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身体转向与呈现

2023-03-18 13:04魏熙格唐江华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观念媒介

魏熙格 唐江华

我们的身体既可以是主体,也可以作为媒介。身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艺术家用身体在场来表达对外在世界和自身深入而全面的思考,所能涵盖的主题也极为丰富。

一、身体转向的哲学思考

媒介即思想,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人的身体是灵魂的图景。”在当代艺术中,身体的介入强调了人类最基本但同时也最为丰富的感觉。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观念,当代艺术出现了明显的身体转向,这背后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与艺术观念的变化。在传统的西方哲学中,强调理性和精神,感性与肉体处于被贬低状态,而在当代哲学中,对身体的强调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中关于身体和心灵、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提出挑战。身体作为一种媒介出现在当代艺术中,由强调精神、理性转向强调身体和感性;而身体则以人类最基本和最丰富的感觉,赋予当代艺术具体的思想内容。同时,在当代艺术中,我们的感知方式由理性逻辑转向知觉感知,通过身体和世界联系,强调身体,并返回原初的知觉。

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出现之前,西方哲学中的传统是推崇理性和精神,贬低感性和身体,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确立了这样一个传统,或者说是重视形而上、忽视形而下的传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著作《理想国》中说:“保证身体需要的那一类事物是不如保证灵魂需要的那一类事物真实和实在的。”[1]在柏拉图看来,灵魂是实在而且永恒的,而身体是短暂的。在柏拉图的“理念说”中,理念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感性的现实世界是第二性的,而且感性的现实世界要依附于理性世界而存在。柏拉图在《斐德若篇》中将身体看作是灵魂的坟墓:“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纯洁,还没有葬在这个叫作身体的坟墓里,还没有束缚在肉体里,像一个蚌束缚在它的壳里一样。”[1]

到了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影响下,对身体的偏见与压抑进一步加深。在中世纪的神学中,灵魂是自由的,而身体是污秽、堕落的。而17世纪到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其中心内容是理性主义,理性获得了极大的推崇。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确立了思想绝对自由、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笛卡尔的身体和精神的二元论中,身体是感性和错觉,而精神则是理性和真理。

对身体的贬低持续了两千多年,到了黑格尔、尼采,西方哲学对身体的态度开始转变。尼采将身体提到显著位置,从身体出发来衡量世界,抨击传统哲学对身体的束缚。尼采通过质疑上帝和传统,将被遮蔽的身体解放出来。到了20世纪,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则对身体的认知又迈出了一步。

梅洛-庞蒂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身体现象学,确立了身体和感性的重要地位,梅洛-庞蒂对感性和身体的强调对当代艺术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人的意识是经由身体参与、身体实践而展开和实现的,身体既是主体又是媒介,通过身体,我们和世界建立起连接。在梅洛-庞蒂这里,身体突破了物质与意识的二元对立,身体就不是纯物质的,也不是纯精神的,梅洛-庞蒂以身体为媒介超越并且解构了传统的二元论。

法国哲学家福柯将身体引入社会文化研究的领域,福柯认为身体并不只是肉体,更是一种社会存在。美国社会学家布莱恩·特纳提出了“身体化的社会”的概念,“人类有一个显见和突出的现象:他们有身体并且他们是身体”[2],确定了身体对于人的存在性意义。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创立了解构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德里达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哲学中的经典概念,如“在场”“差异”“异延”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不是摧毁或者否定,而是一种在反思中的建构,是对真实性的探求与追溯。解构主义哲学是对传统、权威和常规的质疑,思考最初的“是”和事物的本质,而身体在场的具体化,则直接进入事物的本质。

二、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呈现

1965年,日本艺术家小野洋子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表演了作品《切片》。这部作品以小野洋子本人的身体和衣服作为媒介,作品力求探索社会对女性的尊重程度,并对人性进行探讨。“来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里都可以。每个人剪下的面积不要大于一张明信片,并请把碎片送给你所爱的任何人。”在表演中,小野洋子坐在舞台上,允许观众对她所穿的衣服任意裁剪,自己不去阻止他们的行为。观众依次上台,有的人剪下衣服的一小角,有的人剪掉一个小边,有的人则剪掉了她的内衣肩带,衣服随之滑落,艺术家选择离场結束表演。在表演中,观众由开始的沉默到后来的激动,大家蜂拥而至,随着衣服的滑落,艺术家对于人性底线的预估也随之滑落。而当代艺术的身体转向对于欣赏者来说,是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和感知方式,作为观众,也需要身体在场。在整个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家、作品和欣赏者的交流互动,艺术的意义与价值得到实现。

2003年,时隔近40年,小野洋子再次表演了作品《切片》,“谁来剪碎我身上的衣服,剪得越碎越好”。如果说第一次表演让艺术家感受到了屈辱、失望与愤怒,那么这次表演,年过70岁的小野洋子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心里则是充满着从容和爱,对自己、对观众和整个世界的爱与理解。

生活就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艺术只是用一个个瞬间,或者一个个片段,或者一个小视角表达我们对生活这个万花筒的某些感受和观念。无论是以传统的媒介还是身体媒介,艺术都能直抵我们的心灵,最终都会作用于我们心灵的真善美塑造中。小野洋子用《切片》这个作品诠释了艺术和生活的互通,她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用这种方式和观众互动、互通,她把自己变成了艺术的媒介。事实上艺术并不需要我们刻意表达什么、描述什么,一切都在我们自身的感知中。当意义的生成依靠身体这一媒介来实现,身体便成为一种全息性的存在,身体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

“激浪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欧美发展起来的先锋艺术组织,表演艺术是该组织的重要艺术形式。作为先锋艺术组织的“激浪派”,坚持着“反艺术、反传统、反理性、反常规”的观念。

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凯奇是“激浪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后来的音乐艺术和其他先锋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约翰·凯奇于1952年进行了无声音乐表演《4分33秒》。该作品共包括3个乐章,每部分都没有音符。作品的创作理念是在作品开始的那一刻开始,在这4分33秒内我们身边发生的任何声音都是这个作品的组成部分,这种理念注定了作品充满实验性、偶然性和先锋性。在这里,传统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变得不再重要了,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启发人们思考为什么音乐一定是传统音乐的样子,为什么一定要有一定的程序與意义承载,这是后现代思想“反艺术、反传统、反理性、反常规”的具体体现。

约翰·凯奇开始摆脱以往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拓宽以前的思路。演奏者在这4分33秒中,没有碰触琴键。约翰·凯奇认为,任何声音都可以成为音乐。这种观点就如同认为任何语音都可以成为诗,任何现成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就像当代艺术中的现成品艺术一样,传统绘画的手工性、审美性、有肌理的形式和有思想的内容都不重要了,当代艺术的观念意义,超越了其理论意义与审美意义。而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但多个偶然慢慢相连成为必然。在作品中我们也对这种不确定的偶然性(包括机遇和契机)充满期待,也为艺术的呈现提供一种机遇、一个契机,实现一个新的开始。

20世纪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产生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波洛克以独特的“行动绘画”改变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并开启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波洛克以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方式进行创作,以身体行动来表达内在潜意识和精神,也就是说以身体的方式直接将自身意识以抽象绘画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

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对现在的当代艺术、行动绘画和综合绘画等艺术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独特的“行动绘画”创作出了摆脱以往规矩的绘画,强调身体的动作与行为,改变、抛弃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用这种实验方式探索绘画的多种可能。这种行动派的艺术也的确运用了一种新颖的、不受束缚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也运用这种形式表达对社会、对艺术最直接的想法,让自身意识直接进入绘画中。

“行动绘画”以新的视角和新的语言对当代艺术产生重要的影响。“行动绘画”也以实践的方式对后现代哲学中对身体转向的思想产生了呼应,身体不是纯粹的感性与肉体,它与理性、精神和意识等是交融一体的。“行动绘画”中,对行动的“身体”的强调在艺术领域极为重要,不再是以往传统绘画和现成艺术品所呈现的方式,而是转移到身体,身体成为创作的媒介与表现手段,这种形式对当代艺术思潮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身体艺术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克莱因蓝就是他发明的颜色。伊夫·克莱因以身体作为创作媒介,提出了人体测量学绘画概念,以模特代替画笔,要求模特的身体涂满颜料,模特在画布上滚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图像印记。而在1960年,伊夫·克莱因完成了著名作品《飞往虚空》,伊夫·克莱因从二楼纵身一跃,他想体验飞翔的感觉,也是在探求形而上的存在,这个场景成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艺术事件之一。

对艺术家来说,身体是一种媒介和思想,代表着一种新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应该具有观念的明确性和表达形式的创新性,艺术家要选择最能表达作品观念的媒介和表现手段,也就是说,观众能相对清晰明了地把握作品之中的观念和意图。在某些艺术表现中,身体的介入能够更为真切地表达信息和情感,实现艺术表达的丰满性。同时,身体的表达常常具有某种偶然性色彩,身体在具体的时间语境和空间情境中,或者与其他不同的媒介结合都会使作品产生出不同的意味和意义。

当代艺术具有较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它不局限于特定的风格和语言形式,而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来表达自身对社会的关注、对世界的态度与情感。未来的艺术将会更加多元化,更深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和艺术自身的发展,当代艺术会不断突破传统的观念、语言、技法与材料等,艺术家也在尝试利用新的技术和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绘画将与其他材料、不同艺术样式和手段融合,突破传统的架上绘画形式,突破不同绘画种类的界限,将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融合起来。

当代艺术又常被称作观念艺术、实验艺术和先锋艺术。当代艺术具有多重媒介属性、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元性,艺术家可以从对材料、媒介、手段、呈现形式、风格、具体场域等不同侧面的关注中,采取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及情感。在当代艺术中我们既能看到艺术家对于个人经验的表达,也能看到当代艺术对社会的介入。当代绘画更强调和现实的关系,当代艺术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强调物性、强调观念,关注的不再是技法和形式语言,而更加关注观念和情感。而在当代艺术的个体性的观念表达中,艺术家更多去表现个体的记忆,和个体的生命体验更有关系。在当代艺术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候还有些让人费解,那是因为形式让位给了内容,艺术家和接受者都更乐于去发现形式背后的观念,因此,作为具有全面丰富性的人的身体在当代艺术中就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魏熙格,女,汉族,辽宁铁岭人,鲁迅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唐江华,男,汉族,湖北宜昌人,鲁迅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交互艺术。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观念媒介
当代艺术看得懂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健康观念治疗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