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周红艳
去年夏天,为感受西凉文化,笔者自西安出发千里迢迢直抵酒泉。酒泉古称“肃州”,为丝绸之路重镇,西凉王李暠建国时最初建都于敦煌,后迁都到酒泉。如今酒泉因航天事业而闻名于世。
到达酒泉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天边却有着隐约的天光。我们一边感慨酒泉日落比西安晚,一边迫不及待地沿着灯火通明的街道寻觅西凉文化的印记。然而,我们惊呆了。
说酒泉是小一号的西安也不为过。老西安城以钟鼓楼为中心,酒泉最繁华的地方也有一座鼓楼,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雄伟壮观。鼓楼有四门通向东南西北,门上分别题有“北通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哈密),贴切地标明了古时酒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意义。围绕着鼓楼的是一些大型的饭店和商超,匆匆经过,里面会传出一些或摇滚或流行的歌曲。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繁华。
离鼓楼不远是一条叫“汉唐美食街”的网红街,里面食客如云。殷红炭火上牛羊肉串的香气与啤酒花的味道在空气中碰撞,令人馋涎欲滴。这条街的名字让我想到酒泉名字的来历,一说是汉代名将霍去病立了战功,汉武帝赏他美酒,但酒水太少不够和众将士共享,霍将军就豪迈地将酒全部倒入泉水中,以便与全军将士共同饮用。另一说是此地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汉武帝亲自赐名酒泉。
酒泉不大,我们在城里慢悠悠地逛了一圈,并没有找到西凉文化的痕迹,不禁有些悻悻然。幸好出发之前,我们做足了功课,知道酒泉附近存有西凉国遗迹——大型墓葬,主要以西凉王李暠陵为主。
说起西凉王,大家是不是马上想到薛平贵?戏剧里,薛平贵策马扬鞭回寒窑见爱妻的情形在脑海浮现:“一马离了西凉界,赶回寒窑见宝钏……”
其实,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薛平贵只是传说和戏曲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历史中真实的西凉王是李暠。李暠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开国君主。同时,他也是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天宝二年,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参观西凉王墓需要在丝绸之路博物馆买票。我们自驾前去,一路上人烟罕见、荒草丛生。好在导航没有引错方向,终于有一片盘龙石柱林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石柱林前汉晋建筑风格的丝绸之路博物馆赫然在目。
赶得不巧,因疫情博物院闭馆了,我们拨打了门口告示上的电话说明来意。馆方非常热情,派出一位工作人员专程带我们参观西凉王陵。从博物馆出发,我们又走了一截更荒凉、更难走的土路。路上时见下雨后积存的大水坑,我们的车子一路颠簸、涉水而过,溅起的泥水将高草上的飞虫惊得成群飞起,让人不禁感慨,宽厚谦和、野心勃勃的西凉王李暠竟睡在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
说李暠宽厚谦和,是因他非常爱护百姓、治国有方。而且,他从一个北凉的县令变成西凉国君,一步一步全是顺势而为,从未急功近利。
李暠出身贵族,虽是个遗腹子,但得益于祖荫他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少年时,他十分好学,通读经史,特别擅长文辞。年长后,他又学习武艺,研读《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双全。如果不是生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臣子。可是时代造英雄,他注定成为雄霸一隅、造福一方的西凉之王。
隆安元年三月,后凉建康太守段业建立北凉政权,任命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委任李暠为效谷县令。李暠勤政爱民,将这个县治理得非常好,以致孟敏死后、敦煌没有太守时,人们一致推举他为敦煌太守,并向段业称臣。段业见木已成舟,另外他也觉得李暠人不错,索性做个好人,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任护西胡校尉。
两年后,段业的右卫将军索嗣认为李暠将敦煌治理得太好、太得民心,不可在敦煌久留,以免对段业的王权产生威胁。段业听从了索嗣的话,让他去代替李暠担任敦煌太守。
索嗣立刻上任,在距离敦煌城二十里的地方停下,通知李暠前来迎接。李暠疑虑重重,自己交出大权未免憋屈,不交出来又等于违抗凉王的命令,等同造反。左思右想,温良的他准备出城迎接索嗣。他的仁义把手下们惹怒了,阻止他说:“凉王段业昏庸懦弱,这正是英雄豪杰有所作为的时候。将军您具有建立一个国家的现成条件,怎么能够拱手送给别人呢!”见李暠还犹豫,手下们又说:“大丈夫已经得到世人的推许,今天却把生死交给索嗣处置,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您英姿卓杰,有雄霸之风,一定会开创大业。”李暠这才表明了心迹,坦荡地说:“我从小没有宏大高远的心志,因而在此做官,没想到此郡士人突然推重。刚才说要出迎,是因为我不了解士大夫的意见啊。”
既然君臣一心,李暠派人前去拜见索嗣、打探虚实。发现对方只带了五百人,李暠果断派兵出击,将索嗣打得大败,逃回张掖。
李暠向来与索嗣关系很好,如今遭他排挤,非常痛恨他,于是向段业上疏,请求处死索嗣。墙倒众人推,其他讨厌索嗣的大臣也上疏诋毁索嗣。段业于是杀死索嗣,派遣使者向李暠道歉,并分出敦煌郡的凉兴、乌泽、晋昌郡的宜禾三县设置凉兴郡,升任李暠为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兼任护西夷校尉。
虽然得到升迁,但通过这件事李暠心里明白:段业是个非常没有主见的昏君,在他手下做事,臣子的生死只在旦夕之间。所以隆安四年,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檄文,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兼任敦煌太守。四十九岁的李暠顺应时局在境内大赦,建年号为庚子,西凉国正式建立。
收起思绪,眼前已经到了西凉王陵,地理位置是酒泉市肃州区城西十五里处的小土山。陵墓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四周空旷而荒芜。工作人员麻利地打开样式古老的大铁锁推开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李暠生平事迹的介绍,因这些基本在网上可以查到,所以我们没做耽误,拾级而下往墓室深处走。墓壁皆用青灰色条形砖构筑,古老而神秘。可能是未开放的原因,一路我们未见陪葬品,只感觉人少墓宽、里面凉风习习。可想而知,那些在此墓中出土的文物已被转移保护起来了。
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这个陵墓于2001年4月被发现。当时,小土山东北角发生意外塌陷,酒泉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来调查、清理。人们发现这是一座深20米、墓室面积90平方米、墓道长71米的巨大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6米,南北宽12.27米,分为车马室、贮藏室、前室、耳室、过道、后室等十部分。照墙上的壁画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白鹿等,以黑、黄、绿为主要色彩。石门右侧方形砖上的壁画内容为站立的三位侍臣,身体侧向墓门,其中两臣头戴官帽,身着朝服,手持笏板,恭敬等候,似进宫朝拜之意。专家认为这是一座“王”级别的墓葬,系西凉王古墓葬。因在酒泉的历史时空里,称王的唯有李暠一人。
西凉的国都本在敦煌,迁都酒泉是李暠雄心勃勃的一个举动。西凉建国才五年,李暠就与臣子商议迁都,因酒泉与北凉的都城更近,更方便与北凉对峙,进而统一河西。
李暠明白西凉国弱,所以在对外关系上,他奉东晋王朝为正朔,同时向后秦、北魏称臣,交好南凉,对抗北凉。即使如此,在与北凉的对抗中他也避其锋芒,以守为主。对方打过来他不是闭城坚守等对方粮尽而回,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李暠这样做,主要为了集中精力以恩德安抚境内,敦促奖励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在他的统治下,西凉连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逐渐富强起来。
只是,再避其锋芒的外交,也有狭路相逢之时。比如北凉的新君沮渠蒙逊侵犯西凉,攻至建康郡,掳掠三千户人家而回。爱民如子的李暠大怒,亲自率领骑兵追击,大败沮渠蒙逊,把被掳掠的百姓全部追回。西凉一时国威大振。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觉得李暠非常像大器晚成的刘备刘玄德?其实他自己也觉得像。在文化上,李暠高度重视儒学,兴办学校,重用儒生。刘昞是隐居酒泉的大儒,李暠十分礼遇他,将两人的相遇比喻为“孔明之会玄德”。把刘昞比喻成孔明,李暠自然是以刘备自居了。
李暠还是个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述志赋》《槐树赋》等数十篇名动一时的作品,大多已亡佚于时光之中。他非常欣赏诸葛亮的才华和教育观点,曾抄写《诫子书》勉励诸子为国立身应以儒学为本。这些举动大大推动了河西地区的文化发展,使西凉成为十六国时期文化最为繁荣的割据政权,形成了以敦煌、酒泉为中心的“五凉文化”兴盛时期,成为河西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只是好景不长,在苦心经营西凉国十七年之际,壮志未酬的李暠病逝,享年六十七岁。他的儿子李歆嗣位,史称西凉后主。李歆并未理解李暠在乱世中建国、夹缝中求生存的独到智慧,没有依照李暠的国策治理国家,而是主张与北凉硬碰硬,仅三年,都城酒泉就被攻克了,西凉国灭。
怀着敬慕又沉重的心情,我们参观完西凉王李暠陵。回望这座戈壁荒草中的孤独墓冢,不禁让人畅想:如果这位治国有方的西凉王不是大器晚成而是少年得志,如果他有更长的寿命,西凉国是否有更好的发展?作为都城的酒泉是否会存留下更多关于西凉的文明?只是,人各有命,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只能被铭记不能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