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艳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基础部,北京 102442)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来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要想真正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课堂实践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这种学习方法应用于高职课堂教学当中,本文结合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有效教与学的方式,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广大一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位普通的高职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如何让课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这就需要教师对现有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大胆地变革创新,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传道者”,学生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而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后,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主体。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活动时,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他们也能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将这种先进的理念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呢。
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手段,致使教师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①有机化物的种类繁多,因此,很多老师在进行有机讲解时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对于卤代烃的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理解等。由于这些问题过于复杂,所以导致很多老师在面对这些难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另外,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这类问题,所以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原理所在并且掌握其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这就会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无味。②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有很多时候老师为了赶时间会直接将知识点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讲解完就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而且也会极大降低他们的听课效率。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③在平时的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同学做题时经常会出现漏做或者是少做的现象。例如在练习题的最后一题中就有许多同学们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没有做的情况发生。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平时的训练量不足所引起的。如果在平常训练时学生就严格要求按照考试的要求来做题的话,那么一定会减少此类错误发生的概率。四是大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和日常生活联系并不紧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产生一种“学而无用”的感觉。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机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水平。因此,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平台,就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通过完成任务,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物质的结构与分类、反应类型、反应原理等,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完成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3)通过完成任务,可以使学生学会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他们需要解决的。此时,如果教师不给予指导,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我,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布置任务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一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对作为羽绒的替代品--合成纤维棉 (短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蓬松感、轻量性以及压缩后良好的形态恢复性合成纤维材料获得市场的追捧。另一方面,对于合成纤维 (长纤维),经过多年努力具备了既蓬松轻量和高伸缩性,但是难以通过中空等异型断面形状同时实现的蓬松感、轻量性和高伸缩性。针对这一情况,帝人富瑞特将具备伸缩性和形态恢复性、弹性等特点的推荐材料SOLOTEX做成中空结构的8翼型断面,并对纤维加入卷曲性,由此成功地开发出兼具蓬松感、轻量性和更高弹性、形态恢复性的超异型卷曲纤维SOLOTEX OCTA。
(1)绘制有机分子结构: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结构信息绘制出相应的有机分子结构。这种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
(2)合成有机化合物:让学生设计合成方案,合成给定的有机化合物。这种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分析有机化学反应:让学生分析给定的化学反应机理,并识别反应产物和反应条件。这种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制作有机化学实验装置: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有机化学实验装置,以模拟真实的实验场景。这种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同学设计不同的习题类型并设置一定的难度系数;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其次是要加大理论课的课时比例从而保证每节课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再次是在讲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讲解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加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和理解所讲的东西。最后就是要尽量多地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并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1)提出问题:在学习“认识糖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如,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食品含有糖?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有关图示,分析这些物质的结构,进而总结出:糖类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最初发现的糖类如葡萄糖、核糖、蔗糖等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 ∶1,形式上像碳原子和水分子的化合物,但后来发现的有些化合物如脱氧核糖、鼠李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并不是2 ∶1,因此糖类化合物更确切的定义应该从化学结构来看,糖类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可利用网络等媒体,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关于糖的常识,如:蔗糖是由甘蔗榨出来的,葡萄糖是由甜菜根榨出来的,乳糖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等。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本节知识。
(2)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开展实验活动,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认识醇和酚”“认识醛和酮”“认识羧酸及其衍生物”“认识酯类及油脂”“认识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合成过程”这五节课的内容时,教师都可以先安排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然后再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而且还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促进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
(1)确定目标:在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之前,首先应该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应该先认真阅读教材,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比如,“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为:“知道脂肪族饱和烃的通式”“芳香族饱和烃的通式”等。此外,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也要加以重视。在每堂课开始前,教师都应认真研读新课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每堂课的顺利实施。例如,在学习完《脂肪》这一章后,老师可以先要求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该章的知识点,再布置一个课后习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脂肪酸的性质。最后,再让每位学生完成一份调查表: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完成作业:在每次上课结束后,老师都要留一定的时间,留给每位学生做作业。在做完作业之后,还要及时批改他们的作业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联系其他相关学科。例如,可以在有机化学课程中拓展生物学课程中关于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如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功能、DNA 的化学组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等。
在化学课程中,可以将这些概念扩展为化学反应、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机理等更深入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和化学之间的联系,并且可以看到如何将这些学科联系起来,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水平,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1)通过前面的几个阶段,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他们独立探索,自己得出结论,并且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们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难度,让他们去完成更加复杂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这时候,就可以组织他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有关有机化学反应的视频。当看到视频里出现的反应过程以及产物之后,相信大家都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再给他们布置一个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后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总结出反应原理,并将结果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深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复习巩固: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所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每周周末时,对上周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记忆,还能避免遗忘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之后,就可以引导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果看到苹果被切开后出现了黑色物质的话,就此部分内容就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物质?它属于哪种物质?它的化学性质是什么?”从而进一步理解相关的化学原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及认知规律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对每一阶段所教授的内容作出具体的安排。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碳元素为主线,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科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通过设计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实只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好任务驱动法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授课水平。虽然目前的任务驱动式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可,但要想将其真正的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