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勇,吴 聪,陈 凯,罗志嘉
(衡阳市农业科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总产值超1000 亿元,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蛋、肉和羽绒等产品。蛋鸭的饲养总量年存栏达1.5 亿只,年出栏近2 亿只[1],占世界总量90%以上[2],鸭蛋产量保持在年300 万吨左右,蛋鸭养殖带动了咸鸭蛋、松花皮蛋等鸭蛋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当前,蛋鸭养殖业已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衡阳地区江河、水库、山塘多,气候温和湿润,历史记载,自人类驯化家禽养殖以来,衡州大地就有自己的地方品种——攸县麻鸭。养殖时间久远,养殖规模大,产业链较完善。据统计,2021 年衡阳地区蛋鸭存栏规模超400 万羽,出栏500 余万,年产鲜蛋9.6 万吨,鸭蛋总产值约15 亿元,其中鸭蛋加工产值占6 亿元,已成为衡阳市畜牧产业中仅次于湘黄鸡和生猪养殖的第三大产业。尤其近几年,笼养蛋鸭的兴起,衡阳市走在全省前列,超大规模的养殖场有数家,并呈蓬勃发展之势。蛋鸭产业已成为衡阳市名副其实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推动蛋鸭产业健康高效发展,对助力衡阳市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经三个月的走访,对全市十几家蛋鸭规模养殖场和鸭蛋加工企业,及产业各个环节进行了调研,现从衡阳市蛋鸭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建议三个方面阐述如下。
衡阳市蛋鸭养殖早期以攸县麻鸭为主,攸县历史上曾属于衡州,解放初期归属衡阳专区,攸县麻鸭发源于攸县与衡东一带,是著名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鸭种,具有体型小、采食少、长速快、成熟早、产蛋多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2011 年入选《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3]。传统上都是逐水放养,家家户户均有养殖,以洣水、耒水、蒸水、湘江四水系为纽带,形成了全市丰富的养殖网络。衡阳的区位优势明显,以京广铁路为载体,早期的鸭蛋都是商贩们挑着篓筐一担担乘火车运往广东,带动了衡阳地区养鸭业长久不衰,也成就了衡东大浦、睱流几个大型鸭蛋加工企业。蛋鸭养殖成为衡阳市农户养殖的传统主业,也沉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
据调查,2021 年衡阳市蛋鸭存栏400 万羽,出栏500 万羽,居全省前列,其中放牧散养350 万羽,笼养50 万羽。放养规模在3000 羽左右,笼养规模均在30000 羽以上,衡阳县、衡东县、耒阳市等地相继出现多个5 万羽规模以上的养殖场,衡东绿然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单场存栏达25 万羽,是全省蛋鸭笼养规模最大养殖场,也是全省咸蛋黄加工规模最大企业,年产咸蛋黄7000 万枚。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民众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蛋鸭养殖方式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衡阳市在全省范围率先开展了蛋鸭离水笼养的尝试,最早可追溯到2014 年,当前衡阳市笼养蛋鸭规模居全省第一。
衡阳发达的蛋鸭养殖业也推动了鸭蛋加工产业,鸭蛋因腥味浓,市民少有鲜食,90%以上都用来加工成皮蛋、盐蛋、咸蛋黄或鸡蛋豆腐等食品。目前,衡阳市年加工鸭蛋量在1000 万枚以上规模企业有十几家,5000 万枚以上的有3 家,全市蛋品年加工总量约3 亿枚,产值达6 亿元。加工后的蛋品在广东、广西、深圳、香港等地市场具有较高认可度,市场前景看好。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更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产业龙头企业是引领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一个强大的龙头企业可带动一个地方的整体产业,湘佳牧业、舜华鸭业就是典型案例。衡阳市蛋品加工企业多,大部分以传统作坊式为主,夫妻店、父子店居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形成合力,更没有形成一个强力品牌。据调查,目前全市还没一家加工能力超1 亿枚的龙头企业。衡阳市当前蛋鸭存栏规模超400 万羽,年产鸭蛋约12 亿枚,其中鸭蛋年加工量仅3 亿枚,有近75%的蛋品作为鲜蛋销售或流向外地加工企业,产品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衡阳市蛋鸭养殖量大,加工企业多,总产值也大,但没形成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加工手段落后,加工技术升级换代慢,企业管理粗放,产品标准缺乏,产品质量无保障。据调查,90%的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有关部门对蛋鸭产业几乎不闻不问,更谈不上政策上引导扶植,也未成立行业协会,整个产业处于松散无组织的发展状态,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方面无任何作为。
随着笼养模式的推广,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也十分突出。
一是缺少适合笼养的品种。鸭属于水禽,对水源依赖度较高,饲养所需活动面积大;当前笼养中,无论是常见的青壳蛋鸭还是攸县麻鸭、金定鸭等其他鸭种,在笼养模式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产性能下降,大部分品种在笼养模式下存在应激反应剧烈、软脚病、抓羽、皮炎、胴体毛刺等现象。
二是笼养机具不适用实际生产。笼具、网具等设备方面没有统一标准,大多使用的是蛋鸡的笼具,卡翅、卡脚、卡脖等问题普遍存在;饮水乳头、料线不符合蛋鸭采食习惯,造成饲料和水的大量浪费;笼养蛋鸭的养殖密度无适合标准,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粪污处理难、气味重、处理不完全等问题突出[4]。
三是笼养蛋鸭缺少精准的营养需要标准。笼养模式下,蛋鸭远离水源,活动范围小,运动量急剧下降,造成饲料营养与其本身营养需要不一致,部分营养浪费,饲料成本增加,并出现蛋鸭掉毛、肝腹水、皮下脂肪过量沉积、鸭凹胸等情况,导致淘汰时品相差,市场认可度低,淘汰老鸭价格低。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是提高衡阳市蛋鸭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衡阳市应在引进或培育实力强、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蛋鸭产业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对龙头企业在政策方面重点支持,避免撒胡椒面,鼓励龙头企业开展从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冷链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自主创新,培育成熟的全产业链,打造出衡阳市蛋鸭品牌知名度,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5]。力争在2025年以前,在衡阳市培育一个年产值达5 亿元的蛋鸭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市600 万规模的蛋鸭养殖,其中不低于300 万规模的集约化笼养蛋鸭。
当一个松散型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产值时,如何整合整个产业力量,打造公用品牌是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衡阳市蛋鸭产业产值达15 亿元,但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产品附加值很低,企业发展难以突破。行业急需要一个如“益阳松花皮蛋”[6]、“临武鸭”等这样的公用品牌,通过品牌力量引领产业高效发展。由政府主导对这个公用品牌的宣传、报道等推广工作;通过政策支持,推动整个产业的提质改造、转型升级;开展生产规程和产品标准制定与实施;开展蛋鸭产品的“三品一标”绿色认证。通过这些方式来建立、保护、做大公用品牌,扩大品牌效益。
良种培育和养殖模式技术研究是实现衡阳市蛋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制约衡阳市蛋鸭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主要有品种、笼养机具不适用、缺少精准的营养需要标准三个方面。衡阳市可以利用养殖历史悠久、养殖规模大、规模企业多的优势,采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合作模式,重点培育适合笼养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蛋鸭品种,解决笼养应激大、软脚病、抓羽、皮炎等问题[7-8];探究笼养蛋鸭生理特征,解决卡翅、卡脚、卡脖,饮水乳头、料线不符合蛋鸭采食习惯等问题;开展笼养蛋鸭营养需要量研究,从精准营养的角度在提高生产性能的同时,降低豆粕、玉米等饲用原料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养殖成本[9]。
完善蛋鸭全产业链是实现衡阳市蛋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衡阳市蛋鸭年产蛋12亿枚,其中只有3 亿枚在当地加工,75%作为鲜蛋销往外地。加工能力不足,尤其是深加工水平偏低。补齐产业链短板,延伸产业链,深化细化加工产品,尽可能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