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历史影响下的音乐剧发展与探索

2023-03-19 03:34郭嘉辉
中国音乐剧 2023年6期
关键词:史蒂芬韦伯音乐剧

郭嘉辉

摘要:本文试图去梳理美国音乐剧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人才的培养机制,发掘现代音乐剧的进程是如何在曲折道路上不断探索而得出的,通过美国历史的演变去分析史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剧company是如何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大环境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其独到的两性视角以及对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讽刺搭配上带有棱角和声色彩的“桑氏音乐”,给正在走下坡路的美国音乐剧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史蒂芬·桑德海姆为概念音乐剧题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需要从业者给予他所有作品的文学关注,就像对待其他欧美知名剧作家一样。放眼世界,只有极少数的学者还在研究史蒂芬·桑德海姆所写的音乐剧,以至于他的作品很少受到海内外学术的关注,本文将音乐剧company的创作手法与美国“冷战”中期的历史相结合,试图探索出一个新的方向去诠释作者是如何打破西方主流传统价值观念,巧妙地将音乐剧的音乐色彩标签化并且重新定义现实主义音乐剧题材的音乐风格。20世纪60—70年代,音乐剧创作浪潮逐渐由美国转向英国,史蒂芬·桑德海姆凭借一己之力保留了美国音乐剧的一丝血脉,与同月同日生的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划江而治”。

关键词:美国音乐剧;史蒂芬·桑德海姆company;概念音乐剧;美国历史;冷战;音乐创作;现实主义音乐剧;英国音乐剧;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一、美国音乐剧的前世今生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主要话题,世界各国不断探索、开发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然后将其包装推销至全球。美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造就了文化传播业睥睨天下,相应的文化软实力逐步提高并且不断地输出给全世界。但是在20世纪初的美國,相对保守的思想以及被繁荣的欧洲笼罩下的阴影,令这片新大陆始终摆脱不了文化荒漠这个帽子,特别是音乐领域,歌剧的魅力令每一个欧洲人为它痴迷,随着西方音乐逐渐世俗化,法国轻歌剧、英国喜歌剧或带有各国民族主义色彩的歌剧应运而生,试图与统治欧洲大陆的意大利正歌剧分庭抗礼,这时的美国需要一个带有本国特色的音乐和剧种来顺应时代的潮流,因为受限于语言的问题,其他欧洲国家都已经有了带有本民族色彩的歌剧,美国人只能盼望着同文同种的英国人给他们带来点“舶来品”了。19世纪晚期英国人探索出了以英语为演唱语言并带有幽默色彩的戏剧,“音乐喜剧”这一概念从此诞生。乔治·爱德华将S.琼斯的作品《快乐的少女》从伦敦带到了纽约,让观众们第一次体验到了音乐、歌舞和戏剧三位一体的魅力,这一场视听盛宴不仅让处在文化荒漠的美国人久旱逢甘霖,而且还推动了日后美国音乐剧的蓬勃发展。

二、美国音乐剧发展初期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各国还没有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来,孤悬海外的美利坚合众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通过“一战”大发战争财。因为战火没有波及美洲大陆,所以国内一片祥和之景,但是随之而来的是1920年禁酒令的颁发,其中明确表明禁止在饭店、酒馆等公共场合饮酒,如若违法会面临最高1000美元的罚款以及监禁半年。禁酒令的实施给刚从“一战”中获利的美国人当头一棒,过往声色犬马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但是这项禁令对于日后美国音乐剧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在柯立芝繁荣的大背景下,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执行有利于国家商贸发展的财税政策,让美国经济领先于全球。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股民在证券交易市场投入了大量资金导致虚假消息横飞,泡沫经济的出现也预示着1929—1933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贫富差距逐渐显现;享乐主义横行滋养了很多黑社会群体,他们通过关系把私藏的酒高价出售囤积居奇,贿赂警察造成大面积腐败案件,几乎垄断了所有带有演员表演性质的酒吧和夜场。其中,轻歌舞剧和滑稽表演这两大项节目是观众们最受欢迎的,以杂技、魔术和舞蹈为主体的轻歌舞剧符合所有人的观赏审美,黑社会控制下的酒吧则会提供仅限成人男性观看的特殊“歌舞沙龙”;滑稽表演相对于歌舞表演来说粗俗一点,表演内容为讽刺同行、调侃当局和低俗的单口相声是最好的午夜“下酒菜”,滑稽戏则是女人和孩子们的最爱。这些演员凭借着超高的业务素养和生存能力在禁酒令时期绽放着无限的光彩,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成功的转型进入了音乐剧市场,也让试图开展音乐剧业务的剧场老板们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美国音乐剧开始进入了早期探索阶段。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上映,轰动了美国娱乐市场。这是一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影片,大型的歌舞场面首次通过荧幕呈现给观众,让人眼前一亮,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花得起大价钱去纽约的酒吧观看大型歌舞表演,低廉的票价让电影院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好地方,于是黑白歌舞片开始流行于美国电影市场。派拉蒙、米高梅和华纳兄弟等好莱坞制片公司纷纷将歌舞片视为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能让老板们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心甘情愿地拿出真金白银去开拓新的业务?答案是美国市场上有音乐歌舞电影人才的强力储备,大量身怀绝技的演员在纽约的音乐剧剧场里崭露头角,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歌舞电影市场的青睐,音乐剧剧团也开始着力培养自己剧院的明星演员,大量的年轻人涌入音乐剧市场,为之后美国音乐剧的“黄金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反战思潮影响下的美国音乐剧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文化上依靠国内的资本市场自给自足。与此同时,对外频繁地输出美国主流价值观念,文艺娱乐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美国传统音乐剧凭借着本土化特色深入人心,成功地占据了大量演出市场的份额,从而音乐剧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史蒂芬·桑德海姆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并开始自己的音乐剧词曲创作,他的早期音乐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和声棱角,音乐剧题材也是遵循传统价值观念进行创作,毕竟在尧天舜日的时代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所有的美好背后都暗藏着危机的到来,由于战后美苏两分天下,导致美国在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上与苏联产生了巨大分歧,从此开启了长达44年的“冷战”。随着美苏关系逐渐恶化,东亚地区发生了多次局部热战,其中越南战争的爆发让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陷入越战泥潭。这时美国本土的反战思潮侵袭了整个北美洲,青年们白天上街游行,晚上在地下室玩摇滚,嬉皮士文化导致他们肆无忌惮地酗酒和吸毒,大肆宣扬性解放妄图让一切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在越战问题上男性拒绝服兵役,为的是尽早结束战争,美国主流媒体将“垮掉的一代”这个标签永远镌刻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与此同时,左派音乐剧作家们抓住了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剧本内容开始尝试表现人民日常生活行为的变更以及对待两性问题上青年人所展现的不确定性。随着音乐剧制作成本的提高,大型歌舞场面的音乐剧已经让剧场老板丧失了兴趣;好莱坞电影产业效益持续走高,导致剧院面临大规模亏损的状态。这时,百老汇的出现,让题材风格前卫、用料大胆的小剧场音乐剧获得了市场的青睐,有些作品利用音乐剧的舞台表演形式,试图展现出带有性纵容和情色的剧目, 60—70年代的美国音乐剧已然成为创作者拿来反映社会问题的工具和发泄不满的手段。

四、史蒂芬·桑德海姆与垮掉的一群伙伴们

史蒂芬·桑德海姆的company于1970年在百老汇上映,剧情只能用“一个叫Bobby的纽约男人与他五对夫妇朋友之间的故事”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来形容,史蒂芬·桑德海姆打破了传统音乐剧的线性叙述结构,一方面,这种断裂的结构和带有布莱希特式的歌曲表达让整部剧充满了不确定性,模糊的结局打破了“Happy Ending”传统式的音乐剧结尾;另一方面,Bobby充满暧昧的性取向也颠覆了传统的两性观念,恰巧符合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性解放潮流,让观众对模糊性取向题材的音乐剧有了更多的期待。音乐上史蒂芬·桑德海姆大量地运用了不和谐音程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大胆在歌曲伴奏中运用减七和弦来渲染对结婚这件事情的漠不关心,是什么让主人公Bobby去逃避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呢?答案只能围绕他是双性恋这个话题来解释,虽然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歌曲Have I got a girl for you中文翻译为《给你推荐一个妞》,这首歌运用了大华尔兹的华丽音乐风格,三拍子圆舞曲曲式彰显了几位丈夫的俏皮可爱和风趣幽默,歌词中多次重复“Have I got a girl for you”唱给Bobby,几位已婚男士用音乐描绘出自己幻想中女人的形象,试图灌输给Bobby让他享受其中,为的就是让他尽快结婚体验婚姻带来的快乐,Bobby只是随声附和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紧接着后面的一首歌曲Someone is waiting,唱出了Bobby的心声,這里的“Someone”有着他女性朋友的所有优点,但是心中所爱的另一半确定是女性吗?回到前文所说的史蒂芬·桑德海姆生活的这个年代,动荡的社会造就了浮躁的青年,Bobby就是他,他就是Bobby。剧中Bobby与伙伴们饮酒、抽大麻、搞一夜情,与朋友的老公互相试探对方是不是同性恋,虽然当时他否认了自己是同性恋,但是在1995年史蒂芬·桑德海姆和Company的编剧乔治·福斯双双出柜,这个大新闻坐实了当年观众的猜测,让我们回头再看看第二幕的一段戏,Peter与Bobby的对话;

PETER: Robert, did you ever have a homosexual experience?

皮特:罗伯特(代指Bobby),你曾经有过同性恋的经验吗?

ROBERT: Well, yes, actually yes, I have.

罗伯特:是的,我有过。

如今的美国部分保守州依然禁止同性恋者结婚,所以在1970年的纽约,音乐剧Company的上演让观众们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史蒂芬·桑德海姆勇于打破传统价值观念,把自己生活中的小情趣灌输给角色,让Bobby更立体、更丰满,给处在低谷的美国音乐剧市场注入一剂猛药。

五、音乐剧市场的繁荣又重新回到了最初的地方——英国

美国音乐剧市场在20世纪60—70年代经历了一段相对低迷的时期。许多传统的音乐剧形式被认为陈旧,观众需求逐渐下降。与此同时,英国音乐剧产业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复兴,通过引入新的音乐和创新的剧本形式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

首先,英国音乐剧市场在这一时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投资。1968年,英国政府设立了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给艺术和文化领域,包括音乐剧产业。这些资金的注入促进了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创作人才和表演者。

其次,英国音乐剧在这一时期展示了更多的社会和政治意识。一些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音乐剧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年轻人对政治和文化的关注。

最后,英国音乐剧的成功也受益于全球化和跨国合作的趋势。英国的音乐剧作品通过巡回演出和海外制作走向国际舞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投资者。伦敦的西区成了国际著名的音乐剧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六、同月同日生的一对绝代双骄——桑德海姆与韦伯

在20世纪60—70年代,音乐剧创作的中心逐

渐由美国转向英国。这一时期,美国音乐剧市场经历了一段相对低迷的时期,而英国音乐剧开始崛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文化的变迁、创作风格的变化以及观众对不同类型音乐剧的需求转变等。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史蒂芬·桑德海姆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凭借其创新和实验性的音乐剧作品,保留了美国音乐剧的一丝血脉,并在低迷时期给予了市场一剂强心针。桑德海姆的音乐剧作品,如Company、Follies和A Little Night Music,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人物描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他通过挑战传统音乐剧的形式和主题,将音乐剧引向新的方向。与桑德海姆同时代的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音乐剧作品如《歌剧魅影》和《艾薇塔》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作品,为英国音乐剧赢得了国际声誉。韦伯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新的创作手法,引领了英国音乐剧的发展方向,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史蒂芬·桑德海姆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共同划定了音乐剧创作的新界限。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并在各自领域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史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剧作品具有独特的概念和艺术性。他挑战传统的音乐剧形式,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心理分析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呈现了富有深度和复杂性的故事。史蒂芬·桑德海姆的实验性作品和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探索为后来的音乐剧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他的作品突破传统音乐剧的界限,引入了更多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推动了音乐剧创作的发展。同时,他的作品还提倡了对音乐剧的文学关注,使得音乐剧在学术界得到更多的认可。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以他的音乐才华和戏剧性的作品征服了观众。他的音乐剧作品融合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从流行音乐到古典音乐,从摇滚到古典剧院音乐,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旋律和表演。他的作品以浪漫、激情和视觉效果的独特组合而闻名,为音乐剧注入了新的能量和娱乐性。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则以他的独特音乐风格和舞台制作的精彩呈现,将音乐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的音乐剧作品成为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音乐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蒂芬·桑德海姆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为同一时期的杰出音乐剧作曲家和创作者,分别在美国和英国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代表了美国音乐剧和英国音乐剧的巅峰时期,他们的作品和创新精神对音乐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音乐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音乐剧作品的影响力跨越国界,为整个音乐剧界开辟了新的道路。

史蒂芬·桑德海姆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成功也展示了音乐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他们的作品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他们的音乐剧作品在百老汇和伦敦的剧院演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来欣赏。此外,史蒂芬·桑德海姆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他们个人的作品,他们也成为培养新一代音乐剧人才的导师和启发者。他们的成功激励了许多年轻的创作者,激发了他们对音乐剧创作的热情和创意,这为音乐剧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七、结语

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音乐剧发展历史脉络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梳理,以及对史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剧Company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大环境下的创作分析,探索了现代音乐剧的进程以及英国音乐剧在韦伯的引领下是如何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史蒂芬·桑德海姆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两位伟大的音乐剧作曲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研究发现,Company作为一部概念音乐剧,在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上具有独特性。史蒂芬·桑德海姆通过独到的两性视角和对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諷刺,为美国音乐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声色彩,重新定义了现实主义音乐剧题材的音乐风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史蒂芬·桑德海姆在概念音乐剧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在学术界却鲜受关注。在学者们研究欧美知名剧作家的同时,史蒂芬·桑德海姆的作品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本文还将音乐剧Company的创作手法与美国“冷战”中期的历史相结合,探索了史蒂芬·桑德海姆是如何打破西方主流传统价值观念的。通过将音乐剧的音乐色彩标签化,他巧妙地重新定义了现实主义音乐剧题材的音乐风格。这种创新的尝试不仅为音乐剧带来了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也丰富了音乐剧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60—70年代音乐剧创作浪潮逐渐由美国转向英国,而史蒂芬·桑德海姆则成为了保留美国音乐剧传统的重要力量。与同月同日生的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相比,桑德海姆在音乐剧界的影响力虽然稍逊一筹,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自己的才华,成功地保持了美国音乐剧的一丝血脉。

猜你喜欢
史蒂芬韦伯音乐剧
韦伯空间望远镜
五月是什么
韦伯空间望远镜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开始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