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浩
一、引言
东莞,自2007年开始便选择了音乐剧作为主要发展的艺术门类,在过去十几年间,出品了20余部原创音乐剧作品,探索出“政府扶持、企业承办、项目办团、院线运作、指标监管”的音乐剧生产运营模式。东莞玉兰大剧院,作为东莞标志性的艺术机构和音乐剧发展的重要阵地,共组织举办了8届中国·音乐剧节,引进了百余部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剧作品来莞展演,对城市的文化发展和市场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一部以东莞改革开放为题材的音乐剧作品《东莞东》获得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的青睐。该故事讲述上世纪90年代,女青年王雪英从外省来到东莞东火车站,并从此开启了在东莞打工、奋斗、创业的人生旅程。该剧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常平镇人民政府与北京开心麻花演艺经纪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东莞玉兰大剧院管理委员会、北京开心麻花演艺经纪有限公司联合制作。12月2日,《东莞东》在东莞首演随即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然而,该作品在立项之初,在创作思路、艺术风格、制作团队的选择等方面经历了多番的争议与讨论,这也是国内众多文化部门与艺术机构在艺术管理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通过《东莞东》在东莞玉兰大剧院的成功出品,我们对艺术管理的现状、特点及实施路径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特意撰写此文,以供探讨。
二、问题与困难
(一)新时代下舞台艺术发展之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短视频的快速发展让信息获取和艺术欣赏变得更加容易,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观众走进剧院也变得更具挑战。大数据能够熟悉观众喜欢什么,从而给他们“投喂”什么,但艺术创作者和剧院管理者却很难做到。当然我们可以从管理和营销上入手,可当下国内的艺术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懂互联网的艺术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艺术坚持与市场需求的博弈
舞台艺术创作的初始,必然需要对作品的艺术性与市场性进行综合考量。创作者往往希望透过作品,将自己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审美与偏好等因素进行展现和传递,对艺术的坚持是每一位创作者成为艺术家的必经之路。而在当下飞速变化的社会里,作品如果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和青睐,则会变得举步维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经多年的深入推进,许多艺术机构都已改制成企业,地方政府的财政扶持往往只够支撑基本开销,罔顾市场需求进行艺术创作俨然不现实。
(三)与城市接轨的观众文化需求
东莞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企业到高精尖的现代化科技公司,可谓应有尽有。2022年,东莞的城市常住人口更是突破千万,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层次的人群。文艺的创作需要为人民服务,舞台艺术作品首先要满足本地的观众。及时了解本地需求,调整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是艺术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三、机遇和挑战
(一)推动音乐剧发展的新任务
在过去十几年里,东莞探索出音乐剧创编生产的独特模式,也逐步暴露了自身的不足与问题:如东莞至今没有自己的艺术院团或文化企业,本土的艺术院校不多,能支撑城市发展的艺术人才也严重不足等。音乐剧《东莞东》的到来,是三年疫情后东莞音乐剧再次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检验东莞玉兰大剧院艺术管理工作的新任务。
(二)创编主旋律题材的新机遇
一直以来,市场上不缺主旋律题材的影视或舞台作品,但讲诉改革开放故事的舞台作品近年来却不多见,音乐剧《东莞东》在题材上可谓抢占了先机。改革开放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意义非凡,也是考验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难得机遇。同时,主旋律题材故事往往比较正面,更容易获得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然而难点在于,主旋律题材的创作方向往往不好把握,容易走进“说教式”的套路从而被年轻观众抗拒。
(三)吸引新生代观众的新挑战
音乐剧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舞台艺术门类,无论作品数量、票房、观演人数均获得双位数增长,其中18-35岁的年轻观众占比最为突出。如何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主旋律故事也是《东莞东》要面临的新挑战。
四、音乐剧《东莞东》的出品思路
(一)明确创作的主旨方向
如何选择创作方向?侧重考虑艺术还是市场?在思考这些问题前,必须要弄明白,出品该剧目的出发点在哪,借助今年国内一部被成功改编的音乐剧《觉醒年代》作为参考。《觉醒年代》是建党100周年之际推出的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播出以后获得了年轻人尤其是90后、95后的火热追捧。它唤起了青年群体的共情,一改 “年轻人不爱看‘正剧”的刻板印象,更为革命历史故事年轻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们思量,《东莞东》也理应如此,通过音乐剧这种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去获得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与票房,赢得更正面的社会影响。明确了这点,往后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牢牢把握作品的核心价值观
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关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其重要影响和社会意义不言而喻。《东莞东》是继90年代著名电视剧《外来妹》后又一部以东莞为背景、反映改革开放题材的文艺作品,也是近年第一部讲述改革开放故事的音乐剧作品。如何通过作品展现伟大时代下的人物篇章,既反映时代的原貌,也凸显个人的奋斗,传递出正面、良好的精神价值,必须是该类题材作品时刻遵从的重要原则。为此,我们选取了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后的東莞为起点,讲述主人公在往后三十多年中所经历的事业发展和人生蜕变,展现了普通百姓在时代浪潮中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挫折,也勾勒出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探索实践及自信觉醒之路。
(三)改编成贴近观众的故事
我国从来不缺主旋律题材的艺术作品,历年推出的各类“正剧”数不胜数。继续用电视剧《觉醒年代》来举例:这段历史曾被拍成的影视作品多不胜数,为何只有它能突围而出?成功是因为题材吗?显然不是。成功是在于它讲故事的方式。因为它摒弃了伟大人物脸谱化的单一方式,真性情、接地气、有血有肉,拉近了历史人物与当代青年的情感距离。幸运的是,《东莞东》先天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据统计,改革开放40余年,共有2.2亿人曾经来过或留在了东莞。故事中的几名主角,既有来自外省的农村女孩,也有东莞本地富家千金,还有原籍东莞的香港老板等五湖四海的人们。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代表的是无数曾在东莞闯荡拼搏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经济腾飞的缩影,也是跌宕起伏时代下生动的“城市影像志”。
(四)透过作品展现城市特色
当前,市场上许多成功的舞台作品,非常擅用商业化题材去体现城市精神、传播中华文化,如深圳的舞剧《咏春》源自家喻户晓的咏春拳,又如广州大剧院推出的音乐剧《醒狮少年》,改编自著名的同名动画电影。而我们推出的城市同名音乐剧《东莞东》,则要将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年轻、潮流、时尚的城市特质,借助音乐剧这个年轻载体,通过大胆、创新的表现形式去讲述一个主旋律故事,来呈现和传播我们的城市精神与文化。为此,故事里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城市面貌、东莞人的饮食习惯及休闲娱乐等,还把上世纪80、90年代的港台及广东流行音乐、电视电影、潮流时尚等元素运用到舞台上,充分展现了音乐剧开放多元的艺术特质。
综上,借助创作音乐剧《东莞东》的契机,我们最终决定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用当代青年视觉解读主旋律故事、用年轻人喜爱的表现方式去讲好东莞的改革开放故事。
五、结论与建议
音乐剧《东莞东》的成功上演,为东莞玉兰大剧院下一阶段的艺术创作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路径。其中最大的感悟有三点:舞台艺术创作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社会效益为先,更要以经济效益为重,两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经济效益越大,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观众的数量也越大,社会影响自然更加广泛;牢牢把握创作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问题,在表现形式上大胆尝试、放手创新,以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和提升的观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