爵士乐节奏是灵活多变的,特有的布鲁斯音阶与中国调式有反差感,简单排列一下,中国五声调式为:1 2 3 5 6,布鲁斯音阶为:1、b3、4、b5、5、b7。将爵士感的音乐加入聂、宁二人的故事里,令人耳目一新,一定程度上在刻画鬼怪场景方面,起到明显的效果。在目前的中国音乐剧,尤其在中国古典文化的音乐剧里是非常少见的。
2.旋律编配引人入胜
一曲“贪念”既是音乐剧中的主要曲目,又是这部剧对外的推广曲。此曲以中国五声调式做旋律框架,音区是一个九度,中间转调时向上提升一个调,还大量使用三十二分音符,增强不稳定感,曲风特殊,好似一首女鬼咏叹调。《贪念》的旋律是整个音乐剧的主线旋律,一到剧情发展的关键期就会出现,在众鬼和小倩魅惑宁采臣时所唱“身段”歌曲、宁采臣回到鬼姥姥和众鬼假造的家园以及小倩只身将要赴十八层地狱时,都是用这个旋律进行演唱。
剧中“财色生”与“叮咛”唱段虽用了同样的旋律,但演绎的感觉是不同的。“财色生”是小倩魅惑宁采臣的唱段,其中旋律重复三次,每一次分别代表小倩用“色”“财”“命”魅惑宁采臣,演唱的整体感觉也是步步递进,像是一步一步要了宁的命。到了“叮咛”,小倩就与宁采臣情投意合了,这是旋律的第四次轮回,二人一起合唱,并在伴奏中加入钢琴、琵琶,整个情绪比前三回要高,是音乐剧的一个小高潮。
“身世”这个唱段是小倩告诉宁采臣自己的命运是怎样坎坷而不为人知的,唱出了十二个男人曾经如何龌龊地对待于她。歌曲大量使用了三连音,三连音均分的节奏与平时说话节奏相近,适用于诉说歌唱。歌曲旋律走向偏高,音区是一个九度,加入小提琴、琵琶作为伴奏,营造出小倩的悲泣。
此外,音乐剧中还有单声部与多声部配合的织体出现,丰富了音乐组织形式,使得立体感增强,有助于剧情推动和发展。
三、表演者精湛的演技
整部剧演员的表演还是很出色的,通过动情的唱腔、贴合情境的舞蹈以及真实的演技赋予角色魅力与情感,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1.中国古典舞贯穿始终
该剧所有舞蹈动作都来自中国古典舞,女性角色的手型都是兰花指,以碎步完成动作走位,用手、手腕、手臂、转身完成插腰位、提襟位、山膀按掌、顺风旗、云手等动作,还加入大量群舞,并根据音乐和场景的需要时常变换队形,有圆形、三角、一字、半圆形、梅花形等。在“玲珑塔”中,群鬼的舞蹈动作是非常丰富的,上述的舞蹈动作都有呈现,还多次变换队形,圆形时是要套牢宁采臣将宁包裹在中央,后又变成三角,每一角都安排三到四个女鬼堵住宁的去路,而后又换成半圆形,只留宁采臣在舞台中央,女鬼一个接一个地走向舞台中央勾引宁采臣。“财色生”唱段中,常采用顺风旗加碎步的动作表现要加害宁采臣,尤其是聂小倩分化出来的三个鬼身用山膀位加碎步的动作多次围绕在宁采臣身边迷惑宁。“破晓”中,众鬼正反面交替做插腰位排成一字行,以宁采臣为轴心划圆转动,阻止二人产生情愫。“偷欢”中,队形变成梅花形,每两个女鬼组合成一个花瓣,总共五个,她们背对背坐着,动作都由上肢完成,显得如胶似漆、密不可分,也表达了宁、聂一夜欢愉的柔情蜜意。剧终“你的心里可曾有个鬼”唱段中,众鬼与聂小倩一起向前排成一字形站立,无任何动作伴随音乐远去,直到落幕,回想起剧情不禁让人伤感。剧中为数不多的男性角色宁采臣和燕赤霞舞蹈相对较少,宁的手势身段借鉴了戏曲中小生的表演,燕赤霞的武打借鉴了戏曲武打的动作。
音乐剧中的舞蹈虽然没有高难度的动作,但总体表现柔和自然、圆润自如,几乎毫无棱角地流动在舞台上,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舞蹈运动的核心规律——“划圆的艺术”,很好地展现了我国民族舞蹈的气质和韵味。
2.演员朴实的表演
这部音乐剧演员的表演是十分朴实的,无论台词、动作、音乐全透着中式传统的含蓄内敛,这是一种专属于中国“根深蒂固”的美,不似百老汇音乐剧那样带着西式的夸张,也正因为演员朴实的展现,可以拉近观众,让观众融入进去,一起重新审视聂、宁的故事,引发不同的思考,促进观众审美情趣的提高。例如在“夜奔”结束后,宁采臣眼看聂小倩只身去十八层地狱,站在原地流下眼泪与聂小倩最后一次对话宁采臣唱完“贪念”后流下眼泪形成呼应,这是一次诀别,推动着宁采臣最终的选择,前后两次的流泪包含二人内心世界的内容太多太多,如果展开表述反而没有流泪的表演讓人动情,这里简单的流泪设计包含了不简单的含义。
四、精美的舞美设计
剧中的舞美也是衬托故事的重要因素,通过灯光、服装、道具等方面的设计,再现了古代中国的神怪世界,增强了艺术的观赏性。
整部剧大体灯光基调都是灰暗冷色的,少数的白光只在主角上应用,其他以背景灯光作为辅助。主角的灯光可以清晰地照亮人物的头发、衣着、肢体动作,形成亮边,将人物轮廓立体展现在观众面前。在主角光线下,主体周围出现了很明显的高光区和深色阴影,亮部与暗部的差别明显,清晰地分出主次,营造出明显的立体效果。在特别的场景中,灯光会根据故事的发展进行调整:“财色生”中,灯光变换了三次,分别为白、黄、红,每一种灯光对应勾引宁采臣的主题“色、财、命”,为了更好地体现悬疑与恐怖,还加入了浑浊感;“偷欢”中灯光为浑浊的暖色调,以紫红、紫色为主,显示出聂宁二人情到浓时的状态。
本剧服饰以宋代服飾为蓝本,借鉴新时代元素,打造出清新脱俗的表演服装。女鬼们服装都是颜色各异的长衫大袖,行走和舞蹈都显得随风飘逸,唯独聂小倩始终都是一件白色衣服,体现着她与众不同的一面。女鬼们的头饰借鉴了香港电影《青蛇》中的角色塑造,满头用缠绕式的发饰包裹,为剧情带来了一些妩媚与妖娆。宁采臣头戴黑色软帽,身穿窄袖窄身白布袍和灰色短袖长衫,背着书箱,书生的模样深入人心。燕赤霞的装扮是外黑里红的披风配上斩妖宝剑,显得潇洒豪气。
道具的打造完全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古代建筑的外貌特征与汉字的构造、书法的运笔结合在一起,“玲珑塔”和“家园”中悬挂的背景就体现了这一点,时刻都在展现着我们的民族性。
五、总结
《聂小倩与宁采臣》音乐剧以其精妙的剧本改编、优秀的音乐编排、表演者出色的演技和精美的舞美设计展现了中式音乐剧中细腻、深情和刚柔并济的艺术性。它不仅让观众领略到古代神怪世界的动人心魄,也启迪了观众对于人性、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在中国音乐剧的里程碑上书写下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蒲松龄(清):《聊斋志异》 胡国浩,注,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23年。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3]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4]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
[5]崔勇,杜静芬:《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